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理財規劃師考試:打破“利潤最大化”幻想

世界上沒人能做到利潤最大化,巴菲特也不能。所以,作為理財規劃師,應該要打破這個幻想,下面yjbys考試網小編為大家來分享理財規劃師考試:打破“利潤最大化”幻想。

理財規劃師考試:打破“利潤最大化”幻想

投資股票不可能買在最低點,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後,股價持續下跌,兩年後才回到買入時的價格,這並不妨礙他後來獲利100多倍;也不可能賣在最高點,巴菲特賣出中石油後,股價繼續上漲超過50%。

巴菲特買入的股票也不是漲幅最高的,他並沒有買過上漲超過千倍的沃爾瑪、思科、輝瑞、默克,但一樣成為了世界首富。可見,利潤最大化僅僅是空中樓閣,投資者的目標應該是賺確定的錢、自己能把握的錢。只要能持續穩定地獲利,就能享受複利的奇蹟。

很多投資者看不起20%至30%的複合回報率,但真正能長期達到的人並不多,而這樣的增長率經過複利產生的威力是驚人的`:100萬元的本金如果以複合回報率20%增長,10年即達620萬元,30年可達2.4億元。如果是30%的複合回報率,10年後將增值至1378萬元,30年後則成為不可思議的26.2億元。

利潤最大化的想法不但不能真正實現高額回報,反而可能成為財富的毀滅者。利潤最大化的思維很容易讓投資者失去理性,眼中只盯着利潤,完全無視風險,不斷違反原則,不斷突破能力圈。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幾年跟着我做投資,買入的股票幾乎跟我一模一樣,但在利潤最大化驅動下,他的投資變得十分“靈活”。為了更高效地利用資金,他不斷變化倉位,有時波段操作,有時追逐投入階段熱點或概念性炒作,有時則見異思遷中途換股。結果,幾年下來他不但沒有賺錢,反而出現了大幅虧損(幾年間他投資過的主要股票總漲幅都在五倍以上)。痛定思痛,他終於下定決心不再做“利潤最大化”的美夢。去年底,我告訴他中恆集團上漲了50%,他説:“是嗎,買入後我都幾乎不再看賬户,有變化你告訴我就行了。”

總是期望利潤最大化往往適得其反,類似案例舉不勝數。道理很多人也明白,只是一旦進入實戰就會被暴利所迷惑,抱着僥倖心理為非理性行為尋找種種藉口,隨便放棄原則,最終變成了利潤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