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是誰大班教案

校園1.0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誰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誰大班教案

我是誰大班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並説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初步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介紹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交往能力。

2、幼兒主動地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

3、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木偶娃娃1個,玩具電話2部。

2、幼兒每人自制名片1張(幼兒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寫上姓名和年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娃娃和電話,以“娃娃”的口吻進行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今年3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一些新朋友到我家來做客,你們願意來嗎?誰要想來,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點評:以遊戲的形式展開課題,激發幼兒介紹自我的興趣。

2、請願意做客的幼兒來給娃娃打電話,並向娃娃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等。[點評:通過打電話,幼兒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紹的方法,為幼兒的主動交往打下基礎。

3、教師組織討論,提出啟發性問題:小朋友你們在什麼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呢?(如:媽媽帶着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節目、打電話、迷路時等)。引導幼兒發散性地思考問題。[點評:開發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培養了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4、玩遊戲:送名片。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一位夥伴,通過自我介紹,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認識新朋友。[點評:幼兒主動交往能力在遊戲中得到鍛鍊。互送名片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也能反映當今社會的人際交往的方式。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朋友的新方法——介紹自己。你們把朋友的名片帶回家中介紹給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給娃娃。[點評:父母的積極參與,有助於幼兒主動交往。同時,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給父母提示,幫助幼兒正確地説出同伴姓名。名片每天輪換使用,以激發幼兒持續的交往行為。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向木偶娃娃大膽地介紹自己並請能力強的幼兒介紹同伴;帶幼兒到別的班級去玩,鼓勵幼兒大膽地主動交往:“我是××,是×班小朋友,你叫什麼?”“我是×××,你能幫我個忙嗎?”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

我是誰大班教案2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對動物的瞭解相對來説比較全面,除了能説出他們的特徵、特點,模仿動物的形態外,他們還能用很專業的詞彙去描述他

們,但是,一節簡單常規的認識動物的語言活動,孩子們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利用動物的某一特徵,讓孩子們去猜,在不停的猜、

説、模仿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很快樂,也能在遊戲中學到本領。《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

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所以,我設計了本節活動。

目標:

1.能根據動物的顏色、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

2.能用準確、完整的語言描述動物特徵

3.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模仿

重點:

能根據動物的顏色、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

難點:

能用準確、完整的語言描述動物特徵

準備:

白板課件

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大家在一起快三年了,你們彼此熟悉嗎?

師:今天,我就來考考你們,是不是能夠通過聲音猜出你的同伴。

師:我們來一起玩一個遊戲,遊戲的名稱叫《猜猜我是誰》

二、活動過程

1.根據不同場景,説一説你知道的小動物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幅神奇的圖片,可是這幅圖藏起來了,如何才能把它顯示出來呢?

師:圖片上有哪幾個場景?

師:誰願意來説一説,在這些場景中分別都會有什麼小動物?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對動物朋友們還是非常瞭解的,那麼,這些小動物也想和我們的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遊戲,你們願意接受挑戰

嗎?

師:一起進入繪本《猜猜我是誰》

(1)藍鯨

師:咦?這是什麼?什麼動物是生活在海里的?

師:他説:我還有一個特點,我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現在你們知道他是誰了嗎?(藍鯨)

師:你們猜是藍鯨,我們一看是不是他!(幼兒説對了,適時表揚)

(2)大象

師:咦?這是什麼?(拼圖)

師:誰會把它拼成一個小動物的?

師:看看,他是誰?(大象)很棒!誰會説一説大象有什麼特點?

師:誰會模仿大象的?

(3)北極熊

師:猜猜看,這是哪?誰會生活在這裏?(北極熊)

師:北極熊有什麼特點?

師:能到前面表演看嗎?

(4)獅子

師:聽!這是誰的吼叫聲?(啊嗚)

師:有人説老虎,也有人説大象哎!我們看看他是誰?

師:誰比較瞭解獅子?

師:誰能大膽模仿一下叢林之王的?

(5)紅毛猩猩

師:看看,這個小動物的身體是什麼顏色的?(橙紅色)

師:猜一猜,他會是誰?

師:他是紅毛猩猩,誰願意模仿一下的?

(6)狐狸

師:這是什麼?

