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青銅葵花》讀後感3篇

作文2.8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銅葵花》讀後感3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1

“五七幹校”時期的江南水鄉農村,城市女孩葵花因為一個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男孩青銅家收養,成了他的妹妹。聰明的心地善良的啞巴青銅,因這個突然出現的小妹意識到自己作為小男子漢的責任:家裏只能供一個人上學,他把機會讓給了葵花;為葵花能照相,他冒風雪站街頭賣蘆花鞋;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頭繩、不照相,省下錢來買紙筆教青銅識字。

家裏沒錢買油燈,青銅給葵花做了一盞螢火蟲燈;災年沒有吃的.他想辦法挖蘆根、抓野鴨給葵花解饞;為葵花在舞台上更奪目,他製作了能發出美麗、純淨、神祕而華貴光亮的冰項鍊。火災、水災、蝗災,種種苦難接踵而來,然而一家人互相扶助,從容地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他們樂觀地生活着,從容應對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而在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人物介紹

青銅

一個生在鄉村最貧窮家庭中的男孩,僅靠賣蘆花鞋生活,因生病無錢醫治而變成一個啞巴。可想而知,青銅是個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孩子,而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面對苦難時他依然善良,依然對生活充滿嚮往。青銅,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努力成長,在上學時選擇放棄,在葵花教他學習時無比專注。

葵花

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卻因為“文革”跟着爸爸來到了陌生的大麥地,過上了一個農村孩子的生活。可想而知,她當時的無奈和不適。雪上加霜的是:葵花,從一個生活在父母懷中幸福的女孩變成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被別家收養。她不會幹農活,但是她認真去做;她吃不慣野菜和糙米,但她從不抱怨;她分不清草和麥苗,但是她還是學着放牛。面對一件件的難事,葵花努力適應,一點點地學。

奶奶

雖然青銅家是大麥地最貧窮的,但奶奶卻永遠是一副乾淨的面孔、整潔的衣裳、銀髮被她梳理地一絲不苟、衣服也是一塵不染。在遇到水災,家被毀了,急需錢重建家園的時候,奶奶變賣自己的嫁粧,四處借錢,但奶奶卻從未曾改變她的骨氣和自尊。雖然奶奶的一生生活十分拮据,但她從未向貧困低過頭。

作品解讀

1.品讀苦難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

羅曼羅蘭説過:“我們應該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所以我們應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的痛苦當成一種磨練,這樣痛苦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正如作者曹文軒在《青銅葵花》一書中告訴讀者:“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決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作品裏把那個時代的苦難展示給讀者,很多“城裏人”因為一些莫名的原因背井離鄉,很多像“大麥地”一樣的村莊掙扎在貧窮的生活裏,另外還有那些自然災害,例如:水災、蝗災、饑荒等等,在這樣的生活裏,苦難像一把錘子,敲打着那個時代的人。

2. 體會大美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

在曹文軒筆下,雖然有大苦難,但是苦難總是伴隨着希望、善良與美好,這也是作品純美的一種體現。

貧窮的生活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寫到的苦難,其實這其中伴隨着的“美”,便是對苦難的一種超越,例如:鄉村男孩青銅一家人為了生活,團結合作努力編織一百零一雙蘆花鞋,這種鞋子不僅實用保暖,還有一種説不出的美感。晚上的時候,青銅家不捨得點煤油燈,這個小男孩便到蘆葦叢裏捉一些螢火蟲來照明。女孩葵花上台表演時,大家都覺得要是有一條項鍊帶上就好了,這時青銅便用冰凌為她做了一條。文章中像這樣在困難當中表現出來的人性大美還有很多,這樣的“美”最是打動人心。

3. 感悟至愛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這部純美小説圍繞青銅和葵花兩個孩子的命運展開,故事整體基調是寫苦難,但是在苦難面前處處體現出“愛”,有奶奶對家人的愛,有青銅對葵花的愛,也有葵花對家人的愛等等。

