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橋為題的作文(合集)

作文1.7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橋為題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橋為題的作文(合集)

橋為題的作文 篇1

寒假清閒,飽食饜足後沿着馬路散步。途經一座橋時,爸爸同弟弟竟起了小爭執。

其實那不象是橋,同前後面的人行路相當高,由方塊石磚鋪成的道路,因久經風吹雨淋和人們踐踏,石磚早已裂開不少,些許地方更是突兀的凹下去一塊。但因為其下方是碧色的水,而不是泥土,也就勉強叫做橋。那橋雖然只有幾丈長,但也有一個石制的欄,中心那塊略顯大塊的石板上三個凹進去的鍍金大字龍飛鳳舞,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頗有幾分大家墨跡的感覺。而大家的墨跡多數是凡夫俗子所看不懂的。

爸爸和弟弟正是為了這三個字而起的爭執,爸爸説:“這三個字一定是支農橋!”弟弟小手一揮,迷之自信:“不可能,肯定是文農橋!”説完後試圖將我拉進他的陣營,扭頭問我,“姐姐你説對不對?”我單手托腮,足足看了一分鐘,故作高深沉地説:“嗯……我只看懂了‘橋’這個字。”弟弟一聽,伸出手還踮起腳來試圖將手拍在我的臉上,有些氣惱地説:“姐姐,小心我一巴掌‘糊’你臉上!”我輕哼一聲,扭頭避開了那隻手,發現石欄邊緣有幾片青綠的細長葉子。是竹葉。原來河邊哪個有心人栽了幾株竹。那竹子栽得也是有趣,一棵老樹枝幹粗壯,鬱鬱葱葱,披着一層如老人皺紋的樹皮,就那麼靜靜地守在河邊,被泛着冷氣的冬天染上斑駁白色的竹子繞着老樹栽種。在冬日午後的暖陽下,青葱的竹葉搖搖晃晃,連着投在石欄上的影子也搖晃不定,抬頭望是滿眼濃厚的`綠,那是老樹的枝葉。

襯着葉的青翠的是往下望才可見的碧水,不知是河水本身就是這種沒有青草這般生機卻又比萬年青更清亮的綠色,還是因為岸邊的青竹老樹映在其中,河面平緩無浪紋,沒有夏日的波光粼粼,卻自成一曲冬日的催眠曲。再往遠處望去,河已經蜿蜒着消失在遠處的矮小房屋中了。爸爸突然開口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只可惜這裏沒有桃花沒有鴨,有水也感受不到冷暖,只有這竹子可以看看了。”弟弟抬起頭,聲音還帶着江南稚童的甜音:“可是這橋也好看呀。”可能他又想到了地上那不齊的磚,改口道,“這橋的欄杆和欄杆上的字。”“這倒更像是‘小橋流水人家’。”我盯着碧水,試圖找出魚的蹤影,聽到了爸爸的聲音,順口答道。“嗯,有道理。”爸爸點頭表示贊成。

“我們別呆在這橋上了,去那裏看看吧,我想玩打氣球了。”弟弟被不遠處的熱鬧景象吸引,急聲催促我們一起擠進人潮中。我被拉得踉踉蹌蹌,離開了那座橋,“別急啊,慢慢來。我同你一起去就是了。”爸爸笑着跟在我們後頭,漸漸也邁遠了那座橋。

