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教學設計

校園2.12W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

關於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師生互動是要徹底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教學三要素,就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什麼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以師生相互作用的形式進行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科書為主要認識對象的,實現教學、發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諧統一的特殊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這個定義概括了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三個要素,並且提出了新時期各學科教學過程的一些重要特徵:即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師生的相互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要求語文課堂要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師生互動,教師在課堂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引導者、管理者,由一言堂變為眾言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鍊自己的平台。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了老師給水喝的局面,學會找水源的方法。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輪流變換爭當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鍊。

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在課堂中,要加強師生互動,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預習中的互動

傳統的教學強調教師要精心備課,對教材要多鑽研,教學內容對學生一般情況下也是保密。這導致了學生預習的盲目性,頂多就是讀幾遍課文,解決一些字、詞而已。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在上課前,可設計預習作業,如:讓學生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就瞭解本文的學習內容,從而使他們的預習有意識、有目的。課前教師與學生有效的互動,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教學中的互動

1、平等是互動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葉瀾教授説: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交往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孩子們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

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老師具有教與學的雙重關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小先生,並能主動地、大膽地、積極地去讀書、學習,做到師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良師,先要做益友。才會實現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良性循環。

2、創設情景是互動的必要

在課堂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得先創設情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或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或體驗某個典型角色,或體驗某種社會情感。學生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對於課文內容的真實感受,以此激發學生內驅力,培養品維品質,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習效果。如:在教學《窗前一株紫丁香》時,我以情為首,調用多種手段創設情景,運用朗讀形式激發學生對角色感情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的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中,情景的創設是學生情感的催化劑,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基礎。

3、激勵是互動的動力

在大量的實驗研究中,行為科學家總結出一個公式:工作績效=F(能力×激勵)即是説,個體的工作績效取決於個體的能力與激勵水平高低。可見,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要激勵學生,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藉助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師情感的推動力,激發學生的自動力,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中,教師真誠的讚美、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對課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評價我一向採取的是學生暢所欲言的方式上課,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行,板書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在課堂上儘量用學生説出的詞語和句子作為板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其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狀態積極飽滿,才能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讓學習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的結構。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同對方的交往而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4、角色的適當變換是互動的必要

在傳統的觀念裏,上課只能是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在下面聽和抄,其實,適當的讓學生上講台做一名小老師會對語文的教學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輸的思想,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如果給他們一個上台當老師的機會,那麼他們所做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平時的好幾倍。如:我在上《白雪公主》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而且由誰上是臨時抽籤決定的,並要求同學們要評出最佳的老師結果是抽到的同學會盡力當好老師,而沒抽到的同學則盡力做好評委。他們所準備的資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説課還沒上,他們就已經把課文研讀了七層了。在這裏老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講完後我們做一個評價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需要教學互動。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是《語文課程標準》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語文教師若能合理加以運用,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