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經典)國小數學教案9篇

校園1.7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經典)國小數學教案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書P48到5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以“相差關係”為基本數量關係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用分析法分析,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P48先出示(1),練習後説説分析過程

板書:鴨的只數-雞的`只數=鴨比雞多的只數

2、改變上題,學生自己寫關係式,再列式計算,反饋

3、P48練3學生獨立計算,反饋時説出數量關係式:

男同學人數-女同學人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的人數

●變式練習

1、濱海國小三年級有學生42人,四年級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請學生提出問題,並解答。

2、少年宮有合唱隊員60人,舞蹈隊員42人。合唱隊員比舞蹈隊員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將“合唱隊員60人”改變,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綜合練習

1、P48練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解答。

2、P49練8指名説説。

(二)

●基本練習

1、P49練10(1)出示後讀題,説説已知條件和問題

寫出基本數量關係式:第二小組平均每人-第一小組平均每人=?

2、P49練10(2)學生獨立練習後反饋説説基本數量關係式

●綜合練習

1、P50練11、12、13先練習,後反饋比較基本數量關係有什麼不同

2、P50練14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3、P50練15,先補充,再計算。反饋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從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帶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2、 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帶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帶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瞭解學生的學習經驗

1、我們已學過了哪些分數加減法?(板書:分數加減法)

(學生回答:同分母加減法,異分母加減法,1減真分數)

2、根據你的學習經驗想一想:接下去我們還會研究哪些分數加減法?

(學生敍述,教師調控)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同分母加減法,異分母加減法。通過複習舊知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帶分數的加減法。(補充課題:帶分數加減法)

二、研究算法,探索算理

1、 你能舉幾個帶分數嗎?這幾個數能組成哪些加減法算式?

(學生舉例,教師板演,注意分類。黑板上應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減法、一道異分母加法、與一道異分母減法)

2、請大家從這四題中選一道加法與一道減法進行計算,邊算邊思考下列兩個問題

(1)是怎樣計算帶分數加減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教師巡視,讓不同方法的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

3、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好?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讓學生説清楚算法與算理,對板演的不同方法進行對比,得出優化的方法;注意發現有沒有將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的方法出現,如有的話,也可集體認識、辨析一下這樣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這個提倡和促進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環節,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小組活動中虛心的傾聽別人的學習經驗中有了針對自己針對不同學習內容的不同的收穫,而教師充分參與活動,做活動中學生們的支持者、參與者。

4、 那麼你覺得帶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呢?

(帶分數相加減,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分別相加減,再把所得的數合併起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算理,熟練算法

1、計算。

2、生活應用。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概念,發現和彌補教學中的遺漏和不足,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四、小結

學了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嗎?

五、課後延伸(機動)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第一學段裏初步教學了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本單元繼續教學軸對稱圖形,採用對摺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繼續教學平移,要把簡單的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繼續教學旋轉,要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內容的編排上先教學對稱,再教學平移,然後教學旋轉。單元結束時有一次操作型的實踐活動。

1、 以折和畫為學習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已經知道什麼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第62頁例題以這些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折,畫出它的對稱軸。通過折和畫再次體會什麼是對稱軸以及它的位置。學生對摺長方形會出現兩種折法,理解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不會有困難。例題兩次安排學生畫長方形的對稱軸。第一次沿着自己對摺的長方形紙的摺痕畫,只畫出1條對稱軸。第二次在長方形上畫,要畫出2條對稱軸。這樣循序漸進地安排,有利於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教學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對稱軸的含義,它是對摺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二是對稱軸一般畫成點劃線,即一條短線、一個圓點,一條短線、一個圓點

試一試繼續用折、畫等方法認識正方形的對稱軸。由於對摺正方形的方法比對摺長方形的方法多,所以正方形對稱軸的條數比長方形多。如果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是學生在交流中知道的,那麼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應在自己的活動中發現。

想想做做第1題仍然是折圖形、畫對稱軸。教材把6個圖形既畫在方格紙上,又畫在第119頁裏,要求這道題分兩步完成。先剪下第119頁裏的圖形,折一折並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一步能加強對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理解。然後認一認方格紙上的6個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它們的對稱軸,讓學生又一次辨認圖形和確認對稱軸的位置。在教學第4題時,可以告訴學生這4個圖形分別是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這些名稱有助於學生髮現如果一個圖形是正幾邊形,它就有幾條對稱軸。

2、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能力,把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

