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將相和》片斷教學賞析

校園6.38K

教例:六年級《將相和》

《將相和》片斷教學賞析

師:廉頗聽了藺相如的一番話,決定負荊請罪。同學們,你們想就“負荊請罪”提什麼問題?

生:“負荊請罪”什麼意思?

生:我知道“負荊請罪”就是“揹着荊條向別人認錯”。

(冷場片刻)

師:是呀,“負荊請罪”是個好詞語,我們要知道它的意思。不過,老師還想聽聽,誰最有本領能圍繞這個詞語提個考倒大家的問題。

(學生有的作深思狀,有的與左右討論,有的認真看書)

生(興奮地):老師,我想問,廉頗請罪為什麼要負荊呢?

生:廉頗請罪為什麼要負荊呢?

師:啊,你真聰明,提了個好問題。還有誰也能提好問題,與他賽一賽呢。

生:廉頗是大將軍,他知道錯了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負荊請罪呢?

生:我從插圖看出廉頗是光着背的,為什麼要光着揹負荊呢?

生:我還想問,廉頗為什麼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負荊請罪呢?

師:啊,你們分析得多透徹,多有水平。是呀,廉頗為什麼要光着背揹着荊條,在大庭廣眾之下負荊請罪呢?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研究。

……

師: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也很有見解。現在,我們再來較量較量,看哪一組研究最有成果。請你們派代表發表高見吧。

生:我們認為,廉頗是個大將軍,大人有大量。他既然知道自己錯了,肯定是要認錯的。至於負荊請罪,是顯示他是真心誠意的。

生:我們小組同意他們的看法。廉頗光着揹負荊請罪説明他認識錯誤很深刻,態度也很誠懇。藺相如看到他背上已劃出一道道傷痕,當然不記前仇。

生:我們反對你的後半句話。藺相如是個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人,他是不會記前仇的。我想,廉頗讓背上留下一道道疤痕,是告誡自己牢記這次教訓。

生:我認為廉頗是被藺相如博大的胸懷深深感動了。因為藺相如是趙王的寵臣,他只要向趙王説一下,就可免了廉頗的職務。可是,藺相如不但不向趙王哭訴,而且故意迴避,不給廉頗難堪。

生:我有補充。我們認為廉頗大庭廣眾之下負荊請罪,是在警告秦王,我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你休想侵佔我們。

生:我還想説,廉頗這樣做,是告誡文武百官,不要學我的樣,為了個人利益斤斤計較,要團結起來,一心一意為趙國出力。

生:我想,也許廉頗也在告訴老百姓,請他們放心,趙國一定會強大起來,他們可以安居樂業。

師:啊,一位位偉大的思想家誕生了。你們的發言真精彩,如果藺相如就在這裏,恐怕也要拜你們為師了。那麼,現在你們能説説廉頗和藺相如又是怎樣的人?

……

以上是我教學《將相和》之《負荊請罪》的教學實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個性品質,它的主陣地是課堂。所以,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發揮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以教材為依託,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那麼,具體可以如何實施呢?我的體會是:

首先,教師要有創新精神。沒有創新意識的老師,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甚至會扼殺,使學生一個個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不利於學生人性的發展,違背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嚴重的是會阻礙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所以,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多學習,多鑽研,多創新。

其次,教師要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找準教材的'關鍵點,挖掘教學內容與創新精神的有機結合點。我在備《將相和》時,考慮到“負荊請罪”它不僅僅指誠心誠意地向對方賠禮道歉,而是包含着豐富的含義,是進行創新教育的切合點。抓住這個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開掘文章底藴,能起到培養創新精神,發揮創造思維能力,形成創新個性品質的作用。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安排了這個環節,讓學生先對“負荊請罪”質疑,學生質疑就是對這個詞語的深入理解過程。學生質疑後再自行解疑,通過這兩步,學生能對“負荊請罪”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正確把握住兩個人物的品質。確實,當我在課堂上問大家,你們想就“負荊請罪”提什麼問題時,開始學生只會問“負荊請罪”什麼意思。怎麼辦?是放棄自己精心設計的環節,還是老師代替學生呢?於是,我採用激將法,“是呀,‘負荊請罪’是個好詞語,我們要理解它。不過,老師還想聽聽,誰最有本領能圍繞這個詞語提個考倒大家的問題。”一言既出,學生們個個行動起來,有的作深思狀,有的與左右討論,有的認真看書。忽然,一生站起來興奮地説:“我想問,廉頗請罪為什麼要負荊?”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他的帶動下,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眾説紛紜,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爍,經綜合,彙總成這樣的一個問題:廉頗為什麼要光着背,負着荊,在大庭廣眾之下向藺相如請罪呢?

另外,設計問題思考的空間要足,要能引發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確實需要突破常規思維,另闢蹊徑,才能深入理解。問題可以是老師設計,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後者更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上面這個問題就是師生共同合作的結晶。它通過層層分析,步步遞進,互為補充,形成這樣一個思考價值大,促進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問題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探索欲、挑戰性的體現,老師的激勵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力,提高了自信心。所以,讓學生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就是為學生創設創新的機會,提供創新的陣地。

培養創新能力應對全體學生而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用武之地。我又發揮合作小組的作用,既讓每個學生敢於求異,樂於求異,又通過合作學習方式,充分發揮羣體思維的作用,讓每個學生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形成一個整體,發揮集體的力量,去探究合理的説法。課堂上,各小組不甘落後,人人蔘與,各抒己見,大家聯繫上下文,互相論證,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從大家的交流情況來看,的確是一次創新思維的比賽,他們的觀點、理由,一次次讓我激動,一次次讓我由衷佩服。

要注意激勵與評價。恰當的激勵與評價,能讓學生不斷有成功感,又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再一次創新,再一次超越自我,從而在全班形成一種你追我敢的競爭機制,使能力得到昇華。如上例,當一個學生率先提出:廉頗請罪為什麼要負荊時,我及時鼓勵:啊,你真聰明,提了個好問題。還有誰也能提好問題,與他賽一賽呢。而當學生髮表他們對“負荊請罪”的理解時,我都記不得説了些什麼,只知道學生個個情緒高漲,不甘落後地發表高見,惟恐聽不到老師的表揚,那一臉燦爛的微笑,甚至是得意的流露,不是學生成功感的體現嗎?

單靠一堂課的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培養創新能力應在時時處處。只有時時訓練,才能形成能力,才可謂是創新教育。所以,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不但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創新,而且自己也要不斷創新,讓每一堂語文課都產生創新的火花。

要創新,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上面這個教例,老師只是起了點撥、引導的作用,起了激勵評價的作用。如果我們每堂課都如此,教學效率怎能不高?學生怎麼可能高分低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