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校園1.84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

教學目標:

閲讀這篇抒情散文,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體會作者對於竹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體會作者對於竹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研體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貴有志,竹貴有節。挺拔的翠竹,有着寬容大度的胸懷,有着令人臣服的謙遜氣度,它立身千巖萬壑,笑對風雨雷電,為人間輸爽送綠,這是多麼無私的品質!今天我們學習《竹頌》,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內涵。

二、自主學習:

1.讀標註音:勁(jìng)竹僵(jiāng)石堅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搖曳(yè)

吞沒(mò)鬱郁(yù)葱葱(cōng)塵埃(āi

)潛藏(qián)千仞(rèn)

2.解詞:

a)

凌雲: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關係。

c)

積習:經過長時間積累而形成的。

d)

鬱鬱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學習: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寫作者對勁竹的熱愛。

第3

段,寫勁竹的奉獻精神。

第4

段,寫勁竹給人帶來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題:本文描繪竹子外形、生長、氣節等方面,突出他的堅毅頑強、純潔樸素、虛心有節、無私奉獻的精神。

3、重點分析竹的精神:如板書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2

教材説明:本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寓理於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醜菊形態和習性的描寫,告訴人們,“醜菊非但不醜,而且非常美麗、可愛”,從而説明在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與實並不相符:有的名字雖醜,卻有着真善美的內在;有的名字雖美,卻徒有虛名、有名無實。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醜,但是一定要美”。

課文圍繞醜菊,先寫種醜菊、盼開花;再寫醜菊打苞、開花,作者賞醜菊;最後寫議醜菊。內容的安排條理清晰,主次分明,重點寫賞醜菊,寫了醜菊開花時顏色和形態的特點。議醜菊部分則揭示了醜菊的品格特徵,凸顯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在表達上,這篇課文除了具有與《落花生》相同的寓理於物、主次分明的特點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作者對醜菊的情感貫穿全文::先是盼開花,花不開始“我氣得真想把它拔了”;接着,醜菊打苞“我高興極了”;而後滿心喜悦地“欣賞”醜菊與眾不同之美;最後為有人給醜菊取了這樣的“惡名”而忿忿不平,“覺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隨着作者對醜菊先抑後揚的感情變化,課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課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賞醜菊寫得非常具體,既寫了花苞的樣子,又寫了醜菊逐漸開放時的靜態美和動態美。而對醜菊到醜菊開花前的情況和對醜菊的議論寫得比較簡略。

教學目標:1、瞭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按生長順序把植物描繪具體的寫作方法。

3、聯繫課文、生活實際理解從醜菊身上的得到啟發,學習正確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對思想內容的理解,繼續進行重點訓練項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聯繫課文內容、課外閲讀、生活實際,體會“名可以醜,但是一定要美”。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以描寫菊花的詞句導入,描繪菊花的美麗,從而與題目中的“醜”字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點: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醜菊的樣子和特點,批劃下來,多讀幾遍,然後再跟組內同學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彙報時,學生都能找到相關語句。要讓學生首先感知文本內容即寫了什麼,“起初”醜菊什麼樣,“長了幾天”什麼樣,“又等了幾天”什麼樣。

3、生練讀,試讀出醜菊的嬌小、美麗。

4、通過評讀,讓學生賞析作者寫法的精妙,同時也是朗讀指導。

5、學習作者按植物生長順序描寫的方法,讀寫結合,仿寫一種植物。先由師示範,再在組內練説,然後彙報,師指導。

6、帶着對寫法的感悟,再讀課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醜菊的美麗。

7、學習文章第3自然段,瞭解醜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點,以讀代講,感悟醜菊的神奇、可愛以及作者對其的欣賞之情。

8、瞭解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開頭的“種醜菊”和結尾的“議醜菊”。

9、練習課文內容、課外閲讀、生活實際,談談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思想上的昇華,體會作者寓理於物的寫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點。

四、積累

讀寫結合,落筆訓練。

五、板書

醜菊

種醜菊

起初

賞醜菊

長了幾天

又等了幾天

議醜菊

名可以醜,但實一定要美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通過理解重點段落,向白楊和“爸爸”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2.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難點:領會爸爸給孩子介紹白楊樹那段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是寧強人嗎?那你們舉得寧強的山怎麼樣?水怎麼樣?環境怎麼樣?(出示寧強風光圖,引導至山好、水好、環境好)

現代社會,由於一些地區的環境被污染,很多人做夢都想這生活在像我們寧強這樣山清水秀的地方。但這個地方你們覺得怎麼樣?(出示大戈壁圖片;引導至荒涼)可就有人願意在這個地方工作,並且還帶上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就像這大戈壁上生長的這種植物白楊一樣,深深紮根在這裏。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白楊有關的課文:《白楊》 板書:白 楊 (要求齊讀課題)

二、感悟白楊

1.同學們,《白楊》這篇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説説課文這樣講了什麼?

