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供應鏈質量管理分析

供應鏈1.92W

供應鏈質量管理就是通過把供應鏈的單個環節組織起來,構建一個完整有效的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確保供應鏈具有持續而穩定的質量保證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供應鏈質量管理分析,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供應鏈質量管理分析

  1.供應鏈質量管理的特點

自從20世紀60年代供應鏈的概念出現以來,有關供應鏈的理論和實踐發展迅速。供應鏈是由企業間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產品、服務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顧客等組成的經營網絡。供應鏈質量管理就是對分佈在整個供應鏈範圍內的產品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實現供應鏈環境下產品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產品質量客觀上是由供應鏈全體成員共同保證和實現的。

供應鏈環境下質量管理與單個企業內的質量管理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1)供應鏈質量管理立足於供應鏈的高度,從建立供應鏈質量體系的高度來考慮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重點研究“供應鏈上質量活動質量信息的集成”。

(2)核心企業是供應鏈的組織者和發起者,同時也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的主體,核心企業組織構建供應鏈的過程,也是構建“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的過程。

(3)成員企業是主權獨立的實體,相互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係。

(4)成員企業地理位置分散,信息交流主要依賴於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質量管理對成員企業各自的信息化建設有很高的要求。

(5)專門的運輸企業作為運輸服務提供者加入了供應鏈,他們的服務水平是保證整個供應鏈中物流通暢的重要環節。

(6)外界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為了保持持續的競爭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供應鏈需要淘汰不合格成員,吸納新成員,並不斷優化整個供應鏈範圍的業務流程,使其具有高度的動態性。

  2.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標誌

衡量供應鏈質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標誌有,首先,能否壓縮備貨運交時間。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與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商品的運輸路線越來越長,而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這就提出了一個怎樣縮短從訂貨到交運的備貨時間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或減少商品陳舊過時造成的損失。商品或服務在到達最終用户以前要經過許多環節,所以一流的供應鏈管理要求它的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都必須是一流的。只有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壓縮從下訂單採購到備貨運交最終客户的時間。

其次,是否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供應鏈成本在產品總成本中所佔比重之高低,取決於以下4個因素,即產品本身的價值、供應鏈路線的長短、產品的壽命期及其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敏感度。任何一個企業在致力於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售價時,都必須把降低物流成本這個因素作為其有機組成部分。正如通用電氣公司的傑克韋爾奇總裁對所説的:“如果作不到產品質量世界最高而售價世界最低,企業就勢必全被淘汰出局。”

再次,如何提高對客户的交貨質量。高質量的供應鏈管理既有其全面的體現——能夠將數量準確的特定產品以合適的成本在規定的時間送到指定的地點交給特定的客户。又有其最核心的要求——提高交貨的質量:交貨必須是準時的交貨,訂貨要求必須力求全面達到,這是高質量的供應鏈管的精髓之所在,必須樹立“零缺陷”的質量觀念。

  3.供應鏈質量管理的模式

(1)模式的特點。

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供應鏈管理理念在企業界的廣泛實踐,企業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供應鏈上的一個結點,必須與其上下游密切合作,這必然要求質量管理活動也要突破企業之間的各種技術、標準壁壘,在供應鏈成員間實現協同和一體化。如圖1所示。這使得僅在企業內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傳統質量管理模式已明顯不能適應新背景下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要求。

供應鏈的質量管理要求結合現代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特點構建的一個新的具有以下要點的質量管理模式:採用開放式結構,上下游之間質量管理領域存在交叉和彼此滲透;採購(銷售)不只是簡單的產品交易行為,更是供應商/客户質量管理行為;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不再侷限於生產和檢驗過程,它覆蓋到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包括市場論證、設計、生產、物流、銷售以及售後等全過程;重預防,兼鑑定。一改傳統質量管理的那種限於被動鑑定維護的局面,轉向以主動預防質量事故的發生的質量預警功能。

(2)模式的實施。

①依據企業自身特點,強化內部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質量管理覆蓋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質量團隊制定質量文件,明確規定企業的業務流程,定義每個流程和操作步驟的規範,制定相應的標準,明確質量審核的要點和質量目標,同時制定對供應商、分銷商、物流商的質量要求和標準。按照預先規定的審核週期對各環節運行的質量進行檢測,按要點對質量進行審核,進行質量的目標管理。對質量審查記錄進行分析、評估,明確可以改進的區域並進行改進,建立閉環糾正措施數據庫,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追溯問題的起因,以期不斷完善。

②採用開放式結構,提供與上下游企業進行質量溝通與合作的端口。面向供應鏈的質量管理模式要求各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拓展到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中,形成質量管理的統一。這就要求企業與上下游之間必須有開放的端口,這個端口應當能夠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溝通,對其提出標準和要求,對其質量標準實施情況進行指導和審核,接受其反饋等。

③在供應商端和客户端建立暢通的質量溝通平台。面向供應鏈的質量溝通平台的內容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產品可行性分析、前期產品質量規劃、風險控制定義、產品認證、工程(變更)確認、質量問題確認以及解決等。通過這些信息平台,企業可以全面地瞭解並控制供應商端的質量能力、質量風險、產品質量狀態、產品變更內容以及質量問題解決的措施和狀態,同時也可以將自身的質量信息充分向客户展示。

④導入前端產品質量規劃體系,確保質量管理覆蓋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產品質量並不是只產生於生產製造環節,面向供應鏈的質量管理觀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初期就導入質量規劃,確保質量鏈在整個生命週期裏的完美銜接。

⑤加強質量成本控制。建立預防質量事故發生的質量預警機制,採取適當的缺陷預防措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質量預防成本,但這些措施會有效降低產品不合格率,使鑑定成本、保修成本、失去顧客的成本等大幅下降。所以,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應在對各項質量成本進行仔細分析的基礎上,對預防成本的上升與鑑定成本、故障成本的下降進行權衡,找出最佳的成本投入結合點,開展各項質量管理活動,以期獲得最佳的質量成本控制效果。

  4.供應鏈質量管理的策略

在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管理的具體策略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1)協同研發、創新。協同研發即邀請供應商參加研發過程。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發是供應鏈管理廣泛採用的方法。有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有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而且越來越強調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

(2)製造商與供應商之間最重要的協同創新在於把以產品為中心的供求關係轉變成以服務為中心的供求關係。由於供應鏈企業的是終目的是要使整條供應鏈有利於保證質量,因此,供應鏈質量管理將盡可能提供產品所需的服務,而非產品本身。

(3)加強對供應鏈顧客需求的研究。顧客需求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的重要輸入,是新一輪質量改進的起點為了使顧客滿意。必須不間斷地廣泛收集、獲取顧客的需求信息,縮小與顧客之間的“質量差距”。

(4)充分共享並重視質量信息。質量信息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供應鏈質量管理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質量信息量大而且複雜,呈現出動態、多參數、多源頭等特點。質量信息不僅來源於產品的設計、檢測、銷售等部門,而且向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和社會延伸,成員企業間在質量活動上的協同必須建立在對質量信息的有效處理上。因此,質量信息的處理技術不僅要能夠對動態的過程參數進行有效的分析,而且還要能緊密地結合狀態的識別、診斷與控制。

(5)有效的管理與選擇供應商。20世紀80年代以後,“橫向一體化”管理模式逐漸取代了早期企業普遍追求的“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企業通過藉助外部資源,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以獲得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此時,由於產品質量的形成經過了許多上下游企業和組織,供應商和外協廠家提供的零部件、半成品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因此必須根據先進製造模式的特徵,加強對供應商和外協廠家的選擇和質量協同管理。

標籤:供應鏈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