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黃河頌》教學反思

校園2.88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河頌》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河頌》教學反思

《黃河頌》教學反思1

《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薰陶,有所啟迪,以到達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讀出感情

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二、讀出語氣

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複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讚美―激昂。

三、讀出體會

詩歌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薰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一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説説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夠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資料,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朗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但這一節課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我總是不能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樂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教師説的太多,另外,小組活動不夠充分,團體合作意識不強,這些都有待改善。

《黃河頌》教學反思2

這節課製作上能夠稱得上是“煞費苦心”,真正實現了音、像、畫、聲的綜合展示,視覺衝擊大,給學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領悟,為到達教學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鋪墊。如,課一開始,我就選取了《黃河頌》的mTV作為朗讀背景讓學生欣賞聆聽,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從而發揮想象去感受黃河的波瀾壯闊的氣勢。透過讓學生觀看波瀾壯闊、奔騰不息、勇往直前的黃河影像,讓學生感受到黃河那宏偉的氣魄。在孩子們深情地朗誦中,學生心中充滿着對母親河的深情厚意。課結束時,我再次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們再一次走進《黃河頌》,聆聽這首歌曲,再一次來感受黃河的英雄氣勢。

其次,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的朗讀上。我始終認為如果學生能聲情並茂的朗讀詩歌對把握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利的`。因為課標中也明確指出了情感朗讀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為了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藉助音樂的力量,透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透過配樂朗誦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誦讀實踐中,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就應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潛力。最後利用對課文歌曲的欣賞滲透德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樂視覺、聽覺的衝擊下,學生感受黃河的悠久歷史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着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味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黃河頌》教學反思3

教師指導朗讀技巧之後,自己進行範讀,再由學生誦讀。能夠讓學生羣眾朗讀,也能夠讓學生分主角誦讀。在朗讀中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也能發現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只有朗讀,才能讓學生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詩歌的審美情趣。當然,出現以上問題不能全怪教師。

其一,由於本校學生生源素質較差,學生大多對學習缺乏興趣,對詩歌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平時很少看課文,在課堂上未能很好的與教師呼應。

其二,教師是即將畢業的實習生,對課堂的`教學不夠熟悉,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所難免。

看來,今後的語文教學,還得繼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

《黃河頌》教學反思4

還記得某一次校內教研活動時,我對我的國中語文老師成老師説:“成老師,我好想重温國中的感覺,你給我們上節課聽聽吧。”成老師豪爽地拍着胸脯大聲説:“行,你們想聽什麼課”我們組內一致大叫--《黃河頌》。笑言已過。十多年來,校內公開課聽過無數,只是《黃河頌》始終無人問津。我想,這就是有一類課文,語文老師始終歡喜不得,永遠不會選取來上公開課的。

這天,我上了《黃河頌》,此刻自信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思緒卻掀起萬丈狂瀾。

我認真備課了。教學視頻看了兩個,教學實錄打印若干。充分取長補短後,又實際研究了第二單元教學目標,能夠概括為三:1.反覆朗讀,感知思想資料2.學習語言運用技巧3.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我明白這樣的一篇詩歌,能夠簡單上。朗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但是,只有朗讀,怕語言品析落空,缺少語文課堂最實效的資料;怕缺少愛國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課堂的深度。我糾結了很久,決定一個不放手。

三大板塊,遂在我腦海中成形。

先朗讀——品語言——扣現實

但,這樣割裂的板塊,卻讓我忽視了語文中最重要的“品讀”實為一家。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學生明白要抓關鍵詞,學生説“奔向東南”的“奔”和“劈成南北兩面”的“劈”要重讀,能夠表現黃河水的氣勢,“望黃河滾滾”的.“望”要讀得拖長一些……我頻頻點頭,我想順勢深入,“奔”寫出水流的速度,展現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再啟發“望”換成“看”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但是,忽然腦海中又清晰出現我早已設計好的課堂思路,此刻品析了語言,下個環節怎樣辦我還設計了名師洪鎮濤上詩歌課的形式呢,學着他先從語言的角度提出示範問題,讓學生用換詞、比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問題,整個課堂既形式活潑,學生主體又有效體現,教學效果也個性好。如果我此刻自然而然解決語言賞析,那下一步我上什麼呢