師:他會是誰呢?誰會來幫我把這些蒼蠅趕走?

師:原來是狐狸啊!小朋友們猜的真好!誰能和一下他所瞭解的狐狸的?

(7)青蛙

師:最後一個是我出的題目,猜猜他是誰?

師:哦,是小青蛙啊!誰比較瞭解小青蛙?

師:誰想模仿一下小青蛙的?

三、結尾《愛的動物園》

師:既然小朋友們對動物也這麼熟悉,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玩《愛的動物園》這個遊戲吧!

師:我請三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遊客,其他人都做小動物,小動物們擺好自己的動作,讓我們來猜

師:現在小動物們準備!遊戲開始嘍!

活動反思:

在本節語言活動中,我沒有直接讓孩子去一個個分享動物特徵,而是通過白板的形式,讓幼兒去猜小動物,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在

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有小朋友説的不是很完整,我沒有直接去告訴他們,這些小動物到底該怎麼樣,而是再請另

外的孩子去補充,這樣,我充分發揮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孩子們在看,説,模仿中去掌握知識。但是,本節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就是我沒有事先將白板的軟件製作熟練,在孩子不小心的情況下,無意中點錯,我其實應該現場重新操作,這樣,孩子更加能通過拼圖直觀

的看出是什麼小動物

我是誰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以自我欣賞的眼光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頭部特徵。

2、嘗試在同伴面前大膽、誇張地介紹自己的特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面鏡子,足量的紙,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7-8頁。

活動過程:

一、猜猜是誰。

1、觀察活動材料的畫面,看看他們是什麼?

2、同樣是樹葉,同樣是斑點狗,它們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每一個個體之間的差異。

二、特別的朋友。

1、翻看幼兒活動材料第7 頁的照片。這裏有三位小朋友,他們都説自己很特別,你們看出來了沒有?聽聽

2、找一個好朋友,仔細比一比我們的長相,把我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3、教師鼓勵幼兒兩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號記錄觀察結果。

4、教師參與與幼兒的觀察、記錄。引導幼兒從關注身高、胖瘦等明顯特徵轉向關注有趣的、不太明顯的細微特徵,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彎曲度,頭頂的旋渦、眉毛的濃淡等。

5、請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將幼兒的觀察記錄彙總到大的記錄表中。

6、我們原來有那麼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三、尋人啟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説他的名字。你們可以問我他是男孩還是女孩,長的什麼樣,然後通過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誰。

2、教師根據幼兒觀察記錄上的特徵,有選擇的進行描述,請幼兒裁裁老師説的是誰?

我是誰大班教案4

活動目的:

1、通過在遊戲中對人和物的猜想,讓幼兒學會認識人物要從他的特徵開始。

2、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活動過程:

一、規則:

1、由遊戲主持者確定一個物件或一個人,告訴參與者它所屬的範圍,由參與者提問。

2、參與者可以提問關於這件物品或者個人的特徵的問題,但只能以"……是不是……"的句式發問。主持這隻能回答"是"或"不是"。

3、參與者對物或人的直接提問次數不得超過五次,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制,則着論的遊戲結束,進入下一輪。

4、猜對者可作為下一輪遊戲的主持者。

二、老師示範當主持者:"我想到的是一個水果。"(幼兒問特徵)"你問的是它的果肉還是果皮?"……"是的/不是"……(幼兒直接對人或物發問時)不是,已經直接問過一次了(教師要注意提醒幼兒還有幾次可以直接提問的次數,以此培養幼兒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猜對了。(以此類推。)

三、兩人或多人一組,分批開展遊戲,老師觀察指導。

注意:

1、遊戲規則闡述時,教師可舉例説明。

2、當幼兒想不出問題時,教師可給於提示,如:物品可以從大小、顏色等方面 發問;人可以從性別、年齡等角度提問。若幼兒還是無法繼續提問,則教師可以直截了當的舉例自問自答一個問題。

3、主持者想到的人貨物要貼近生活的,參與者熟知的。

4、當幼兒遇到阻礙時,教師要對前面發問過的問題進行總結,幫助幼兒簡單的推理思維。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是本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人物背面頭部寫生,學習線描寫生方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髮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髮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

