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考前必做題及答案

  考前必做題一:

2017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考前必做題及答案

1. 對上頜第三磨牙拔除描述錯誤的是

A.防止鄰牙齲壞

B.妨礙義齒的製作與戴入

C.部分萌出,反覆發生冠周炎症

D.完全埋伏於骨內且無症狀者可不予拔除

E.妨礙下頜髁突運動

答案:E

解析:髁突在下頜切跡的後方,上頜第三磨牙的萌出與之無明顯關係。而當上頜第三磨牙位置不當時會影響冠突的運動,所以E是錯誤的。

2. 尋找頦孔的標誌

A.下頜中切牙

B.下頜側切牙

C.下頜尖牙

D.下頜前磨牙

E.下頜磨牙

答案:D

解析:頦孔位於下頜第二前磨牙的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間的下方。

3. 牙外傷的預防措施不包括

A.防護牙託

B.矯正錯頜畸形

C.健康教育

D.定期口腔檢查

E.加強危險場所的防護

答案:D

解析:考核牙外傷的預防措施,包括增強保健意識,環境保護,護牙託,錯頜畸形的矯正。

4. 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初診需採取的措施:

A.開髓引流

B.根管預備封藥

C.根尖手術

D.拔除患牙

E.一次性根管治療

答案:A

解析:考核根尖周病的治療原則以及急性根尖周炎的應急處理措施。根尖周病的治療首先應緩解疼痛並去除感染物,控制患牙的急性症狀後,再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

5. 社區牙周指數(CPI)為3是指

A.晚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在5.5mm以上

B.早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在3.5~5.5mm之間

C.牙石,探診可發現牙石,但探針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齦袋外

D.齦炎,探診後出血

E.牙齦健康

答案:B

解析:考核CPI記分標準:0=牙齦健康;1=齦炎,探診後出血;2=牙石,探診可發現牙石,但探針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齦袋外;3=早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在3.5~5.5mm之間;4=晚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在5.5mm以上;X=除外區段(少於兩顆功能牙存在);9=無法檢查(不記錄)。

6. 齲病的定義是

A.牙齒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其組織發生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

B.在多種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急性嚴重性破壞的一種病變

C.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D.在多種內在因素影響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E.在細菌的影響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答案:C

解析:考查齲病定義。

7. 翼外肌功能痙攣的主要症狀是

A.疼痛和張口受限

B.彈響和開口過大呈半脱位

C.疼痛可有扳機點

D.開口初期有彈響

E.開閉、前伸、側方運動的任何階段有多聲破碎音;開口型歪曲

答案:A

解析:開口咀嚼痛明顯,中度受限,被動開口度可增大,開口型偏向患側。

8. 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的主要症狀是

A.疼痛和張口受限

B.彈響和開口過大呈半脱位

C.疼痛可有扳機點

D.開口初期有彈響

E.開閉、前伸、側方運動的任何階段有多聲破碎音;開口型歪曲

答案:D

解析:開口初期單聲彈響,隨着關節盤前移加重,彈響可以從早期逐漸延遲到中後期。

9. 下頜開頜運動不參與收縮的肌肉是

A.二腹肌

B.翼外肌

C.翼內肌

D.下頜舌骨肌

E.頦舌骨肌

答案:C

解析:開頜運動時翼外肌是起動肌,繼以舌骨下肌羣收縮,以固定舌骨,舌骨上肌羣收縮,下降下頜骨,產生開口運動。

10. 牙周病的始動因子是

A.菌斑

B.咬合創傷

關節紊亂

D.刷牙不當

E.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菌斑細菌及其產物是引發牙周病必需的始動因子。

11. 牙周病的預防主要在於

A.口腔健康教育

B.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C.菌斑控制

D.抗菌藥物

E.牙周手術

答案:C

解析:菌斑細菌及其產物是引發牙周病必需的始動因子,所以菌斑控制是預防牙周病的主要方法。

12. 青春期齦炎局部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什麼

A.不良修復體

B.食物嵌塞

C.牙石

D.菌斑

E.創傷

答案:D

解析:菌斑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13. 關於白斑的臨牀分型下列哪項説法是錯誤的

