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光色心情》教學設計

校園3.13W

導語: 教學從通感切入,在學生切身體驗看得見的冷、熱、酸、甜中闡述色彩的心理屬性, 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光色心情》教學設計,歡迎查閲,謝謝!

光色心情》教學設計

  光色心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通過豐富的色彩感受活動,激發通感體驗,並理解色彩心理屬性具有共同性與個體性特徵,在色彩運用的實踐體驗中進一步深化色彩表現的色調知識,建構形象生動的色彩觀。學會有目的地選擇和運用色彩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從中品味繪畫色彩語言豐富的情感內涵。能夠結合生活中的色彩體驗並運用繪畫的相關知識欣賞評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現,在感知、領會、感悟作品的過程中,養成敏鋭觀察、細緻比較、逐層分析的學習習慣。

  學習活動分析

本課設置了三個始終圍繞色彩的不同心理屬性而逐層展開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體驗,進一步瞭解繪畫中色彩語言的情感表現。

活動一:目的在於學生能運用色彩的心理屬性初步嘗試用不同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體驗在繪畫中色彩帶來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動二:結合繪畫中的“形”的相關學習經驗,通過形、色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一組表達不同心情的色彩作業。

活動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綜合已知,嘗試對同一種顏色採用不同表現手段來表達不同的繪畫主題。

  教學基本思路

教學從通感切入,在學生切身體驗看得見的冷、熱、酸、甜中闡述色彩的心理屬性。從藝術家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作品分析中明確學習的目標,學會用色彩語言表達情感。接下來的教學便圍繞怎樣通過色彩的共性與個性心理屬性創作出能表達一定主題和情感的色彩作品,逐一展開有關色彩知識的實踐活動。首先是色調的教學,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明確色調的形成因素和構成色調的基本元素——主導色、輔助色與點綴色,在嘗試練習中理解色彩運用的關鍵在於能否較好地對各元素進行對比與調和,從中導入對色彩表現中的冷暖、遠近、輕重、強弱等感覺的深入學習。通過練習實踐,學生在內化知識的同時,會發現不同的色彩搭配結果能導致不同的心理反應,同樣的色彩搭配結果因個性心理各異也會導致不同的心理反應。這時,教師可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深入探究這種色彩表現的差異性的真正原因,從而幫助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逐步揭開色彩心理屬性的神祕面紗。當學生理解了色彩表現中藝術家們正是利用了色彩的心理屬性,通過一定的表現技法與色彩調和經驗才創作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時,嘗試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的創作慾望便油然而生。最後通過對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與評價,為色彩教學圓滿地畫上句號。

  教學材料分析

色彩具有極高的精神價值,對人們的生活、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和政治、宗教信仰等發揮着精神方面的作用。藝術家在運用色彩時正是依據色彩的這種心理屬性,通過巧妙地運用,使作品的主題直達觀者的精神層面,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然而就色彩本身而言是沒有温度、遠近、輕重、軟硬等等區別的,之所以能使人產生諸多的心理效應,是因為在人們的生活經驗中對自然現象的色彩習慣性認識以及由這些現象所引發的一系列感覺所帶來的,這種以一種領域的感覺引起另一領域的感覺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通覺,即通感。教材中橙黃色與橙汁酸甜的味感,褐色與咖啡苦澀的味感從一定程度上説明了視覺、味覺的通感作用,這種通感被運用到繪畫中便產生了教材第31頁右下角的兩幅作品,雖然作品上沒有橙汁和咖啡卻同樣讓我們感受到酸甜與苦澀。我們周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色彩世界,在生活中積累的色彩視覺經驗與外來色彩刺激產生一定呼應時,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某種聯想,使本來沒有靈魂的色彩情感化、精神化、人格化。為什麼我們能從凡·高的作品《黃色的房子》中感受到畫家的激情、狂熱、偏執?為什麼從《布達拉宮之二》中能感受得到布達拉宮的輝煌、神祕與雄偉?這其中因色彩表現而帶來的感受正是畫家主觀意識的傳遞。

