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精選10篇)

熱點3.13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精選10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1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新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讀的目的,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注意讀思結合,激發興趣,以情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學效率。

一、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

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説什麼進行想象續説時,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

二、抓重點詞,感悟情境。

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藉,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閲讀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

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

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

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説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還省去了聯繫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應該説,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

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2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

教學剛開始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着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代教學實踐也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閲讀中受到感染,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地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於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説?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

3、引導思維,解決問題

閲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讓學生説説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麼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讀的少,大多數學生上課不發言,不思考,學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養成好的自學習慣,對於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還是理解的不透徹,不會聯繫生活實際來談,學的內容死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把問題解決,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兩個問題:1、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2、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

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學生分析得很到位,也很透徹。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學生就勢説:“愛。”我知道一些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就問他們:“怎麼看出愛‘我’呢?説説你的理由。”孩子們無語。由於時間問題,我沒有在這裏多停留,就把課文的引到了倒數第二自然段。

二、對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在學生默讀本段之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什麼是道德?”學生回答:“人的公德。”也有學生説人的品質。我又問學生:“在我生活中哪些時候我們面對道德的選擇,或者也可以説是顯現人的素質?”學生有説看到垃圾的時候,學校公物壞的時候,也有説看到有人做壞事的時候。我就問學生:“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學生當然就説“主動拾垃圾”“見到壞人壞事要跟他們作鬥爭。”我又假設了一些情況,比如:你這天病了,很不舒服,你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來嗎?學生猶豫了。我引出“實踐難”三個字。接下來,我讓學生再次回讀本段課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後,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己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忽視了學生的參與。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導出這個“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還可以引用我們民間的一句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來讓學生理解。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4

《釣魚的啟示》這篇我非常喜歡,因此,課前我自己做足了功課,目的讓學生明確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底線,有大部分是無形的,需要自我的約束。讓在第二課時教學時,主要探尋在“釣”與“放”過程中“我”的心路歷程,父親由“得意”——“盯”——“不容爭辯”的內心變化,進而品悟主題,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在品悟“魚大”,釣之“不易”的基礎上順勢引導:“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為什麼而‘得意’?”(“得意”的理由有哪些?)讀出“我”的這份得意。這樣,層層深入,每一環節教學更顯豐滿,而環節流程進一步精簡,必然使教學推進更加緊湊。教學中的安排:學生自讀體會→師生情境對話→再次讀兩段話。其實像這樣兩段內涵豐富,意藴深遠的話,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提供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穫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

在體會文中思想後,進行了小練筆的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悟而來,學生內容各具特點,但是能夠從生活中總結出簡單的道理。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説過:“兒童有他獨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閲讀文本,他們的閲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所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個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在閲讀過程中,多俯下身來傾聽孩子們的發言,讓學生真正成為閲讀的主人,享受閲讀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試着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還給予學生閲讀反思的時空。學生通過閲讀反思,開啟了心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於學生個人的生活閲歷較淺,看待事物往往不夠準確全面。當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教師不要急於去否定,而是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看法,潛心閲讀文本的重點段,這樣就給予了他閲讀反思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了學生繼續閲讀的興趣,保護學生的閲讀的積極性,使他們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5

此次,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在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和以往的教學大比武活動有所不同的是,規定教師所授內容不僅要按進度上,不能挑選,而且是常態課,即現今説得較時髦的原生態的課。我的進度剛好上完了第三單元的內容,於是我打算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釣魚的啟示》。由於所申報的週二第一節和另一位數學老師所報的課時撞車,後來改成上第二節。於是第一節安排謄作文,以便孩子們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不願在大比武上炒現飯。

