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優]

校園1.4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優]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在進行數學教育時,進行分類、排序、對立等學習,有助發展幼兒的思維。分類是把具有相同特徵的物體進行分組。幼兒可以學習按物體的某一個(或兩個)外部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進行分類,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多角度分類及按物體內在的包含關係進行層次分類。分類、排序和對應這三項活動可以為幼兒進一步學習數的概念打基礎。

活動目標

1、能從多個角度來分類,嘗試自己説出分類的標準,在同一分類標準下能將物品分完。

2、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物體的某種特徵,並進行多角度分類。

2.讓幼兒明白自己在選擇了一項分類特徵時,要始終按同一標準進行。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分類娃娃”。

2、學具準備:“分類娃娃”、水果圖片、釦子、彩色積木、彩筆若干。

3、《操作冊》。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

遊戲:五隻猴子盪鞦韆。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十個娃娃來做客,他們各有特色,如何分類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請幼兒操作學具“分類娃娃”,説説自己分類的方法,如按性別分,按衣服樣式分,按動作分等,鼓勵幼兒從多角度進行分類,發展幼兒擴散性思維。

②請幼兒翻開《操作冊》,看圖提問:圖上有幾隻雞寶寶?。再請幼兒把這些小雞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類型分,出殼的雞寶寶有9只,未出殼的雞寶寶有6只等。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分“水果”。將圖片中的水果按顏色、大小、有葉無葉、單個或成串等不同特徵分類,並動手擺一擺。

第二組:分積木。先將積木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再用彩筆在記錄紙上記錄,並思考:是積木多,還是紅色積木多?

第三組:分釦子。將盤中的扣子分成兩類,説説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狀、顏色、材料、有眼無眼進行分類等。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幾名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的分類方法,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還可以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對玩具、文具等進行多角度分類。

2.利用日常活動中的排隊遊戲,練習分類。

3.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滲透物體的包含關係,例如分組活動中第二組,當幼兒將積木按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後,可請幼兒點數分類後的積木數量和積木總數,説説是紅積木多還是積木多,是圓形積木多還是積木多等。

4.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操作冊》。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組織幼兒排隊或者遊戲時都要求幼兒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發現小朋友對序數的概念,比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處的位置,通過本節課能讓幼兒動口,動腦,從而輕鬆的掌握序數的概念,特此設置本節課。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方向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能用數數的方法確定序數。

2、初步體會序數與基數的區別,瞭解序數的含義。

3、發展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

四、活動過程:

1.認識序數先讓小朋友們從數到十,然後展示ppt引誘幼兒觀察動物以及動物排列的位置,並按順序説出每隻動物的位置。

A小動物王國要召開運動會,瞧!小動物排好隊進場了,看看圖上有什麼小動物?有幾隻小動物?帶領幼兒從1數到10。

B1.從左往右數,老鼠陪在第幾個呢,

2.從左到右,小馬排在第幾個呢,

3.從左往右數,誰排在第三位呢,

4.從左往右數,小狐狸排在第幾位呢,

5.從右往左數,誰排在第一個呢,以此類推。

2.動物賽跑

1.運動會正式開始,小動物們正在進行賽跑比賽,它們都從左邊向右用力跑,誰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

2、為獲得名次的動物頒發獎狀,是誰站在最高領獎台?是誰站在最低領獎台

3.運動會結束運動會結束了,動物要回家了請幫助小動物們回家,你們看小雞的房子在7號房間,請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7號在哪裏嗎?我們請小朋友上來帶小雞回家好嗎?..小雞送回家了,接下來我們該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類推。

五、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學習了10以內的序數,能從不同的方向辨別10以內的序數。現在我們一起玩個遊戲--乘火車。

遊戲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車,分別編上1、2、3。幼兒每人一張編號的車票,如第2列火車第5節車廂就寫2-5,幼兒在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音樂一停,幼兒依照車票編號快速找到號碼座位坐下。教師當列車員查票,看看誰找得又對又快。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火車開開》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考慮到序列是多樣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學中,我進行一些序數變化方式,如:

1.辨認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橫直排的,縱向排的,

2.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如:從左到右是第幾?從右到左是第幾?從上到下上第幾?從下到上是第幾?

3.確認同種類物體的序列,哪個物體排第幾?

4.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如確定了序列中物體的序數後,變換序列中的物體,再認一認變換後的物體排第幾?這樣做既有利於形成序數的概念,也有利於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遊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6以內的單雙數。

2、理解單雙數的含義並正確説出6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板,各種動物子。

2、幼兒插板。

活動過程:

一、演示板操作,認識單數。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的數字朋友,還學會了看數字插棋子的本領,今天老師給數字1—6又插上了棋子,你們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插的?(幼兒説)

提問:1、小朋友看,數字“1”的後面插了什麼?(獅子)幾頭獅子?(説完整)哦,一頭獅子,小朋友,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你會覺得怎麼樣?(孤單、可憐)那你覺得這頭獅子是不是也很孤單?哦,孤孤單單的。

2、小朋友,你們看還有哪些數字後面的動物也象數字“1”後面的動物一樣孤孤單單沒有朋友?(3、5)