剎那的猶豫矛盾之後,還是決定按預設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範圍內。可越往下,越覺得兇險茫然。這個詞語賞析已經在朗讀指導時淺嘗輒止了,關鍵是學生再怎樣找詞語替換其實質都差不多。“奔”、“掀”、“劈”、“滾滾”、“狂瀾”等等都展現黃河的氣勢力量之美。這一賞析環節實質上進入了無聊重複階段。馬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實質品析的朗讀指導如空中樓閣,“品”與“讀”本就是能夠自然融合的。因為我的人為割裂,浪費很多課堂時間,而這些本能夠用來聯繫現實,拓展深度。我已經設計了在結尾階段引入正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長關於否定南京大屠殺”事件,我想學生的愛國熱情必須會在詩人的點燃下,在現實的衝突中熊熊燃燒,那麼這節課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還是我這個教者缺乏應變的智慧,文本解讀的深度吧。

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説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期望自己能夠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黃河頌》教學反思5

在“熱情的説”“盡情地讀”“深情的品”的幾個環節上,同學們表現比較踴躍,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在課堂上展示的一覽無餘。在觀看完有關黃河的影像資料,學生有的説:“我看到了波瀾壯闊的黃河。”有的説:“我看到了黃河金濤澎湃,我聽到了黃河的咆哮聲。”……課堂上,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着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文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地拓寬了、延伸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師生放聲聯讀課文,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範例九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詩等容量很大,怎樣能環環相扣呢?關鍵在於課堂環節的銜接,本節課的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學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發展,朗朗的讀書聲,踴躍的舉手聲,勤于思考的智慧聲,無不展示着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老師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為之感動,一股愛國之情猶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灑灑,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處:

但是教學中仍存在不足,這批學生都出生於九十年代,他們生活在和平與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數生活在都市,生活優裕,沒有遭遇過戰爭與離亂的痛苦。他們可能“少年不識愁滋味”。國破家亡的傷痛,保家衞國的激情要在他們心中產生共鳴,有一定難度。

對學生來説理解黃河的主題是有難度的,特別抗日戰爭的背景離我們畢竟久遠了些。所以教學中如果設計一下有關本文抗日的背景簡介會好些。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具體介紹。

以上都是我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改進的。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禮,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的耕耘。我們在學習上要永不知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於面對挑戰,才能不斷跨越。

《黃河頌》教學反思6

這天,我上了《黃河頌》,此刻自信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思緒卻掀起萬丈狂瀾。

我認真備課了。教學視頻看了兩個,教學實錄打印若干。充分取長補短後,又實際研究了第二單元教學目標,能夠概括為三:1.反覆朗讀,感知思想資料2.學習語言運用技巧3.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我明白這樣的一篇詩歌,能夠簡單上。朗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但是,只有朗讀,怕語言品析落空,缺少語文課堂最實效的資料;怕缺少愛國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課堂的深度。我糾結了很久,決定一個不放手。

三大板塊,遂在我腦海中成形。

先朗讀(蓄勢)——品語言(實質)——扣現實(昇華)

但,這樣割裂的板塊,卻讓我忽視了語文中最重要的“品讀”實為一家。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學生明白要抓關鍵詞,學生説“奔向東南”的“奔”和“劈成南北兩面”的“劈”要重讀,能夠表現黃河水的氣勢,“望黃河滾滾”的“望”要讀得拖長一些……我頻頻點頭,我想順勢深入,“奔”寫出水流的速度,展現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再啟發“望”換成“看”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但是,忽然腦海中又清晰出現我早已設計好的課堂思路,此刻品析了語言,下個環節怎樣辦?我還設計了名師洪鎮濤上詩歌課的形式呢,學着他先從語言的角度提出示範問題,讓學生用換詞、比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問題,整個課堂既形式活潑,學生主體又有效體現,教學效果也個性好。如果我此刻自然而然解決語言賞析,那下一步我上什麼呢?