2.爸爸是怎樣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呢?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畫出“爸爸”評價白楊的語句。

(學生讀完後指名學生回答問題,並詢問其他同學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爸爸”評價白楊的話,要求學生齊讀並數數總共有幾句話。)

(1) 出示第一句話

提問:“從來”是什麼意思?“直”有什麼含義?(引導學生搶答,並評價學生的積極精神)

白楊本來就是這麼直説明白楊:本性正直(板書)。

(2) 出示第二句話

提問:白楊選擇生長地方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那文中的白楊生活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生長環境的句子。指名讀畫出來的句子,詢問有無不同意見,引導至課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齊讀,並思考他們的生長環境怎麼樣?用一個二字詞語來總結:荒涼。)

正因為白楊不選擇自己的生長環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涼的大戈壁生長,請同學們再聯繫這句話(這屏幕)説説白楊有什麼樣的品質?

(指名回答,教師予以積極表揚)

(3) 出示第三句話

要求齊讀,讀完後接着問:他們面對雨雪怕了嗎?面對洪水怕了嗎?雨雪和洪水就相當於困難,面對困難而不害怕我們稱之為什麼?(堅強)面對這些困難白楊放棄生長了嗎?面對困難而不放棄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屈服。總結起來叫:堅強不屈

小結:通過我們的認真研究發現白楊的優秀品質真不少,説實話,老師真的很佩服這些白楊,對它們是一種崇敬,誰能帶着這種崇敬有感情的讀讀這個自然段呢?

三、領會“爸爸”的心願

1.但作者僅僅只是在讚美白楊嗎?從文中的哪兒可以看出來?趕緊照出來告訴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幹什麼,孩子們知道嗎?(不知道)那他們知道什麼呢?(要求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教師予以引導,並肯定學生的見解,並出示課件。

同學們現在想想孩子們可能知道什麼呢?(要求同桌之間根據三個“只知道”分開來想象“不知道”進行交流。)

指名彙報交流情況,合上課本師生一起總結。

3.爸爸把孩子們帶到新疆是想讓他們長大後幹什麼?(和爸爸一樣建設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願)

四、學習最後一自然段;體會寫法

1.要求齊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大樹象徵着什麼?小樹象徵着什麼?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為什麼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樹”其實就是象徵着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小樹”其實就象徵着孩子,大樹呵護着小樹,就相當於爸爸培養着孩子。小樹能長大保衞隔壁,孩子也能長大建設邊疆,奉獻邊疆。其實這也正是爸爸的心願。)

3.同樣具有白楊品質的爸爸更值得我們崇敬,請同學們帶着對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讀這一段。

4大樹象徵着像爸爸這一類建設邊疆的工作人員,小樹象徵孩子們,這種藉着事物來表達自己志向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借物喻人。

五、課堂小結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涼,而現在的新疆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查詢資料去了解了解現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設者的辛勤建設下變成了什麼樣子。

板書:

白楊

本性正直

不擇環境邊疆建設者

堅強不屈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4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教學過程 :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並説説理由嗎?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範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範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① 教師示範,提問題,學生解答

②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閲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説説你知道的關於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

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5

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學設計過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設計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課程標題和概述、教學目標闡述、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策略選擇、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習評價與反饋設計、總結與幫助等內容。對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有助於設計人員反思自己的設計過程,儘可能避免一些由於設計上的疏漏而導致試用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可以從教學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和規範性、可實施性、創新性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1.完整性和規範性

一份規範的教學設計方案必須體現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所有必需的環節應明確寫出,而且要前後一致,是一個整體的解決問題方案,而不是各個要素地簡單的堆砌。

(1)教學目標闡述

確定的教學目標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不僅反映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而且能體現不同學習者之間的差異;目標的闡述清晰、具體、不空洞,不僅符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而且便於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評價。