第二節課開始,孩子們還真是蠻興奮的。我的開課從學習單元提示開始。讓他們對本單元的學習有個清楚地認識。通過課堂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我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的開始,他們好像沒有進入狀態。對於預習的檢測,我特意叫了自覺性較差的陳疊智同學發言,果然他讀錯了一個詞“沮喪”,經過多次訓練,他才算會讀。針對同學們讀詞不太好的語氣,在齊讀之前我告訴他們,這些詞都是有生命的個體,不要怠慢其中任何一個,要字正腔圓地讀。再次讀詞語時,效果好了不少,看來他們已漸漸進入狀態了吧。於是,我播放課文錄音,他們帶着我提出的兩個小小的問題靜聽課文。剛讀完,他們就紛紛舉起了手。課外蒐集的鱸魚捕撈開放日的解釋還算不錯,較完整,可是蒐集的鱸魚資料就不夠好,想不到口齒伶俐的黃雅名還讀錯了句子,把“鰭”唸錯了,倒是較調皮的張文博預習得比較到位,幫黃雅明糾正了錯誤。孩子們一下就找到了文中的關鍵句,我們通過找和反覆的讀,讓他們對這句重點句有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為更深入地學習課文和理解這句話打下基礎。

我用了這句話過渡到學習課文前面部分: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34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晚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們通過瀏覽課文很快找到了文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詞語,我們邊分析邊讀課文,比較順利地理清了我的心情變化,接着,我們過渡到學習父親在我釣魚過程中的反應。此時孩子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他們饒有興致地找到了父親的語言和表情,從人物的表情深入到理解人物的內心,我於是順勢指導寫作,這種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我們作文時值得借鑑,透過人物的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也是閲讀的方法之一。在深入體會父親面臨考驗卻做出了理智的決定後,孩子們已不難體會後面幾句含義深刻的話。在我再次出示這幾句話時,孩子們就紛紛説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理解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讓你的“魚”時,孩子們説出了許多他們理解的東西,令我頗感意外,看來,一方面,他們確實已經讀懂了文章的那個故事,而且孩子們的潛力是巨大的。我安排他們討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會有哪些誘惑人的“魚”,他們充分調動了積極性,有個孩子説出了“在超市裏購物時阿姨多找了錢,是還還是不還?”還有個孩子説:“老師給我們改聽寫時,有個錯詞沒有看出來時,我是説還是不説?”等等,再次讓我感到意外,看來他們確實已經深入地理解到課文了。

看來,文中的父親也給孩子們上了一課,一堂如何做人的課。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6

自從鐵嶺市教育局、昌圖縣教育局提出“校校、人人、天天公開課”後,我們基層教師就多了一個展示與交流的機會和平台,同時也在公開課的錘鍊中有所成長,有所提高。

《釣魚的啟示》是國小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首篇課文。本組課文的重點是: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中得到的啟示。抓住關鍵詞語,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藴含着很深的人文道德。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示,是有一定難度的。在“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新教學理念指導下,我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

課堂上,我緊緊抓住“難”字展開教學。問: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作者説實踐起來卻很難。接下來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小組討論:“作者難在哪裏?”就在學生感受到了魚很誘人,放掉實在捨不得的時候,我讓學生轉化角色,現在你就是手捧大鱸魚的小詹姆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的學習、理解、品味,深刻感受釣到大魚時的興奮、得意,被迫放掉大魚的痛苦、無奈,以及三十四年後的為之驕傲的情感變化。從啟示(理論)——到故事(釣魚、放魚)——再到啟示,層層剖開,同時注重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結合換位思考,學生真正的理解了作者實踐道德的“難”,也實現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學生移情。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再次小組討論:“父親難在哪裏”我覺得這是昇華主題的問題,所以在學生交流後,我點撥“父親是在用實際行動教育兒子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要自覺遵守道德,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大寫的人。此時的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學生們都睜大眼睛看着板書中那個大大的人字,我知道他們正在內化這一人文道德觀。這一情感體驗為後面的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啟示”奠定了基礎,當學生紛紛説出自己生活中遇到道德難題做法時,他們的思想再次經過了洗禮。此時我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當面臨道德選擇時,都必須自覺遵守道德。從而突出主題。

當然,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着一些遺憾。比如:我在教學中過於注重人物心理變化的體驗、注重人文道德的理解,卻忽視了讓學生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努力、積極改進,讓語文課堂永遠不乏語文味。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7