剎那的.猶豫矛盾之後,還是決定按預設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範圍內。可越往下,越覺得兇險茫然。這個詞語賞析已經在朗讀指導時淺嘗輒止了,關鍵是學生再怎樣找詞語替換其實質都差不多。“奔”、“掀”、“劈”、“滾滾”、“狂瀾”等等都展現黃河的氣勢力量之美。這一賞析環節實質上進入了無聊重複階段。馬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實質品析的朗讀指導如空中樓閣,“品”與“讀”本就是能夠自然融合的。因為我的人為割裂,浪費很多課堂時間,而這些本能夠用來聯繫現實,拓展深度。我已經設計了在結尾階段引入正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長關於否定南京大屠殺”事件,我想學生的愛國熱情必須會在詩人的點燃下,在現實的衝突中熊熊燃燒,那麼這節課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還是我這個教者缺乏應變的智慧,文本解讀的深度吧。

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説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期望自己能夠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黃河頌》教學反思7

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詩等容量很大,怎樣能環環相扣呢?關鍵在於課堂環節的銜接,本節課的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到達德育和美育的目標。學生的情感潛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發展,朗朗的讀書聲,踴躍的舉手聲,勤于思考的智慧聲,無不展示着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老師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為之感動,一股愛國之情猶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灑灑,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處:

但是教學中仍存在不足,這批學生都出生於九十年代,他們生活在和平與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數生活在都市,生活優裕,沒有遭遇過戰爭與離亂的痛苦。他們可能“少年不識愁滋味”。國破家亡的傷痛,保家衞國的激情要在他們心中產生共鳴,有必須難度。

對學生來説理解黃河的主題是有難度的,個性抗日戰爭的背景離我們畢竟久遠了些。所以教學中如果設計一下有關本文抗日的背景簡介會好些。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具體介紹。

以上都是我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改善的。

人人都明白: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禮,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的耕耘。我們在學習上要永不知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於應對挑戰,才能不斷跨越。

《黃河頌》教學反思8

詩的資料是閲讀的關鍵所在,也是詩人思想表現的根本,所以務必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過多過細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讓學生透過資料了探索詩人的心靈世界,教師就不宜有過多的講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理解,而失去了學習體味的機會。課堂上應注意引導的藝術,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點到即止。《黃河頌》結構與資料都比較簡明,表達的主題也集中,稍加點拔即可。

1、讀出感情:

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説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2、讀出語氣:

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複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讚美—激昂。

3、讀出體會:

詩歌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薰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説説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夠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資料,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品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

《黃河頌》教學反思9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來保衞黃河,保衞全中國。《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黃河磅礴洶湧的氣勢。因此在上這節公開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多方面的展開朗讀

誦讀是學習抒情詩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激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個別學生的朗讀,有集體形式的朗讀,有分組朗讀,有男女生比賽朗讀,同時給這些朗讀加以適當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既能會讀,又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理解。

二、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

要使整節課激情高漲,教師就必須要有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這節課中我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一直帶着飽滿的`激情上課。這種熱情深深的感染着學生,激勵着學生,因此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生很多,連平時從來不舉手的學生(王新)都能主動來回答問題。

三、兩處精彩稱讚不絕

這節公開課上令評委老師稱讚的是這樣兩處設計:

1導入精彩。導入是在學生歌唱的《保衞黃河》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開始的,接着是一段對黃河激昂讚頌的導入語,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到了《黃河頌》這篇課文。

2配音朗誦精彩。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用的是動畫配音朗誦,既能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一幅幅雄奇壯觀的黃河圖片,又能讓學生聽到朗讀人富於激情雄健的朗誦。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堂公開課最大的亮點。

四、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

1這節課內容設計較多,總有一種趕着上課的感覺,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

2幻燈片製作中,黃河背景缺乏動感美,若能蒐集壺口瀑布做主背景,則收效可能會更好。

3時間分配還欠合理,出現了拖堂。

總之,語文課是知識綜合的一門大課,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斷學習,敢於挑戰,迎難而上,才能不斷跨越前進!