(2)學習者特徵分析

從認知特徵、起點水平和情感態度準備情況以及信息技術技能等方面詳細、明確地列出學習者的特徵。

(3)教學策略選擇與學習活動設計

多種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優化組合;教學策略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成功實現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和策略一致,符合學習者的特徵,教學活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活動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

綜合多種媒體的優勢,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效;資源能促進教和學,發揮必需的作用。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思路清晰(有主線,內容系統,邏輯性強)、結構合理;注重新舊知之間的聯繫,重視新知識的運用;教學時間分配合理,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有層次性,能夠體現學生的發展過程。

(6)學習評價和反饋設計

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標準;有合理的習題練習,練習的.內容、次數比較合理,有層次性,既能落實雙基要求,又注重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評價,提供了評價工具;針對不同的評價結果提供及時的反饋,而且以正向反饋為主;根據不同的評價信息,明確提出矯正教學行為的方法。

(7)總結和幫助

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和困難有所估計,並提出可行的幫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課後小結;總結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的主題,重點關注潛能生的需求。

2.可實施性

評價一個教學設計方案的優劣,還應從時間、環境、師生條件等方面來考慮其是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時間因素

即運用此方案於教學時,所需時間的多少,包括教師的教學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等。教師的教學時間應含教師佈置給學生的作業量,教學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量等;

(2)環境因素:對教學環境和技術的要求不高,可複製性較強;

(3)教師因素:方案簡單可實施,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及其預備技能;

(4)學生因素:針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預備知識、技能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較合理。

3.創新性

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法上有創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體現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有效應用。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彙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説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麼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説説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錶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説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麼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説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後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麼?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遊戲:接龍。

老師先説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説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裏有兩個特殊設計: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請你用數對説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麼發現?

週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遊玩路線如下

請你説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複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隻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塗色。

介紹經驗:這麼多數對,你是怎麼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彆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錶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並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麼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7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

2.體會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並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品讀描寫頤和園美麗景色的句子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讀81頁單元導讀,思考:

本單元圍繞什麼主題來寫?

我國的世界遺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建築《頤和園》。

板書課題

介紹: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今天的頤和園已成中外遊客競相遊覽的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朗讀感知學習前呼後應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説一説。

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詞語是?——美麗。翔這樣文章前後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就叫前呼後應,也叫首尾呼應,前後照應。前後呼應,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結構更緊密,我們在寫遊記時就可以用上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讀文章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頤和園》緊緊圍繞美麗來寫,為了突出表現頤和園的美麗,作者遊覽了頤和園內的哪些景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2.作者在遊覽這些景點時是按照一定的遊覽路線遊覽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詞和詞語的連接,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描寫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學生彙報

總結方法:像這樣按照遊覽順序邊走邊看,並且依次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達方式就叫移步換景(移動腳步,變換景物)。如果我們要寫一篇遊記,比如描寫我們的學校,就可以學習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景點,找出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好能説説一説美在哪裏。

彙報

小結:剛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讀,來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

四、拓展閲讀

師:我們領略了頤和園的美,下面我們走進另一處自然景觀張家界。

在頤和圓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開頭點出美麗,結尾呼應美麗。現在我們來看《迷人的張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應嗎?找出相關的句子。

2.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讀課文,你覺得文章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了張家界的景色如人間仙境?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遺產名錄的景點——頤和園和張家界。欣賞了美麗的景色,學習了首尾呼應、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閲讀叢書上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8

 教具準備

rpoint:田字格出現要寫的12個字(丹烏藝顯忽絲桿眨濤陳轉斜),其中,“烏”字的第二筆──豎折折鈎、“藝”字最後一筆──橫折彎鈎、“陳”字左邊的“小耳朵”──橫撇彎鈎、“轉”字右邊的“專”的第三筆──豎折撇都要呈紅色。2.生字卡片。教學目標1.認讀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感悟課文中小朋友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行為和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佈置自學

1.謎語:摸不着,看不到,花兒見他點頭,小樹見他彎腰。

2.誰會畫風?想不想展示你的畫風的本領?

3.(課件:展示台)今天,我們就來展示畫風的本領。展示分兩步,第一步,先替課文中的宋濤、陳丹、趙小藝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麼畫風的。現在,各小組自學課文,準備替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展示。注意,可要進行比賽的。

4.誰説説該怎樣自學?