小結:哦,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就找到了數字3的後面有一個孤孤單單的動物小熊,數字“5”的後面有一個孤孤單單的小鹿,我們給這些後面都有孤孤單單的動物的數字取個名字吧,取什麼呢?你們來幫它取取(幼兒想)小朋友取的名字都很好聽,我們就簡單一點叫它“單數”,小朋友要記住,單數的後面都有一個是孤孤單單的,你們看,這些數裏,那幾個數是單數啊?(1、3、5是單數)

二、認識雙數。

師:我們再來看看數字“2”的後面有什麼?有幾隻兔子?(説完整)你們説它們孤單嗎?(為什麼)它們都有幾個?(兩個)我們説它們是成雙成對的。2的後面有沒有孤孤單單的動物?沒有,都是成雙成對的。

4、你們看還有哪些數字後面的動物全是成雙成對的?(4、6)

師:小朋友真聰明,這麼快就找到了,數字4後面的動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數字6後面的動物也全是成雙成對的。我們也幫這些後面全都是成雙成對的動物的數字取個名字吧,(幼兒取)小朋友都取得很好,為了好記一點,我們就叫它們“雙數”。小朋友要記住,雙數的後面全都是成雙成對的。哪幾個數是雙數呢?(2、4、6是雙數)

三、幼兒按要求插棋子。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了,下面小朋友請聽老師的口令插棋子,一定要聽清楚哦,你們看插板這裏都有數字是嗎?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在這些數字的後面插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1的後面插上1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2的後面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

提問:請問小朋友,這兩個數哪個數是單數,哪個數是雙數,為什麼?

請小朋友在數字3的後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一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4的後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5的'後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最後還要在綠色棋子後面插上一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6的後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最後還要在綠色的棋子後面插上兩個藍色的棋子。

提問:小朋友看着自己的插板説,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為什麼?(請幼兒講)

現在請小朋友送這些棋子回家吧,不要送錯了哦。

總結:小朋友今天都表現不錯,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樣的數是單數,什麼樣的數是雙數。現在我們一起再來玩個遊戲吧。

老師説到單數時,你們就蹲下,當我們説到雙數的時候,你們就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懂得“沒有了”可以用“0”表示,並初步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故事探索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卡若干、直尺、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1.讀兒歌《小猴盪鞦韆》引入

2.“小猴子盪悠悠,盪鞦韆玩累了,肚子也餓了,心裏想:媽媽為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學習“0”的含義

㈠認識數字“0”,知道沒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課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圖片。提問:

⑴盤子裏有幾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幾個桃子?盤子裏還剩幾個桃子?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盤子裏剩下的1個桃子也吃了,盤子裏還有桃子嗎?你能用哪個數字來表示?

⑷出示數卡“0”,引導幼兒説“0”像什麼,感知“0”的形狀。

⑸兒歌形象識記“0”:“數字零,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⑹師小結: 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

2.播放課件,進一步認識數字“0”,知道“沒有了”可以用“0”來表示。

⑴樹枝上的桃子分別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⑵2個氣球都飛走了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二)0的減法。

1.出圖,師出示猴子吃桃,問:“盤子裏有幾顆桃子,吃了幾顆,還剩幾顆?”讓幼兒列一個算式出來。

2.出圖,荷葉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葉上還有幾隻青蛙?

3.樹上有2只鳥,2只一起飛走了,樹上還有幾隻鳥?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結: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於0.

(三)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

1.尋找直尺中的“0”,並知道“0”在這裏起的是什麼作用?(是“起點“的作用。)

2.玩“數字寶寶排隊”遊戲,感知“0”在這裏表示“起點”。

3.觀察温度計,瞭解“0”表示“界限”的`含義。

(四)聯繫生活實際,讓幼兒瞭解“0”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教師提問:你在什麼地方見過“0”?

2.幼兒自由講。

3.播放課件,拓寬知識面。

(五)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數字寶寶“0”,知道它可以表示“沒有了”、“起點”、“界限”等意義。其實,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關於0的奧祕。

三、活動結束

請小朋友收拾好學具,隨着音樂排隊到室外遊戲。

活動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於“0”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這些經驗還比較零散、不完整。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加全面的瞭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義,本週安排了數學活動“0”,帶領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動分成三大塊,分別是:認識“0”、0的減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義.在認識“0”的環節中,我通過“盪鞦韆”的互動遊戲,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當孩子們看到都被鱷魚吃掉時,整個教室鬨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沒有東西了,是“0”。就這樣,活動自然的引入主題。接下來,藉助教學掛圖及其啟發性問題的創設,幫助孩子們初步瞭解 “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的意義,孩子們都能較好的藉助生活經驗來表達出他們對“0”的認識:盤子裏原來有2個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盤子裏就沒有了桃子,就是用“0”來表示……為了幫助孩子們瞭解“0”也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的含義,我藉助玩“數字寶寶排隊”遊戲引導孩子們按順數、倒數排隊,使得孩子們在切身體驗進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義。最後在探索環節中,引導孩子們從生活中找出與“0”有關係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反思活動,我發現:豐富的材料有利於孩子在直觀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參與活動;遊戲性的環節起到較好地教學效果,孩子們能自主的探究遊戲玩法,從中學到知識;在探索環節中,可藉助課前課件的製作進行“闖關”遊戲互動環節,這樣可以起到較好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