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國小生怎麼學習音樂

幼兒2.42W

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那麼國小生怎麼學習音樂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塊。

國小生怎麼學習音樂

  1、整體感受的方法

指導兒童欣賞音樂,首先應從整體感受入手,這在欣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音樂具有一般不直接描繪具體形象的特點,但它能通過對情感表現來體現形象。作品中音樂形象的塑造,是通過音樂的高低、節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及音色濃淡等要素的對比反映出來的。所以要總體上去感受,即音樂是怎樣開始的,如何進行,什麼旋律先出現,有幾個主題音調,在哪兒過渡,上下兩個聲部都要去聽等,才能使兒童初步感受到作品朦朧的美、直觀的美。這對兒童良好的欣賞習慣的養成及提高鑑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分段欣賞方法

分段欣賞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在兒童對作品籠統感受的基礎上,分段欣賞的任務,則是引導兒童從每段不同的情緒、速度、力度、音色、和聲等要素來了解音樂是怎樣進行、構成、表現的,哪裏是對比,哪裏是重複等。這樣就可以把兒童引進特定的意境中去,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使兒童從中感受到喜怒哀樂,感受到音樂內在的美,同時也增長了知識。

  3、提問式方

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提問題的形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提問題時必須注意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比如低年級兒童,他們往往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認識和了解客觀世界,因此提問題時要言簡意明、形象生動。比如欣賞一曲打擊樂《鴨子拌嘴》時,可提出“小朋友聽聽這段音樂像什麼動物走路?”“他們在幹什麼?”這樣就把兒童的注意力引向了作品的內容。

  4、討論式方法

欣賞歌曲後進行討論這是較好的方法,它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還可以相互啟發,打開兒童想象的大門。討論中兒童講述對音樂的感受時,應引導兒童不能絕對化。如“叮咚”這一象聲詞,它既可表現流水的聲音,也可表現鐵錘敲石頭的聲音,還可表現“門鈴”的聲音等。音樂不是攝影,音樂作品中體現出的音樂現象是通過音樂的要素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情感都能產生不同的人物、事物,這就使得音樂具有概括性和相對的不確定的特點。因此應靈活地因勢利導,幫助兒童準確地去感受音樂。

  5、對比式方法

有比較才有鑑別 。在欣賞中對比的範圍是很廣的,有體裁、曲式等之間的對比,也有同一首作品各樂段之間的對比,還有同一種題材用不同樂器演奏的對比,從對比中兒童可以感受到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表現特色。這樣即可提高兒童對作品的感受程度,又可增加音樂知識。

  6、選擇的方法

整個國小階段的欣賞要求側重於感官和感情的欣賞,基本上屬於對音樂的感性認識。怎樣去提高兒童的感受能力?在欣賞課中運用選擇的方法是可取的。比如《跳圓舞曲的小貓》(管絃樂),為了幫助兒童捉住“貓”的音樂形象,欣賞時事先在黑板上畫上幾種叫聲對比明顯的動物,如“狗”“貓”“雞”,讓兒童從音響中去選擇。另外還可以應用“字詞選擇”的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範圍內展開想象,這樣既可較好的使學生經過自己的體會與感受,選擇準確的詞表達樂曲的情感,又可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習興趣。比如“情緒”選擇詞(把字詞寫成卡片):“活潑”、“抒情”、“歡快”、“優美”、“緊張”、“激烈”等,在欣賞音樂時,兒童可以恰當選擇上述字詞來表達音樂的抒情,抒發自己的感受。

  7、懸念式方法

兒童階段求知慾強,往往表現在對事物的'好奇上。根據這一心裏特點,在欣賞中用懸念造成欣賞的動力,也就是先給學生一個“謎”,讓他們產生多種猜想,並急於想以聽音樂來證實自己的想法。如:《羊腸小道》(《大峽谷組曲》之三),先在黑板上畫一條彎彎曲曲的線,這莫名其妙的線立即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他們腦海中會出現各種猜想,是“蛇呀”,還是“小河”?因而就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他們迫切的希望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這樣兒童的心理活動就指向了欣賞的對象。

  8、進入角色的方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但自我表現意識卻很強,特別樂意表現自己。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在欣賞時讓音樂刺激聽覺,產生印象,就會使他們很自然地進入角色。比如欣賞《龜兔賽跑》時,隨着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兒童會做烏龜爬,兔子跳的動作,用人體本身發自內心的感受、做出的動作來體驗描繪烏龜與兔子音樂的情感。但學生進入角色前,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動物的個性特點,來幫助兒童準確的把握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