5.好的!小朋友們一起自學課文,準備展示吧。

答案

1.風

2.想

4.(1)先讀課文,請拼音幫忙識字。(2)再讀懂課文,理解意思。(3)最後要把課文讀好,讀出感情。

5.分組自學

展示自學成果

1.(出示圖標: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嗎?

2.第一項:現在展示大家自學生字的本領。請看老師手中的卡片。(抽讀。)

3.“濤、顯”二字組詞。

4.“陳”字“左耳旁”幾筆寫成?“藝”字下邊的橫折彎鈎也就是“乙”字是幾筆寫成?

5.小朋友們,可要記住哦,不要把“橫撇彎鈎”寫成了兩筆。

6.第二項展示:讀懂課文。讀懂了嗎?

7.誰能説説課文裏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8.嗬,真不簡單。都讀懂了。

9.小朋友們,該展示你們的朗讀本領了。兩個小組敢不敢比賽?

10.每個小組的三個同學分別扮演課文中的三個小夥伴,另一個小組的三個同學幫助讀敍述的部分。各小組再練練。注意讀準多音字“杆”

11.開始比賽。你們先開始。

12.現在該你們組了。

13.小朋友們,你們比完了嗎?下面讓我們一起把課文齊讀一遍吧。

答案

 1.可以了。

2.認讀卡片上的生字。

3.浪濤

波濤

波濤洶湧

顯示

明顯

顯眼

顯示器

6.讀懂了。

7.趙小藝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

陳丹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宋濤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趙小藝還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9.敢!

10.各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11.分角色朗讀課文。

12.分角色朗讀。

拓展練習

1.剛才大家替宋濤、陳丹、趙小藝展示了畫風的本領,展示得很好。現在,該展示你們自己畫風的本領了。

2.不過,這次展示的方式有點特別:我想請大家把自己畫風的方法寫下來,然後再讀讀和大家交流。可以嗎?

3.(出示圖標:展示台)下面,展示開始!誰先來?

2.可以。

寫有關畫風的句子。

3.分別朗讀自己寫的畫風方法。(3~4人即可)

指導書寫

1.請同學們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問大家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哪些字有一個筆畫是一筆寫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幾筆寫成的。

2.(在指導喧聲述説的同時板書重點筆畫。)請大家寫寫這幾種筆畫。

3.小朋友,請你先把“烏、藝、陳、轉

眨”這幾個字寫兩遍吧。

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幾個字寫的時候都不能加點,你能説説是哪幾個嗎?

4.再看看其他的字,書寫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5.你們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希望老師寫給你們看嗎?

“藝”的最後一筆:橫折彎鈎,“丹”的第二筆:橫折鈎。“烏”字的第三筆“ㄣ”:豎折折鈎,轉字右邊第三筆:豎折撇。

2.練習寫筆畫。

3.書寫“烏、藝、陳、轉”。

絲、烏、丹

4.各自發表意見:“斜”字的第二筆。

5.眨、陳、濤(提示橫的長短,豎撇的起筆處。)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9

一、教學目標 :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的不同含義和多種用法。

2、流暢地朗讀並能基本背誦課文。

3、揣摩語言,領悟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妙,體會狼與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多角度分析問題;關注社會,探究人與動物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

把握古文朗讀的方法,積累文言詞語,體會語言的精妙。

逐步培養學生對美好自然的關注。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老師蒐集有關狼的文章:如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瞭解文言詞語的多義現象,反覆閲讀,理解課文內容,圈點勾畫,有疑難之處畫上“?”。蒐集與狼有關、帶狼字的成語,根據自己的瞭解畫出狼的形象或與情節有關的畫面。

五、教學內容:

《狼》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三則》之一,情節曲折緊張,語言描繪生動形象,既表現了狼的貪婪、兇狠、狡詐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機智。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如:狼真的該殺嗎?

六、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出示狼的圖片,讓學生對狼有一個先前的瞭解。

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上的是什麼動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見過真正的狼?或許我們更多的只是在公園裏、電視、圖畫、文學作品中瞭解過狼的形象。然後師生共同交流有關狼的知識: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關狼字的成語等。(可讓學生自由回答,激發學生的熱情),並得出結論: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總不夠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狼有關的作品《狼》。仔細看一看,這一作品是作者是誰?

