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高中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一、數學應用意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高中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數學在眾多學科中的廣泛滲透與應用,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當今社會,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數學的廣泛應用,數學幾乎滲透到了每一個學科領域以及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醫學、軍事等自然科學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數學。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也越來越多借助於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現在,許多大學的這些學科已經或將要開設數學課程。馬克斯説:“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了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華羅庚對數學的應用也有這樣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數學無處不在。數學作為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層次上,而必須學以致用,只有如此,數學才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2.中學數學課程的改革,明確要求數學教育必須加強學生數學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小數學教育行動綱領》中指出:“完整的數學過程區分為抽象、符號變換和應用三段,以往的數學課程卻以單純處理中段為原則,這導致了數學教學脱離實際的傾向。現在,強調數學抽象和數學應用已成為國內外課程內容改革的共同取向。”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近幾年各省市的大學聯考試題中都明顯加大了考查數學實際應用的比重。最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中,單實際應用題所佔分數比例就達20%以上,分別分佈在填空題、選擇題、解答題。這説明升學考試的指揮棒已轉向了理論聯繫實際和注重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應用方面,反映當前數學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方向,這不僅是數學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的要求,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數學學習目的之一就是應用,應用的過程也是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念,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數學應用意識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在教學中是從一下幾方面考慮的:

1.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中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示範。

以開放性問題引入新課,聯繫實際,很快可以使學生進入新的學習情景。例如講對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時,可啟發學生思考一個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一張厚0.1毫米的紙對摺34次後的厚度會不會超過珠穆朗瑪峯的高度(8848米)?學生感到不可思議,但經過嚴密的數學計算,會超過10000米。體會到對數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從而對對數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2.啟發、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描述客觀事物和現象、尋找其中於數學的內在聯繫。現實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態,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或讀出它的數學表現或描述,而需要我們自己去描述、去發現。只有從數學角度進行描述,找到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才有可能進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規律或尋求數學的解決辦法。從數學的角度描述客觀事物與現象,尋找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是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描述與出租車有關的數學事實(諸如車費與行駛路程、等候時間、起步價有關;耗油量與行駛路程有關等等)。

3.列舉數學在當今知道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其今後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學的基礎併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的工具性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環境科學、神經生理學、dna的模擬、蛋白質工程、臨牀實驗、流行病學、ct技術、數字電視、飛機設計、市場預測等等領域都需要數學的支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介紹給學生,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蒐集數學知識應用的具體案例,並互相交流。

《高中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