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增強社會工作學科的理論

導語:社會工作在最一般的意義上來説是具體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業活動,對有困難人士問題的解決不但可以給他們以實際的幫助,而且由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減少因問題激化而可能產生的對社會秩序的衝擊,從而有助於社會穩定。在這裏,社會工作通過提供服務而間接地起到社會管理的功能。

增強社會工作學科的理論

任何一門學科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為了滿足現實的認知需要,迴應時代所面對的問題。社會工作作為一項專業性、職業化的助人工作,是現代性的產物,從其誕生之時起就打上了現代性的烙印,並被逐步定位為解決現代性所衍生的各類社會及人類自身問題的一個實務工具。於是,社會工作一直被認為是運用社會科學理論的“工程師”,認為只要掌握了具體的、操作性的實務技術就可以了,致使社會工作學科發育滯後,理論建設與實務技能分割運行,影響到社會工作的整體發展,成為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一大瓶頸。

  社會工作學科的理論欠缺及其影響

長期以來,社會工作從業者一直認為社會工作主要是一種道德實踐活動,而不是一門理性的知識。這種過度強調實務的取向不僅使社會工作實踐的寶貴專業價值更多地流於經驗層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社會工作學科長期處於一種“理論欠缺”的狀態,從而造成對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實務的隨意性和破碎性。由於缺乏相應的策略和理論,社會工作者在實踐過程中很可能會在沒有準確領悟到服務對象真實問題的前提下,隨意地開展實務工作,這會直接加劇專業實踐的破碎性,誤導社會工作從業者對於理論的選擇和運用,使得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無法體現完整,而且會在學科內外形成一種社會工作只注重實務方法而不需要理論支撐的錯誤認識。

專業理論研究方法的片面化。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大體來源於兩方面,即對心理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理論的演繹與推理,以及對在長期專業實踐中形成的實務理論的歸納與總結。但綜觀當今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運用,實務理論仍佔較大比重。而實務理論自身來源的特殊性,又會使社會工作者產生“經驗歸納就可成為理論”的片面認知。如果僅靠大量的實務經驗總結歸納成為理論,一個特例的出現就很容易將之前所得認識推翻。

社會服務的過度市場化和服務流程的過度技術化。隨着社會服務模式的不斷市場化、標準化和流程化,為追求服務效率和成本最低化,一項完整的社會工作活動往往被拆分為多個獨立模塊,不同模塊的'運行也多是僱傭專業素養和能力較低但技巧熟練、經驗豐富的從業者進行。過度追求市場效率和服務技術的做法,會導致社會工作者理論敏感性和自覺性的缺失。

社會工作者專業價值觀的淡化。以接納、尊重、個別化、案主自決、保密等為核心原則的社會工作價值觀,是構成社會工作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論層面上,它是理論取向和專業目標的基礎;在實踐層面上,它是社會工作者的價值標準和實踐動力。因此,社會工作理論引導與實踐激勵對社會工作者價值觀的維繫與個人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專業理論建設長期滯後,就會導致社會工作者專業價值觀的淡化。

  社會工作學科理論欠缺的主要原因

縱觀社會工作學科的發展歷程,實務方法始終貫穿整個產生、發展過程。相比之下,社會工作理論卻“姍姍來遲”,且通常被解讀為只是對社會工作“形成專業或學科”的一種補充。由於過於強調“以案主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以及各類服務方案的設計等,造成社會工作實務成果呈現的流逝與理論的鬆散等缺陷,致使社會工作學科更加朝着實務操作的層面傾斜,“理論欠缺”的狀況也便由此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工作學科專業理論和實踐脱離。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社會工作者自我認識變化的結果。許多社會工作者在實踐活動中漸漸忽視了整個實務過程中的接案、策劃、評估等環節所包含的理論線索;另一方面,也逐漸改變了以理論來指導實踐的做法,轉而更加重視實踐經驗的獲得與技巧的養成,這樣便更加弱化了社會工作學科中專業理論的地位。

理論和實務發展失衡。長期以來,社會工作理論的發展嚴重滯後於實務的發展,許多高校在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之前缺乏對社會工作學科特徵的清醒認識,認為社會工作專業主要不是一個理論研究的問題, 而是一個實務層面的操作問題。因此,在社會工作專業訓練上,往往只追求實務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對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社會工作本土理論缺失。本土理論的缺失是目前廣大發展中國家社會工作面臨的普遍問題。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高校恢復和重建社會工作學科以來,對於社會工作理論方面的教育大都套用西方主流社會工作理論,缺少對本土特色的社會工作模式的理論總結與傳授。這不僅影響了社會工作者對理論研究和運用的熱情,也導致他們在選擇有效理論指導實務時感到無所適從。

  強化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理論自覺

理論自覺意識的培養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來説不可或缺。一個學科在建構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理論的更新和完善作為支撐。當前,社會工作學科中的“理論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工作從業者缺乏必要的理論自覺造成的。因此,我們必須強化社會工作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中的理論自覺。

培養問題意識。理論自覺要求研究者在面對專業問題時具有理論先導意識,用專業理論的視角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學習者而言,要注重對經驗技巧和既有理論知識的批判和反思,學會用專業理論的視角瞭解實踐的專業化程度,經常反思存在的專業化問題。

增強對理論學習的自覺。專業理論意識的培養往往建立在對學科理論發展歷史不斷了解的基礎上。然而,對社會工作專業來説,由於其專業理論長期借鑑其他學科,使專業學習者在建構自我的理論意識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惑。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借鑑西方有益的理論成果,同時還要自覺吸收本土理論中的傳統資源。

強化對理論的自覺運用。在熟練掌握一種學科理論的主要內容並把握該理論主要精神的前提下,能夠靈活地運用這種理論,在運用過程中自覺糾正各種錯誤傾向,才能提高專業理論自信。這種對專業理論的自信所帶來的理論自覺運用,會在潛移默化中對理論自覺意識產生積極影響。

反思過程中不斷創新。社會工作學科建設不僅要反思既有理論在實務當中的應用維度和效度,還要在自覺反思中不斷創新,才能確立、維護自己的學科地位和社會功能。社會工作要成為一門反思性的學科,才能夠成為一個具有理論自覺的學科。而且,社會工作應當將專業反思發展成為必須具備的理論品質,在學科建設過程中不斷反思專業的實踐模式、理論建構和經驗表達。

重構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社會工作學科發展的歷程證明,無論是“脱離實踐的理論”還是“脱離理論的實踐”,都無法引領社會工作學科更好地發展。因此,促使社會工作從“理論欠缺”到理論自覺的轉變,不僅會強化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理論認知,體現專業實踐運行的知識性,也會對整個社會工作學科的有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總之,理論建設是一個學科成熟的重要標誌,是決定其專業合法性存在的主要依據。對於後發的中國社會工作來説,社會工作者必須強化理論研究意識與學科建設責任,通過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不斷探索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社會工作學科架構和理論研究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