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1.6.8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校園5.31K

認知目標:

1.6.8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1、學會10的加減法。

2、在分氣球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各部分關係。

3、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4、通過遊戲學會湊十法。

情感目標:在實際操作和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能力目標:通過畫一畫,擺一擺,説一説,做一做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分蘋果一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他們的數感。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本課教學重點是學會10的加減法,教學難點 是訓練學生有條理、按順序思考。德育滲透點是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諧共處。

學校及班級狀況分析:班上有多媒體電腦一台,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為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我改變傳統的課桌椅的擺放,8位學生圍坐分為一小組,共分為8個小組。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剛入學,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節課我以小熊過生日這一情境貫穿始終,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因為有7、8、9加減法的'鋪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比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以及一些學生在學前班和家庭裏也以學會了這些計算,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來就比較熟練。借於此,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也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以及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樣化。

設計理念:

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

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大部分掌握10的加減法,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他們自身知識背景出發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嘗試着把10個氣球分成兩堆,並嘗試着列算式,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 好強 好動的特點,我設計了生動活潑 靈活多變的練習。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

1、遊戲練習:如找朋友,小貓變魔術等

通過讓學生動腦 動手 動口,多種感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加深10的加減法的記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在看似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10的加減練習,提高了計算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了平等參與的機會,增強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價值。

2 、開放題的設計

如爬台階,小熊吹生日蠟燭等, 開放習題有利於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技能。這些題來源於生活,學生必須憑藉10的加減法,又必須考慮到生活經驗。通過討論讓學生在爭論中交流,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興趣推向高潮,又滲透了數學思維問題。

三、加強學生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機會,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等,動手操作學具,親身經歷了10的加減法形成過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個學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如:只要求學生準備5個蘋果圖,但實際操作中需要10個蘋果圖,肯定會有學生提出蘋果的個數不夠,引導學生兩兩合作。

四、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1) 分男女登高比賽,每個樓梯有10台階,表現好就可以上一個台階,剩下台階少的為勝。(運用10的加減法計算)

(2) 每小組之間競賽(每組比誰的紅旗多)

(3) 學生每個人之間又有競賽(回答對了得一個金蘋果)

(4) 老師評價,學生互評(對錯牌,對了拍3下手)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