例如:奶奶為了給孩子們做棉衣,生了一場病,後來因此丟了自己的性命;由於家裏條件只能讓一個孩子讀書,青銅主動放棄了讀書的機會,讓葵花去讀書;為了給奶奶治病,葵花擅作主張去江南採銀杏葉賺錢;葵花不願回城市而躲起來……

讀後感

大部分兒童文學都是讓人感受童真童趣,有趣但不深刻,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樸實、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回味無窮。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淨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悽悽的憂傷。那種於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於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着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於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着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製作了一串冰項鍊,並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着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身邊的同學常為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採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看了《青銅葵花》,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幸福,總是抱怨這兒、抱怨那兒的,可是,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還有比我還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親情,友情,眼淚,微笑,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會永遠不離開你,一直陪伴着你,守護着你!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穩穩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坎坷。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雖然它們的生活很貧苦,但它們樂觀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生活得很快樂,那是精神上的美。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青銅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苦難中參雜美。假如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我們在面對苦難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那麼,

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他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他們互相關心,互相理解,愛的氣氛緊緊地包圍着他們。葵花並不是他們的親人,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温情讓我感動。看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的淚水泉湧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會説話的青銅無意中大聲喊了一聲:“葵花——”。

作者説,《青銅葵花》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我覺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快樂。羅曼。羅蘭説過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嘗不值得讚頌!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麼這個世界該會多麼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麼都重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青銅葵花》讀後感2

曹文軒的長篇小説《青銅葵花》是一部充滿力量感的作品,這種力量感一方面來自於小説中敍述的那種似乎陌生其實並不遙遠的苦難生活,另一方面來自於人們在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純美與大愛。苦難是對人的靈魂的洗濯,經過洗濯之後的心靈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愛與美的聖潔光輝,這正是這部小説的力量之源。

也許在現在的孩子眼裏,小説中展現出的世界是陌生的,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五七幹校”,他們沒見過大河、草垛、蘆葦叢、茅草屋,他們也不能理解什麼是貧困、災害和饑荒。所以他們在閲讀的時候,可能會不時地感到疑惑: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嗎?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現在的很多孩子已經不能理解“苦難”這兩個字的含義了,他們也不習慣在小説中看到“苦難”的影子。他們要的是輕鬆和刺激,是休閒和娛樂;他們喜歡的是漫無邊際的玄幻,是重重迷霧的推理。可是,苦難是有力量的,它具有一種無可比擬的、直抵人心靈深處的力量。在這種力量之下,人的靈魂會受到震動,人的大腦會試圖思考,人的心靈會爆發出一種自己也説不清楚的異樣的感覺。即使這苦難似乎離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但它仍然是有力量的。現在的孩子應該來了解這曾經真實發生在他們父輩身上的苦難歷程,他們應該瞭解別樣的生活與人生,並從中感受到一些對他們自己的人生有用的東西。

正如作者所説,“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在這部小説裏,屬於那個時代的苦難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大批的“城裏人”由於莫名的原因而背井離鄉,無數個像“大麥地”一樣的村莊在極度貧瘠的生活裏掙扎,還有那不期而至的水災和蝗災,以及隨之而來的可怕的饑荒……在那些貧困荒蕪的歲月裏,艱難的生活像一把錘子,一下一下敲打着人們的身體和心靈,需要有怎樣健壯的身軀和堅強的心靈,才能夠對抗這巨大的力量?作者不僅僅是單純地寫苦難,他更想表現的是人們在苦難的重壓之下所散發出來的人性*之美。所以,在作者的筆下,苦難總是與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難得到了一種詩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達。

