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比大小》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2篇)

校園1.9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大小》教學設計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大小》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2篇)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依據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

二、設計思想

1、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三隻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講故事讓學生自己運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一一對應相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的探索發現。

2、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讓學生操作拿出與猴子和香蕉相對應的數字卡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講完後讓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等等。

3、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通過對各種個性化練習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更加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這三個符號的讀法及其含義和作用。

(2)會用“大於”、“小於”、“等於”來識別5以內數的大小。

(3)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讀和學會“<”、“>”和“=”的用法。

(2)通過練習讓學生初步建立符號感。

(3)在情境中培養學生初步初步學會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學興趣,體驗實際生活中的大小。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會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五、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數的大小,並正確的運用“<”、“>”和“=”

六、教法選擇

創設情境法

七、學法指導

動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主題圖、圖片(包括3只小猴、4個梨子、三個桃子、2根香蕉)、1-5的數字卡片。

學生準備:

1-5的`數字卡片。

九、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數,請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排列數的大小。

(1)報數字,讓學生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數字卡片,請學生把以上的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講授新知

1、首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

從前,森林裏有三隻小猴子,它們經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東西。有一天,他們走了很遠來到了一個很美的地方,這時的它們高興極了,可是肚子卻咕咕叫了,它們三個就商量分頭去找吃,過了一會兒它們都回來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題圖上貼上相對應的水果圖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個數都不相等,要怎麼分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小猴分水果呀?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17頁及練習三第6、7、8題。

(二次備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整理三種水果學具,用象形統計圖進行統計活動,探索出由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認識符號“ =”、“>”和“< ”,知道它們的含義,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化數學思想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理解“ =”“>”和“< ”的含義。

難點:學會比較大小的.方法。

課前複習

今天猴子兄弟想請我們去花果山做客,不過我們要先回答出它給我們帶來的問題。

(1)教師報數,請學生拿數字卡片到前面來。(2、5、3、1、4)

(2)猴子兄弟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同桌糾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主題圖,同時教師講故事:同學們一起到花果山上看一看吧!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猴子兄弟分水果嗎?

1、出示問題:

(1)圖上有哪些水果?

(2)猴子、桃子、香蕉、梨的數量分別是多少?

(3)每隻猴子分一個桃子,一根香蕉,一個梨,夠分嗎?

2、學生彙報説發現,同時教師教學“=”“>”和“<”

(1)教學“=”猴子和桃比。(同樣多)

教師説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説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觀察等號兩邊的數的特點,請學生舉例子。(例如:2=2 5=5)

(2)教學“>”(猴和香蕉比)。

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4)發散思維。《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5)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你們説説怎樣分才公平?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6)請學生觀察三個算式,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 “開口向左大於號>,開口向右小於號<,”學生學説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7)指導書寫“=”“>”和“<”

二、總結

同學們今天有哪些收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個好朋友“<”“>”“=”,還幫助了猴子兄弟,同學們都很有愛心。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玩我們的數字遊戲哦!

檢測練學

1、闖關題《課本19頁6,7,8以及典型列題》

2、遊戲:

(1)教師出示兩張數字卡片,學生用手勢比多少。

(2)同桌合作,一名學生寫兩個數,另一名學生比多少?

板書設計: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通分的方法,能運用通分的知識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在比較大小的同時體會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觀察、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的過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方法】

(1)運用轉化原理,組織好鋪墊訓練,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遷移。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鋪路搭橋,激活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去獲取新知。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課堂評語,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意練習的形式、梯度和側重點,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導語:我們學習了分數大小的比較有兩種情況,還記得嗎?誰來説一説是哪兩種情況?

有部分同學很快説出:一種是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較大;另一種是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較大

2、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的複習題,看誰回答得又快又對:

在圓圈裏填上﹤ ﹥或﹦

二、探究新知

教師導入新課: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大小呢?

1、教師談話引入:我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讀書,老師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人民的好警察任長霞》,這本書介紹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長任長霞的先進事蹟,我們書中的同伴紅紅和亮亮正在讀這本書。

2、出示圖片,交流方法。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建立符號感。

教學方法:

演示法、談話法、比較法。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主題圖;圖片: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1、4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

提問:

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隻猴子?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説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説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説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説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你們説説怎樣分才公平?

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7頁“做一做”第1題、2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二)做教科書第18頁練習三第3題

1、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説圖意,貓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於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於幾?

