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5年銀行從業初級資格《公司信貸》考試要點

  第一節 貸款風險分類概述

2015年銀行從業初級資格《公司信貸》考試要點

  一、貸款分類的含義和標準(★★★★★)

(一)貸款分類的含義

貸款分類是銀行信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銀行根據審慎的原則和風險管理的需要,定期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的結果分析歸類的過程。

從表面上看,貸款分類就是把貸款按照風險程度劃分為不同檔次。但在實際操作中,銀行的信貸分析和管理人員、銀行監管官員或其他有關人員,必須綜合能夠獲得的全部信息,熟練掌握貸款分類的標準,才能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對貸款進行正確分類。應特別重視貸款分類的過程,在對一筆貸款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使用專門的工具,收集全部有意義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對影響貸款質量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這個過程包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最能反映商業銀行的信用文化和信貸管理水平。

(二)貸款分類的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5月開始試行《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並在2001年12月修訂後正式發佈。指導原則採用貸款風險分類方法,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亦稱“五級分類”),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

我國貸款風險分類的標準有一條核心的內容,即貸款償還的可能性。在市場約束和法制健全的情況下,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幾乎是唯一重要的因素。美國的貸款分類標準就反映了這一點。我國在經濟轉軌時期,有些貸款人明明有能力還款,卻偏偏賴賬不還,而銀行又無法通過法律程序迅速地保全資產,因此往往還款意願也能夠影響還款可能性。但是究其實質,還款能力還是占主導地位。這種差異,通過比較中美兩國貸款分類的核心定義可以看出來,見表12—1。

  二、貸款分類的意義(★)

貸款風險分類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它對於加強銀行業監管和不良貸款處置、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貸款分類是銀行穩健經營的需要

商業銀行要在風險中生存發展就必須穩健經營,而穩健經營的前提就是要化解已經發生的貸款風險,並且及時識破和彌補那些已經發生但尚未實現的風險,即內在風險。合理的貸款分類方法,是銀行穩健經營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貸款風險分類不僅能幫助識別貸款的內在風險,而且有助於發現信貸管理、內部控制和信用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利於銀行改善信貸管理水平。

(二)貸款分類是金融審慎監管的需要

審慎監管是金融監管當局的重要職責,而金融監管的主要形式包括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兩種。金融監管當局必須有能力通過非現場體系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質量進行連續監控,並通過現場檢查,獨立地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質量作出評估。但是,無論是現場監管還是非現場監管,都離不開貸款風險分類的標準和方法。同時,監管當局還有必要對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程序、管理和控制作出評價,包括金融機構的貸款分類制度、程序、控制,以及貸款分類的結果是否連續可靠作出評價。沒有貸款風險分類,金融監管當局的並表監管、資本監管和流動性的監控等都將失去基礎。

(三)貸款分類是利用外部審計師輔助金融監管的需要

外部審計師是幫助銀行防範金融風險不可缺少的力量。對於申請上市的銀行來説,證券監管當局規定必須由其認可的審計機構對銀行的財務狀況作出審計,並按照審慎會計準則和五級分類的標準,披露不良資產、準備金和資金充足狀況。建立一套統一規範的貸款分類方法,有助於保證信貸資產質量審計的質量。

(四)貸款分類是不良資產的處置和銀行重組的需要

對於商業銀行拍賣或批量出售的不良資產,潛在的投資者需要作出盡職調查,即對資產質量作出評估後才能作出投資決策。當一家金融機構出現了問題,需要對其重組的時候,潛在的投資者首先需要了解銀行的淨值。為此也要對被重組銀行進行盡職調查。所有這些都需要貸款分類的理念、標準和方法。以風險為基礎的貸款分類方法,為不良資產評估提供了有用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三、貸款風險分類的會計原理(★)

(一)歷史成本法

傳統上比較常用的歷史成本法,主要是對過去發生的交易價值的真實記錄,其優點是具有客觀性且便於核查。根據歷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賬面上資產和負債增減的淨值。假設沒有倒賬風險,,按歷史成本法反映的銀行貸款組合就是當前未償還貸款總額。歷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據是匹配原則,即把成本攤派到與其相關的創造收入的會計期間。

歷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與審慎的會計準則相牴觸。在所有的會計準則中,一個根本性的原則就是審慎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收入只有在實現之後才應得到承認,而損失只要預見到就要計入。歷史成本法的匹配原則、平均攤派成本,不能反映特殊情況下資產和負債的變化,同時,這種方法主要記錄賬面價值或名義價值,不能對資產和負債給予區別處理。

②不能反映銀行或企業的真實價值或淨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的當前價值往往與賬面價值有很大差距。按照歷史成本法,只有當資產出售或負債清償時,市場條件變化對其造成的影響才能得到反映。此外,歷史成本法或通過呆賬準備金的計提,或通過資產註銷反映資產的損失。因此,歷史成本法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化。但是對於銀行和企業,決定資產價值的主要是當前的市場價格。從金融監管當局的角度也不難看出,採用歷史成本法會導致銀行損失的低估和對資本的高估。

(二)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按照市場價格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如果完全實行市場價值法,收入即代表淨資產在期末與期初的差額。因此,與歷史成本法相比,市場價值法不必對成本進行攤派。市場價值法的優點是它能夠及時承認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因此能較為及時地反映信貸資產質量發生的問題,銀行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為其資產定值。

但是,市場價值法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點。並不是所有的資產都有市場,即使在有市場的情況下,市場價格也不一定總是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首先,當市場發育不成熟的時候,市場價格既有可能高估也有可能低估資產的價值,其次,即使市場成熟,由於信息不對稱,銀行可能只將不良資產出售,而保留優質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會產生逆向選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