那座橋到底叫什麼名字?就叫“橋”也好。

橋為題的作文 篇2

今天下午,夕陽西照,爸爸帶我去參觀錢江三橋。

一路上,我高興得又蹦又跳,和爸爸愉快地交談着,不時地開玩笑。汽車一輛接一輛地從身邊飛弛而過。

登上大橋,眼前的景美麗極了。大橋象一條長龍橫卧江面,氣勢雄偉;中間兩條機動車道寬闊得很,上面鋪着瀝青,平坦乾淨;三橋正在重新修建,有很多工人叔叔正在施工,遠處的施工車把橋震得發抖,我都不敢在上面走,工人叔叔有的在刷油漆,有的在釘…。橋兩邊是人行道,不寬;欄杆被刷成灰色,比我個頭還高,有它就保險了;高大的路燈整齊地排過去,像二排莊嚴的士兵,注視着往來的行人和飛馳的汽車。爸爸馱着我看遠處的景色,寬大的江面微波不驚,水渾渾的.不如我老家的河水清澈,幾條船浮在江面上顯得很渺小;遠處的高樓大廈在這就像畫一般,僅一個輪郭而己,水天一色,雖不豔麗,卻很壯觀;天上的雲彩就像金色的沙灘一樣,給這幅畫添上了許多生機。

時間過得真快,天很快就暗了,我們來到橋下面的江邊大堤上。這裏還有一些人在遊玩,還有釣魚的叔叔,這時,大撟亮起的桔色的路燈,把江照得波光粼粼。左面是錢江四橋,右邊是錢江一橋,這時都亮起了紅燈,在夜幕中非常醒目,美麗極了。

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三橋,路上想:要是把六公園搬到這江邊來會不會更美呢?

橋為題的作文 篇3

童年的小橋 在古城的西門外有一座小橋,是我童年兒時流連忘返的地方。小橋是由河卵石拱圈成的,橋面不寬,兩輛牛車錯身可過。橋很短,這頭摔跤那頭拾帽。下面潺潺流水、碧波清澈,兩側台階交錯,橋身雖經百年風雨,但橋面仍然平坦無坎,橋下苔蘚暗綠。每逢三六九,以橋為中心便是當地的集市,家鄉人叫“石橋會”。橋南側為交易市場、生活、物資用品應有盡有。橋北側是雜耍戲班、小吃、商客雲集歇腳。 我小的時候常常躲開大人,偷偷溜到集會上玩,記憶最深的是當年的“對台戲”和“吹糖人”;兩座戲台相對不到二百米,一邊是嗩吶吹打、鑼鼓喧天,演的是喜鬧戲,也就是所謂的武戲;一邊是琴聲板胡、清梆脆弦唱的是悲劇,也就是所謂的文戲。藝人們各顯特色*、各露絕活,雙方都想“擂”過對方。兩邊台下的觀眾人羣也隨着兩邊戲情的高漲低落一會東一西,忙的不亦樂呼。孩子們看不懂戲,就跟着大人們瞎哄哄,跑的滿地找鞋。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小貨郎手裏的那團糖稀,熱燙燙、粘呼呼的,挑一塊象蠶豆一樣大小的糖稀,擦入根空心麥杆,邊吹邊捏,一轉眼便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和人物,什麼小狗小雞、螃蟹蜈蚣、孫悟空豬八戒等。

心裏暗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會這門手藝,做出好多好多我想要的東西來。 橋頭有兩家鋪子最能吸引我,一家是滷肉店,當你走過攤子的時候那個香呀,讒呀。。。。。。至今想起來還要流口水,真可惜我只吃過有數的幾次,每次只能嚐嚐,少的可憐。最過癮的`一次是我有次生病發燒幾天吃不下飯,母親問我想吃什麼,我脱口而出:“橋頭的滷肉”。五角錢的滷豬肝,我用手一點一點摳着吃了三四天,那個享受啊就別提了;另一家就是城外有名的“西關鐵匠鋪”。也許這是最原始的地方工業作坊了,每當小錘叮噹,大錘重砸時,工件金花四濺,一會兒便鍛打成了菜刀、鋤頭、門扣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趁熱放到盛有冷水的木桶裏“淬火”時,便激起來騰騰熱浪白雲,在鋪子裏撩繞旋轉,帶給人們多少的暇想和希望。現如今這裏早已是景去人非了,小橋流水今無影、舊年民俗覓無蹤。現代化的建築障目遮眼,然而我心裏總覺得空蕩蕩似乎少了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