A.分為均質型和非均質型

B.非均質性分為疣狀型、顆粒型和潰瘍型

C.均質型表現為均質斑塊或表面有皺褶

D.疣狀型屬於非均質型

E.非均質性包括疣狀型、顆粒型和萎縮性

答案:E

解析:均質型包括:斑塊狀、皺紋紙狀;非均質型包括:顆粒狀、疣狀和潰瘍狀。

14. 哪一功能不是咀嚼中舌的作用

A.保持食物於切嵴或咬合面

B.對食物進行擠壓以粉碎食物

C.防止食物或飲料溢出

D.攪拌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以利消化

E.形成食團,後送食團以吞嚥

答案:C

解析:咀嚼功能最為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的掌握,要求掌握、記憶。

15. 產生週期性咀嚼運動的神經系統具體結構是

A.三叉神經運動核

B.三叉神經感覺運動聯合體

C.外周感受器

D.型式發生器

E.腦幹所有運動神經核

答案:D

解析:咀嚼功能的擴展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運動神經控制的掌握,要求熟悉。

16. 導致橫(牙合)曲線方向改變,是因為

A.切牙切端的磨耗

B.尖牙牙尖的磨耗

C.上頜前磨牙頰尖的磨耗

D.上頜後牙舌尖、下頜後牙頰尖的磨耗

E.上頜後牙頰尖、下頜後牙舌尖的磨耗

答案:D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磨耗與磨損差異及部位,要求記憶。

17. 咀嚼中牙齒磨耗明顯的部位是

A.上頜磨牙頰尖

B.上頜磨牙舌尖

C.上頜磨牙頰軸嵴

D.上頜磨牙咬合面窩

E.上頜磨牙咬合面發育溝

答案:B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磨耗與磨損部位的掌握,要求記憶。

18. 影響咀嚼效率的因素是

A.覆(牙合)

B.覆蓋

C.牙尖高度

D.牙體傾斜度

E.牙體功能性接觸面積

答案:E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效能影響的理解,要求掌握記憶。

19. 咀嚼效率反映

A.個體與正常牙列咀嚼能力的差異

B.個體與正常牙列咀嚼方式的差異

C.個體與正常牙列咀嚼側別的差異

D.個體與正常牙列咀嚼牙位的差異

E.個體與正常牙列咀嚼肌的差異

答案:A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效率意義的理解,要求掌握、記憶。

20. 咀嚼力是指

A.咀嚼過程中,牙體、牙周組織所承受的力

B.咀嚼壓力

C.咀嚼肌收縮所能發揮的最大力

D.牙周膜的耐受閾

E.牙周組織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答案:C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中生物力類型的理解,要求記憶。