如果説貧瘠的物質生活是苦難的一種表現方式,那麼在這種極度匱乏中創造出“美”,就是對苦難的最好的超越。青銅一家為了賺錢補貼家用,全家齊心協力編織了一百零一雙“蘆花鞋”。這種用混合着蘆花的稻草編成的鞋子,不僅結實、暖和,還具有一種超出了實用價值的、説不出的美感。家裏晚上不捨得點油燈,青銅就去蘆葦叢裏捉了很多又大又亮的螢火蟲,把它們裝在含苞欲放的南瓜花裏,做成了一盞盞“花燈”,照亮了家人驚喜的笑容。葵花要上台演出,所有的人都覺得她如果帶一條項鍊會更好看,於是青銅用冰凌為她做了一條項鍊,每一顆冰珠上串繩子的小孔都是他用蘆管慢慢吹出來的。這串冰項鍊在燈光下散發出堪比鑽石的璀璨光芒,具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麗,打動了所有的人。作者就是在這樣一些細節的營造中,為粗礪的生活披上了“美”的紗衣,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對苦難的超越。

苦難的最高程度的表現就是“死亡”,而在作者筆下,死亡同樣充滿了超凡脱俗的氣息。葵花的爸爸是個雕塑家,他一生最為之驕傲的作品就是用青銅塑成的葵花,它和女兒一樣,是爸爸最為珍愛的寶貝。在一個葵花盛開的季節,葵花的爸爸聽到了神祕的呼喚,他悄悄來到那片美麗非凡的葵花田,畫下了他這一生所見過的最美的葵花,同時也是他最後的作品。當葵花的爸爸乘坐的小船在旋風中覆沒的那一刻,他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葵花……這裏的死亡是沉靜而高貴的,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人,他的一生都與自己最偉大的作品聯繫在一起,或者可以説,他用生命詮釋了自己深愛的作品。死亡是一種不可超越的宿命,但有時候當人的肉體消失時,他的精神卻更加鮮活地存在着。葵花爸爸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人們寧願相信他是迷失在了一望無際的葵花田中……

除了對苦難生活的詩意展現,這部小説更為成功的地方在於,塑造出了極為鮮活、富有人性*之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青銅”,簡直令人過目不忘,回味良久。青銅是個啞孩,他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聲音,卻擁有了更為敏鋭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他不能説話,卻可以用心靈和世界交流。他是自然之子,聰穎靈巧,善良純真,堅忍耐勞,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他日復一日地在失語的世界裏獨自掙扎,內心充滿痛苦,但他對自然萬物、對親人卻充滿了無限的愛戀與温情。他從不怨恨,也不氣餒,而是永遠默默地無私付出,不求回報。正是由於有了青銅的呵護,失去親人、一無所有的葵花才能重新成為一個幸福的孩子。

青銅與葵花兩個人之間似乎有種神奇的緣分,從他們倆在大河上不期而遇之時,就註定了這段超乎血緣的兄妹真情。在青銅的堅持之下,一貧如洗的青銅家收養了葵花,從此,青銅就用自己全部的愛來呵護葵花,呵護這個從天而降的妹妹。他帶葵花熟悉大麥地的生活,他理解葵花思念爸爸的心情,他保護葵花不受別人的欺負,他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他給葵花做了照明的螢火蟲花燈,他給葵花戴上最美的冰項鍊,他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看馬戲,他一夜夜在寒冷的碼頭上等待葵花的歸來……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獻給了這個妹妹,所以當葵花無奈地離開之後,青銅的生活變得蒼白了,從此他日復一日地坐在大草垛上,苦苦等待葵花的歸來。在亦真亦幻之間,他看到了葵花,洶湧而出的思念打開了一扇神奇的閘門,青銅終於找回了失去的聲音……小説就是運用這種有些魔幻的手法,充分展現了心靈的力量。

