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端午粽教學設計

校園9.43K

一、複習檢查。

端午粽教學設計

找一找遊戲:我在那裏?

規則1、老師叫學生閉上眼。2、老師把本課生字圖片貼在黑板上。3、老師説漢字,叫學生睜開眼去找。

二、朗讀課文,初悟課文

(一)老師示範朗讀課文,看圖片或者課件出示短文插圖。

(二)學生自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三、分析課文,深悟課文

1、讓學生説一説課文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你是怎樣確定的?(這篇課文有4個段落開頭空兩格處)

3、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説一説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1句話)

(2)你是怎麼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1個句號。)

(3)一到端午節,外婆會幹什麼?(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等我們回去)

(4)“總”説明每年都會煮粽子,“盼”説明每逢佳節外婆盼望一家人團聚。

4、請女生一起讀第二自然段,男生聽着,聽她們讀得對不對。

(1) 請同學説一説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話)

(2) 你是怎麼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3個句號。)

(3)粽子是用什麼包的?(青青的箬竹葉包的)

(4)裏面裹什麼?(白白地糯米)

(5)中間有什麼?(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6)青青的,白白的和紅紅的寫出了粽子的樣子和對粽子的喜愛

(7)外婆掀開鍋蓋飄出什麼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麼吃?(剝開粽葉)

((9)粽子什麼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剝,咬分別寫出了煮粽子,剝粽子和吃粽子的動作,又黏又香寫出了粽子的味道?(請他們品嚐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寫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請男生一起讀第三自然段,女生聽着,聽他們讀得對不對。

(1)請同學説一説第三自然段有幾句話?(3句話)

(2)你是怎麼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3個句號。)

(3)外婆的粽子好吃嗎?(十分好吃)

(4)花樣多嗎?(花樣也多)

(5)都有什麼品種?(紅棗粽,紅豆粽和鮮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樣也多説明外婆包粽子經驗豐富,也體現了外婆對端午節的重視。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後,外婆還會做什麼?(裝一小籃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8)美滋滋説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達了我對粽子的喜愛之情。

(9)第三小節寫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還會教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6、同學們一起讀第四自然段。

(1)請同學説一説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1句話)

(2)你是怎麼確定的?(這個自然段有1個句號。)

(3)長大之後牛知道了什麼?(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4)第四段寫了長大後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

(5)介紹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後人稱為“詩魂”屈原的出現,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 。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

7、老師總體提問。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呀?

學生自由説,然後老師總結:這篇課文寫了每年端午節時外婆都會包粽子,盼着我們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樣多,我長大後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原因。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我們知道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

五、靈活朗讀

接力朗讀:四個人一小組,進行接力朗讀。

六、考考你,課內閲讀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除了紅棗粽,還有紅豆粽和鮮肉棕。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

1、文中寫了粽子那些特點呢?請在正確的選項後面畫“√”

(1)好吃( ) (2)花樣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請寫一寫。

(美滋滋)

七、課文昇華

1、説一説:你知道關於端午節或吃粽子的故事嗎?

2、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交流作品:可先與家人交流,然後將學生的創意畫在學習園地中展覽。

標籤:端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