它藉助“猜猜我是誰的”娛樂遊戲活動,通過觀察、綜合欣賞、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動手作畫等形勢,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線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分四個基本環節:遊戲導入,引入課題;探究學習,引導激趣;瞭解基本步驟,大膽作畫;交流感受,欣賞評析。優點有:1、成功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你生掌握如何用線表現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線描畫學生以前接觸過,但畫的不是很多,會用線條概括物象,但線條沒有變化,體現不出線描畫的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注重線描畫的人物畫的步驟及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等的引導,通過分析教師作品,瞭解線條的表現規律,學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豐富的線條的變化,這是我非常樂意看到的線描畫中不易的效果。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為了激發孩子興趣,我先和學生做猜同學的遊戲,之後我們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學,學生猜出了學生的名字,然後我們一起總結是如何猜出他們的,這樣初步給了學生一個作畫的定向,總結出了猜迷的根據,即服飾、頭型、髮型。接着引導學生猜猜教師背面的線描畫,學生興趣被激起,有創新的思維火花,非常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節奏明快,有很強知識性和對動手能力的培養,3、在展評作品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減下來,分別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大圖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來就好像許多人在看畫展,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作品形式的誕生,都感到無比欣喜。我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的點評,互評,自評使課堂又創造了一個新高潮,對於用線畫頭像又有了新的認識,成功的情境的創設,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作品儘管有差異,但體現了學生的用心之處。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總結,自主調整,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累,提煉,昇華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美術自主意識能力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增加悟性和獨特精神。然而,上這節課時,課堂上學生“主人”的地位沒有體現得很明顯,多數是以我説為主,忽略了很多學生自己自主的想法。其次是細節不到位,如在示範時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範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點偏台,在示範時有些擋住了畫面,如果在畫時,能抬頭看看投影,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再次,前邊用時有些長,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有些短,有些學生畫的非常好,但最後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展現,十分的遺憾。

面對這些不足,今後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美術專業理論水平,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與學生一起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我是誰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樂意主動的與老師、同伴交流。

2.導幼兒通過觀察別人的表現來進行猜測,體驗遊戲的樂趣。

3.勇於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廚師、理髮師、醫生、警察、清潔工人的人物掛圖。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職業人員使用的工具和穿戴服飾等。

  活動過程

1.圖片説職業

談話引題:今天徐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比眼力,看看誰眼睛亮。

(1)出示圖片看看圖片上畫了什麼呀?(請個別幼兒説説:警察、廚師、醫生、理髮師、清潔工人)

(2)談特徵

①小朋友眼力不錯,都看出來了,你是怎麼看出他們的呢?(具體的分析討論,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拿出相應的圖片)

②你是從這兒看出來的呀!平時你看到的廚師一般還會怎麼樣?他們會幹些什麼呢?(燒飯、炒菜)

③那誰來説説廚師做事時的樣子,也可以用一個動作演示出來。(教師用眼神手勢引導幼兒談論)

〈請個別幼兒演示動作,教師肯定幼兒的回答與發現〉

④剛才我們談論了廚師,相信大家已經瞭解了,我們再來説説另外幾張圖片?(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出示醫生的圖片)

⑤那你平時看到的醫生又是怎麼樣的呢?(請幼兒逐步講講自己的認識,教師從中發現孩子對醫生職業的瞭解程度)

(3)交流分享

①剛才老師和大家一起談了廚師與醫生這兩種職業的特徵,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與邊上的小朋友互相説説自己見到的警察、清潔工人、理髮師是什麼樣子的?等一下告訴大家。

②幼兒互相談談,教師隨機與幼兒交談,瞭解他們對5種職業的認識。

③剛才我發現大家都談的不錯。接下來,你們自己選幾個代表説説,好嗎?

