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社戲》公開課教案

校園5.35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戲》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社戲》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情節、結構分析小説,並理解文中敍事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

2、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敍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4、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5、分析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

2、文章的寫作背景。

【教學方法】

1、閲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2、聽錄音法、朗讀法。

3、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憚dàn、漂渺piāo miǎo、潺chán、皎jiǎo、絮叨xù dāo、糾葛jiū gē、眷juàn、藴藻yùn zǎo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倘: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

(2)大抵:副詞。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基本估計。

(3)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4)欺生:欺負新來的生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裏?最喜歡做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師: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1、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中篇小説《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説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寫作背景:這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説。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看社戲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

二、初識課文

聽錄音,弄懂字音,瞭解課文大意。

三、課文分析

1、提問:請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分層,歸納段意、層意。 (討論並歸納)

第一部分(第1~3節):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1層(第1節):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

第2層(第2節):交代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層(第3節):平橋村樂土的樂事:釣蝦、放牛。併為最大樂事──看社戲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4~30節):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1層(第4~9節):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2層(第10~13節):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3層(第14~21節):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4層(第22~30節):寫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40節):寫看社戲後的餘波。

2、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討論並歸納:

(1)六件事:

①寫了人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②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③看社戲前的波折;

④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⑤去趙莊看社戲;

⑥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⑦六一公公送豆。

(2)詳寫的是:③④⑤⑥;略寫的是:①②⑦

3、提問:為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討論並歸納。

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着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後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係不大,所以略寫。

4、提問: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麼季節?你怎麼知道的?討論並歸納。

在春末夏初。因課文寫消夏掃墓完畢之後,羅漢豆成熟兩岸的豆麥。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的景物。

5、提問:我看社戲的地點是平橋村。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我為什麼稱它為樂土?討論並歸納。

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户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點。但在我是樂土。因為:

(1)我在這裏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於幽幽南山了;

(2)許多小朋友伴我來遊戲,掘蚯蚓,釣蝦,放牛;

(3)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四、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中,看社戲的過程和看戲後歸航偷豆,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而對於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後的餘波,作者則簡略帶過,用筆非常高明。詳略之間,又並非簡單化的截然分開的。詳寫中也間雜着略寫(如母親深夜候船)略寫也絕不是都作籠統的交代(如放牛釣蝦的鄉間生活就寫得充滿情趣)。這些寫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五、作業

1、練習一、練習二(可以不抄寫題目,答案要詳細準確)。

2、課後詞語抄寫兩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魯迅筆下一羣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形象。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內容〗

一、導入

這是一篇小説,雖然是以作者的經歷為素材創作的,但我是小説中的人物,不是魯迅。課文是《社戲》這篇小説的節選,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

二、討論探究以下問題,分析人物形象

1、討論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確: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間生活的.小朋友,還交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為下文寫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

2、偷吃羅漢豆這一情節中,作者重點描寫的是什麼?

分析:這裏,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偷豆,通過對孩子們摸、摘、煮、吃等幾個細節的描寫,表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優秀品質。阿發在地裏往來的換了一回的獨特動作和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的個性化的語言,充分表現了他熱情無私的高貴品質。通過對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的處理,表現了雙喜的聰明、果斷、正直的性格特徵。

3、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設問:

(1)小夥伴們在什麼地方偷?為什麼偷?

(2)偷誰家的?怎樣偷?

(3)他們怎樣預防偷的祕密被人發覺,又怎樣對待可能出現的後果呢?

討論並歸納:

(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這是應該的。

(3)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嚐嚐。因此,這不算什麼盜竊行為。而是表現了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明確: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偷中凝結着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中跳動着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們周到細緻、天真純樸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義上的殘酷、自私、遭人唾棄性,而成為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4、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其他人物,他們分別是誰?各有什麼性格、特徵?他們對我是怎樣的態度?

討論明確:外祖母、母親、阿發、年幼的等許多小朋友。

三、小結

課文描繪了農村少年的羣像,着重刻畫了雙喜的形象,還有阿發等人;此外還勾勒了六一公公淳樸、熱誠和寬厚的性格。作品的主題思想或者説中心意思,主要就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表現出來的。

四、作業

1、練習三,抄題目,認真分析作答。

2、背誦12~14自燃段。

3、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導入

解題:社,礻旁加土,是個會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後來發展為以演戲的形式祭祀,這時候演的戲就稱為社戲。

二、討論探究課文

1、看戲和看戲返回途中兩次景物描寫基本相同,但描寫景物的次序卻是互相顛倒的,描寫上也有所不同,請找出來:

明確:去時,最後描寫的是仙境一般的戲台,而回來時卻將戲台放到最前面來寫。去時,尚可看到淡黑連山的曲線。(11節)回來時,周圍的黑暗只是濃看不到什麼輪廓了。去時,看到的遠遠近近的漁火,為返回時幾個夜漁的老漁夫看見在浪花裏躥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寫埋下優筆。( 23節)這樣的描寫,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絲絲入扣,細緻續密。

2、六一公公送給我和母親吃的豆,和昨夜吃的豆是一樣的,為什麼我感到沒有昨夜的好呢?

分析:

(1)昨晚的豆是自摘自煮,隨心所欲地享受。

(2)是在充滿着神奇色彩的夜晚,孩子們歡聚在一起的情況下吃的,孩子們覺得新奇、刺激。

(3)是在很疲乏,許久沒有東西吃的情況下吃的。現在環境不同了,豆味也不同了。那夜的豆,是很普通的豆,那夜的戲,也只是一般的戲,或者説還有些乏味。我之所以讚美它,是因為當時特定的環境,從封建的課堂走入廣闊的天地,又有一樣熱情好客的小朋友,我自然終生難忘。其實,讚美豆和戲,正是讚美農民和農家孩子熱情、無私的好品質,表現我對勞動人民深沉而真摯的感情。

三、總結(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後故事的敍述,讚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幹,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1、《學習指要》。

2、熟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