《黃河頌》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我在本課教學中期望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衞黃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飽含自我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渴望藉助自由誦讀來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薰陶。我期望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於學生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將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這些對話告訴我們,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帶給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閲讀態度的主動性、閲讀需求的多樣性、閲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於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並構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是閲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採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學環節教師主導性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並不十分充分,未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一齊,推進課堂教學。

評課中,我認真聽了諸位老師的點評,反思之後,確實令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如:對於課文的重點詞語解析點撥的深度不夠,激勵性語言運用偏少,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點等許多方面皆有不足之處。

最後,衷心感謝區教研室給了我們這次學習與展示的機會!衷心感謝在此次研討課中給予我很多指導的各位領導和老師!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前輩和朋友們的意見和推薦。

《黃河頌》教學反思11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來保衞黃河,保衞全中國。《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黃河磅礴洶湧的氣勢。因此在上這節公開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多方面的展開朗讀

誦讀是學習抒情詩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激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個別學生的朗讀,有集體形式的朗讀,有分組朗讀,有男女生比賽朗讀,同時給這些朗讀加以適當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既能會讀,又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理解。

二、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

要使整節課激情高漲,教師就必須要有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這節課中我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一直帶着飽滿的激情上課。這種熱情深深的感染着學生,激勵着學生,因此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生很多,連平時從來不舉手的學生(王新)都能主動來回答問題。

三、兩處精彩稱讚不絕

這節公開課上令評委老師稱讚的是這樣兩處設計:

﹝1﹞導入精彩。導入是在學生歌唱的《保衞黃河》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開始的,接着是一段對黃河激昂讚頌的導入語,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到了《黃河頌》這篇課文。

﹝2﹞配音朗誦精彩。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用的是動畫配音朗誦,既能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一幅幅雄奇壯觀的黃河圖片,又能讓學生聽到朗讀人富於激情雄健的朗誦。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堂公開課最大的亮點。

但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

﹝1﹞這節課內容設計較多,總有一種趕着上課的感覺,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2﹞幻燈片製作中,黃河背景缺乏動感美,若能蒐集壺口瀑布做主背景,則收效可能會更好。﹝3﹞時間分配還欠合理,出現了拖堂。

總之,語文課是知識綜合的一門大課,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斷學習,敢於挑戰,迎難而上,才能不斷跨越前進!

《黃河頌》教學反思12

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要求學生多次誦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讓學生在腦海裏浮現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所佔的比例大,這貼合詩歌的教學特點。

二、讓學生在聆聽比較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過程中,播放《保衞黃河》的歌曲,讓學生聆聽比較,比較歌曲《保衞黃河》和歌曲《黃河頌》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其實,詩歌是歌曲的文字載體,學生只有讀懂了詩歌,方能領會音樂的旋律和精神;記住音樂旋律,便記住了詩歌,兩者相輔相成。

三、讓學生在修辭手法的分析中領悟詩歌的建築美

這首詩以短句為主,兼用長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突出黃河的偉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如“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些詩句既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如“啊!黃河!……啊!黃河!……啊!黃河!……”運用了間隔反覆的修辭手法,使詩歌層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運用了直接反覆的修辭手法,這反覆詠歎強、而有力的結尾,突出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歌詞也久久迴響在中華熱血兒女的耳邊。還有擬人、比喻等等的修辭手法,那裏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黃河頌》教學反思13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説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靠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課一開始我向學生介紹了作品的有關背景,從九、一八事變到《黃河大合唱》的幾個部分,如《黃水謠》《保衞黃河》這幾個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作品。由介紹歷史背景到聆聽這段歷史的`痛苦呻吟,由對《黃河大合唱》的整體感知到對音樂作品的領會、感受,學生對這樣宏大的作品的主題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在上課時,分析課文的主題,學生基本都能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都説在朗誦這首歌詞時要體現出一種在壓迫下的呻吟,要展現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憤,要表現出全民團結抗戰的激情。學生能談到這些,我們能夠明白他們對於作品的主題思想基本能夠掌握。

