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學政治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及策略

校園2.1W

一、反思能力的含義及其內容

中學政治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及策略

教師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己及其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即對專業的自我觀察、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具體包括:教學效能感,主要指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進而產生的自我價值感;職業意識,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及其職業生涯和工作環境以及未來發展的期望;自我設計,指教師在對專業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的基礎上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設計。二是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主要包括:

(1)課前的計劃和準備;

(2)課堂的組織管理與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

(3)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

(4)教後反省。

二、提高中學教師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杜威早在19XX年出版的著作《我們如何思維》一書中就對反思性思維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做過這樣的論述:“它把我們從單純的衝動和日常活動中解放出來……使我們能夠預見指導我們的活動,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或我們意識到的目的來進行計劃,能夠以深思熟慮和帶着目的的方式開展行動……它把那種單純的食慾性、盲目性和衝動性行為轉化為理智行為。”在杜威看來,教育的一個根本目的就在於幫助人們獲得反思習慣,以便他們能從事理智行動;對教師來説,要提高培養反思型思維習慣的教育其本身應是反思探索者。這是杜威留給人們的諄諄告誡。

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提倡教師反思性教學,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創造性,不再做現有知識的灌輸匠、注入匠,而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探究,形成結論,瞭解規律,發現真理,不斷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獲得新知識、新信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教師創造的基礎是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研究和反思。

2.教師專業化特點的需要。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成為專業人員。對專業人員來講,專業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實踐中不斷獲取知識。教師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並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基礎上,才能與時俱進,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這也就是説,當代教師的專業特點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教師。

3.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林崇德教授也強調:“教師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與監控,就多一分提高,就與優秀教師更接近一程。”教師通過對專業自我的反思,可以不斷髮現自己及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拓寬專業的視野,激發不斷追求超越的動機;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可以獲得實踐性的知識,積累好的教學經驗,並對不良的教學行為、方法和策略進行改善和優化,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由新手型教師向專業型教師轉化。

4.親課程改革提出的挑戰。目前實施的新課程,在內容上更多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選擇性、均勻性(特別是科學、歷史與社會、綜合實踐課),這對教師原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科學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新課程倡導學生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調整教學行為和策略並改變角色。再則,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教師會遇到一些困難:一是操作上的,如教學環境、條件、設備等方面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教師自身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的組織形式、新的教學設計、新的合作關係的準備不足。但教師不能等時機成熟後再實施新課程,而要自覺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新課程的實施創造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自身學習。

三、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原則及其策略

(一)提高教師反思能力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開放性原則。教師反思在內容上和方式上是開放的,不應把教師反思的內容和方式侷限在某些方面,只要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是應該提倡的。

2.自主性原則。強調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主要靠教師自身的主觀努力,發揮主動性思維。

3.實踐性原則。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根源於教學實踐,通過對專業自我、教學過程的反思,積累好的經驗,促進自己專業化的發展,而不能機械套用、照搬他人的理論和方法。

(二)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

對國家來講,要專門有教師教學實踐反思能力的培養規劃,制定出教師教學實踐反思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和課程的標準,並設置相關的內容或課程,尤其是要建立新的教師評價體系。我國現有的教師評價體系比較單一,強調橫向的社會比較。如教師職稱的評定,多是教師和教師之間相互比較評出來的,大部分學校用學生成績的好壞評價教師教學水平高低,教師的進步多來自外部的壓力,而非源於自身的動力,教師並不能真正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為此,國家從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和專業發展的要求出發,提出要建立一種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尤其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學生成績不再作為評價教師水平的惟一標準;特別強調教師的評價要以自評為主,這必將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對學校來講,要創設教師教學反思的情境。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學校應積極為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例如,學校可創設微型教學情境——幫助教師錄製課堂實錄。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難捕捉到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通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帶,可更清醒地認識真實的自我和隱性的自我,發現教學中的不足,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依據。此外,學校平時多鼓勵教師舉行公開課,並認真組織聽、評課活動;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反思經驗交流和理論研討活動,等等。總之,為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應做一個積極的引導者。

對教師本人來講,要轉變教育觀念,運用各種方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具體表現在:

1.加強理論學習,促進理論提升。

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廣大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理論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挑戰。不斷增強學習能力,主動探究教學的奧祕,尋找教育的真諦是成為反思型教師的關鍵。然而,目前一些中學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現代教育理論水平很令人擔憂。中學教師特別是高中教師工作繁忙、壓力大、時間緊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筆者卻認為,對教學理論的認識和態度是制約主動深入學習的主要原因。試想,一個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如果沒有深刻的理解、領會、悟性和內省,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傳統教育存在的弊端,沒有對新理論和方法發自內心深處的認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動有效地進行教學教育改革,並經常以批判的態度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呢?如果對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內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學中有效開展?因此,教師應樹立並實踐終身教育和學習的理念,廣泛培養自己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

為此,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水平。一方面,經常自覺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家的名著,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方法及最新成果,廣泛涉獵前沿的教改信息、動態及進展等,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另一方面,根據自己的學科需要,或從教學體驗出發,有針對性地重點研讀一些對解決實際問題有借鑑指導作用的專著、論文,如新課程改革實施中的《走進新課程——和課程實施者的對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課程標準解讀》等。通過廣泛涉獵和重點研讀,日積月累,其興趣、動力、願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反思性教學也就有了實踐的基礎和動力。

2.增強課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反思日記是教師提高課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反思日記就是教師將自己的課堂實踐連同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訴諸於筆端而實現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新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教師的反思日記的內容涉獵應十分廣泛,既可涉及到專業自我方面,如個人的生活經歷、與他人的對話等;有關教學方面的,如記錄自己在課堂上的成功之舉,及時捕捉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瞬間靈感,或對課堂上的疏漏失誤之處進行回顧、梳理並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以後教學提供可吸取的教訓;有關學生方面的,可記錄學生的思想、見解,等等。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對課堂教學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的營養和寶貴的教學資源。總之,寫反思日記貴在堅持,貴在執着,一有所得,及時記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日積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3.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拓寬反思渠道。

現代教學貫穿的一個基本思想是教師的“教”應服從於學生的“學”,教學過程及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和認知的思維規律。實施學生反饋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重要的反思策略。為此,每學期開始,我都先在學生中作一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對政治課的希望。連續五年,都給學生開設課前三分鐘的“新聞發佈會”,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作為教學實踐的客體,對教學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出發,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教學進度、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及效果作出評價。通過學生的眼睛,教師就可能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優點與不足,而且能夠深入瞭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需要。這樣,既有利於促進教師的教學適應學生認知發展的要求和規律,又有利於教師從學生的層面自我認識,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施學生反饋,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後、期中、期末考試以後,利用談話、問卷等形式,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作為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寶貴資源。

4.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於教育實踐百又有所昇華和超越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一種體現。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能力;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因此,教師必須依託科研,加強教育理論的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逐漸成為反思型教師。比如這次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課程、教材的內容、體系和方法的變革,而且也是人的變革。教師不僅僅是課程被動的解釋者,也是課程的參與者、建構者和開發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身份進入到新課程實施當中去,在不斷的實踐反思過程中,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意識、專業能力得到昇華。總之,誰參與教育科研,誰就可以掌握教育的制高點和主動權,併產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所以,教育科研是培養教師反思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