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竇娥冤》教學設計大綱

幼兒1.18W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竇娥冤》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竇娥冤》教學設計大綱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

⑵ 把握全劇的故事情節並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

⑶ 理解劇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實踐活動,通過分角色飾演激發興趣。

⑵ 品味鑑賞戲劇語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竇娥的反抗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戲劇衝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竇娥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複雜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在熟悉戲曲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劇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題。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欣賞一副對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請同學談一談其中藴含的道理。

明確:戲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它來源於生活,盡情地展現生活,使我們感受藝術薰陶的同時,也感悟生活的真諦。今天,讓我們打開課本,學習一部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展現當時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作品: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

  二、解題

1、元雜劇介紹:

⑴ 結構—楔子,一本四折

⑵ 角色-末、旦、淨、雜(上三類不能包括的雜角

⑶ 劇本的構成──唱、(結合課本介紹宮調與曲牌)、科、白、

2、關漢卿介紹:元雜劇界的領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戲劇語言(本色派)

  三、整體感知,概括劇情

請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劇情,教師補充第四折劇情、

  四、把握竇娥形象

提問:在劇本中這位受了冤屈的竇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學生討論後發言)

提示:從人物語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明確:堅貞剛烈,善良孝順,反抗。(言之有據即可)

  五、主題

誰之過也?

學生結合劇情思考並討論;竇娥是一位善良,孝順、堅強的女性形象,但這麼美好的人為何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是誰之過呢?

明確:人人有責──社會環境(暗無天日,是非顛倒的社會)

本劇的主要矛盾屬於人與社會環境的衝突。

  六、作業

思考研討與練習一,完成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重點賞析第三折,進一步理解竇娥的反抗性,理解其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複雜性。

2、賞析本文的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3、探究閲讀: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女性形象。

  〖教學步驟〗

  一、理清本折戲劇情節

三個場景:

赴法場

情節結構──見蔡婆

在刑場

(分角色飾演本折)

  二、具體分析每一場景

1、第一場景──赴法場:

⑴ 朗讀[端正好][滾繡球]並思考,寫了什麼內容──控訴天地

置疑1: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現在怎麼卻成了斥罵的對象呢?

明確:既抒發了自己的痛苦和悲傷,又表達了對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議和否定,集中地體現了竇娥的反抗精神

⑵ 這兩首曲子感情如此激昂,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去營造這種效果?

2、第二個場景──見蔡婆:

問題1:這一場景着力表現竇娥的什麼性格特點?──善良孝順

問題2:作者有意通過這一場景刻畫竇娥的善良,這對錶達主題有什麼幫助?

(結合第一場景)通過善良被毀滅來揭露社會的黑暗,竇娥越是善良孝順,揭露的意義就越深刻、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體現對整個社會制度的揭露與否定。

3、第三個場景──誓願:

⑴ 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這三樁誓願明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⑵ 三樁誓願向誰發下?—天地

置疑2:豈不是與第一場景中罵天地的情形自相矛盾?

明確: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

  三、理解戲劇中浪漫手法的運用

1、課文寫竇娥臨刑前發出三樁誓願,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殉情,化為雙飛鳥。這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這是什麼表現手法,(浪漫主義手法)試就這種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2、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作品也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呢?

  四、組織學生探究式閲讀

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女性形象。

明確:兩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響,但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各異。在竇娥的身上,表現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爭精神,向命運,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戰。這是祥林嫂無法企及的。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形象,並表述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