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課堂活動的教學設計

校園6.55K

課堂活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活動,是將客觀的學習內容轉化為語文能力和素養的中介與載體。師生雙方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教學目的。課堂活動如設計得精巧,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學生通過主動的活動與探究能獲得鍛鍊、獲取經驗,進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堂活動的教學設計

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辯論、即興演講、欣賞影音片段……隨着教學媒體的發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課堂活動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不斷創新,在帶給學生新鮮感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意識,有利於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優勢顯著。但我們在活動中往往只注意觀察學生的外在表現而忽視深層次的學習結構,這樣很容易使課堂活動流於形式,活躍就可能成為一種假象一一活躍是單純的行為活躍,熱鬧的背後是教與學的浮躁,效果並不好。

怎樣才能設計出精巧的課堂活動,讓課堂活躍更真實,收效更實在?明確的設計原則和開闊的設計思路至關重要。

 一、語文課堂活動的設計原則

語文課堂活動設計最基本的原則是要有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高。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活動要有“語文味”,要緊緊圍繞語文學習的核心問題。餘映潮老師在《讀報指導》一課中曾設計過這樣一個活動:請同學們換一種寫法描述你對讀報的看法,用另外一種語言詮釋讀報,並給出了範例一一一“讀報為你打開一扇門,這裏有美麗的語文世界”。下面是學生的發言和餘老師的點撥:

生:這裏有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師:他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很形象。

生:這裏有五彩繽紛的童話。

師:如果把句號改成省略號,就更能引發人們的想象,這裏還有好多奇妙的東西。……

這個活動為教學營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為陳述觀點而產生表達需要,發言是主動的,有真實的信息輸出,這種真實促使學生能動地關注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餘老師從修辭知識和標點使用的角度加以點撥,讓學生獲得一種理性的認識,促進學生優化語言能力,提升語言品位。師生交流的過程就是老師引導學生把握語言規律,發展和完善語言能力的過程。餘老師的點撥像一個柔軟的觸角,觸動了學生對語言的體驗和感悟。整個活動關注的是語文問題,守住了語文學習的陣地。

具體説來,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形式新穎,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願望。

形式新穎的課堂活動更容易撩撥學生的情緒情感,使他們在新鮮的刺激中產生參與的願望和衝動,進而在一種興奮的情緒狀態下開始活動過程。強烈的慾望與興奮的情緒狀態是學生活動的內驅力,學生在活動之前獲得了這種內驅力,在活動過程中就有可能發揮才智,張揚個性,創新思維。例如下面的活動設計;

例l、在閲讀《米洛斯的維納斯》之後,請你給作者寫一封信,交流一下閲讀心得。

例2、請同學們在小説題目藥後面加上不同的標點來表達你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其實例l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閲讀後總結閲讀心得,積累閲讀經驗,但總是用固定的模式提出,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新鮮的形式帶來的是學生的興趣,活動效果相當好。例2的目的是深化學生對小説主題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引領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體驗提出獨特的見解,學生在標題後面加了句號、問號、感歎號、 省略號,並就自己加的標點分析闡釋,在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下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2、活動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要有一定的思維力度。

設計精巧的課堂活動,可以叩擊學生的心絃,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就要求老師先要沉入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想清楚怎樣的課堂活動才能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讓學生在活動創設的情境中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

 在學習《我與地壇》一課時,一位教師安排了這樣的課堂活動:

(1)請學生在文章中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片段,誦讀並分析語言和情感。

(2)播放他你的MTV。

(3)請學生講講自己的父親、母親。

在誦讀段落、討論分析文章語言和情感的過程中,學生己經相當沉默,課堂氣氛很凝重。MTV的每一個鏡頭都觸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幾分鐘的靜寂之後,好幾個學生講述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片段,語言連貫,情意深切。

活動中安排播放MTV,情境與文中的情境相似,這間接強化了學生的閲讀感受,老師在學生情感參與的同時,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自己生活的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思想的漣漪。整個活動牽動了學生的心,講述只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外在表現。當時的課堂靜極了,但學生 們的情感卻掀起了波瀾,思想受到了震動,教學效果很好。在這個情境中,動情後的安靜才是真正的活躍。

