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是茶樹的發源地,中國人是飲茶習慣的首創者,因此可以説,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象徵性的符號。

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飲茶歷史最早,歷來對選茗、取水、備具、作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嚐方法都頗為講究,因而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的飲茶習俗和品茶技藝。

春秋以前,最初茶葉作為藥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以感芬芳、清品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這時候當是茶之為飲的前奏。

隨着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為煎服。即鮮葉洗淨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更勝一籌。這以後,就形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應該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茶由藥用發展為飲料,是經過了食用階段的。當時人們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後,與飯菜調和一起食用。當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二是作為食物解毒。從此,茶葉的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烹煮技術,也開始注意到茶湯的調味。

秦漢時期,茶葉的簡單加工已經開始出現。鮮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再曬乾或烘乾後存放,飲用時,先將茶團搗碎放入壺中,注入開水並加上葱姜和橘子調味。此時茶葉不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藥品,且成為待客之食品;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費品,王褒《童約》已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三國時期,崇茶之風進一步發展,開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時出現“以茶當酒”的習俗;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茶葉從原來珍貴的奢侈品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隋唐時期,茶葉多加工成茶餅,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在唐代,茶事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朝廷貢茶的出現。因為朝廷大量飲茶,加之茶道、茶宴層出不窮,朝廷對茶葉生產十分重視。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唐代宗在浙江長興顧渚山開始設立官焙(專門採造宮廷用茶的生產基地),責成湖州、常州的`兩州刺史督造貢茶,並負責進貢紫筍、陽羨茶和金沙泉水事宜。因此詩人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吟唱。每年新茶採摘後,便晝夜兼程送解京城長安,以便在清明宴上享用,即“先薦宗廟,後贈羣臣”。唐李郢的詩句“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説的就是這事。這些都刺激了唐代茶葉生產的發展。到了中唐時,茶葉的加工技術、生產規模、飲茶風尚以及品飲藝術都有了很大發展。在宋代,製茶方法出現改變,給飲茶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宋代是中國歷史上茶文化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尤其貢茶工藝的不斷髮展以及皇帝和上層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和僧人領導茶文化發展的局面。到了宋代散茶的製作工藝的熟練使民間茶風更加普及。而茶坊、茶肆的出現,使茶文化開始走向民間、走入世俗並形成了有關茶的禮儀。同時,由於製茶工藝的革新,團茶、餅茶已較多改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此後,品茶方法日臻完善和講究。

標籤:茶文化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