學生回顧有關蒲松齡的知識。教師出示材料。

(二)整體感知

1、朗讀並熟悉課文。

(1)教師範讀,創設情景:

聲情並茂,有急有緩,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閲讀節奏。使學生初步解決閲讀障礙。

2、引導學生再自讀課文,並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課文,解決暫時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詞。

(2)小組合作,質疑釋難。根據註釋梳理文句,完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好了,相信大家已經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了,現在,如果有同學還有對文章的內容及字詞不理解的話,請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老師可略作歸納,然後討論解決。(教師完成指導)

3、檢查閲讀。

如果大家都對文章的內容沒什麼疑問了,我想考一考大家。出示材料5-7

4、看來大家都還解決的不錯,請看下邊的圖片,你能用文中的語句複述課文嗎?

(1)複述:進一步理解,熟悉課文

(2)進一步明確故事的情節。出示材料8

(三)研讀與賞析

1、賞析:

1) 文中有兩個形象,讓學生自己選擇並扮演其中的一個形象,以該形象的語氣來説説當時的想法。這樣可以深入的瞭解課文,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2) 讓學生根據同學的自述,分別概括出兩個形象的性格特徵。提示:可提示學生分析這些詞語時從動作,神態或者心理方面表現狼的貪婪,兇狠、狡詐和屠户的恐懼、機智等

3) 議狼:請學生多角度評價課文,並得出自己的啟示。。

4) 你能説説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嗎?或學習本文後懂得了什麼道理?

提示:對待狼一樣的惡人,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勝利。(答案不求一致,儘量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課文最後一段在寫法上與前面有何區別,它起什麼作用?(議論,點明主旨。同時明確這類文體的寫法:在記敍的基礎上發表議論,表明態度、觀點)課文寫的狼是否有別的含義?從而瞭解《聊齋志異》的特點:揭示當時社會現實,有嘲諷的意味。然後抽讀,看怎樣才能讀出諷刺的意味?

(四)拓展

1、從課文中,我們感受到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它還是反面形象,是壞人的象徵,殺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那麼狼真的是那麼可憎可惡嗎?拋開課文,聯繫社會,我們對狼還有別的認識嗎?可以查閲相關資料,老師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薦書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2、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見到狼了,從生態平衡的角度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狼?

3、展開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提倡求異思維,可以改變故事的結果。

附:板書

狼 綴行——假寐誘敵——打洞——被殺:狡詐、兇殘

屠户 遇狼——懼狼——避狼——殺狼:機智、勇敢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領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妙處。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閲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

2、體會文藝性説明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導語:

1、 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佈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謎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裏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

大家説説,你是根據什麼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

(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

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説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2、板書課題:綠色蟈蟈 (法)法布爾

3、提問: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師生朗讀全文。

三、整體感知。

問:哪位同學能説一説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四、教學具體過程。

1、學生找出文章中最讓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師:同學們都讀了課文,課前老師也讓大家預習了文章,請同學們根據你們的最初印象,説説這篇文章最讓你們感興趣的地方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一般,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五自然段,認為蟈蟈捕蟬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食性,還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叫聲。)

方案一

2、師:為什麼同學們對蟈蟈捕蟬這麼感興趣?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蟈蟈是捕蟬的。

(1)單個學生朗誦該自然段。

(2)請學生找出描寫蟈蟈和蟬打鬥的句子並作批註賞析。

① 進攻者 被進攻者

由這兩個稱呼可以看出在打鬥中蟈蟈居於主導地位(修辭:擬人)

②蟈蟈很兇狠 被活活咬、一跳 一同從樹上掉下來

打鬥過程很激烈

③勇敢縱身追捕 驚慌失措逃竄

縱身,反映了蟈蟈的勇猛,面臨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毫不畏懼。去掉了“縱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蟈蟈頑強、勇猛的特點。(修辭:擬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動、更富有表現力。)

④對比:蟈蟈捕蟬與鷹捕雲雀 作者對蟈蟈的喜愛

原因:蟈蟈有“有力的大顎”、“鋭利的鉗子” 補介紹蟈蟈的身體構造。

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強食”。

(3)小結。

師:這段文字為什麼寫得這麼精彩?從中你可以學到什麼東西?

這段文字之所以寫得這麼精彩,是因為:

①用詞準確。

②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動、具體。

③以情馭文,出自於作者對蟈蟈的一片喜愛之情。

3、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蟈蟈還有哪些食物習性。

師:蟈蟈除了喜歡吃蟬,還吃什麼東西?吃東西時有什麼習慣?

