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校園9K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求甚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1

1、導入新課

師:(放《孫悟空大鬧天宮》電視劇的一個片斷)同學們曾經喜歡看《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嗎?(連問三個學生)

生1:曾經喜歡看,但現在我更喜歡看一些情感豐富的作品。

生2:這個電視劇可以説百看不厭,我現在還喜歡。

生3:我小時候喜歡過。

師:喜歡看是應該的。我們來聽唐僧唸的一段佛經:(投影)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無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請一個學生讀一遍)

師:讀懂了嗎?

生1:有些讀不懂。

生2:曲折的情節,神奇的想像。

生3:孫悟空的神通廣大、豬八戒的憨厚可愛都值得欣賞。

生4:還有唐僧的可憐兮兮。

師:這些正是《西遊記》的精華。只要我們略過我們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們仍然能夠把整本《西遊記》讀得津津有味。這中間包含着一種讀書方法,這就是“不求甚解”。(板書)

師:“不求甚解”是什麼意思,有沒有人查過字典?

生:不求甚解,原指讀書要領會精神實質,不必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師:這個詞在這篇課文中是“原指”的意思還是“現指”的意思?

(學生有的説是“原指”,有的説是“現指”)

師:請大家打開書本,快速閲讀文章,為文章標上段落號,並找到這個詞最早的出處。

師:請同學們讀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學生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重其前提

師: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是好(hǎo)讀書還是好(hào)讀書?

生:應當是好(hào)讀書。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下文不是有嗎?

師:那請你讀一讀好嗎?

生:“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 那末,無論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 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

師:你讀的這一段話説的是喜不喜歡讀書的問題,於是你推斷“好讀書”中的“好”字讀hào,是吧。這一段是強調“好讀書”很重要,文章説“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為什麼這麼説呢?有同學能根據本段內容作出解釋嗎?

生:因為“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 那末,無論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 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

師:你找得很準確。這幾句話都是從反面來説的,用的是“如果不……,就……”。有沒有同學能從正面來説,即用“只有喜歡讀書,才……”(投影)句式來説呢?

(學生思考了大約2分鐘)

生1:只有喜歡讀書,才能用心去理解書中的道理,才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我們才能去理解一篇文章,才能談“甚解”,才能談是否讀每一篇文章都要全面深刻理解。

師:還有沒有人補充?

生2:只有喜歡讀書,才能談讀書的方法。所以作者説“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

3、學其方法

師:我真心希望大家都是喜歡讀書的,因為你如果喜歡讀書,讀書就成了一種享受,而且多讀一點書,就多一分學識,多一分學識就多一份力量。那我們該怎麼讀書呢?這一段作者明確地認為讀書的要訣是什麼呢?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2

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中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方法的運用。

2、瞭解論證的 兩種方式,立論和駁論。

能力方法目標:

1、運用例證法,道理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

2、用文章作者的 觀點來解釋、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 情感態度世界觀目標: 聯繫文章中的觀點,反思自己對讀書的方法和認識。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初讀課文,思考:

1、一般人認為“不求甚解”是什麼意思。持什麼態度?

2、作者又是怎麼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據是什麼?作者對“不求甚解”持什麼態度?

3、作者擺出列寧批評普列漢羅夫讀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 兩個例子是為了證明什麼觀點?

4、不求甚解與“馬馬虎虎”的區別是什麼?

(二)討論明白:

1、一般人認為“不求甚解”對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對“不求甚解”持否定態度。

2、作者認為一般人的觀點不盡然,對“不求甚解”持肯定態度。 他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義:一是指要虛心,不要以為書一讀就懂,另一層含義是“讀書不要固執一點,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確立這兩層含義的依據是陶淵明《五柳先生》中“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兩句話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聯繫。

3、作者擺出列寧批評普列漢羅夫讀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 兩個例子是為了證明讀書要活讀。

4、不求甚解與“馬馬虎虎”的區別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馬馬虎虎卻對文章的意思不通。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作者全面否定了一般人的對於“不求甚解”的觀點嗎? 沒有,作者是説“一般人”的觀點不盡然。也就是説不完全對。

2、為什麼説“不盡然”,體現了本文語言的的什麼特點?舉例證明不盡然對。 表明文章語言具有準確性的特點。科學中有許多事情需要人們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又需要人們“不求甚解”比如,我們應該學會原諒別人的過錯,要學會包容,所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本文中所説的,我們讀書,應該採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3、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第一部分:首先擺出一般人不太正確的觀點,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部分:解釋“不求甚解”的確切含義。 第三部分:“活讀書”的必要性和怎麼樣“活讀書”。

4、從本文題目來看,“不求甚解“不能表明作者的態度,請你為本文的標題加上合適的.詞語或者短語,使作者的意思或情感更加明白。 如《不求甚解新解》《不求甚解辨》《不求甚解正義》等或者是《正確理解不求甚解》

5、《不求甚解》中説: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説“不求甚解”,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順着作者思路就可以把握本意,對這兩種意見,你是怎麼看的。

(四)拓展: 辯論 甲方:“不求甚解就是囫圇吞棗,該貶” 乙方:“不求甚解”就是不拘泥於局部而是着眼整體,該揚。

(五)、你覺得對待問題一般應該採取怎樣的辦法?