④請個別幼兒説説平時見到警察、理髮師、清潔工人是什麼樣子的。(教師引導幼兒以自身的經驗來挖掘各種職業的特徵,從中發現孩子對這些職業的瞭解程度)

2.遊戲“猜猜我是誰”

(1)(出示各種工具)這裏有許多工具,都是今天我們説到的幾種職業所需要的。請小朋友來選擇一種職業,模仿他們平時工作時的樣子。讓其他小朋友來猜猜你扮演的是誰,好嗎?(幼兒自願上前模仿)

(2)他模仿的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教師肯定幼兒的模仿,同時肯定其他幼兒的猜測。(然後請幾位幼兒同時模仿這一角色,比比誰最棒)

(4)剛才,我們模仿了一種職業,接下來還有誰來扮演?(幼兒自主選擇工具扮演,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合作談論職業特徵)

(5)教師同時邀請一部分幼兒來扮演角色遊戲,然後請別的幼兒猜測。

3.活動延伸

(1)今天我們瞭解了警察、廚師、醫生、理髮師、清潔工人工作時的樣子,大家也玩了遊戲,我知道,許多小朋友還想參加這樣的遊戲活動,老師把這些工具放在區角里,下次區角活動時,我們還可以繼續參與。

(2)請小朋友回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媽媽和自己認識的一些人,看看他們是什麼職業,模仿他們的樣子,以後再來和大家討論,好嗎?

(將各種服裝工具投放角色表演區內,讓幼兒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繼續扮演遊戲。另外,請幼兒協助教師收集一些其他工作者的工具,服飾投放入區域,讓幼兒自由選擇扮演。這樣,有利於幼兒對其他工作者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幼兒最近發展的相關經驗。)

我是誰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會兒歌,能幼感情的朗誦兒歌。

2、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學會兒歌,能幼感情的朗誦兒歌,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用書、引出活動

1、教師請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互相説説畫面上有誰,他在做什麼。

2、教師:書上畫的是一首好聽的兒歌的內容,兒歌的名字叫《我是誰》。

3、請幼兒重複一遍兒歌的名字。

二、繼續閲讀幼兒用書,欣賞兒歌。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老師念一遍兒歌。

2、老師提問:

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兒歌裏講了些什麼?

教師小結:兒歌裏講了一個小朋友在媽媽的眼裏是心肝寶貝,在護士的眼裏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裏是好朋友……説明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眼裏是不一樣的。

三、學念兒歌

1、請幼兒跟老師一起輕聲學念兒歌。

2、教師播放CD,幼兒學念兒歌。

四、嘗試有感情地學念兒歌。

1、教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節奏來念這首兒歌呢?

2、幼兒分組進行朗誦,教師評價。

3、教師:念這首兒歌時要注意節奏,聲音要有輕幼重,如:"媽媽説"中的"媽媽"兩個字可以唸的輕一些,表現媽媽的温柔。

4、教師再次朗誦兒歌,注意節奏和語氣。

5、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活動反思:

本學期我們迎來了第一個主題《不一樣的我》。主題活動的展開是為了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於其他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促使他們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並藉助社會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祕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給孩子以啟發和幫助,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揭開身邊的小祕密,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讓探索和發現的樂趣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之中。

因課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執教了一節社會活動課——《我是誰》。一開始我以為只要幼兒會念這首兒歌,課堂效果應該就會還好,但是在本次社會活動中,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讓幼兒瞭解“我”在別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因為我的這個不小的疏忽,所以課堂上幼兒的活躍度不太高,有些幼兒沒有用心去念,這從他們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覺察的到。

我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來上這堂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我就發現自己存在很大的缺點,顯得很直白。我想導入時更應該讓幼兒產生懸念,激發他們對這堂課的好奇心理,從而讓幼兒產生一種我要學、我想學的求知心態。課堂上少數幾個幼兒在座位上竊竊私語,我並沒有直接去打斷她們説悄悄話,而是用面部表情來告訴她們要好好聽老師上課,這樣才能學到本領。她們好像意識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過總結、反思這次的社會活動課,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解讀幼兒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同時還要反覆琢磨教材,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像本次活動一樣,平時我們往往較多的考慮怎樣保持課堂紀律,怎樣去教會幼兒,因此,雖然教學活動中的每句話,每個要求都交代的清楚準確,但幼兒始終處於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自然學習效率就有不高。而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感到寬鬆,自由,敢於積極發言,因此,教師不必提出過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兒求知探索的學習中,多觀察,多給幼兒一些挑戰和鼓勵,並進行適時的點撥讓幼兒真正理解語言課程的本質內容。

小百科:我,漢語常用字,讀作wǒ,最早見於甲骨文,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裏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後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

