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學者的意義的閲讀答案

黃德鴻:“學者”的意義

學者的意義的閲讀答案

“成為一名學者”,是黃德鴻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廣雅中學就讀高中時,黃德鴻受國文老師樑同寅的影響頗深。一個人的生命有限,榮華富貴及身而止,但學術之成就,可以垂吸久遠,嘉惠後人——樑同寅這樣強調做學問的好處。此番聲情並茂的講解深深感動了黃德鴻,他內心開始憧憬學術之光。

大學時代,黃德鴻在求學志願表上填上了“學者”二字,入讀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以為社會學就是一門改造社會的科學,於是就報了社會學。”畢業後,他考上了當時的“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社會部”,從事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研究。

之後,他又從社會學轉到經濟學研究,黃德鴻的説法是:“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對經濟學的研究比社會保險更有意義。”鑑於當時國家正處於抗戰的社會環境,面對着社會保障在中國真正實行非常困難的殘酷現實,他認為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還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黃德鴻師從的卓炯老師,既是著名的社會學家,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在他的影響下,我對經濟學比較瞭解,所以學校很自然安排我進行工業經濟的教研工作”。

1948年,黃德鴻還曾獲得去聯合國工作的機會:“我投考聯合國社會福利機構,一百多名應試者中我的排名是第六,年末我就接到聯合國正式的任命通知。”可是,“當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我們還要建設國家,我希望我學到的東西能夠用在這上面”。於是,黃德鴻放棄了高工資和優越的研究條件留在了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黃德鴻先後執教於中山大學、中南財經學院、湖北大學、暨南大學,撰寫了許多學術論文,這些文章後來結成論文集出版,書名為《社會事業與社會行政》。

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面對變幻莫測的經濟風雲,黃德鴻積極探索廣東經濟發展方向。他目光如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論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對我國和廣東省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黃德鴻就開始研究工業投資效果問題,提出了影響社會主義工業基本建設投資經濟效果的四大因素。80年代初期,他又具體地提出了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徑,在充分肯定了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工業成就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廣東工業發展“大而不強”的整體判斷,從技術、資源、體制、文化和發展模式上提出了促進廣東工業發展由大到強的戰略構想和對策措施。

黃德鴻十分重視對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及企業活力的研究,他在《論增強企業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項戰略措施,同時注重對珠江三角洲現實經濟問題和南中國區域經濟及產業結構等問題的研究。

1985年,黃德鴻擔任《中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編委兼分編《計劃管理與經營決策》主委及條目撰寫人,這是我國首部企業管理百科全書。1988年,他參加《中國工業經濟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編寫,該書1991年獲“光明杯”社科著作榮譽獎。

黃德鴻潛心研究華南經濟區域,他認為這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區域,既不同於歐盟那樣的區域聯盟,又不同於一國之內各地區間的經濟聯合,以往的區域經濟理論和經濟一體化理論不能解釋這個區域現存的經濟整合,必須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他建議把這個特殊的區域稱為“沿海地區經濟長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這個提法,不但有利於區域各成員擴大市場、增進貿易,也有利於加強區內分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對推行聯合開發計劃,實行聯合研究發展,促進科技交流也有幫助。

在暨南大學,黃德鴻建立了產業經濟學博士點。他説:“沒有這個點,廣東的經濟發展就會少很多精兵強將。”從事高教工作70 餘年,他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產業經濟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即使年事已高,他也仍然堅持在教研第一線,經常帶着研究生們擠公共汽車,頂着烈日暴雨跑工廠。

學術生涯七十餘載,且漫且長,黃德鴻不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培養人才的系統思想與方法。他主張要先學做人,後學做學問。黃德鴻經常告誡學生,為人處世要謙虛,治學更要謙虛,驕傲自滿在學問這部字典中是永遠查不到的。他以身作則,甘當人梯。他常説:“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要樹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思想。

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一生傾注學術研究的黃德鴻教授,為廣東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他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又如清澈見底的泉水,觀之可以鑑照世人。

(選自《光明日報》2015年6月4日,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大學時代,黃德鴻就讀於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之所以選擇社會學,是因為他認為社會學就是一門改造社會的科學,這個專業符合他的志向。

B.由於黃德鴻的論文分量十足,顯示了對中國企業管理、工業經濟管理的廣博學識和高深見解,所以他被邀請參與編寫了《中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等書。

C.黃德鴻之所以從社會學轉到經濟學研究,主要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不合乎當時中國的國情,理論層面上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D.在廣雅中學就讀高中時,黃德鴻在自己的國文老師樑同寅的引領下,開啟了自己的學術之路;“成為一名學者”,自此成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E.文章以黃德鴻立志做一名學者開篇,按時間順序概述了他一生的事蹟。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側重於寫其人生選擇,之後的側重於寫其經濟方面的貢獻。

(2)文中的兩處引用(畫線句)在內容上分別有什麼作用?這兩處引用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6分)

(3)改革開放以來,黃德鴻取得了哪些“對我國和廣東省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請簡要回答。(6分)

(4)作者説,黃德鴻“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你從黃德鴻的學術生涯中得到了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8分)

參考答案

12.(1)選E得3分,選A得2分,選B得1分。選C、D不得分。(B.只是推測,於文無據,給1分。C.從“他認為所學的理論都是舶來品,還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理論層面上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看,説“沒有任何意義”錯,只是在當時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而已。D.原文中只是説黃德鴻被老師的言語感動,對學術產生了嚮往,説“引領”和“開啟了他的學術之路”不當。)

(2)作用:第一處引用交代了黃德鴻報考社會學的原因,(1分)體現了他求學“改造社會”的社會理想與責任感。(1分)第二處引用交代了放棄到聯合國工作的機會的原因(1分),為了建設國家而選擇放棄,表現了他的愛國熱忱。(1分)好處:引用傳主自己的語言,夫子自道,使文章更鮮活,更真實,更有説服力。(1分)運用語言描寫,使文章表達方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1分)

(3)①提出了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徑;②提出了促進廣東工業發展由大到強的戰略構想和對策措施;③提出了增加企業活力的五項戰略措施;④提出了把華南經濟區域稱為“沿海地區經濟長龍”的建議。(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4)①要有矢志不渝的追求。“成為一名學者”,是黃德鴻一生的追求,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傾注在學術研究之中。②要有報國的志向。黃德鴻立志改造社會,報效國家,甚至不惜放棄到聯合國工作的機會。③要理論聯繫實際。黃德鴻認識到舶來的理論有侷限性,存在一箇中國化的問題。④要有創新精神。黃德鴻研究華南經濟區域,認識到必須從新的角度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沿海地區經濟長龍”這一概念。⑤做學問要先學做人。黃德鴻為人處世謙虛,治學更謙虛。他甘當人梯,主張要青出於藍。(每點2分,答出四點即可)

標籤:學者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