第64頁例題教學把簡單圖形連續平移兩次,教學過程設計成兩段: 第一段讓學生體會變換圖形的位置,有時需要把它平移兩次。方格紙上的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如果按斜向既看不清楚、更難以操作。如果沿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把斜向平移分解成一次水平平移(即左右平移)和一次豎直平移(即上下平移),容易表達也容易操作。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怎樣把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這個問題思考和討論,引導他們經歷上述體驗過程。第二段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把亭子圖連續平移兩次,使它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至於先向右再向下平移還是先向下再向右平移都是可以的。

想想做做第3題的.三幅圖是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曾經在四年級(上冊)裏教過,學生能夠看懂這些圖的意思。現在讓他們從平移的視角解釋現象: 三角尺沿直尺在平移,畫出的兩條直線平行。從而充實對平行線的體會,並增加了平移多少距離的知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平面圖形的旋轉,主動學會在方格紙上旋轉圖形。

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只是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本單元教學把平面圖形旋轉90,這之間的跨度比較大。為此,教材作了十分細緻的考慮和安排。

(1) 首先認識旋轉的方向。第66頁上面的一道例題以公路收費站轉杆的打開和關閉的照片展現了轉杆兩次旋轉的方向不同,讓學生首次感知旋轉是有方向的。聯繫鐘面上時針的旋轉方向,講解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

想想做做第1題繼續利用枱秤的指針、轉盤的指針、鐘面的時針等實例鞏固旋轉的方向和度數。教學時切不可草率對待這些例題和習題,它們都是旋轉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增加一些練習,如下面的線段繞它的哪一個端點各向什麼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又如把線段繞A點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線段到了什麼位置?繞B點旋轉呢?

(2) 在方格紙上旋轉三角尺,體會圖形的旋轉。第66頁下面的一道例題有兩個特點: 一是把實物(三角尺)在方格紙上旋轉,不是畫出旋轉後的三角尺;二是三角尺旋轉方向是開放的,順時針旋轉與逆時針旋轉都可以。這樣設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旋轉實物比畫圖形容易,在旋轉三角尺時能體會到實物的旋轉是整體進行的,它的兩條直角邊都繞直角頂點旋轉了90,整個三角尺就旋轉了90;其次是可以比較三角尺順時針旋轉90與逆時針旋轉90後的位置是不同的。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五點: 一是為每一名學生都準備一張足夠大的方格紙,要求三角尺在旋轉前、後都能完全放在方格紙上;二是要幫助學生領會繞A點旋轉90這個要求的意思,並自己選擇旋轉的方向;三是在旋轉前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紙上,兩條直角邊分別對齊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直角頂點對齊方格紙的交點,還要在方格紙上沿三角尺的邊畫出它的圖形,便於和旋轉後的三角尺進行比較;四是旋轉以後要分別看一看兩條直角邊原來在哪裏,現在在哪裏,是不是都旋轉了90,整個三角尺是不是也旋轉了90;五是想一想,如果不是旋轉三角尺,而是在方格紙上旋轉三角形應該怎樣畫圖。

(3) 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想想做做第2題旋轉小旗圖和長方形,題目的要求是做一做,畫一畫,為不同學生設置了不同要求的學習過程: 空間想像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90後的小旗圖和長方形;直接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照樣子先做一面小旗和一個長方形,按旋轉要求在方格紙上轉一下,再離開實物畫出旋轉後的圖形。第3題有助於鞏固平面圖形的旋轉,發展空間觀念。每組都有兩個圖形,而且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完成這道題可以分兩步: 先看圖想一想、説一説,把哪一個圖形、繞哪個點、按什麼方向旋轉多少度就能使同組的兩個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每組各做一個同樣的圖形去轉一轉、拼一拼,驗證剛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確。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5以內數的分與合,加深對5以內各數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在研究數的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關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會用數學符號表達思維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發現聯繫、尋找規律,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分析】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完成對1~5各數的認讀寫,數序,比大小的基礎上,在解決問題體中,通過擺、畫、寫,自主探究5以內數的組成(能對5以內數進行分與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有序的寫出5以內各數的組成,並發現一些規律和聯繫。

三、教學準備

板書貼紙、學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張。

四、教學過程

(一)4的組成

1.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1~5這5個數字朋友,今天我們來和他們做遊戲。

教師要引導進行總結。教師帶着學生邊拍手邊説,變成順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組成4,2和2組成4,3和1組成4。

分與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聯繫找規律。

(1)觀察4的組成與分解,説説你的發現。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2)演示2和2交換位置後還是2和2。

(二)學習5的分與合。

(1)寫出5的分與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這些花放在筐裏又有幾種可能呢?試着寫一寫。

