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茶藝

烏龍茶泡法

茶藝1.24W

龍茶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它的茶性以及特點都介於紅茶綠茶之間。烏龍茶保留了綠茶的清香和紅茶的醇厚,泡法也是和紅茶綠茶略有不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烏龍茶的泡法,快來看看吧!

烏龍茶泡法

  衝飲方法

  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沒有病源體污染,沒有工業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於泡茶。

泡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的。歷史上品飲烏龍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備有一套小巧精緻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孟臣罐--江蘇宜興產的用紫砂製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若琛甌--江西景德鎮產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隻,每隻容水量約5毫升。

當今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脱離不了這“茶房四寶”,只是有所變化,更趨實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開水壺(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鐘形,高5.5釐米,口徑8.2釐米,底徑4.5釐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衝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烏龍茶的條件。

  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台灣泡法

台式烏龍茶脱胎於潮州、閩南的工夫茶。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 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 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温壺 温壺不僅要温茶壺,還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着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温杯 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 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左手執電茶壺,將100℃的沸水高衝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7.高衝 執電茶壺高衝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儘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1分鐘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 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託內,雙手端起杯託,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嚐。

9.聞香 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餘香。

10.品茗 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 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複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潮州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製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説話,儘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温壺、温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幹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乾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乾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製的陳茶,黴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温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温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宜興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温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温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温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温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

第一泡:將適温的熱水衝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幹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衝八水將剩餘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備聞香杯。

温壺、温杯:温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時裏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温度,開水衝入後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注:安溪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詔安泡法

1.特色:用於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摺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巾上,摺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鑑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後,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烏龍茶的泡法,大家都泡對了嗎?

標籤:泡法 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