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供應鏈的延遲製造流程

供應鏈4.7K

供應鏈運作業務流程通常分為兩類:推式流程與拉式流程,這取決於流程的運作是對客户訂單的預測還是對客户訂單的響應。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供應鏈運作的業務流程發生變化,延遲製造就是供應鏈業務流程的一種創新。

供應鏈的延遲製造流程

  延遲製造實施中的問題

延遲製造將供應鏈上的產品生產過程分為“不變”與“變”兩個階段,將不變的通用化生產過程最大化,生產具有通用性的標準部件,當接到客户訂單時,企業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產品的差異化過程與交付過程,以不變應萬變,從而縮短產品的交貨提前期,降低供應鏈運作的不確定性。但並非所有的產品生產過程都可以採用延遲製造,即延遲製造的實施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產品可模塊化生產。產品在設計時,可分解為幾個較大的模塊,這幾個模塊經過組合或加工便能形成多樣化的最終產品,這是延遲製造實施的重要前提。

零部件可標準化、通用化。產品可模塊化只是一個先決條件,更重要的是零部件具有標準化與通用化的特性,這樣才能徹底從時間上與空間上將產品的生產過程分解為通用化階段和差異化階段,並保證最終產品的完整。同時,由於各模塊產品具有標準化與通用化的特性,企業可將一些技術含量低,增值能力弱的模塊外包出去,自己只生產技術含量高,增值能力強的核心產品,從而提高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經濟上具有可行性。實施延遲製造一般會增加產品的製造成本,除非它的收益大於成本,否則延遲製造沒有必要執行。如果最終產品的製造在重量、體積和品種上的變化很大,推遲最終的產品加工成型工作,能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和減少庫存產品的成本,並簡化管理工作,那麼延期策略的實施便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適當的交貨提前期。通常來説,過短的提前期不利於延遲製造的實施,因為它要求給最終的生產與加工過程留有一定的時間餘地,過長的提前期則無需延遲製造。

  顧客需求切入點的定位

在延遲製造中,通常將推式流程與拉式流程的分界點稱為顧客需求切入點(簡稱CODP)。它是供應鏈中產品的生產從基於預測轉向響應客户需求的轉折點。在上面PC例子中,物流中心內進行的裝配業務便是CODP的起點,在PC裝配之前的業務流程為推式流程,而裝配流程及其之後的業務流程都始於響應客户訂單,為拉式流程。

在供應鏈中,CODP的定位是延遲製造成敗的關鍵,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規模與變化的程度,若CODP過於偏向供應鏈的上游,那麼通用化階段就無法產生相應的規模經濟;反之,若CODP過於偏向供應鏈下游,差異化階段也無法獲得多樣化的優勢。在供應鏈中,CODP常會出現在五個位置:

CODP處於裝配與發運之間,此時裝配及其上游的所有生產業務均已按通用化階段要求生產,產品已經被製造出來,顧客只能在其中選購,常見於日常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等產品生產模式中。

CODP處於加工與裝配之間,這是一種常見的定位,也是實現大規模定製最常用的手段,一般發生在ATO環境下,常見於汽車、個人計算機等產品生產中。

CODP處於原材料採購與零部件加工之間,一般發生在MTO方式中,常見於機械產品、一些軟件系統如ERP、MRP等產品生產中。

CODP處於設計與採購之間,顧客對產品的原材料、加工裝配工藝有特殊要求,常見於BTO方式中。

CODP處於設計階段之前,此時設計及其下游生產業務均按顧客的特定要求進行,一般發生在ETO方式中,常見於大型機電設備和船舶等產品的生產以及建築行業中。

因此,CODP的定位既要考慮到規模與變化的因素,還要結合具體產品結構與顧客需求的特點,在權衡利弊,綜合分析後才能加以確定。

  推式流程

在推式流程中,企業根據對客户訂單的預測制訂出生產計劃,然後將產品分銷給各級經銷商,最終推向市場。在企業開始生產時,客户的需求是未知的,支持這種業務流程的主要理論是規模經濟,企業通過大規模生產與運輸必然使單位產品平均成本降低,從而增加消費者剩餘,有益於整個社會。因此,許多規模定量方法如EOQ、定期訂貨法等在推式流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不可忽視的是,推式流程也使供應鏈中的庫存總量與提前期增加,並降低了供應鏈上企業間的協調合作能力,“一切以生產為中心”忽視了供應鏈運作“活水源頭”――顧客需求,導致了存貨量逐級放大的“牛鞭效應”。

  拉式流程

拉式流程充分彌補了推式流程的缺點,從響應客户訂單開始,以訂單需求為依據進行生產,由顧客需求來激發產品供給。生產企業根據用户實際需求來生產定製產品,降低庫存量,縮短提前期,既可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又使供應鏈中企業間的協調性得以增強,為此,QR、CRP等作為重要的方法得以廣泛應用。但拉式流程生產批量小,作業更換頻繁,設備利用率不高,難以產生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