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追尋高中語文趣味性課堂教學

校園1.17W

摘 要:伴隨着大學聯考的升學壓力,高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在實際的課堂中漸漸消失,但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趣味教學”又一直是新課程所追尋的課題。如何在大學聯考的背景下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掌握知識?主要從課堂音樂的欣賞、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活動體驗以及文本畫面的再現等方面進行論述,以此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

追尋高中語文趣味性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一、音樂欣賞助“趣”

以前,音樂可以在語文課開始時導入,亦可在結束時響起。有時這些音樂與課本的內容銜接不緊密,純粹助興。但若將音樂與文本融為一體,效果卻大相徑庭。高中語文教材中有關音樂的描述,對文章的理解極為重要,恰當地將音樂移植進語文課堂,用藝術的相通性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這學期,高一語文倡導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音樂課與語

文課的融合,選取了《肖邦故園》,第一節課的'音樂鑑賞選取了肖邦的鋼琴獨奏《夜曲》,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又欣賞了肖邦的波蘭舞曲、瑪祖卡舞曲、敍事曲等,從時期、速度、情緒等方面做了介紹,既領略了f小調的特點,又感悟了肖邦那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那一種“花叢中的大炮”的力量。第二節語文課選取肖邦故園春、夏、秋、冬的四季片段,因為音樂的鋪墊,學生在賞析景物特點時都能一語點破,對文本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極大地增強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有利於學生對肖邦與肖邦音樂關係的理解。

二、問題情境助“趣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語文課堂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既雙向互動,又有趣味性和實效性,這樣培養了學生説和思的能力。

高中生的課堂一般就是教師問,學生答,單一呆板。但若創設問題情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這就是一個開放的舞台。但若沒有思維的碰撞,有時小組討論就是四個人的交頭接耳,毫無實效性。如何讓問題的設置有實效、有趣味呢?

1.從文本的“關鍵詞”來創設

《品質》的末尾兩段,長着英國人面貌的年輕人和作者“我”都説了這樣一句——“他做了頂好的靴子”,讓學生一開始研習文本就比較這兩句“頂好的”韻味,可以説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文本品質的把握恰到好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

再如,《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中62段説“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扣住“第一次”如何理解,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思考之前的伽西莫多的特徵,從而抓住如今人性的復甦,認識到美與醜其實是人性的美與醜,把握了小説主旨,一下子有了豁然開朗的樂趣。

2.從內容的比較上來創設

《雷雨》中比較周樸園和魯侍萍相認前和相認後的不同態度,來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不是真的。《淮陰侯列傳》中韓信當初“胯下之辱”的忍耐和後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自負是否矛盾?

這些問題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對文本的探究,課堂上的爭辯,也讓語文課從一堂死水變為靈動的活水。問題,乃課堂的活水,激發學生對源頭——文本的探究,對語文課的濃厚興趣。

 三、活動體驗助“趣”

“活動體驗”是新課改下的一種模式,在教學實踐中,體驗性學習不但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意義、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它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傾聽、開口、動手,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在身臨其境中增長才幹,學會從體驗中認識世界並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高中語文課堂的活動體驗,主要包括演講、表演、朗讀、對話等。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中,讓學生演講第19~26段,那些“我有一個夢想”的排比句式,在反覆的嘗試中越來越有氣勢,對於平等自由的呼喚、鼓勵性也越來越強,學生對於這種活動體驗既有積極興趣,又在演講中加深了對演講稿特點的認識和對文本的理解。

四、畫面再現助“趣”

畫面再現,可以是文本內容的視頻播放,也可以是學生髮揮想象對畫面片段的描寫。

一些與電影相關的課文,教師儘量展現其原型的視頻畫面,

如《巴黎聖母院》《辛德勒名單》,教學時截取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辛德勒名單》,黑白色彩中那穿紅衣的小女孩,焚燒猶太人屍體的畫面,打字機啪啪下的名單,這些畫面都給學生很大的視覺震撼。

另外,在詩詞教學中,對詩句畫面的描寫再現,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學生在刻畫中將景、人、情融合在一起,並嘗試運用一些藝術手法來渲染環境,加入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寫完後學生再交流,課堂就在活躍中既鍛鍊了寫作能力,又趣味十足。

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方式來增強高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但不要忘了教材、學生、生活的互相聯繫,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傅嘉德。語文“活動體驗”教學的誤區。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

[2]莫喜敏。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寧夏教育科研,2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