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2.24W

製造企業是一個覆蓋面很廣的供應鏈羣,與其關係密切的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供應商數目較多,那麼如何提高我國製造企業的供應鏈採購管理水平?一起來看看吧!

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

  一、製造企業的基本特點

製造企業是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屬於典型的大型或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它不僅種類多、批量小、工程量大、生產週期長,而且具有技術含量高、資金佔用大、勞動強度大、財務活動複雜等特點。

1.製造企業是典型的流程型工業。製造企業難以先試製產品或模型來確定製造成本、製造方法和性能,一般只能根據訂單要求,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進行設計、採購、建造。

2.佔用流動資金大,交貨期有嚴格的時間限定。通常情況下,從簽訂合同到交貨短則幾天,長則幾年,這期間,可能會出現原材料供應市場、匯率、氣象等諸多不可測因素的影響。

3.有些製造項目結構複雜,專業眾多。企業中不同的製造項目,其生產組織過程不同,編制生產計劃只有在完成產品工藝設計後才能進行。企業運作過程中各部門間協作工作量大,技術、生產、物資質量等各種功能不同的部門以不同的時空座標交織在一起,制定計劃不易,監督計劃的實施更難[1]。

4.設計週期長,信息量大,產品結構較複雜,採用流水線設備生產或其他方式生產。大型製造設備幾乎要按客户的需求單獨設計。為了保證交貨期,企業在設計尚未全部結束之前,已開始製造,發現問題,再修改設計。

5.原材料、設備等採購成本要佔總成本的50%以上,因此配套顯得十分重要。由於缺少統一的物資、物流管理系統,無法將正確的零部件產品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導致對物資採購、倉儲配送的時間、位置及數量難以有效地控制。

6.手工作業比重較大,自動化程度低。特別是信息採集手段落後,收集生產數據管理困難。由於信息共享度低,且多為手工輸入,反饋速度慢,難以分類彙總及迅速檢索[2]。

  二、供應鏈管理的含義及難點

供應鏈管理是把生產過程從原材料和零部件採購、運輸加工、分銷,到最終把產品送到客户手中,作為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鏈條,通過用現代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計劃、控制、協調等經營活動,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優化和它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換,達到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目標。供應鏈存在以下難點:

1.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困難。在傳統管理上,供應鏈中的企業是各自為政的,管理是以職能部門為基礎也存在協調關係不可能從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以職能部門為基礎的傳統管理包括職能功能業務界定不清、業務流程未完善或不規範、部門間的情緒化傾向等。企業內部職能之間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使得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與各功能部門接口的外部各關聯企業,在運作上失去了整體的協調性。

2.供應鏈集成化信息管理的困難。由製造企業為核心構成的供應鏈,其上游及下游企業較多,傳統的企業管理其立足點是單一企業,管理上是以封閉、分散和追求有排他性,一是企業追求自我利益為特徵。表現在信息的管理只注重信息的輸入而忽略信息輸出,常常將本應與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共享的信息當作企業寶貴的信息資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人為的流失;二是企業在信息流的運作上,從自身利益考慮,往往將需求的信息在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逐級放大造成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失度高,供應鏈上的庫存遠大於實際需用,以防備突發的市場需求或生產中斷,總成本居高不下。

3.供應鏈整體效益最優原則實現的困難,企業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經地義的,在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中不可動搖的。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在利益上是討價還價的,議價的結果要看雙方的,若核心企業的實力強於供應商,則核心企業要求儘可能低的供應價格,供應商又期望獲得更有利的售價,反之亦然。在供應鏈中損失大的企業因為喪失自我強壯的機會使其能力削弱,從而導致供應鏈競爭力的削弱,通過交易使一方過度獲利而另一方過度損失,並不能使供應鏈整體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三、製造企業供應鏈採購管理及其存在的問題