與青銅相比,奶奶這個人物形象在性*格上更加單純,也更具有一種悲劇的力量與美感。奶奶是大麥地最受尊敬的老人,她永遠那樣潔淨、那樣安詳。歲月帶給她滿頭的銀髮與枯瘦的身體,也讓她擁有了超越塵世的悲憫情懷。奶奶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敏鋭感受力,她深刻地瞭解失語的青銅內心的痛苦,盡力用自己的愛來撫慰青銅受傷的心靈。奶奶對失去所有親人的葵花視同己出,為了讓葵花能夠幸福地生活,她與全家人一起承受着生活的艱辛。奶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獻給了這個家,為了蓋茅草屋,她當掉了陪伴自己一輩子的耳環;為了度過饑荒的年月,她用金戒指換回了一小袋米;而為了讓心愛的孫子孫女能穿上新棉衣,她不顧年老體衰去摘棉花,終於累倒在棉花田裏,從此一病不起……奶奶的死雖然不像葵花的爸爸那樣神奇而絢爛,卻自有一種聖潔的靜美之感。她像一盞油燈,一生都在為別人燃繞心中無私的愛,雖然最後油盡燈枯,但那微弱卻温暖的燈光,卻一直陪伴着所愛的人。

這部小説中充滿了極為豐富、極為動人的細節,這些細節讓整部作品顯得血肉豐滿,氣韻生動。當青銅與嘎魚兩家為了收養葵花產生爭執時,大家決定讓孩子自己選擇,於是,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葵花走向了嘎魚一家,在那一刻,青銅的失望與嘎魚的得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葵花將嘎魚媽媽先前給她的兩個鴨蛋送還之後,堅決地回到了青銅一家的身邊,此時眾人的心情又可想而知。作者用極為簡潔的筆墨,表達出相當傳神的效果。當葵花從遙遠的江南歸來的時候,在凌晨迷濛的黑暗中,她看到了碼頭上橙色*的燈光,她馬上認出這是自家的紙燈籠,並且大喊着“哥哥”,因為她知道這是青銅在等她。心有靈犀的兄妹之情在這一重逢的場景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的內心輕顫不已,久久難以平靜。

小説章節的標題也獨具特色*,九章的標題都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名詞詞組——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樹、蘆花鞋、金茅草、冰項鍊、三月蝗、紙燈籠、大草垛。每個詞組都是一個鮮活的意象,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視覺衝擊力;同時它們也具有十分豐富與深刻的,準確地概括出各章的主要內容;而這一連串的詞組又組成了一條敍事的線索,讓人能夠清晰地把握全篇的行文脈絡。因為有了這些美麗的意象,整部小説具有了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之美——浩蕩大河上悠悠飄蕩的小木船,漫山遍野迎着太陽怒放的葵花,皚皚雪地裏一雙雙雪白輕盈的蘆花鞋,散發着太陽般金色*光芒的茅草屋,在寒冷黑暗中閃耀着橙色*燈光的紙燈籠……苦難與痛苦的重壓並沒有消磨掉這些美好,反而讓它們變得更加純淨、聖潔,更加充滿力量。這些意象美得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是人性*光輝的物化表現,是苦難中的希望之光。

這部小説的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很多,比如簡潔凝鍊、富有表現力的敍事語言;清新優美、意境深邃的景物描寫;個性*鮮明、神采飛揚的人物塑造……這些特質共同造就了這部感人至深的小説,使之成為一部值得反覆閲讀與回味的佳作。在片面崇尚輕鬆閲讀的今天,孩子們應該來讀這樣一部能夠引發他們的思考、具有無限力量感的作品。

在人類的歷史上,苦難是永恆的,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苦難,而人們勇敢面對苦難的'精神力量也是永恆的。當久已習慣安逸與享樂的人們面臨猝不及防的災難時,什麼能夠鼓舞他們勇敢地面對痛苦,什麼能夠支撐他們堅強地生活下去?我想,只有人類亙古相傳、永恆不滅的精神力量。在苦難中頑強展現光芒的純美與大愛,正如用青銅鑄造而成的葵花,頑強、冷靜、堅韌不拔,同時又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整個民族精神力量的顯現,它能夠鼓舞任何時代的人們勇敢面對苦難,攜手走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青銅葵花》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特別的機緣使一個鄉村男孩青銅和一個城市女孩葵花,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可當葵花12歲時,命運又將她找回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這個故事的結局雖然不想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但是這麼寫,反而更加生動傳神。語言描寫十分細膩,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細節。故事的情節曲折,真是“尺水興波”呀!