我是誰大班教案7

情況分析:《我是誰》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一學就會。從媽媽、爸爸、護士阿姨、叔叔、小弟弟、大毛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要有節奏和感情來朗誦這首兒歌。

活動名稱:語言
  活動內容:我是誰
  活動班級:大班

活動目標:
  1、學會兒歌,能幼感情的朗誦兒歌。
  2、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活動重難點:學會兒歌,能幼感情的朗誦兒歌,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用書、引出活動
  1、教師請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互相説説畫面上有誰,他在做什麼。
  2、教師:書上畫的是一首好聽的兒歌的內容,兒歌的名字叫《我是誰》。
  3、請幼兒重複一遍兒歌的名字。
  二、繼續閲讀幼兒用書,欣賞兒歌。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老師念一遍兒歌。
  2、老師提問:
  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兒歌裏講了些什麼?
  教師小結:兒歌裏講了一個小朋友在媽媽的眼裏是心肝寶貝,在護士的眼裏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裏是好朋友……説明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眼裏是不一樣的。
  三、學念兒歌
  1、請幼兒跟老師一起輕聲學念兒歌。
  2、教師播放CD,幼兒學念兒歌。
  四、嘗試有感情地學念兒歌。
  1、教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節奏來念這首兒歌呢?
  2、幼兒分組進行朗誦,教師評價。
  3、教師:念這首兒歌時要注意節奏,聲音要有輕幼重,如:"媽媽説"中的"媽媽"兩個字可以唸的輕一些,表現媽媽的温柔。
  4、教師再次朗誦兒歌,注意節奏和語氣。
  5、請幼兒跟着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我是誰大班教案8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

2、練習疑問句。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過程:

全班幼兒坐成半圓形,請一個幼兒背對大家坐好,請另一個幼兒走到他椅子後,輕敲三下椅背.坐着的幼兒問:"是誰敲我的門啊?"敲門的幼兒説:"是我.你猜我是誰?"如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麼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對了,就調換幼兒,遊戲重新開始。

活動注意:

遊戲可逐步提高要求,如:敲門幼兒可故意壓底或變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由兩個幼兒同時敲門,同時回答問題,要求猜出兩個同伴的聲音。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是本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人物背面頭部寫生,學習線描寫生方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髮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髮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

它藉助“猜猜我是誰的”娛樂遊戲活動,通過觀察、綜合欣賞、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動手作畫等形勢,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線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分四個基本環節:遊戲導入,引入課題;探究學習,引導激趣;瞭解基本步驟,大膽作畫;交流感受,欣賞評析。優點有:

1、成功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你生掌握如何用線表現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線描畫學生以前接觸過,但畫的不是很多,會用線條概括物象,但線條沒有變化,體現不出線描畫的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注重線描畫的人物畫的步驟及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等的引導,通過分析教師作品,瞭解線條的表現規律,學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豐富的線條的變化,這是我非常樂意看到的線描畫中不易的效果。

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為了激發孩子興趣,我先和學生做猜同學的遊戲,之後我們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學,學生猜出了學生的名字,然後我們一起總結是如何猜出他們的,這樣初步給了學生一個作畫的定向,總結出了猜迷的根據,即服飾、頭型、髮型。接着引導學生猜猜教師背面的線描畫,學生興趣被激起,有創新的思維火花,非常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節奏明快,有很強知識性和對動手能力的培養,3、在展評作品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減下來,分別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大圖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來就好像許多人在看畫展,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作品形式的誕生,都感到無比欣喜。我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的點評,互評,自評使課堂又創造了一個新高潮,對於用線畫頭像又有了新的認識,成功的情境的創設,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作品儘管有差異,但體現了學生的用心之處。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總結,自主調整,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累,提煉,昇華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美術自主意識能力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增加悟性和獨特精神。然而,上這節課時,課堂上學生“主人”的地位沒有體現得很明顯,多數是以我説為主,忽略了很多學生自己自主的想法。

其次是細節不到位,如在示範時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範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點偏台,在示範時有些擋住了畫面,如果在畫時,能抬頭看看投影,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再次,前邊用時有些長,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有些短,有些學生畫的非常好,但最後由於時間關係來不及展現,十分的遺憾。

面對這些不足,今後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美術專業理論水平,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與學生一起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標籤:大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