思維力度是相對的,活動內容是否有思維力度,要看學生原有的思維水平。思維力度不夠就不能幫助學生獲得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學生往往會因無所得而產生思維懈怠。

在學習《阿Q正傳》一文的課堂討論活動中,老師拋出了這樣的話題: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還需要精神勝利法,請同學們舉例論證。

 話題拋出後,學生先是短暫的沉默,然後是十幾分鐘的脣槍舌戰,觀點主要有:

第一,現代社會仍然需要精神勝利法,它能幫助人們解除心理壓力,走出失敗的陰影,恢復心理平衡,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如果我們遭遇考試失利,就可以告訴自己這不過是一次小考,並不決定命運,前面還有很多機會。這樣我們就能重新擁有勇氣和信心,繼續向未來挑戰。

第二,現代社會不再需要精神勝利法。面對事實的失敗,倘若用虛擬的勝利來安慰自己,那是一種麻痺,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痺帶來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當你摔倒的時候,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用力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自我安慰。

第三,現代社會需要精神勝利法,但要看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它調整心態,但不能一味地沉溺其中而不思進取,前進的方向不能改變,精神勝利法只是我們走出陰影的一種手段,不是我們逃避現實、不思進取的藉口。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問題使用它。

學生深刻的觀點來源於強力度的思考,強力度的思考來源於含金量高的思維活動。活動內容有足夠的思維力度,就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欲,就能點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高密度、大容量的思考才更有可能帶來深刻的結果。

課堂活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思維參與。行為參與展示的是學生情感參與和思維參與的結果,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是先有情感參與和思維參與,然後才有行為參與。含金量高的思考活動,能讓學生的內心運動和大腦運動強烈起來,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3、關注中間環節的指導,活動方向要在老師的掌控之中。

課堂活動的發展方向一定要在老師的掌控之中,活動過程中老師要時時監控,給予學生方法指導和知識幫助。

一位老師在執教《荷塘月色》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生1、作者為什麼要寫忽然想起六朝時採蓮的事情來了,六朝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生2、六朝也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作者寫六朝是想表現動亂中也有快樂的景象、美好的生活。

生1、作者是希望現實生活中能有采蓮的熱鬧,還是希望自已能做六朝時的人?

生2、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六朝時的人那樣,享受生活,得到快樂。

討論到這兒,學生的思考方向已經跑偏了,於是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很長時間。如果老師能在學生思路開始偏離的時候叫停,讓學生一起來讀一讀這段,師生可能就會有這樣的對話:

師、如果我們把六朝換成唐朝行不行?影響文意的表達嗎?

生、好像並不影響。

師、我們為什麼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是因為我們閲讀時沒有抓住語句的主要信息,這個語句的關鍵詞不是六朝而是採蓮。不能抓住語句的關鍵信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意,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如果老師任憑學生糾纏下去,課堂討論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討論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時候老師加入閲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信息理解文章,學生就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討論的實效性能得到保證。

在活動過程中老師期待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結論,更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活動的定向並不影響活動過程中學生思維的開放,例如下面的活動設計:

例3、在練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指導課上,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任意選取一個事物,用下面的句子形式講出事物的'精神及與之相關的人的精神品格——我選擇……它有……的形狀,它可以代表……的品格。

例4閲讀《花的話》,走進“面對面聊吧”,補充下面的句子一一

男孩,如果我是你……

……花,你使我想起了他

宗璞奶奶,我覺得您的意思是……

表面看來,這兩個活動都有一定的限制,但這種限制掌控的是學生思考的方向,定向的思考更容易集中,思考集中才可能有比較高的思考質量。

二、語文課堂活動的設計思路

把握了設計原則,還要有開闊的設計思路,思路清晰,活動目的才能更明確。語文課堂活動的設計思路大致有以下幾個:

 1、設計活動渲染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一般可以通過講述和誦讀來渲染,一樣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效果會大不相同。

例5、如果你是李密,准許你在朝廷上湧讀《陳情表》,你會怎麼讀?