色彩中冷色與暖色的概念,同樣是依據色彩的心理屬性而進行的物理性分類,波長長的紅光與橙黃色光照在任何物體上都會有温暖的感覺,而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被認為有寒冷的感覺。冬天把卧室的牀單換成紅、黃色,就會顯得暖和了許多,這種感覺並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真實温度,而是我們生活中的視覺經驗和心理聯想。色彩中的冷暖並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對單一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個假定性的概念,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例如明黃色相對於綠色而言它是偏暖的顏色,而當它和硃紅色相比時,卻又成了偏冷的色。對於色彩的冷暖色調而言,不僅是色相的冷暖對比程度的比較,而且還是色彩的明度對比與純度對比的比較。例如由接近冷暖色區界線的中性色構成的《浙東石城》和《魚》的灰調中偏暖的色彩感覺。由於個體存在年齡、性別、民族、宗教等差異性,每個人對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會產生差異性,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和情緒下對同一種色彩的感受也會有着不同的情感反應,所以色彩的心理屬性還具有共同性和個體性共存的特徵。在繪畫中對色調的運用與表現正基於色彩的共性心理與個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語言變得更為豐富、更為強烈。

色調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純度、色量與面積分布以及位置等綜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基本元素——主導色、輔助色和點綴色相互搭配後產生的色彩傾向。這種色彩的傾向性概念,就是一件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組合後呈現的色彩整體效果。教材中三幅《魚》作品,在以色相為導向的綠調畫面中,綠色在整個畫面中所佔的面積與色量最大;而藍色、褐色的面積與色量佔畫面的次要地位,是用於襯托主導色的輔助色羣,一般通過冷暖對比、純度對比或明度對比等手段來呈現;點綴色為紅色、淺黃色,雖然點綴色在畫面中佔有的色量和麪積最小,但當“主”、“輔”兩個部分在畫面中過強或過弱時,點綴色就起着調和關係的重要作用。我們常説的“萬綠叢中一點紅”中的紅色,即是典型的點綴色。“沒有不美的色彩,只有搭配不好的色彩”,這句話道出了色彩的真諦。對色調的學習與實踐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運用與表現色彩。色調包括明度基調和色相基調,明度基調是指色彩中因明暗對比關係所呈現的色彩傾向特徵,如灰色調、亮色調、中灰調等。色相基調則主要指色彩中因色相及純度所呈現出來的整體印象,如綠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等。不同基調的色彩同時還能反映出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規律,教材第33頁中不同明度對比的同一構圖的圖案,高明度色調能帶來輕飄、明亮、淡雅、柔弱等感覺,中明度色調給人以含蓄、成熟、温和、平凡的感覺,低明度色調則給人以沉重、深厚、遲緩、憂鬱等感覺。色彩的明度對比基調越短(在明度系列中3級以內的對比基調),給人的感覺越柔和、含糊,如《許多年的大風景》;明度對比基調越長(指6級差以上的對比基調),給人的感覺越明晰、強烈,如《故宅》。

可見,在繪畫色彩表現中,正是因為色彩的這種心理屬性特徵,才使得美術創作既有共同性的規律,同時又能發揮個體性的差異。教材第34頁中通過改變《都市紅茶》的畫面色調來表達出不同情感,説明了色彩的共同性心理屬性:暖色調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氣息,冷色調錶現了生活的哲理。同時從《都市紅茶》與《雲飄來飄去》的作品比較中,我們不難發現,同一色調的作品因內容與形式的改變而產生的個體性心理屬性。同樣的紅色、黃色,由於內容與形式的變化卻表達出完全不同的語言信息:跳躍的筆觸——快速的生活節奏;流暢的線條——悠然的生活狀態;水平構圖——平靜的心;均衡構圖——動感的青春;短調的明度對比——柔和含蓄與遐想的感覺;中調的明度對比——清晰明快與活力的感覺;模糊的空間處理——躁動熱血的青春;空曠的空間處理——充滿幻想的青春……每個觀者既能從色彩的共同性心理中感受到青春與生命的信息,又能從畫家對色彩的不同表現中解讀出屬於作品深層意藴的個體信息。如教材第34頁的圖例所示,當紅色與正方形結合時給人以莊重、堅強之感,當紅色與圓形結合時讓人感覺到柔和、温暖,當紅色處在不規則的放射狀中時,它充滿着刺激與危險感。色調接近的《初踏黃金路》和《角落》兩幅作品,“s”構圖的畫面呈現動態感,而水平構圖的畫面則呈現靜態感,儘管兩幅作品中都採用的是同樣的主導色和輔助色,但由於內容與形式的不同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主題意義。可以這樣理解,繪畫中的形與色是相輔相成的共同體,脱離了形談繪畫色彩顯然是不完整的。教學進行到這一層面時,如何結合繪畫中形的表現來處理色彩繼而成為深入學習繪畫色彩表現的主題。