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橫向一體化”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模式。在這種經營模式下,企業之間會形成一條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用户的工業生產“鏈”,相鄰節點之間表現出一種需求與供應的關係。當把所有相鄰企業一次連接起來,便形成了所謂的供應鏈[3]。製造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內部供應鏈管理系統和外部供應鏈系統。內部供應鏈管理系統是指在企業內部,從原材料購入至交貨全過程包括訂單處理、訂單出貨、生產計劃、材料需求計劃等各種信息的傳輸和互通。外部供應鏈管理系統是指在船舶建造過程中,與船舶建造企業進行物料供應和信息交流的所有相關企業包括供應商管理、採購合約、準時供料、客户關係管理等各種信息的傳輸和交互[4]。由於原材料以及配套設備的採購費用在總成本中比例很高,因此原料採購是一個戰略性的環節。實踐證明,要在銷售環節取得一個百分點的利潤率很難,但在採購環節要成就利潤的空間則相對容易,所以在供應鏈中將採購與生產建造的各個“鏈節”高效連接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原料採購部門與設計部門、生產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間進行大量的信息傳輸和互通,形成高效合理的採購供應鏈系統。但是,往往會有一些問題造成供應鏈無法有效運行。

1.原材料到位不及時。原料採購部門在進行採購時,對於每一個對象產品,在簽訂採購合同後,就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組織,對此採購項目負責,在採購部門和原料供應商之間進行協調,一旦原材料的採購不能及時到位,勢必會影響船舶的建造週期,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

2.原材料到位過早。有時候採購部門在製造之前已經進行相關原材料的購買,從而保證生產時有備無患,殊不知這同樣使庫存管理成本和金融成本提高[5]。

3.原材料準備時間沒有考慮。即原材料雖然到位時間合適,但是材料必須經過預處理才能使用,如果在採購供應鏈系統中沒有考慮原材料所需的預處理時間,也會影響整體進度。

  四、供應鏈採購管理的策略

製造過程與各種配套設備、原材料的採購密切相關,需要供應鏈管理系統及時收集各個生產任務執行部門的生產任務狀態和原料需求信息,並將反饋的信息及時、準確地傳輸到採購部門,以便協調各個生產任務的進度以及原材料的採購計劃,使之形成完善合理的採購供應鏈管理系統。建立合理的採購供應鏈管理系統,對於降低成本、縮短週期、提高效率有着顯著作用,是實現現代製造模式的重要環節。

1.完善信息網絡,建立採購信息數據庫。由於各部門之間關係的複雜性,須保證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流暢。將各部門的信息輸入到統一的採購信息數據庫,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可以保證各個部門之間對計劃的變更等一些不確定性情況做出最快的反應,使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發揮最大的作用。由於信息交換的重要性,如果供應鏈中信息不暢通,企業必須加大庫存來應付一些不確定性情況。良好的信息接口和信息平台是供應鏈運行的基本條件,如果供應鏈中實現各成員信息共享,就可以降低供應鏈中的庫存,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從而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實力。

2.重視採購成本的綜合考慮。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是增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採購成本是一個綜合指標,如果一味追求價格最低的,而不去顧及質量、服務、地域、物流條件等,結果使最後的採購成本並沒有降低。所以許多製造企業從單純的價格戰略已上升到成本戰略。為庫存而採購轉變為為訂單而採購。用户需求訂單驅動製造訂單,製造訂單驅動採購訂單,採購訂單驅動供應商。這種準時化的訂單驅動模式或以準時響應用户的需求,從而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庫存週轉率。因此,我們應該樹立以訂單為中心的採購供應鏈管理觀念,以客户需求為導向,完成各項採購任務,使原材料採購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3.從對採購商品的管理轉變為對供應商的管理。保護客户利益,力爭零缺陷供應商。採購方應及時把質量、服務、交貨期的信息傳給供方,使供方嚴格按要求提供產品與服務。供方參與到生產過程,瞭解所供商品的使用情況並提出調整意見。與原料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供應商所提供產品的特性、價格以及服務水平等,對於企業的運行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穩定的合作伙伴關係,使供應商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給企業提供同樣的產品或服務或以同樣的成本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根據以上分析,為了保證原材料採購的及時性、有效性,應該針對具體某一企業的現狀和影響考核供應鏈管理的阻力,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企業內部的整合,使其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建立合理的採購供應鏈管理系統,通過對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協調與控制,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為客户創造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