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茶藝

八角亭龍鬚茶的加工工序流程

茶藝3.06W

八角亭龍鬚茶的加工工藝主要有萎凋、殺青、揉捻、理條扎束、乾燥、裝箱六道工序。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地講講八角亭龍鬚茶的加工工序流程,一起來了解吧!

八角亭龍鬚茶的加工工序流程

  萎凋

將採回的芽葉薄攤在竹蓆上,置於室內進行萎凋,也有先行日光萎凋後再行室內萎凋的。

由於薄攤,一般不經翻動,萎凋至葉片呈半柔軟狀態,葉面失去固有光澤,用手持茶伎基合,前端二葉呈幹·垂狀態為適變。

  殺青和揉捻

殺青鍋温掌握在200℃左右,每鍋投葉量為一市斤半至兩市斤,用揚吊結合翻炒法炒之。炒至茶梗和葉片變軟,梗折不脆斷為適度。殺青必須熟透,以抑制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避免發生勻:梗、紅葉,並達到去除青味、發展香氣:的目的。

殺青葉必須趁熱揉至茶汁外溢、葉捲成條為適度,隨即將揉團充分抖散,並攤涼在竹籃上。

  整理和扎束

主要目的是使成茶外形美觀,以形成龍鬚茶獨有的特徵。這是製作龍鬚茶獨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步驟。扎束技術的好壞與速度的快慢,都會直接影響到成茶的外形和內質。

具體做法是:將已抖散攤涼於竹籃上的茶條,趁茶汁未氣:時迅速地一根根理直,整齊地平放於竹籃上,寬約三寸,分二層,較長的茶條放在底層,較短的放在上層,並把揉捻斷碎的茶梗和葉片迅速集中起來,搓成長約寸許、大如拇指的橢圓形小團,再將已整理好的茶條色覆在外面,務使小團的茶梗、碎葉包在裏面不致外露。

而後兩端用紅的或綠的絲線捆紮緊n紮好後,將基部(茶梗部位)用剪刀修剪整齊,再將兩把合併(單束的不合並),中間用另一色絲線紮緊(即兩端若用紅色絲線則中間用綠色絲線,兩端若用綠色絲線則中間用紅色絲線)。

捆紮很有技巧,鬆緊必須恰到好處。同時動作要迅速,否則,茶條外面茶汁幹後即不易互相粘着,容易鬆散。

  烘焙與攤涼回潮

此項工作系龍鬚茶焙制中最複雜最費時的工序。由於:龍鬚茶經捆紮成束,不易烘乾,若烘焙火温太高,則表面焦枯,反而妨礙內部水分蒸發,並引起彩色絲線變色,烘焙火温太低,則不易於。因此,必須分階段進行烘焙。

全過程分六個階段進行,除第一階段初烘(俗稱幼烘)是由茶農進行外,後面五個階段均由茶商或收購部門集中處理。

初烘:用竹製焙籠,將茶束按順序分層間隔放置,每籠約四至五市斤,在炭火上進行烘焙。焙火温度一般掌握在100℃左右,不可太高。經三至四個小時(中間用另一空焙籠進行翻動),烘至六成千即可。此時茶束表面已基本乾燥,待稍回軟後(以免搬運時斷碎),即可送收購點投售。

再幹:將收購到畦1六成千的茶束,迅速置於焙籠中以文火烘乾,以免茶束內部變質。再幹時,每焙籠放置茶束七至八市斤,以60—70℃左右的'火温慢慢烘焙;每隔兩小時左右,須用另一空焙籠將茶束翻動一次。一般再幹時間需要四十八小時(二晝夜),翻動二十餘次。翻動時,動作要輕巧,以免茶束斷碎。

攤涼回潮;將再·千的茶束,放置於竹蓆上攤涼二十四小時(一晝夜):主右,使茶束內部殘留的水分,儘可能地擴散到表面上來。若遇雨天,可適當縮短攤涼回潮時間。

補火,將1王攤涼回潮的茶束,重新置於焙籠中烘烤。每籠七至八市斤,於60—70℃火温下,文火慢烘七至八小時,每隔兩小時左;佔翻焙一次。

再攤涼回潮:將巳補火的茶束,再取出放置於竹蓆上冷卻回潮,視氣候情況攤涼十--~-.十四小時,讓茶束內部的殘餘水分,再次擴散至表面,以利復火。

復火:這是在茶束裝箱前的最後一次烘焙,將再攤涼回潮的茶束重新放入焙籠。和補火一樣,每籠裝七至八市斤,於60—70℃火温下文火慢烘至足幹。

  裝箱

復火後的茶束,稍涼後即可裝箱。裝箱必須按順序排列整齊,每箱重三十八市斤,約裝一千五、六百個茶束,裝好即可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