反之,對於相同的題材,通過不同色調的處理同樣也能表達出不同的情感。《雲飄來飄去》與《雲捲雲舒》中都選擇了女人與雲作為主要形體,高明度的《雲飄來飄去》讓我們有種明朗、輕快、遐思的感受,低明度的《雲捲雲舒》則帶給我們憂鬱、低沉和壓抑的感覺。畫家通過不同的色彩處理方式,表達出截然相反的兩種不同主題,進一步説明了運用色彩的心理屬性來表達情感是繪畫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教材的第36頁中,通過範圖重點突出了在繪畫中將色彩與形體、空間、構圖等不同因素綜合運用,用以表達不同情感主題的各種表現風格與技法。從欣賞分析中,學生可以深入探究色彩表現的不同技法,並完成相關的練習作業提高色彩的表現技能。

  教學建議

本課建議根據學生前一課的學習情況,採用2~4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設計可以根據“活動建議”劃分為3課時,也可以根據色彩的心理屬性劃分為2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如何從色彩的共同性心理角度來欣賞和表達色彩語言,第二課時從色彩的個體性心理角度綜合表現富有主觀情感的色彩作品。還可以在學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增加1課時的色彩構成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通過練習,結合色彩的心理屬性進一步提高對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樂、老中青幼、輕重軟硬、神人鬼魔等。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側重於色彩與人的心理活動,因此教學中如何通過藝術性的導入環節來喚醒學生的心智情緒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如,可從小測試“用顏色形容某一種記憶深刻的食品味道”導入視覺經驗與味覺經驗的通感現象;也可從“猜猜藝術家康定斯基是根據哪段音樂創作了《圓之舞》?”導入教學;甚至可以直接從“怎樣用色彩表達冷、熱、酸、甜”導入……總之,只有新穎別緻的導入才能讓整個教學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才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在各種挑戰中欲罷不能,教學也就越容易進入最佳境界。

本課是一堂綜合實踐課,教學媒材的選擇可以從對比較強的圖片逐漸向對比較弱的圖片過渡,讓學生通過直觀比較的方式,加強學習效果。在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教材以外的優秀色彩範例作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色彩語言中利用通感從味覺、觸覺、聽覺、嗅覺等各個方面進行表現的方式與方法,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借鑑其中一些方式方法進行嘗試練習。練習的難易程度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於具有挑戰性的練習內容,還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發揮個體潛能的'基礎上,借鑑他人的經驗與智慧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當然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要注意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有聯繫, 最好是能夠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以此滿足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使他們既富有挑戰性,又能夠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

教材第34頁的表格是教學中應當關注的焦點,它闡釋了色彩之所以能表現出豐富的語義,是因為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對不同的色彩逐漸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心理反映。觀看色彩時,由於受到色彩的視覺刺激,而在思維方面產生對生活經驗和環境事物的聯想,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覺。擁有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對於同種色彩所產生的聯想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對於同一種顏色,也會有不同的聯想,這些聯想又會因為生活經驗而產生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由視覺、味覺、觸覺、聽覺、嗅覺多方面引起的不同的心理變化,形成的不同的情感經驗。建議教師在啟發學生完成表格的同時,幫助學生分析欣賞美術作品的思維路徑,首先從繪畫元素的直觀體驗入手,併發揮聯想,產生第一層次即色彩、線條、形體、材料等構成的美術語言信息層次的解讀;然後是第二層次即形象層的解讀,包括再現對象層和表現主體情感的信息層,如從太陽的形、色感覺到炎熱、温暖;最後是作品信息的第三層次即意藴,其中就包含有來自生活體驗的情感表露,如從炎熱到煩躁、焦慮、不安等,這種深層的情感意義不僅飽含了作者濃烈的生命底藴,同時也成為觀者解讀、接受作品的審美意象信息的通道。教材第35頁的“思考與交流”中呈現了三幅根據畢加索的《少女像》而變化出的色彩作品,通過比較、分辨恬靜、頹廢、煩躁、滿足四種不同的情緒,對鍛鍊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與解讀色彩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本課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自評、互評、師評,圍繞各自的作品尋找問題,尋求突破。關於評價一幅作品的色彩表現,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討論:一是從色彩關係來評價,看畫面的色調是否統一,即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處理是否得當;二是從內在的心理感受出發,看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情感體驗是否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和諧;三是從藝術表現形式來探討,看錶達的方式,即媒體材料的選擇與表現形式是否達到高度統一。事實上,一幅優秀的色彩作品正是因為通過繪畫技法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內在與外在的統一,精神與物質的統一,才真正成為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繪畫語言。通過討論式的評價,學生不僅能獲得反思學習的直觀體驗,同時也能不斷確立解讀繪畫作品色彩信息的審美標準。對欣賞作品的評價,教師應當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批評。

標籤:光色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