21. 正常前牙切咬,根據支點、力點和重點的位置,形成的槓桿是

A.Ⅰ類槓桿

B.Ⅱ類槓桿

C.Ⅲ類槓桿

D.Ⅰ、Ⅱ類槓桿交替

E.Ⅰ、Ⅲ類槓桿交替

答案:C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中生物力的理解,要求記憶。

22. 嚼韌性強的食物,後牙的(牙合)運循環,牙尖交錯(牙合)後繼續運動,上下頜牙體的接觸部位是

A.下牙頰尖頰斜面沿上牙頰尖舌斜面滑動

B.下牙舌尖舌斜面沿上牙頰尖頰斜面滑動

C.下牙舌尖頰斜面沿上牙舌尖頰斜面滑動

D.下牙頰尖舌斜面沿上牙舌尖頰斜面滑動

E.下牙舌尖頰斜面沿上牙舌尖舌斜面滑動

答案:D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牙體接觸部位的理解,要求掌握、記憶。

23. 最大(牙合)力大小的順序

A.第三磨牙>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側切牙

B.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尖牙>中切牙>側切牙

C.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側切牙

D.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側切牙>中切牙

E.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尖牙>第一前磨牙>中切牙>側切牙

答案:C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生物力與牙體的關係理解,要求掌握、記憶。

24. 在咀嚼週期中時程最短的是

A.開口相

B.食物保持

C.咀嚼相

D.咬合接觸

E.牙尖交錯位

答案:D

解析:咀嚼功能的基礎的'內容,強調對咀嚼過程的理解,要求掌握、記憶。

25. 後牙鳩尾峽的寬度一般為頰舌牙尖間距的

A.1/4到1/3

B.1/3到1/2

C.1/5到1/4

D.1/2到2/3

E.2/3到3/4

答案:A

解析:鳩尾峽的寬度一般在後牙為所在頰舌尖間距的1/4到1/3,前牙為鄰面洞舌方寬度的1/3到1/2。

26. 頸總動脈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兩分支的部位

A.甲狀軟骨上緣

B.甲狀軟骨下緣

C.舌骨大角平面

D.舌骨大角平面和甲狀軟骨上緣之間

E.舌骨大角稍下方

答案:A

解析:頸總動脈約在甲狀軟骨上緣水平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兩分支。

27. 頸深筋膜淺層在下列哪個部位分為兩層形成頜下間隙的基礎

A.斜方肌

B.胸鎖乳突肌

C.腮腺

D.下頜下腺

E.下頜下淋巴結

答案:D

解析:頸深筋膜淺層在頜下區下方附於舌骨,向上分為淺、深兩層,形成下頜下腺鞘,其間含有下頜下腺、下頜下淋巴結和麪動脈、面靜脈等。

28. 形成頸白線的是

A.頸淺筋膜和頸深筋膜淺層

B.頸深筋膜淺層和中層

C.頸深筋膜中層和深層

D.頸臟器筋膜

E.椎前筋膜

答案:B

解析:頸深筋膜淺層和中層在中線結合形成2~3mm寬的頸白線。

29. 頸靜脈角是指哪兩個靜脈所形成的夾角

A.頸外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B.面前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C.下頜後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D.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E.頸淺靜脈和鎖骨下靜脈

答案:D

解析:頸靜脈角是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所形成的夾角。

30. 遠中游離缺失時使用近中(牙合)支託比使用遠中(牙合)支託

A.減少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減少了牙槽嵴的負擔

B.減少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增加了牙槽嵴的負擔

C.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增加了牙槽嵴的負擔

D.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減少了牙槽嵴的負擔

E.對基牙所受的扭力和牙槽嵴的負擔均無影響

答案:B

解析:近中(牙合)支託可以在遊離端下沉的時候防止卡環對基牙產生扭力,同時由於支點前移,遊離距延長,基託下組織受力增加。

31. 下列關於金屬鑄造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的評價中錯誤的是

A.堅固耐用,不易折裂

B.體積明顯減小,戴用舒適

C.温度傳導差

D.修理與增補人工牙困難

E.適應證較嚴格

答案:C

解析:金屬鑄造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具有堅固耐用、體積明顯減小、增加美觀和舒適感、温度傳導性好,但同時對製作設備要求較高、適應證要求嚴格、戴用後修理與增補人工牙困難等特點。

32. 下列哪項不屬於選擇解剖式牙的特點

A.咀嚼效能高

B.美觀效果好

C.適用於牙槽嵴高而寬者

D.側向力小,有利於義齒穩定

E.牙尖斜度為°

答案:D

解析:解剖式牙咀嚼效能和美觀效果好,(牙合)面形態與正常牙相似,牙尖斜度約°,牙槽嵴高而寬者,可選擇解剖式牙尖的後牙。

33. 以下關於結核性頸淋巴結炎的敍述中不正確的是

A.多見於兒童和青年,輕者僅有淋巴結腫大而無全身症狀

B.淋巴結較硬,可單個或多個成串或彼此粘連,與周圍組織無粘連

C.膿腫破潰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瘻或竇

D.可同時有肺、腎等器官的結核病變或病史

E.皮膚表面常有紅、熱及明顯壓痛,捫之可有波動感

答案:E

解析:結核性淋巴結炎可因炎性浸潤波及周圍組織,晚期淋巴組織乾酪樣變性、液化,觸及有波動感,表面皮膚無充血、發熱與明顯壓痛,稱為冷膿腫。冷膿腫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瘻或竇。