(三)遊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麼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裏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遊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19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符號“>”、“<”和“=”,並瞭解其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正確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認識符號“>”、“<”和“=”,理解其含義。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及其他有關圖片。

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説一説。

(2)與4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幾?3的後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知道了什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 3>2 3<4

3等於3 3大於2 3小於4

(1)教師介紹等號、大於號、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記住“>”、“<”和“=”的?

2、出示第17頁下面做一做: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兩種東西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台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5>4,誰會讀?

(4)一隻小熊吃一個玉米,玉米夠嗎?

三、練一練

第18頁練習三的第3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後學生互評,最後全班集體評價。

四、歸納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符號“>”、“<”和“=”來表示,比較時可以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來比較。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三第3、4、6、7、8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和“<”,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用詞語“等於”、“大於”和“小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化的思想方法。

2、會正確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小猴吃水果的課件。

2、投影儀。

3、每人準備3只猴、4個梨、2個香蕉和3個桃的圖片;“>”“<”“=”3張符號卡片和1~5的數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創設童話情境,引入象形統計圖。

(1)課件展示

(2)畫外音

(3)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4)展示學生擺放的結果。學生擺法一般有兩種:

(5)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隻猴吃幾個梨,幾個桃,幾根香蕉?

學生回答後,老師在課件展示的象形圖下面分別動畫寫出“3”、“4”、“3”、“2”。

二、教學新課

1、教學“3=3”

提問:每隻猴能吃上一個桃,桃子一個也不多,猴的只數和桃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後,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並且在圖下面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方法和教學“3=3”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説一説大於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3、教學“3<4”方法如前,讓學生説一説小於號的形狀是怎樣的,與大於號的形狀對比來説。

4、區分“>”“<”和“=”。

小結: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觀察可發現,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也就是比較多少;誰和誰同樣多,就用“=”表示;誰比誰多,就用“>”表示;誰比誰少,就用“<”表示。

三、課堂練習

1、第17頁做一做第1、2題

2、第18頁練習三第3題、第4題。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嗎?

小結:我們認識了“>”“<”和“=”3種符號,知道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係符號“>”“<”“=”來表示。在比較時,仍然可以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來比較。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藉助直觀圖形、實物,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分數大小。

2、經歷質疑、驗證和歸納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學具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張畫有兩個完全一樣圖形的紙,若干個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回顧本單元分數的知識點,提出問題3/4和1/4誰大?(電腦出示)

(小組活動)利用準備好的學具,看能想出幾種方法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交流彙報: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點評。(這裏,學生可能想到以下幾種方法。

1、通過塗色,比較塗色面積的大小,進而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數小棒的方式,發現一個整體的`3/4要比這個整體1/4的小棒根數多;

3、想象某種情境,比較他們的大小;

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大”這樣的規律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二、驗證規律

對於“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大”這個規律,多數同學沒有理解,有疑問,師生共同驗證這個規律。(利用電腦出示幻燈片,比較這幾組數的大小,)

驗證後的結論: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大。

三、數學遊戲(小組合作,體驗多個分數比較大小)

四、總結收穫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2、在探索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變的。

【活動準備】

1、圓形餅乾(大、中、小)每位幼兒三塊放人盤中。

2、投影儀、電視機。

3、課前請幼兒洗手並消毒桌面。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掌握大、中、小的區別。

1、觀察餅乾,感知形狀與大小,發散幼兒思維。

師:“盤子裏的餅乾你們喜歡嗎?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生活中,你還發現什麼東西是圓形狀的?”

2、品嚐餅乾,比較大、中、小。

師:“三塊餅乾比較一下,你發現有什麼不一樣的?”圖案、花紋、厚薄等。)

“請你挑一塊你最喜歡的餅乾嘗一嘗,然後説説你吃的餅乾?”(從大、中、小來分。)

“你吃的叫什麼餅乾,你是怎樣知道中餅乾的?”(讓幼中餅乾是相對大、小餅乾而言的。)

小結:“中餅乾比大餅乾小些,比小餅乾大些,安排們叫它中餅乾。”

二、在探索中,讓幼兒初步感知形狀是可以通過外力改!