對待重大問題,關鍵性問題要求甚解,一技微末節的事則不必認真,特別是在與人交往上。

小結:(六)駁論文簡介

議論文是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見解或主張的文章。

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看,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説來,批駁對方的論點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批駁對方的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謬論同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係,否則論點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據與論點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即所持論據證明不了論點,其論點並不能由論據推出。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精神。

2、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論據論證觀點的方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

【其他】

熟讀課文,自學字詞;思考“研討練習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書有千般樂趣,萬種讀法。這裏,給大家介紹一種全新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板書課題)那麼,對這種方法,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大家帶着思考來學習《不求甚解》這篇課文。

2、陶淵明在談到自己讀書的快樂體驗時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評價這種讀書的態度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著名作家馬南寫的一篇談讀書的文章,看一看作者對“不求甚解”一詞的全新闡釋是什麼。

二、學生閲讀課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點撥字詞。

2、理解文章內容:

提問:(學生小組研討,思考作答)

⑴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一詞的含義的?

明確:作者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説明讀書的方法: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⑵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

①“好讀書”講的是一個人要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求甚解”則強調的是讀書的謙虛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②學生自己探究領悟,結合文章倒數第三和第二段理解回答。

③主要談讀書的態度和方法問題;用了引用名言(説理)和舉例論證的方法。

3、小結文章立意和寫法特點(略)。

三、拓展訓練(可選做)

1、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⑴“見風使舵”新解

⑵“班門弄斧”辯

⑶“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就大有文章可做。“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辨析並作小結。

2、圈畫並熟讀文中舉例論證的相關句子,説説這些例子論證了什麼道理?這樣論證有什麼好處?

參考答案:例如:文中列舉了列寧指導普列漢諾夫讀書的例子和諸葛亮讀書所用的方法,並加以具體的分析,從而論證了“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所包含的精髓和實質意義。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論據典型,確鑿具體,有很強的説服力。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4

單元學習目標

一、體會課文語言犀利、思想辨證、論點明晰的特點。

二、初步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知識,學會在閲讀中思考和辨析,培養辨證思維能力。

三、在實踐中,養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方法,避免僵化,避免死板。

修辭知識學習

一、頂針是指前後的幾個語句之間有相同的語言成分銜接上下語句,以上遞下接,首尾蟬聯,而使結構緊密,語意連貫,聲音流暢的修辭手法。

二、迴文是指用變換詞語次序的辦法,造成前後句子中的詞語相同而排列次序相反的現象,從而給人一種迴環往復的情趣的修辭手法。

三、反覆,是指同一個語句,反覆申説,以表現強烈的情思。如:你夜晚的每一個夢境,都是——人民,人民,人民。又如: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四、引用,用名人、名著的語句、引成語等語言材料。如:俗話説:“在什麼山唱什麼歌。”我們無論辦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説也是這樣。

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對照。如: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還是蒼蠅。又如:這些人,馬克思主義是有的,自由主義也是有的:説的是馬克思主義,行的是自由主義。

教學時間安排

22、《不求甚解》二課時。

23、《對人類社會公理的敬畏》一課時。

24、《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二課時。

25、《賣柑者言》二課時。

每週一詩指導

《過鬆源,晨飲漆公店》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

《淮中晚泊犢頭》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不求甚解》

馬南邨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運用遞進式安排論述層次的方法。

2、學習作者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等闡述觀點的寫作方法。

3、樹立正確的讀書態度,細心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遞進式安排論述層次的方法,夾敍夾議的寫作方法。

2、難點:運用喻證、引證闡述觀點,細心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課文提示

1、馬南邨,鄧拓的筆名,當代作家。

2、普列漢諾夫,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

3、王粲,漢末文學家。

正音正字摳kōu

詞語積累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前後貫通觀其大略因小失大開卷有益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

(本文主要討論了應該怎樣正確理解“不求甚解”的含義。)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5

一、指導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學習比較閲讀的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常識;

4.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設想

作為自讀課,本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着重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自讀中質疑、提問、主動探究;強調學生在比較閲讀和拓展學習掌握閲讀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三、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網絡、圖書館、家庭藏書……)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名言,兩篇短文作者的有關情況。都是針對學生蒐集的情況進行指導或補充。

2.學生將整理後的資料在小組間展示、交流,並進一步補充。

四、學習過程

1.導入新課

[方式一]名言導入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知道是誰説的嗎?(培根)而知識又從何而來?現在我們看看,在《談讀書》一文中,培根給我們談了些什麼?