在教《黃河頌》時,我還根據自己的見解和簡單的音樂瞭解給學生唱了《黃水謠》、《黃河大合唱》、《滿江紅》等幾首歌,讓學生在宏觀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具體,為下面的分析課文奠定的基礎,雖然在介紹背景和作品時用去了超多的時間,但在教學效果上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河頌》教學反思14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以詩歌“三美”為軸心,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旨,又瞭解詩歌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主線是清晰的,詩歌知識點的安排是合理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卻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未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流於形式,往往由教師回答了事。學生從詩歌中找韻腳時,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只讓學生回答押“an”韻,而未能讓學生具體找出押韻的字;教師自己回答了幾個韻腳,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押韻的知識,無從得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問自答的時間明顯多於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的時間。由於這樣,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氣氛不活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有落到實處

教師講得好,學生也就應學得好,這才是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好,學生學不好,課堂教學便失去了好處。在分析詩歌的繪畫美時,學生未能清晰的找出體現繪畫美的地方,教師也沒有強調指出。這種繪畫美學生究竟體會到了沒有,教師無從把握。其實,教師能夠讓學生反覆朗讀,從詩歌具體的物象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詩歌繪畫美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三、在誦讀過程中,未能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本詩寫得明快雄健、音節洪亮,隔二、三句押韻,構成自然和諧的.韻律。由於詩歌的寫作時代背景與此刻不同,學生缺乏對寫作時代背景的瞭解,未能讀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就需要教師講明此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光未然創作《黃河頌》的經過;教師就應給學生示範誦讀(朗誦),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節奏感來。

《黃河頌》教學反思15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勇往直前。《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薰陶,有所啟迪,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的朗讀上。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聲情的朗讀詩歌對把握文章中心,文章的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在主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了情感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喚起學生的親身感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為了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藉助多媒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覆體味歌詞中激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誦讀實踐中,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最後利用對課文歌曲的欣賞滲透德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樂視覺、聽覺的衝擊下,學生感受黃河的英雄氣魄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着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味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黃河頌》唱出黃河的一瀉千里之勢,壯闊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繫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多媒體課件充分輔助教學

配合情感朗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這節課課件製作上可以稱得上是真正實現了音、像、畫、聲的高度結合的一種展示,視覺衝擊力量大,給學生以感官上恰如其分的領悟,為達到教學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鋪墊。如,課一開始,我就選取了《黃河頌》的MTV向同學們展示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壯麗景象,讓同學們濤濤的黃河激流中,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從而發揮想象去感受黃河的波瀾壯闊的氣勢。通過讓學生觀看波瀾壯闊、奔騰不息、勇往直前的黃河影像,讓學生感受到黃河那宏偉的氣魄。課結束時,我再次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們再一次走進《黃河頌》,聆聽這首歌曲,再一次來感受黃河的英雄氣勢。真正實現了音、像、畫、聲的綜合展示,視覺衝擊大,給學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領悟,為達到教學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鋪墊

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們聽到了雄渾粗獷的音樂,看到了波瀾壯闊的黃河的視頻材料,談論了自己的收穫。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增長知識,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培養了能力。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誦讀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文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地拓寬了、延伸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師生放聲聯讀課文,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四、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詩等容量很大,怎樣能環環相扣呢?關鍵在於課堂環節的銜接,本節課的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學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發展,朗朗的讀書聲,踴躍的舉手聲,勤于思考的智慧聲,無不展示着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老師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為之感動,一股愛國之情猶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灑灑,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處:教學計劃總結

但是教學中仍存在不足,

一.個別學生在品評賞析中,對他們的評價不到位

二.這批學生都出生於九十年代,他們生活在和平與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數生活在都市,生活優裕,沒有遭遇過戰爭與離亂的痛苦。他們可能“少年不識愁滋味”。國破家亡的傷痛,保家衞國的激情要在他們心中產生共鳴,有一定難度。對學生來説理解黃河的主題是有難度的,特別抗日戰爭的背景離我們畢竟久遠了些。所以教學中如果設計一下有關本文抗日的背景簡介會好些。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具體介紹。以上都是我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改進的。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的耕耘。我們在學習上要永不知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於面對挑戰,才能不斷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