師:“剛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餅乾,你們看,餅乾被口洧什麼變化?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餅乾被咬,掰了以後,像什麼呢?”……發揮幼兒想像探索大或中餅乾的變化。(像船、山峯、扇子……)

師:“餅乾被小朋友咬了以後,發生了許多變化,改變的形狀。”

三、請幼兒繼續吃餅乾,想像、交流。(先吃完餅乾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比較大、中、小”是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生活中常見物“餅乾”進行粗淺的`數學活動。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親切、自然。活動過程,難易結合、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恰當的設問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多通道感知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讓小班幼兒在沒有學習壓力和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愉快地學到了粗淺的科學道理,從而掌握了有關數學的奧祕。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9

一、設計意圖: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初步感知一組物體的相對大小,但是對於系統的概念並不完全瞭解,在完整的表述物體大小的語言能力還存在個體明顯差異。在操場玩耍時能指認出哪個是大球,哪個是小球,個別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説:這個是大球,大部分幼兒不願開口或者合着同伴説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並不理解、熟悉。因此我開展本次活動,本設計以系列生活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玩遊戲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學習按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簡單分類。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認識並區分物體的大小。

2、嘗試用一句話正確表述物體的大小。

3、能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小朋友夏天喜歡吃什麼水果呀?幼兒一起回答:西瓜 教師引出PPT 上的第一張幻燈片:兩個西瓜

(一)兩個西瓜入場,初步感知大小的變化。

老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的客人,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兩個西瓜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小朋友 喜歡吃什麼水果? 蘋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張幻燈片:蘋果

(二)腦子轉一轉:在我們看的動畫片中,回憶回憶,都有哪些動畫 人物,你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動畫人物?

老師:小嘴巴閉起來,轉動腦子想一想,舉手回答,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兒:米奇、喜羊羊、海綿寶寶、天線寶寶、蜘蛛俠、奧特曼、大黃鴨

老師: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哪些動畫人物?引出幻燈片

老師:這是什麼呀?它們誰是媽媽?誰是寶寶呢?

幼兒:舉手回答

老師: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以為客人,小朋友鼓掌歡迎它出場。

老師:這是什麼呢?它兩個誰是老大?小朋友向他兩個學習一下,笑一笑哇,我們小朋友都和他們一樣,非常的開心。

看誰在跳舞呢?是海綿寶寶在跳舞嗎?老師遇見了一個問題: 老師總是分不清他們誰是哥哥了,誰能告訴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寶寶的熊掌丟了,幫熊爸爸熊寶寶找一找 他們的熊掌

提問:這上面有幾個熊掌?

幼兒上來自己操作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遊戲送禮物:大大和小小難得來我們這做客,我們送些禮物給他們吧。(初步認識大小標記,知道從一堆東西中先找到同類的.兩種物體再進行大小的分類。)

1、認識大小標記

老師:“這裏有一些東西作為禮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裏去。你們看,大大的家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大大的,它叫大標記。小小的家也有一個門牌號,它的身體是小小的,叫小標記。”

2、師:我們一起來找找哪些禮物是送給大大的,哪些禮物是送給小小的。送給大大的禮物放在大標記的籃子裏,送給小小的禮物放到小標記的籃子裏。

3、教師與幼兒一起指認禮物送給誰。

(五)結束活動

老師:我們禮物可真多,我們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動延伸:

在家裏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教導小班幼兒參加數學活動,學會用對比的方法來判斷大小,初步認識如何判定大小,體驗參加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2、大小不同的物品如書2本、玩具2個、凳子2張。

3、小、中、大的小熊玩具或圖片各1個一張。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

請幼兒比較照片,説一説每張照片中的自己。(引導幼兒説長大了等)

二、開拓視野。

1、瞭解比較的參照物。

教師出示一隻小熊,問幼兒這是大的還是小的?

如果幼兒説大,教師再出示一隻大一點的小熊,問剛才那隻小熊是大的,還是小的?

如果幼兒説小,教師則出示比第一隻更小的小熊,問第一隻小熊是大還是小?

教師小結:任何比較都是相對的,一個東西,不能比出大小,只有兩個或者更多才能比大小。

2、比較大小。

教師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幼兒的鞋子進行比較:“老師的鞋子和小朋友的鞋子,哪個大?”(老師的鞋大)

請幼兒觀察教師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幼兒身上的大?(衣服、褲子等)

教師出示大小書本各一本進行比較,請幼兒説説哪個大,哪個小?

教師出示大小凳子各一張,請幼兒説説哪張大,哪張小?

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各一個,請幼兒説説哪個大,哪個小?

