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慣性》教學設計

校園7.45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慣性》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慣性》教學設計

《慣性》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慣性是運動和力的關係知識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又與實踐知識緊密相聯.明確慣性概念,理解慣性現象,既是學習運動和力的關係乃至整個力學的基礎,又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慣性是一個抽象的科學概念,在教學中還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2.教學目的

(1)知道慣性現象,知道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

(2)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象

(3)知道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區別

3.重點、難點

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的理解,用慣性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

二、教學思路

本課題按照"展示現象→分析思考→整理擴展→鞏固應用"的模式展開教學.通過教學程序的設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慣性實驗的新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慣性概念的建立和應用,發展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1.觀察抽象建立概念

概念是從具體事例、實驗事實中抽象出來的,只有首先為學生提供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從中抽象出本質特徵,形成概念.

為此,在引出慣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慣性球、抽紙條等實驗,學生看到:當突然抽去底下物體的時候,上面的物體能保持原位不動,這個結果出乎學生的意料,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由此得出: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既然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那麼運動的物體又有什麼性質呢?

舉例:離開槍口的子彈失去了推力,還能繼續前進.演示: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車上的木塊繼續前滑.兩個事例表明:運動的物體有保持原來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的性質.

小結: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狀態的性質,運動的'物體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進一步歸納得出: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接着讓學生舉出生活和生產中的慣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慣性的概念.

2.虛擬想象強化概念

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並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謬結果,用反面的荒謬啟迪人們對正面真實的認識,這就是虛擬情景.

對於慣性,學生常有疑問:物體真的有慣性嗎?對此,教師引導發問:"假如某一時間地球上的物體突然失去了慣性,這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將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引起學生的想象和討論.

正在進行比賽的運動場上,所有的球離開球拍後,因沒有慣性而無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遠、跳高等運動項目都將無法進行.

離開槍口的子彈,因沒有慣性無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開槍者自己的眼前.美國帝國主義者最先進的核彈,如果正用來打擊別國,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滅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離開地面的人因沒有慣性而不會隨地球一起運動,當他重新落回地面時,將落在原位置的西邊.假如一箇中國人離開地面數小時,當他降落到地面時,或許已經站在加拿大的國土上.

許多物理現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對其中隱藏着的科學真理難有深刻的理解.虛擬情景以其"虛"、"謬"、"奇"的特點,與真實世界形成強烈的反差,使人虛中見實,無中見有,從反面看到真實的直觀,從而加深了對客觀世界真理性的認識.

3.比喻聯想深化概念

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在任何情況下,物體的慣性都始終存在.學生卻提出這樣的問題:"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那麼,當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即做變速運動或曲線運動)時,它的慣性豈不消失了嗎?"要消除這樣的疑問,無論用理論的推導或實驗的證明都是困難的.然而我們卻可以用下面的比喻來解除疑問.每個學生都有閲讀的本領,但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閲讀,即使在勞動,閲讀的本領照樣存在;每個人都有睡覺的習性,但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睡覺,即使在學習,睡覺的習性仍舊存在.同樣的道理,物體有慣性,即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即使它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做變速運動或曲線運動),它的慣性也同樣存在,只不過沒有直接表現出來罷了.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管這個物體在做什麼運動,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體的慣性始終存在.

4.對照比較辨別概念(慣性慣性定律區別)

比較是物理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對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不同知識進行比較,可以區別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和記憶的效果.學生容易把慣性和慣性定律混淆起來,兩者的區別和聯繫可列表對比如下:

區別:1.前者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後者是物體的運動規律

2.前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後者只有當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才遵守

聯繫:慣性定律是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慣性的直接表現

5.實例分析應用概念

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慣性概念,這只是實現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實現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應用慣性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1)汽車突然開動、剎車、轉彎時,車內乘客的倒向如何?

(2)勻速向前行駛的汽車裏的乘客,向外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裏的乘客,分別向前跳遠和向後跳遠,哪一次跳得更遠?

(4)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裏的乘客向外擲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別向前和向後擲出,哪一次擲得更遠?