(2)説一説。

由學生介紹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項任務。

任務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達。

任務二:用符號表達思維過程。

任務三:總結方法,自編順口溜,便於記憶。

(3)由符號化還原於實物圖。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遷移,把較難的5的組成當作練習,在沒有實物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腦海中進行分解過程,藉助深入講解的4的組成這座橋樑,搭建5的`組成,並在完成4和5組成的基礎上,再找規律,完善認識,增加數學的神祕性,從而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鞏固練習

1.基礎應用。

(1)猜一猜。

以遊戲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第1題。

邊玩邊讓學生寫出3的組成和分解,然後拍手説一説。

(2)對口令。

以學生開火車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 第2題,完成對2、3、4組成的複習。

(3)説一説下面的圖表示什麼意思,再填空。

2.解決問題。

(1)能一樣多嗎?

以獨立書寫的形式完成教材23頁第3題,並説明原因。

(2)怎樣就公平了?

更改23頁第4題變成6個人,左邊2個人,右邊4個人,問題是怎樣就公平了?以全班討論的形式完成這道關於6的組成。

【設計意圖】在猜一猜和對口令中鞏固新知,複習2~5的組成。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突出數的特點,有時可以平均分,有時不能平均分。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數的分與合,還學習用符號表示數的分與合,你覺得在哪方面有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P19-P2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並運用小括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探索“小括號”的應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

師: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複習題:

1.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説出運算順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課前複習,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談話:小淘氣是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問題的孩子,在生活中他發現了許多數學問題。他很想和同學們挑戰,你們願意和他比一比嗎?

(用談話法為學生引出一個虛擬的競爭對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競爭意識)

2.課件出示 “過河”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學生觀察後教師提問:圖中告訴我們哪信息?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説得很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圖。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現在每隻船限乘9人,需要幾隻船?

(通過創設男、女生過河的情境,使學生將計算生活化,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獨立嘗試,合作解決問題

師: 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幫助圖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

師: 我們先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幾條船?把你的方法告訴大家。

生1:我估計大概需要7條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這樣用總人數60人除以9,大約需要7條船。

生2:我估計大概需要6條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學差不多,只是人數多算了,所以我從7條裏減掉1條船,大約需要6條船。

師:那麼到底需要幾條船?誰會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師:第一步先算什麼?

生:先算全班總人數,再除以每條限乘9人。

師:説得好!

師:誰能用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把分步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生:29+25÷9

師: 小組討論:這樣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為這樣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為這樣就先算女生要幾條船,男生沒算

……

(評析問題的出現為後面小括號的出現做好鋪墊。)

師:好,你們説得都很有道理,那我們該怎麼辦?

要先算29+25,就必須給它加上一個符號表示出來。現在請同學們試着寫一寫。

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試寫 並展示 :

29+25÷9 (29+25)÷9

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數據和運算符號一樣。

師:觀察的非常認真,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後一道算式加了小括號。

師:那咱們計算一下,結果怎麼樣?

學生計算展示得數後討論:

為什麼兩道題的得數不同?多讓學生説。

師:大家説的都很好,小括號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得數不同。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一種新符號——“( )”小括號(板書)。每個數學符號都有它所表示的意義。

小括號的作用可大了,以後,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現在再來看這道題,應該怎樣做才能符合題意呢?

(評析結合具體情境,教師將小括號介紹給學生。)

師:同桌之間討論並彙報結果。(引導學生感知小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師:通過對“過河”問題的解決,我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 ,誰來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它的'作用?

生1: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生3:小括號裏的要先算,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師:老師把大家説的編成了一首兒歌,你們想聽嗎?

出示 :小括號,本領大,

算式有你就變化。

改變順序少不了,

先算括號要記牢。

學生齊讀。

(兒歌的編制進一步讓學生認識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加深印象。)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比一比,誰的眼睛亮。(説説不同之處及運算順序)

18-9×2 (18-9)×2

2.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學生説説算法)

5×(36-29) (83-35)÷8 94-(25+19)

3.我幫媽媽算一算

每桶方便麪4元,每袋大米64元,媽媽帶了100元錢買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錢可以買幾桶方便麪?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穫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並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後,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並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後,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於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於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閲讀題目並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遊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划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説一説吧。

(學生彙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説説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敍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麼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裏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麼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複雜的文字進行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繫的各種計算也逐漸複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於是便產生了區別先後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於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裏,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瞭解,激發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於學生記住小括號。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下冊)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 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認識3的倍數的特徵,能夠正確地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 使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動手實踐和觀察、分析、籠統、比較、歸納等能力。

3. 使同學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中,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悟數學思維的嚴謹。

教學過程

一、 懸念激趣,啟迪猜測

課件出示:南京市上元國小師生為支援西藏墨竹工卡縣的貧困學校,首次捐款5844元。

讓同學分別判斷5844是不是2、5的倍數,並説明理由。

結合同學的回答,板書:2、5的倍數看個位。

師:假如將這些錢平均分給3所貧困學校,不計算能判斷每所學校得到的錢數是不是整元數嗎?