三、開心遊戲。

教師準備若干張小卡片,卡片上畫有不同的圖形,每種圖形都一個大一個小,請幼兒隨便抽一張,然後老師説出一種圖形,手拿該圖形的幼兒要上台比較並且説出誰的圖形大,誰的圖形小。

教師將準備好的小卡片發給幼兒,請相同卡片的'幼兒兩兩比較,直至比出最大的。

活動應變

比較大小的時候,所選擇的物品最好是一樣的,方便幼兒比較。

活動延伸

開展比長短、比高矮的活動。

區角活動

1、語言區:教師將大小相對的教具放在區域,供幼兒比較,複習哪個大,哪個小。

2、益智區:將不同大小的物品卡片放在區域,讓幼兒進行大小分類。

環境創設

1、幼兒使用的玩具、圖書可以按大小標記進行分類擺放。

2、將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與現在的對比展示。

家園同步

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玩比較大小的數學遊戲,引導幼兒找一找、比一比家庭成員裏面,誰的鞋子大、誰的鞋子小等等。

隨機教育

學會兩兩比較,引導幼兒將物品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排序。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比大小(第17頁的內容)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並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

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soft/

【教學準備】

教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

的圖片二個。

學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説一説。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後面是幾?2的前面是及 ?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還知道了什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2、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4、教師介紹等號、大於號、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5、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6、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3大於2,2小於3)

7、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8、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小免和胡蘿蔔各有多少?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台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4)一隻小免吃一個蘿蔔,夠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夠吃?

三、 練一練

1、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後學生互評,最後全班集體評價

2、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後教師評價。

四、作業本

回憶整節課,我覺得學生學得比較積極,在課堂中我儘量做好以下幾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國小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繫才能便於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學中,導入時我是讓學生舉例説出可用1—5來表示的物體。學生學得有些勉強,學習積極不高。於是,在第二次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一下導課的策略,課伊始,我就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習的興趣也驟然高漲,並且還體驗到原來自己的身上也藏着那麼多的數學祕密。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並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 /article/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國小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在活動中儘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請學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東西;認識符號時,讓學生用動作表示形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根據數字找符號;對班中兩對雙胞胎的比較;在教室裏找可比的東西進行比較,再從具體中抽象到數字並説出算式,使學生從説、聽、動、看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迴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以教師“灌輸”為主,應把時間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以學生在同桌身上發現的數字來進行比較,可以使師產生互動。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後,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穫和不懂的用符號進行連接,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自己來總結,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符號的運用。

4、課後的思考 /article/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後才能説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比大小》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的:

1、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過觀察、比較,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誰的大,誰的小”,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能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積極探索。

活動準備:

1、創設天線寶寶家的情景,擺放各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盤子、湯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動周圍貼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樣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動室外面鋪上大地墊和小地墊,擺放大的天線寶寶、大紙箱和小的天線寶寶、小紙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天線寶寶歡迎大家來到天線寶寶樂園來做客。丁丁喜歡大的東西,拉拉喜歡小的東西。(出示天線寶寶和他們喜歡的大東西和小東西)引導幼兒説一説他們分別喜歡什麼?

(該環節作為引入,孩子很感興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線寶寶上,不 能聽清 老師的要求。)

二、找一找,説一説

天線寶寶樂園裏還有許多有大有小的東西,請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別亂拿東西,天線寶寶們會生氣的!

幼兒自由探索——集中個別講述:我看到什麼東西大,什麼東西小?(結合社會性,進行謙讓教育)。

(孩子們對桌上擺放的玩具動物很感興趣,許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現了爭搶的現象。活動後的講述活動,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 能傾聽 老師和同伴的話。)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聰明,天線寶寶們在卡片上畫了許多的禮物送給大家。每人到周圍拿一張卡片,然後去找和你卡片上禮物一樣的小朋友,兩個人手拉手隨便找個位置坐下來,説一説:我們的禮物都是什麼?誰的大?誰的小?

老師簡單示範——幼兒自由找朋友——集中講述。

(在找卡片的過程中,能力強的孩子會主動去找自己卡片上內容一樣的好朋友,能力較弱的孩子則不能,有些孩子沒有找到好朋友 。因為固定位置的影響,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卻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動

天線寶寶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們要不要一起去呀?門口有一條寶寶通道,拿大禮物的小朋友要爬過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線寶寶;拿小禮物的小朋友要爬過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線寶寶,然後把卡片放進他們的口袋裏。可千萬別放錯了!

幼兒根據卡片上物體的大小怕地點——根據物體的大小將卡片放進大小不同的籃子裏。

(孩子們對爬很感興趣, 能按 老師的要求不推不擠。有個別孩子將大卡片放進小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