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語文同步練習精選

校園2.6W

一、積累與運用

八年級語文同步練習精選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口吻()②媒介()③煞風景()④頤()和園

⑤點綴()⑥攝()影⑦孕()育⑧前瞻()後顧

2.解釋下列詞語。

①美感:②史詩:

③駐足: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①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摧殘毀壞)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

②每當其間(呈現顯現出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③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奏出唱出譜出)形於色的樂曲。

④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左右控制制約)結構之美呢!

4.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①“小橋流水人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重於繪畫的形式美。

②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係,構不成畫面。

③喜鵲構成的橋意義好,形式自由,生動活潑。

④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5.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二、閲讀

閲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不過我之愛橋,並非着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着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裏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6.能夠表明作者愛橋的原因的句子是。

7.上述兩段文字從結構上看是關係。

8.用“‖”標出第二段的層次並概括層意:①層

②層

③層

9.第二段中使用的説明方法有、、。

10.簡要概括本文在語言方面的特點。

(二)

【編者按】要想學好數學,多做試題是難免的,這樣才能夠掌握各種試題類型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應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長髮揮。

閲讀下文,思考文後的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的文書工具。由於它們在運用於書畫藝術創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製造於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於它歷來集散於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製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紮的花。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製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強,多用於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於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劑,而後置鐵臼裏搗研製成。質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後色澤烏豔,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製造始於唐末。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着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鬆多質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鬆燒煙製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鑽研技術,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築長城時,偶然看到城牆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説後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住過,當地人奉他為“筆祖”,在鎮上修建了“蒙恬祠”,並開始製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過梳、結、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後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硯石的坑洞星羅佈於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製作分採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久,還極耐凍。傳説晚唐時,端州樑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台都結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於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

──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麼樣的説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麼特點。

答: 。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