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運動》教學設計

校園1.01W

一、教材分析

《運動》教學設計

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造型·表現”領域的階段目標,運動教材選擇了“運動”這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題。通過本課運動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探索美術的表現語言、表現手法,引起學生對運動藝術與科學的關係的一些思考。

教材運動從美術作品中運用具象的表現手法來表現運動的過程入手,引導學生探索表現運動的方法、角度,教材還通過欣賞運用抽象的表現手法表現動感的雕塑作品,讓學生對美術的表現形式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材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嘗試運用畫筆記錄舞蹈的運動形態,這一活動的設置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分析、掌握運動的特點,結合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對藝術作品怎樣表現運動有一個基本認識。第二個活動是讓學生嘗試演示並畫出樹葉和紙飄落的軌跡,這一活動設置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抽象的表現形式有一定的認識。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工具材料,嘗試做一個表現運動的小雕塑,這實際上是對前面所探索、總結出的知識經驗在實踐中如何加以運用的一個學習過程。

“評價建議”主要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個讓學生對自己學習

情況進行檢驗的方法參考。

“資料庫”中選用了一些活動雕塑圖片,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這些極具動感而有趣的雕塑,產生強烈視覺衝擊力,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帶給學生新的思考。

“學習大空間”中選擇了具有動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提供了學習遷移的途徑。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運動的本質特點。

讓學生嘗試運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現出運動的形態。

讓學生對藝術與科學的關係有進一步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作語言,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教材選擇米隆的《擲鐵餅者》導入,經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運動中力與美的結合,給人以視覺享受。緊扣本課主題,教材還選用了其他表現運動的雕塑作品,從不同表現的角度和方法進行探討。

結合“活動一”嘗試表現,教材安排了繪畫作品欣賞。選擇了敦煌壁畫中表現狩獵場面的一幅作品,流暢的線條、誇張的造型、豔麗的色彩使畫面充滿動感,引導學生感受其神韻,體會其表現手法。同時還展示了法國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樓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時空的狀態表現在同一畫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樓梯時的連貫動作,描繪出運動的感覺。兩幅繪畫作品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表現出運動的狀態,使學生對美術的表現語言有進一步認識,從而啟發學生進行不同的嘗試表現。教材選擇了一幅攝影作品,拍攝的是一位花樣滑冰者的舞蹈形態,要求學生用某些表現手法進行表現。有意識選擇這張重動態表現,而缺乏細節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對動態的關注。

教材還選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圖片,不同的造型表現出強烈的動感,以豐富學生的表現語言,幫助其創作。

教材呈現了一個金屬質感的雕塑作品,説明材料與作品表現的關係,加強學生對材料和質感的認識。兩幅學生作業側重於動態的把握,以及對不同材料的選擇,難度適合學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教材中所選用的一些圖片,考慮呈現表現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儘可能地給學生多一點信息,老師還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進行補充。通過作品欣賞,能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

2.教學組織

教師可以收集表現動感的美術作品、體育運動的照片,還可以拍攝一些學生運動的照片。

本單元重探究體驗,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學多呈現學生討論、研究、嘗試的面貌。因此要注重教學的合理組織,以避免教學的無序狀態。

3.教學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由三個活動串接而成,由描述和記錄運動過程的特點及軌跡到畫出樹葉或紙飄落的過程到運用工具材料製作一個表現運動的小雕塑。

第一個部分圍繞捕捉運動過程的特點展開。在這裏老師可先組織幾個學生在教室內做幾個運動動作,讓學生討論運動過程的特點,緊接着讓學生欣賞課本上的美術作品是怎樣表現運動的,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運動特點和美術作品中的表現方法結合起來分析,從形體的形狀、重心等方面對問題進行思考。最後,讓學生嘗試運用畫筆記錄下某些運動過程的軌跡。在這一部分中,老師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美術作品旁的小提示來分析作品,其次要注意課本上選用的作品表現運動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最後老師再選擇一些軌跡明顯的運動讓學生來表現。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對藝術與科學的關係有一些思考,讓學生對藝術作品表現運動的本質有一定的認識,進一步明確造型的意義。

第二部分圍繞描繪樹葉或紙張飄落的過程展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包括對一些優秀的表現動感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賞。對樹葉或紙飄落過程的表現看似與前面記錄舞蹈的運動軌跡相似,而實際上它的目的是不同的.描繪舞蹈動作的軌跡目的在於分析、掌握運動過程的特點,而表現樹葉飄落的過程則是要讓學生學會不借助任何客觀形象,直接用抽象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在此,教材呈現出部分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對抽象表現手法的認識上,老師要注意聯繫前一部分分析得出的表現運動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很自然地從對具象作品的分析過渡到對抽象表現手法的理解。

第三部分活動,是讓學生選取和運用適當的工具材料,嘗試做一個表現運動的小雕塑。這一部分中,老師的引導、啟發是學生作業成功的一個關鍵。關於材料的選擇,老師要打破學生習慣用泥做雕塑的觀念,通過對一些不同材質雕塑作品的欣賞,讓學生了解、掌握各種材質的表現優勢,啟發學生收集運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並且易於表現的材質,如:鐵絲、易拉罐、泡沫、厚紙等。其次,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老師可要求學生把具象和抽象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運用,不拘泥於形式,側重於運動感的表現,允許弱化形象的結構特徵。

4.教學評價

學生作業可參考教材評價建議,採取師評、互評、自評的形式開展,還可以以本年級為單位舉辦一個小型的雕塑作品展。作業重在對動感把握的評價,至於形體結構應不作為評價的重點,避免學生陷入對結構把握不準的困擾,而喪失了創作的熱情。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作業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參與、探究的過程。

四、教學選擇

本單元安排兩至三課時的.教學時量比較合適。

根據學情靈活處理教學,例如在第一部分的處理上可有多種選擇:

1.做運動,描述運動——欣賞作品——總結表現方法。2.根據小提示圖,欣賞作品——做運動,藉助小提示圖的方法描述運動的特點——總結表現方法。

“活動一”的嘗試練習,如果有更好的圖片,應不拘泥於教材中所附資料照片,以動感強烈、易於表現為原則。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可能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二”立足於學生對物體運動軌跡和形狀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學選擇,更利於學生觀察。

五、教學建議

1.關於教材處理的建議可以收集一些表現靜態的美術作品、照片,通過比較分析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動態的方法。

還可以選擇一些第一、二個學習活動的學生作業給學生參考,注意考慮能較準確表現教學意圖的作業。

2.關於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可以從最感興趣的運動之類話題導入,選擇欣賞的圖片儘可能接近學生生活,例如學生熟悉的運動員比賽的照片、校運會學生比賽的鏡頭、或學生運動時的特寫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還可以播放具有強烈節奏感與動感的音樂渲染氣氛,使學生從音樂中加強對運動的理解。

3.關於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師演示和學生表演相結合,建議教師演示一些物體運動的狀態,或讓學生上台示範表演不同的動態,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例如讓學生表演舞蹈或體育運動的動作,可以用速寫方式記錄;用不同的手勢舞動綵帶,學生觀察綵帶運動的軌跡等。

4、關於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合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無疑能優化教學。學生進行示範表演時可以用數碼相機拍攝,連接電腦演示,分析其動作形態、重心,把握運動感產生的特點,有利於創作。當然本單元不強調對媒體的特殊要求,合理地運用教材資料,完全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5.關於採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活動二”環節,可以分組實驗,每組用文字和圖形的方式記錄結果,注意分工明確。學生演示時應調動其積極性,充分享受其中的樂趣。

標籤:教學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