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詞句來談體會,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條魚!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探尋“我”驚訝表現背後深層的含義,真正體會魚之“大”。又如:課文沒有明寫父親教導孩子的情節。我就引導學生充分自主閲讀8-9自然段基礎上,展開情境對話,而且一反常規讓學生演父親,老師演“我”。不但激發了學生表現的慾望,也調動了讀書的主動性,使學生學得更加積極投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親的情懷,避免了説教。

當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還是比較多的。首先,在研讀“為什麼不願放時”,處理不夠靈活。預設中將“釣魚的細節”與“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的理解聯繫起來。即:學生説到“魚大”時引導從哪裏看出來?生必然會讀到“啊,好大的魚……”;再引導質疑,從這句話一定能看出魚大嗎?如果“我”是個新手,第一次釣到魚呢;引導讀釣魚的細節,一是讀懂我是個釣魚“高手”,在“高手”眼裏大得吃驚的魚,必然是真正的大魚;一是品味釣魚過程的不易,“不僅是技術活,也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實踐下來感覺這樣的處理,教師牽引痕跡過重,不如簡單處理——學生説到“大”,就引導抓住“啊,好大的魚……!”讀出魚大;説到釣魚“很不容易”,引導讀悟釣魚的細節,相機點撥從中也可看出“我”是個“高手”,進一步説明魚大,順勢再讀“啊,好大的魚!我……!”一句。使對魚“大”的品悟更加豐滿,教學流程的推進也更為自然流暢!

就整堂課而言,教師“控制”的痕跡明顯,體現在各環節推進上,教師“教路”主宰一切,學生“學路”被嚴重弱化。如何讓教學的推進,由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引導,而非教師的預設來主宰?這是一個需要很好研究的課題。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提供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穫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給予小組準備的時間少,所以,在小組交流的時候浪費時間比較嚴重,所以,出現了老師代替的多的現象。

孫雙金老師曾説:鑽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處理教材,要在“淺出”上做文章。這正是我們聽許多名家大師上課娓娓道來,徐徐推進中,彰顯沉穩大氣;稍加點撥,令學生豁然開朗,體現舉重若輕,四量撥千斤的精妙;潤物無聲,在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中閃耀教育的智慧。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8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先學習一則故事,再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難學的,而對於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

細讀了文本後,我認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閲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釣魚的啟示》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我在上的過程中,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啟示”,只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我提出教學要求: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交流後我便引導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會怎樣?”,用第一人稱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的情感在朗讀體驗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

當然,閲讀的本質是思維,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最後我讓學生説説當你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説要做遵守規則的人,有的説要做不貪名利的人,有的説要做誠實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領悟,達到了預期目的,從而將學文與導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9

情感是文章水到渠成的內心體驗,讓人為之心動,為之共鳴。然而,共鳴之中,卻讓人感悟更多。所以,文中潛移默化的靈氣薰陶,也許就能讓學生悟得更深了。《釣魚的啟示》雖只是一次兒時釣魚的經歷,卻讓小作者在父親的言行之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他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抵擋住了那些“誘惑人的魚”。可見釣魚帶來的啟示已經超越了文字本身。事實的確如此,也許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許只是一個細節,但如果你仔細體會,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個收穫更可能相伴一生。於是,我抓住這個時機,讓學生也來動筆寫寫你生活中的啟示。學生仔細地回味了生活,思考了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一篇篇文章也就得心應手地寫成了。“第一次擦火柴中收穫到的勇氣”、“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收穫到的親情”、“下中的一步悔棋收穫到的人生需步步紮實”、“風雨中堅強毅立的葱收穫到的人的倔強”……真不想到學生的收穫竟是如此之多。看來,筆端的文字流露的不僅可以是一份情,更可以是一份人生的收穫。文字讓學生感悟更深,啟迪更多。

可見,在模仿中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説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所以,讓學生模仿優秀作品進行寫作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靈氣薰陶,提高文學修養,更重要的是依樣畫葫蘆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達意、謀篇佈局、譴詞造句的精髓。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設計 篇10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比較難學的,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本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説?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

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更符合學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