(5)在勻速、加速、減速向前行駛的車廂裏的乘客,豎直上跳,當他落下時,分別落在原位置的哪一側?

上述各例,從慣性知識的單一應用,到慣性與速度知識的綜合應用,從簡單的勻速問題到較複雜的變速問題,層層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講解中,引導學生掌握解答慣性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慣性知識的透徹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小結

1.慣性的概念,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別

慣性是自然界中的物體所具有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表現為物體總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而慣性定律是一條客觀規律,這一規律説明了正是由於物體具有慣性這種性質,所以當沒有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因此,慣性和慣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物體具有的一種性質,後者是物體在不受力時遵循的一條客觀規律。

四、作業

準備錘頭和錘把,通過實踐分析:

(1)把錘頭固定在錘把上,有幾種方法?

(2)把錘頭從錘把上卸下來,有幾種方法?並加以解釋。

板書設計

一、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迅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2.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

一切物體:固態、液態、氣態

任何情況下: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運動快慢、勻速變速

二、慣性現象

三、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別

慣性:物體的性質。沒有任何條件,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慣性定律:在不受力條件下,物體的運動規律。

《慣性》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是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慣性現象,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3.通過慣性現象,向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慣性球、慣性小車和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麼?

二、慣性

教師: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也可以説物體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這裏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三、慣性現象

教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幾個表現物體具有慣性的有趣實驗.

1.慣性小球實驗

我們把一個小球穩穩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彈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彈出去,注意觀察發生的現象.

(演示)

小木片彈出去後,小球落在了原處.

大家都知道這是由於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解釋這個現象呢?

我們用慣性解釋物理現象,必須抓住慣性的實質.慣性的實質是物體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以小球為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於靜止狀態.小球由於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所以小球落在原處.簡言之,物體原來是什麼狀態,由於有慣性,它要保持什麼狀態,這是解釋慣性現象的關鍵.

2.鋼筆帽的慣性實驗.

教師示範:拿一個小紙條放在桌邊上,在紙條上壓一個立着放的鋼筆帽,將紙條迅速抽出,鋼筆帽不倒.

(學生操作)

教師提問:請大家解釋當紙條抽出時,筆帽為什麼不倒?

(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鋼筆帽是靜止的當紙條迅速抽出時,由於筆帽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所以筆帽不倒.

3.剎車時的慣性現象

教師:我們在小車上立一個木塊,使小車和木塊一起運動,小車突然停住時會發生什麼現象?

(演示,並請學生解釋,教師講評)

教師:剎車前木塊和小車一起運動.剎車時,木塊底部和小車都停住了,但是由於有慣性,木塊上部還要保持向前運動,所以木塊向前傾倒.

這個實驗再現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象.

4.汽車起動發生的慣性現象

教師:請大家解釋汽車起動時乘客為什麼向後傾倒?

(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四、學生練習

1.章後習題1

(教師講評從略)

2.章後習題4

(教師講評從略)

3.習題3

(教師講評從略)

4.習題2

(學生答)

教師:飛機投擲物體前,被投擲物跟飛機一起運動.投擲物離開飛機後由於慣性仍要向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可是被投擲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運動的同時還要向下落,物體的實際下落軌道是一拋物線.所以必須提前投擲.

飛機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應該越大.飛機投彈也遵循這個規律.

5.節後練習4

(學生答)

教師:跳遠運動員起跳前經過了一段距離的助跑,踏跳時具有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於人有慣性,踏跳後還要向前繼續用較大的速度運動,這樣可以跳的更遠些.事實證明,跳遠運動員都是短跑好手就是這個道理.

五、學生閲讀“汽車剎車之後”

教師:從閲讀材料可知,汽車的停車距離等於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車司機,應該注意怎樣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教師:車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駕駛車輛應該精神集中,這樣叮以縮短反應時間和減小反應距離.司機應保證汽車的剎車機件的性能良好,縮短制動距離.下雪、下雨天尤其應減速慢行.

我們同學騎自行車也應如此.不騎快車、精神集中、車閘要靈.

標籤:慣性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