生:我認為每所學校得到的錢數不是整元數,因為5844的個位是4,不是3的倍數。

師:你猜測什麼樣的數是3的倍數?

生:我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師:同意他的猜測嗎?(同意)

師:他的猜測對不對呢?我們來繼續研究。

出示1~99的數表,讓同學找出3的倍數。

師:考慮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測是否正確?

同學從不同角度舉例否定上面的猜測。

師:那請同學們繼續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可以是哪些數字?

生:3的倍數的個位上可以是0~9中任何一個數字。

師:要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能不能只看個位?(不能)

師:究竟什麼樣的數才是3的倍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板書課題)

[研討:“3的倍數的特徵”屬於數論的範疇,離同學的`生活較遠,而2、5的倍數的特徵是同學學習這一課的基礎。教師從同學的已有基礎動身,設計了捐款獻愛心的情境,把複習和導入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同學進行猜測,設置了“陷阱”;通過讓同學觀察100以內3的倍數,引導同學從正反兩個方面否定了猜測,引發認知牴觸,創設了探究的問題情境,激發同學的求知慾望,感受新知的發生過程,明確新課要解決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培養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教學重點:會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難點: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遊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裏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塗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後,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夥伴説説。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蒐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習成果在小組裏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説説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彙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説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後一對一對找出來 。) 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願意把你的想法説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彙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説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複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説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複、不漏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38頁“練一練”第1題,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38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麼?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以後我感想很多,感觸也很深。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學思路,才能更好達到教學目標。下面我就説説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找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難度並不算大,因此教學例題“找出12的因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拼長方形,讓學生們直接感知兩個自然數的積等於12的幾種情況,使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己對因數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後在交流中不難發現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的因數(列出積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2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節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造的火花,才能體現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特別是用除法找因數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因數與倍數之間的整除關係的本質,才會想到用除法來解決問題。

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重複。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彙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敍思維過程進行對比,引導並形成有條理的板書,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無論於學生、於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新課標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究、研究和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學習研究,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訓練目標:

1、理解解決有關排隊中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會根據不同的思考方法列式。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訓練重點: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訓練難點:減去重複的,加上遺漏的。

教具學具:課件、1個紅色圓片、10個藍色圓片。

訓練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題目:一排隊伍,從前面數小紅是第5個,從後面數小紅是第6個。這排隊伍共有幾個人?

2、排隊遊戲。

3、引入課題。

二、訓練準備。

1、課件出示:☆☆☆☆☆☆☆☆☆

2、討論:兩種數法主要不同在哪兒?

3、畫一畫。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在練習紙上畫一畫。

⑴△△△△▲

從右往左數,▲是第5個,請你把蓋住的△畫出來。

⑵ ▲ △△

從左往右數,▲是第4個,從右往左數,▲是第7個,請你把蓋住的△畫出來。

4、畫完後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三、操作與思考。

1、學生拿學具操作,指名一生用磁鐵在黑板上擺一擺。

數一數共有幾個圓片?應怎樣列式?説説算式中每個數字各表示什麼。

2、小結:像剛才那樣,已知1個物體,1個圖形或1個人在排列中的前後順序數,計算總數時要注意減去重複的,加上遺漏的。

四、練習。

1、填空:

① ○

從前面數,○是第9個,從後面數,○是第8個,這一排共有( )個圖形。

② 一排圖形,從上面數□是第4個,從下面數□是第8個,這排圖形共有( )個。

2、先畫一畫,再填一填。

①從左往右數,小花排在第8個,從右往左數,小花也排在第8個,這排小朋友共有( )個小朋友。

②一隊動物去參加運動會,小兔的前面有3只動物,小兔的後面有10只動物,這隊動物共有( )只。

3、列式計算:

一隊動物去觀看演出,它們排隊進場,小熊前面有2只動物,小豬後面3只動物,小熊和小豬之間排着4只動物,這一隊的小動物共有幾隻?

4、思考題:

⑴有16個同學排隊出操,從前面數小剛是第10個,從後面數,小剛是第( )個。

⑵18個小朋友排成一排,從左到右數明明排在第8個,從右往左數,紅紅排在第3個,明明和紅紅之間有幾個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