明確:吃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也吃同類。當擁有共同食物時,蟈蟈一個一個進食。

4、學生找出蟈蟈的外貌描寫。

師:我們談論了蟈蟈這麼久,誰能告訴我,蟈蟈到底長得什麼樣?

明確:文章第88頁最後一個自然段。 (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5、接方案二中關於蟈蟈聲音部分的教學。

師:我們對於蟈蟈怎麼能“只見其蟲,不聞其聲”?我們一起去聽一聽蟈蟈是怎麼叫的。

6、引導學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確:引出有關蟈蟈的話題。

7、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為謎底的謎語。 (學生自由發言。)

方案二

1、師:為什麼同學們對蟈蟈的叫聲這麼感興趣?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蟈蟈的叫聲的——

①單個學生朗誦該自然段。

②請學生找出描寫蟈蟈叫聲的句子。

竊竊私語(運用擬人)

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運用比喻)

暗啞 尖鋭 急促 清脆(四個形容詞,進一步加深我們對蟈蟈叫聲的認識)

對比:蟈蟈的叫聲與蟬的叫聲相比顯得柔和。

③師:你認為蟈蟈的叫聲還像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④對比:蟈蟈的叫聲與蟬的叫聲對比(作者對蟈蟈的喜愛)

2、學生找出蟈蟈的外貌描寫。

師:蟈蟈的叫聲這麼優美,蟈蟈的外貌如此漂亮優雅,到底蟈蟈吃東西時,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接方案一中關於蟈蟈捕蟬及蟈蟈的食物習性分進行學習。

4、引導學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確:引出有關蟈蟈的話題。

5、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為謎底的謎語。 (學生自由發言。)

五、整體把握作者的優秀品質及其對蟈蟈的思想感情。

1、讓學生體會法布爾的品質:熱愛事業(野外觀察與家庭觀察相結合)

2、體會法布爾對蟈蟈的感情。

(1)熱愛居多,但也不乏客觀的評價。如指出蟈蟈也有讓人不太喜歡的一面。

(2)“以人性關照蟲性,以人情關照蟲情”,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表現在對蟈蟈的稱呼上:“狂熱的狩獵者”“我籠裏的囚犯”“這蟬的屠夫”等。

稱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總結

總之,在這篇文章中,法布爾通過自己詳盡的觀察,用生動活潑的文字給我們介紹了蟈蟈這種可愛的昆蟲。介紹了它的一些習性,如叫聲、食物習性。詳寫了食物習性,對蟈蟈的叫聲進行了略寫。教會了我們這種昆蟲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假如同學們對蟈蟈感興趣,還可以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關於蟈蟈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科學小品文)

法布爾

外形特徵:漂亮 嫩綠 苗條 勻稱 生動的描述(比喻 擬人 對比)

生活習性:叫聲——柔和 喜愛的情感 客觀的評價

主食——蟬 科學的精神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1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説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兑斯把人生比作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悦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麼?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麼?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鬥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台階。起初輕鬆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着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説,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説,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麼“從精神上來説”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説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願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於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麼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願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註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説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麼?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説説作者讚頌了這類人的什麼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説説“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於寂寞,勇於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於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於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鬥、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説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鬥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3、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學準備】

《魯濱孫漂流記》原著、《夏令營的較量》、其他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孫漂流記。同學們,你們看過《魯濱孫漂流記》嗎?有誰能告訴大家這篇長篇小説的作者是誰?

板書:

英、笛福

2、解題

“漂流”什麼意思?

(隨着水浮動。)

3、這部長篇寫的是一位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後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一件事。本課是該書的縮寫,所謂縮寫就是略去具體情節及細節描寫,留下主幹部分。

4、魯濱孫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無人煙的小島是怎樣的嗎?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

5、剛才同學們通過想象,自己描繪了一幅荒島風景圖,真的是很荒涼,很艱苦。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魯濱孫來到的是一個怎樣的荒島(引讀第二自然段) 。

6、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

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都是亂石野草。如果是你在這樣一個荒島上,你會怎樣?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那麼,魯濱孫又是怎樣在這一個小島上活下去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魯濱孫在島上驚險經歷的部分找出來。

2、思考並交流:

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難?