34. 下列有關結合上皮的描述錯誤的是

A.是無角化的鱗狀上皮

B.無上皮釘突

C.向根尖方向逐漸變薄

D.通過橋粒附着在牙齒表面

E.在牙面上的位置因年齡而異

答案:D

解析:結合上皮細胞在牙表面產生一種基板樣物質,並能通過半橋粒附着在這些物質上。此題是口腔組織學中的基礎內容,強調結合上皮的特點及其在牙表面的附着方式。

35. 對於可摘局部義齒的間接固位體下列哪項敍述是錯誤的

A.間接固位體距支點線的垂直距離最好能等於支點線到鞍基遠端的垂直距離

B.遠中游離缺失的RPD間接固位體最好放在尖牙的舌隆突上

C.橫線式或斜線式的支點線必須放間接固位體

D.間接固位體多用於修復雙側或單側後牙遊離缺失或多數前牙缺失

E.間接固位體距支點線的距離越近,對抗轉動的力越好

答案:E

解析:間接固位體距支承線的距離愈遠,則對抗轉動的力愈強,一般從間接固位體到支承線的垂直距離最好能大於或者等於從鞍基遠端到支承線的垂直距離。

36. 恆牙深齲去盡腐質後,在製備洞型時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徑約為0.3mm,宜選用的治療方法是

A.間接蓋髓術

B.直接蓋髓術

C.安撫治療

D.活髓切斷術

E.根管治療術

答案:B

解析:間接蓋髓術是把蓋髓劑放在牙本質上,適用於近髓但沒有穿髓的情況。而直接蓋髓術是把蓋髓劑放在暴露的牙髓上,適用於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徑不超過0.5mm者。

37. 下列關於間接蓋髓術的適應證不正確的是

A.深齲引起的可復性牙髓炎

B.慢性閉鎖性牙髓炎

C.牙髓充血

D.外傷冠折未露髓

E.深齲

答案:B

解析:間接蓋髓術的適應證:深齲、外傷等引起的近髓患牙;深齲引起的可復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時,牙髓已發生不可復性炎症,應選用根管治療術。

38. 假性牙周袋與真性牙周袋的區別是

A.牙周袋的深度

B.牙周袋的形狀

C.牙周袋底的位置

D.牙齦有無增生或腫脹

E.牙齦有無炎症

答案:C

解析:假性牙周袋與真性牙周袋的區別在於袋底的位置,位於釉牙骨質界或冠方的為假性牙周袋,位於釉牙骨質界根方的為真性牙周袋。

39. 甲狀舌管囊腫好發在頸中線的

A.僅限於舌骨上部

B.僅限於舌骨下部

C.舌根部

D.舌骨上、下部

E.胸骨切跡上

答案:D

解析:甲狀舌管囊腫以舌骨上下部為最常見。

40. 發生於頸中線的囊腫,可隨吞嚥活動,最應該考慮為

A.鰓裂囊腫

B.甲狀舌管囊腫

C.皮樣囊腫

D.表皮樣囊腫

E.畸胎樣囊腫

答案:B

解析:甲狀舌管囊腫是甲狀舌導管殘餘上皮發生的囊腫,常位於頸部中線或近中線處,能隨吞嚥上下活動。皮樣和表皮樣囊腫多位於頜面部和口底,鰓裂囊腫好發於頸側部胸鎖乳突肌前緣,畸胎樣囊腫常見於舌體、口底部。此題是口腔病理學中的基礎內容,強調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囊腫的臨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