這本書寫了主人公的種種挫折與苦難:葵花的父親死了,青銅是一個啞巴,家裏又窮,生活很艱難。但是,誰能保證自己一生沒有挫折呢?

生命中沒有挫折,那麼人就會變得懦弱。只有你經過挫折,只有你面對現實,不逃避,你才會變得堅強。人好比一棵核桃樹,受的傷害好比挫折;枝葉好比承受挫折的過程;果實好比成功的喜悦。受到的傷害越多,枝葉越茂盛,果實越甜美。

小時候,我常常跟爺爺去放風箏。總認為順着風跑,風箏就會飛得很高,於是拼命地跑啊跑,但是很快風箏就被大風掛倒在地。爺爺説,只有逆着風跑風箏才能飛得高。我試了一下,果然如此。以後的日子,我常常在想:人好比風箏,只有在逆風中才會飛起來,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更高、更遠的發展。

不是有句話説嗎,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

我讀這本書時,恍如身臨其境,那蕩氣迴腸的文字,那催人淚下的情節,那動人心絃的故事……讓我流連忘返。

以前,我曾看過《感動》這本書,上面介紹了“曹文軒純美小説系列”中所有的書,上面説,曹文軒本人最滿意的作品就是《青銅葵花》,而最受讀者喜愛的也是這本書,當我滿懷好奇心看過一遍以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買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心靈手巧的青銅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為了讓葵花看馬戲是有個好位置,青銅一聲不響地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

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葵花12歲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然而,在葵花走後的那一天,青銅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遇見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從心底高聲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着強而有力的喊聲震撼了每一個讀者的靈魂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最近我正在網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淨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悽悽的憂傷。那種於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於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着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於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着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製作了一串冰項鍊,並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着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 身邊的同學常為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採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看了《青銅葵花》,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幸福,總是抱怨這兒、抱怨那兒的,可是,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還有比我還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親情,友情,眼淚,微笑,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會永遠不離開你,一直陪伴着你,守護着你!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穩穩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坎坷。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雖然它們的生活很貧苦,但它們樂觀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生活得很快樂,那是精神上的美。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青銅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苦難中參雜美。假如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我們在面對苦難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那麼,

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他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他們互相關心,互相理解,愛的氣氛緊緊地包圍着他們。葵花並不是他們的親人,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温情讓我感動。看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的淚水泉湧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會説話的青銅無意中大聲喊了一聲:“葵花——”。

作者説,《青銅葵花》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我覺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快樂。 羅曼.羅蘭説過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嘗不值得讚頌!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麼這個世界該會多麼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麼都重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這是青銅和葵花的故事,這是男孩和女孩在苦難中感動大家的故事。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感受到了作者把苦難寫到了深刻之處,更感受到了青銅葵花在苦難中給我們的感動。

為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冰天雪地裏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有燈點,青銅捉來最大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為了讓葵花看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的站立了一個晚上; 為了等葵花回來,青銅天天提着紙燈籠去碼頭,就為了葵花晚上回來不怕; 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的腮幫子疼做了一串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鍊……

一對親如親兄妹的青銅和葵花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擁有了愛,那種大愛,就比什麼都重要。作者把那種大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對青銅和葵花而言,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都是幸福的、充實的,都被對方的愛感動着。青銅所做感動着葵花,感動着我們,而葵花在苦難中也感動着每一個人!

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省錢,葵花拍照沒有參加;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葵花放學後就去採蘆葦花; 為了賺錢給奶奶治病,葵花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為了省錢給貧困的家,葵花故意把考試考差;為了讓哥哥被人看起,葵花想方法教啞巴哥哥識字……

生活雖然艱辛,但這家人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他們在一起有説有笑,心裏惦記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嚮往着的是以後的好日子。因為他們相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苦難是永恆的,我們用不着為自己的一點點苦難就大驚小怪,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的心態。

我們可以像青銅葵花一樣,善待周圍的人,以樂觀的心態去付出,去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大家!付出就是愛,苦難中的付出就是大愛,大愛就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