交流時隨機板書:

住、吃、安全、孤獨

3、這些困難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關係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啊!這簡直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讓我們細讀課文第4~8自然段説説魯濱孫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板書:

搭起帳篷、打獵捕魚、養羊種麥。住所前空地插樹樁,羊羣分養,救下“星期五”為伴。

三、圍繞重點,讀書討論

1、魯濱孫在島上的經歷艱難、驚險,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難”中處處透着“險”,而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想盡辦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歷盡艱難,勇敢地活着,對於這樣的魯濱孫你佩服嗎?請同學們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讀給你的同桌聽,説一説:你佩服魯濱孫的什麼?為什麼佩服?而同桌在聽完後對其進行評價。

2、指名朗讀,並談感受。

3、魯濱孫孤身一人在島上歷盡千難萬險,除了書上講到的這些困難,肯定還有其它困難,請你想像一下魯濱孫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請學生講講原著中的故事。

(種麥子、做陶器、做獨木舟。)

4、通過學習,同學們對魯濱孫的瞭解更深了,那麼他究竟是靠什麼在荒島上生活了這麼多年?

(堅韌不拔的意志、豐富的知識技能。)

5、魯濱孫從遇險上島到回到故土,想盡辦法,積極改善生存環境,全是靠了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歷。這對於處於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了中國的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參加了一次草原探險夏令營,他們年齡在11歲至16歲之間,在夏令營中他們進行了一場較量,是一場怎樣的較量呢?請看《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文章最後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思考:

中國的孩子應該如何“學會生存”?中國怎樣才能不落伍?

閲讀資料後四人小組討論。

派代表總結髮言。

6、教師總結:

在當今的社會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識,不向惡劣的環境低頭,不輕言放棄,就能克服任何困難。

四、課外拓展

閲讀《魯濱孫漂流記》或《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3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學設計中,圍繞“親情”這個主題,通過擴展性閲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親情”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從小到大,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是誰送給你的呢?(學生暢談)

2.這些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它們將陪伴着你度過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小夥伴鼕鼕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由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給同桌聽一聽,讓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並根據同桌的評價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新詞,並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短小淺顯,易於朗讀,易於理解,因此,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應放手讓孩子們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分小組朗讀,並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質疑、討論:

(1)“小小的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親人期盼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每節詩的內容展開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領會每件禮物寄託着家人的關愛和期盼,也知道“我”從每一件禮物中所領悟到的生命的靈動,時間的寶貴,自然的秀美,知識的廣博,世界的精彩。)

(2)為什麼把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的禮物比喻成“春雨綿綿”,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導學生明白,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播種希望,才能有所收穫。親人送給“我”的禮物中包含着親人對“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誨,它們就像“春雨綿綿”無聲地滋潤着“我”的心田,引領着我一步步成長。)

3.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4.回憶一下親人們平日裏對你的關愛,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説一段話,把你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

(自己練説,小組內説,指名説,教師相機指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掌握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使學生在讀、思、説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四、擴展閲讀,培養能力

親人的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們如何回報親人的愛呢?讀一讀下面這篇《樹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説一説。

小組討論:(1)你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麼?(2)如果你要送給親人們一件禮物,你會送什麼?

樹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爬到蘋果樹上吃蘋果,躲在樹陰裏打個盹兒……他愛那棵樹,那棵樹也愛跟他玩。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不再來樹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説:“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樹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樹説:“抱歉,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男孩摘了蘋果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樹很難過。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樹説:“和我一起玩吧!”“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要蓋房子來住。你能幫我嗎?”“抱歉,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蓋房子。”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樹心滿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有回來。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回來了,樹雀躍萬分。樹説:“和我一起玩吧!”“我很傷心,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讓自己悠閒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幹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劃多遠就劃多遠。”男孩鋸下樹幹,造了一條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沒有再露面。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又回來了。

樹説:“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沒法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牙去咬了。”

“沒有樹枝給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動了。”

“我實在什麼都給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樹流着淚説。

“我實在再也沒有什麼需要了,只是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地方了。來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媽媽和爸爸玩……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他們……只在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我們開心。

(拓寬學生閲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閲讀量,提高學生閲讀的能力。)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參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寫一寫你讀了《樹的故事》後的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4

一、教材分析:

函數有三種表達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函數解析式法。熟練解決這一問題對後續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本節的學習必須讓學生完全突破。