例6、選取《記念劉和珍君》中的相關內容改寫成散文詩,然後老師再誦讀。

例7、閲讀《離騷》,教師用古聲古韻吟唱。

渲染課堂氛圍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渲染手段可以多種多樣,利用得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5強調的是誦讀的自我意識,學生覺得“我就是李密,李密就是我”,誦讀時就較容易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例6中老師誦讀了這樣的詩句:“劉和珍君/始終微笑着的/劉和珍君/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確是/死掉了……”,第一小節還沒讀完,學生就已經沉寂下來,一種凝重圍繞在師生之間。例7中教師的吟唱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楚辭的距離,他們的表情流露出吟誦的渴望。渲染課堂氛圍的手段應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從這個角度發散開去,我們可以根據課情和學情創造出很多方法。'

2、利用活動引領探究深入。

在閲讀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探究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學生產生了懈怠情緒,探究很難深入下去。這時候,課堂活動往往會有振奮精神、點燃熱情的作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思考、比較、分析,使探究深入。如下面的活動設計:

例8、請比較《失街亭》的京劇唱詞與小説的異同,並簡要分析。

例9、小説的細節設計往往直指主題,你在閲讀望《藥》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細節,又有哪些感悟?

例8、打通了課內和課外,利用課外的閲讀資料激發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熱情,而且活動設計直指閲讀的專關鍵問題失街亭,誰之過。唱詞和小説不同的立場引發了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充分,發言質量很高。例9從細微處入手,激發了學生閲讀發現的慾望,學生邊搜索地思考,發現了很多精彩的細節,如老栓與洋錢、站在樹上的烏鴉、墳頭那一圈紅白相間的花等,對細節的感悟深化了學生對小説主題的理解,活動效果非常好。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從靜聽狀態轉為實踐狀態,思維由靜轉為活躍,有利於探究的深入。

3、藉助活動交流閲讀心得。

在課堂上交流閲讀心得可以幫助學生整理閲讀的思維過程,並藉助交流積累閲讀經驗,避免學生一邊經歷一邊遺忘。課堂活動能夠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促使他們梳理自己的思路,汲取別人的閲讀技巧。如下面的交流活動:

例10、用自已的方式來詮釋你喜歡的句子。

例11、建立網頁,師生分話題交流閲讀心得。

因為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徵不同,學生閲讀感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善於聯想和想象,能夠將文字轉為畫面或情境,用一種感性的方式去領悟;有的善於朗讀,在誦讀過程中一點點走進文本,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有的喜歡條分縷析地整理思路,藉助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讓學生有所收穫。例10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不同的詮釋方式 展現的是不同的閲讀方式,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借鑑那些適合自己的方式。例11把交流場所轉移到網絡,好多內向的學生語出驚人,交流很充分。

4、憑藉活動指導應用拓展

閲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豐富學生的閲歷,促進學生成長。因此,在鑑賞領悟之後我們還可以設計活動引導學生應用拓展。如下面的活動設計:

例12、結合孔子的言論及你對他的瞭解給他介紹一個職業

例13、帶着問題出課堂:做回自己與欣賞他人。

例12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現實社會中思考孔子思想的價值,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孔子的思想。例13意在幫助學生從文本閲讀中跳出來,利用文本的觀點來思考自身的問題。這兩個活動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文本,讓閲讀材料在發揮學習作用的同時,幫助學生逐步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明確思路是為了拓展角度,思路就像車輪的軸心,以軸心為端點發散,我們可以設計出很多新鮮、實用的課堂活動。

語文課堂活動的活要以實為基礎,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穫,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因此,我們在設計時一定要想到活動的目的、導向及要達到的效果。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只有以實為基礎的活才能帶來學生思維的活躍,才能構建真正活躍的語文課堂

標籤:語文課堂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