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校園3.03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動植物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一些特殊身體結構。

● 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 根據動植物的特殊身體結構推斷它們可能生活的環境。

● 利用已有經驗及觀察到的現象作出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 具有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推論的意識。

【教學重點】知道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

能夠根據動植物的特殊身體結構推斷它們可能生活的環境。

【教學難點】能夠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及觀察到的現象作出推測。

【教學準備】具有特殊形態結構的動植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紙魚、水盆、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我們知道許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態結構,如駱駝的駝峯,鳥類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葉子,這些特殊結構,使得生命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是什麼使得它們與眾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1、不同環境中的植物1)觀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樣的?它們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形態結構?(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較細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龐大的根系,與生活的環境有關)2)觀察仙人掌,松樹,香蕉樹的葉,它們是怎樣的?它們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形態結構?(觀察的結果:仙人掌葉子退化成刺狀,莖綠色、肥厚多汁;松樹的葉為針形,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有利於保持身體温度;香蕉樹葉子寬大,更有利於蒸發體內水分,調節植物體的温度。

形成的認識:植物葉的形態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3)你還能説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態結構?説説它們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的形態結構?2、不同環境中的動物1)觀察生活在水裏和在空中飛行的動物,比較它們的身體特徵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分別寫出金魚和鴿子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身體特徵。這些特徵對它們有什麼意義呢?

動物名稱生活環境身體特徵我猜想的功能金魚鴿子

2)設計實驗想辦法證明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

四、拓展性活動:觀察圖中的生物器官有什麼特點?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這些生物適宜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貓的腳有肉墊,在地上跑時發出的聲音較小,不易被捕食對象發現;帶鈎的鳥爪,容易抓住樹幹,適宜生活在森林中,並有利於捕抓小動物;鴨的腳有蹼,可以用來划水,適宜生活在水中;蒼耳種子上有刺,在陸地上生活容易被動物攜帶傳播種子;蓮子有較硬的外殼,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種子上有毛,容易隨風漂移,傳播種子。)

五、課外延伸: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的外形特徵,想一想與什麼樣的環境有關聯?人為什麼分為黃人種、黑人種、白人種,它們與什麼環境條件有關?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策劃有意義的秋遊活動。

2、 培養學生組織語言能力,能清晰流暢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3、 學會從多種方案中篩選,保留最佳方案。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設計最佳方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理性、周全地考慮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人公的意識。

重點難點

秋遊活動如何策劃,才能既玩得開心,又節省開支。怎麼樣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突破方法:查找資料,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學生事先設計一分秋遊方案。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慾望。

課件出示一組秋天景色的美圖,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嗎?

同學們度過了一個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經從我們身過悄然而過,我們走進了涼爽的夏天,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想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嗎?盡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劃,明確交際的方向

同學們,秋天就在我們身邊,現在就讓我們出發秋遊吧!

1、 你們想到哪裏去,用什麼方案尋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麼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設計方案。

分小組設計自己的秋遊方案。

四、彙報各自的設計方案,評選最佳方案。

1、各人準備好自己的秋遊方案。

2、在小組裏交流。

3、各小組推薦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據節省度,快樂指數評出最佳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簡説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讚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二、學習目標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看圖説話

看圖,説一説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初讀感知,瞭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夥伴體會讀,讀完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後再讀。

4、教師範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麼?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包身工》教學擬圍繞文章的材料性質與組合方式,採用分合比較的方法組織教學,相機點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引導自讀,整體感知。讓學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讀、跳讀的方法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根據材料擬小標題。《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記敍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慘遭遇,説明議論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展和趨向。可據此討論歸納小標題並用算式板書點撥,總括文章內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蘆柴棒們的一天》)+《説説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題精讀,討論點破。先討論《包身工的一天》,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精讀課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時間為序,主要寫了哪幾個片斷?通過這幾個片斷,從哪幾個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細緻反映包身工悲慘遭遇的目的是什麼?

3、為了有力地表現主題,作者在敍的過程中是怎樣在面上鋪開的基礎上進行點的'穿插的?

在精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討論上述問題,並結合板書圖示進行小結:

4:15 起身──住宿

描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蘆柴棒

4:30 早餐──飲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小福子

5:00 上工──勞動

↓ ↓

面 點

接着討論《説説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讓學生圍繞下列問題精讀課文:

1、説的順序是什麼?(事物的發展)

2、説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麼特點?

3、文中或借説明議論,或用比喻議論,或在抒情中議論,各有什麼作用和含義?

在精讀課文後,引導學生討論,並結合板書圖示小結:

議的內容

議的形式

產生(直接原因、歷史原因)──敍中議、直接議

發展(歷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議、議中敍

結果(資本家膨脹、包身工榨乾)──引用議、借抒情議

趨勢(黎明的到來無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議

最後整合總結,作文訓練。

從內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與《説説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從組材和結構方式看,文章又不是敍和議的簡單相加,為什麼?

討論後明確,敍議結構主要有如下幾種可能:

1、集中安排(先敍後議或先議後敍);

2、包中安排:(敍包議中或議包敍中);

3、分割組合、交錯穿插(以敍為主穿插議論或以議為主穿插敍述)。

集中安排,敍議脱節,結構臃腫,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線不清,過程不清,聯繫不緊。只有分割穿插、交錯組合,才能使敍議配合,交相輝映,符合讀者瞭解事件真相、探究問題本質的心理規律,既省筆墨,又富表現力。為提高學生興趣,可用乘法來點撥。從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説説舊中國的包身工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對文章內容的整體理解,並引導學生體會報告文學語言的形象性特點,可設計口頭作文訓練,讓學生圍繞有關包身工的三個比喻性説法,以《豬玀·機器·墨鴨》為題,弄清其聯繫,説一段話。這三個説法分別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勞動和受剝削的悲慘遭遇,可激起學生的同情和義憤,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

(一)能力目標

1、 學習“每”“輒”等詞的古義;瞭解“未之知”這種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

2、 學會分析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二)美育滲透

領會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的薰陶。

二、 難點、重點

1、 文章表現出來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 2、 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三、重難點突破:

閲讀文章,體會文中的激情。

閲讀——討論——體會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略)

教學課時:1

五、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讀:

1、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遊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遊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恆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2、範讀課文 學生評價 教師點撥

3、整體感知:久居城內,滿眼都是紅牆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滿地綠意,滿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勝。這篇文章就是作者與友人遊歷了滿井後寫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懷的佳作。

4、學生自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障礙

注意“斫、遁、礫、茗、鵠、呷、蹇”等幾個字的讀音。

5、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點評

6、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然後在班上交流。

A.同桌藉助參考工具書及課文註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時圈畫疑難詞句,並向老師提出質疑。 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舉着酒杯、紅裝:穿着豔裝—名詞動用)

B.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遊人(板書)

C.作者抓住了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從原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討論明確:

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