1.要求學生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會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使學生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通過例題介紹了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驟,並明確待定係數法的用途和目的,進而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前面學生一直學習的是已知函數的解析式,然後研究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是從數到形的過程;從這一節課開始,學生反過來學習從形到數,並且在後面的學習中也經常用到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這節課是整個學生的一種逆向思維的轉折點,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在前面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直接觸的是已知解析式,再研究函數。而如果沒有給解析式,能不能求出解析式呢,這節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用待定係數法可以確定函數的解析式,而對於一次函數,只需要確定兩個係數就能確定函數的解析式,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為後面的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以及數形結合思想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基本的一次函數圖像和性質後進行學習的,學生對於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掌握尚可,能通過解析式畫出函數圖象,通過圖象判斷k和b的符號,會用待定係數法計算簡單的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還有一定的困難,而利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由於兩個式子相減,b就可以抵消,所以計算問題不會很大。另外,學生認為函數的學習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在練習的過程中,對於數形結合一直反覆疑惑,並且對於新題型比較陌生,特別是沒有直接給出點或者沒有説求函數解析式,這樣的題學生掌握的不夠好。

2.學生已經學過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會求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初步認識過待定係數法,以前也接觸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可以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待定係數法,怎樣去用,具體步驟有哪些,進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然後舉例説明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相互滲透。

3.如何根據所給的信息找到條件,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對於這個問題,主要利用四種題型(圖象、列表、交點、實際應用)和學生一起探尋條件(主要是找兩個點),從而突破這個障礙。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待定係數法,並會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明確確定一次函數需要兩個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需要一個條件,主要是因為係數的個數所以決定了需要的條件個數。

2、能結合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靈活運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進而推廣利用給定的信息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引入待定係數法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並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並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難點:培養數形結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複習提出問題

在黑板上畫出一次函數的四種類型的圖象,要學生判斷k和b的符號;通過符號確認所在的位置,複習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並初步體會從數到形的思想。

2、講授例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動手畫出y=x+3圖象後去掉解析式,拋出問題,如果給出一個一次函數的圖象,如何求出函數圖象的解析式,學生思考。

以教材例題為主,講授待定係數法的四個步驟,在這裏學生可能會想到找兩個點,求出k和b就可以。學生能根據給的兩個點的座標代到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兩個條件,實質上就是找兩個點。如何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函數的解析式,如何找到兩個點,並總結歸納什麼是待定係數法。

3用課件呈現多種題型:圖象、表格、點的座標,分別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台演示糾解題過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函數解析式的步驟,加深對待定係數法的理解,加強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與反思。目的鞏固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步驟。總結主要涉及的題型提高數形結合的思想:從數到形和從形到數的思路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5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鬥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選於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目標

1. 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綱簡要複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瞭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板書設計

勞動的開端

生活所迫 第一次挑煤 走上艱難的生活道路決定挑煤

舊社會的勞動人民生活艱難,窮孩子也被迫從事艱苦勞動的悲慘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 計 意 圖

第一課時

一、解題激疑,揭示新課

1、“開端”是什麼意思?“勞動的開端”是什麼意思?

2、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這是一次什麼樣的勞動?作者什麼時候去參加勞動的?為什麼把這次勞動稱為“勞動的開端”?通過這次勞動反映了什麼……

二、簡介作者,瞭解背景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

(1)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了什麼?

作者先寫自己小時候家裏窮得揭不開鍋,為了解除飢餓的威脅,決心去挑煤。再寫第一次挑煤的經過。最後寫第二天又去挑煤,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參加的是怎樣的一項的勞動?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2、根據“決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四、自學字詞,讀通課文

1、指名認讀生字新詞。

2、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煤藏( ) 寶藏( ) (cang zang )

挑( )戰 挑( )腳 (tiao tiao )

半夜得( )動身 得( )了吧 (de de dei )

降落( ) 落( )在後頭 ( luo la )

五、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輕聲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先寫家裏窮得揭不開鍋,要用勞動來解除飢餓的威脅;再寫萍鄉煤礦挖煤、運煤情況;最後寫“我”去約小趙一起挑煤。

2、課文中哪些詞語説明了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用“--”劃在文中。

重點讀議比喻句,教師點撥。

(1)“看着一家人捱餓,我心裏像油煎一樣”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變,還可以怎樣説?

看着一家人捱餓,我心裏很難過。

②這兩種説法到底哪種好?為什麼?用打比方的説法寫出了“我”心裏的難過程度。説明才十二歲的吳運鐸就已經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和有了為家庭分擔憂愁的願望。

③有感情的朗讀。

(2)“工人進出……從窯裏拖出來”

①變換説法。

工人進出連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