[方式二」由名人讀書故事導入

[方式三〕由中學生學習現象導入

2.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餘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③這位同學讀得好在哪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

(1)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

讀書益處:

①讀書要與經驗互補;

②要講究讀書的方法;

③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

(在小組討論之後,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作點撥補充)

(2)質疑問難

①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容。

②分小組討論解疑,彙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注:分小組討論解疑時,有條件的可以利用電腦查詢資料,尋求解答。)

(3)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老師可引導學生談對“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句話的理解,並模仿這一句式續寫幾句話。)

過渡: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説,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説應“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該怎麼理解嗎?看看馬南政邨是怎樣理解的。

4.快速閲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5.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7.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③“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揭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8.探討比較。

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1)《談讀書》語言風格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充分隨意的特點。

(2)《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談談自己在學習兩篇短文前後的不同感受。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6

13短文兩篇

教學方法指導

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上看,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立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

駁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説來,批駁對方的論點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的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係,否則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點與論據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繫,即所持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説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點撥法、討論法、質疑法。

相關課件。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有人説,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鋪天蓋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讀圖已經成為時尚。有人認為,讀圖是造成全民族閲讀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歸讀書,尤其是中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那麼我們為什麼讀書?應該怎樣讀書?讓我們一起去課文裏找答案吧!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論》等。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福建閩侯人,新聞記者、政論家、雜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雜文集《燕山夜話》,詩詞集《鄧拓詩詞選》等。

2.生難字詞

(1)字音

狡黠(xiá)咀嚼(jǔjué)詰難(jiénàn)滯礙(zhì)

豁然(huò)相似(sì)曲解(qū)蒸餾(liú)

吹毛求疵(cī)

(2)詞義

【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

【詰難】詰問,為難。

【滯礙】不通暢。

【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説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意思是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反覆朗讀,在讀中思考問題。朗讀成誦。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談讀書: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性格和彌補精神缺陷。

不求甚解:

第一部分(1):亮敵論: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樹靶子

第二部分(3~4):闡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作批駁

第三部分(5~8):闡明“不求甚解”方法可取——駁論點

第四部分(9):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讀——下結論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談讀書》中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麼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後加以歸納。

2.《談讀書》中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麼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闡述觀點。

3.《談讀書》介紹了哪幾種讀書方法?

【交流點撥】文章介紹了選讀、瀏覽、通讀、精讀、代讀(摘要讀)。

4.《談讀書》一文提出讀書有哪些作用?

【交流點撥】讀不同學科的書籍可以塑造人不同的性格,讀書還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5.《不求甚解》一文開始是怎麼提出觀點的?

【交流點撥】對一般人認為的“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

6.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包含哪兩方面內容?“不求甚解”有什麼內涵?

【交流點撥】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要求:首先要好讀書,其次,每讀書必有所會意。“不求甚解”四字有兩層含義:一要虛心,二是讀書不要固執於某一點,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

分析比較兩篇短文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交流點撥】《談讀書》語言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用語典雅,簡約而富有智慧。《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課的兩篇短文向我們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方法、作用、態度,我們要深入體會並加以學習,方能有所收穫。

 2.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②班門弄斧;③濫竽充數。

【交流點撥】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3.佈置作業

五、課後反思

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歸納層次,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去引導他們瞭解文章的論述思路,學生的參與性和思考積極性都很高,這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兩篇文章語言差別較大,學生也能自主發現和分析,讓我學得本課上得比較成功。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進行駁論的論述方法。

2、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難點: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我們早就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知道“不求甚解”這個詞了,當時我們就對這個詞加以了討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也對這個詞加以了自己的見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整體感知:

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餘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勾畫生字詞。(學生要對朗讀的同學做出自己的客觀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⑴學生勾畫中可能會涉及的字詞有(課件):闡明要訣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貫通開卷有益

⑵作者一開頭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認為的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對此,作者又是怎樣看得呢?

明確:“盲目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在講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時,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樹靶子),然後加以論證,最終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確的觀點,我們稱這種文章叫什麼文章?(駁論文)

3、研讀課文:

⑴作者是怎麼駁斥那個“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錯誤觀點的呢?也就是説,作者是怎樣來論證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談談本文的論證思路。

學生獨立思考,再同座位討論,明確:首先,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其次,闡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兩層含義;再次,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會意;接着全面、更明確地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最後提出自己所認可的讀書方法(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閲讀)。

課件:豎靶子→引出處→釋新義→援例子→引語錄→結上文

⑵你能否談談你從這種論證上學習到什麼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寫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寫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維過程;如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舉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文章更具説服力,權威性;再如論證一定要完整,語言表述一定要嚴密、準確。還有,論證時一定要明確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見解或觀點。

4、探究:

本文中作者對“不求甚解”四個字賦予了兩層含義:虛心;不固執一點,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你能對這兩層含義談談你個人的見解或看法嗎?再者,你也可以談談你個人對“不求甚解”這個詞的理解。

課件:名人的讀書觀

幾種常見的讀書方法

5、拓展訓練:請同學們用“別人都説……而我覺得……因為……的句式説一段話,學習運用駁論。可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⑴ “見風使舵”新解

⑵ “班門弄斧”辯

⑶ “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繫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⑴“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樣聯繫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⑵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

⑶ “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業:

⑴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⑵在拓展練習中找一個相關的詞,仿照本篇課文,寫一篇小作文。

標籤:不求甚解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