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之魂的探討

古典舞3.08W

古典舞是指在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中國古典舞之魂的探討,歡迎參考閲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中國古典舞之魂的探討

  一、“圓”是對戲曲舞蹈外在形態的繼承

在傳統的戲曲舞蹈中,凡是身段都要求圓起、圓行、圓止,“雲手”走平圓線,雙臂揉球似的轉動與手腕的自轉相配合,形成大小兩圓。圓的定義就手臂的動作而言,是要求以肩帶肘,以肘帶腕,每個關節和每個關節相摧,形成一個八字圓的曲線流動。“雲肩轉腰”的起承轉合,以腰帶動衝靠、含腆、旁移、提沉,形成平圓的動勢,每個元素都要貫穿於圓的走向中。“青龍探爪”在立圓與八字圓的基礎上平走立圓,肩走八字圓而組成動作。

中國“古典舞”是對戲曲舞蹈的繼承和發展。從舞蹈動作軌跡上來看,古典舞強調人體形態的“圓、擰、傾、曲”,通過圓形的動作軌道實現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圓在動作連接上是非靜止、非對稱、非平均、非直線的流動狀態。以圓形和弧線運動為主的“古典舞”代表作《飛天》,就詮釋了圓在古典舞中的表現力。另外,它對戲曲舞蹈的一些動作還做了調整,使其更符合“圓”的意境,比如“倒踢紫金冠”就被改為“紫金冠跳”。

由此可見,戲曲舞蹈的“圓曲流轉”和“飽滿豐潤”的舞姿神韻被當代中國古典舞繼承並發展了下來。雖然中國“古典舞”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和借鑑了很多其他舞種,但從未放棄對“圓”這一審美特徵的.追求。

  二、“提沉”是對戲曲舞蹈內在神韻的繼承

身法和神韻被認為是戲曲舞蹈學習的關鍵,而動作技巧只是戲曲舞蹈的表層東西。在中國“古典舞”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逐漸認識到,對於戲曲等傳統藝術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對動作技巧等外在層面上的學習,要進一步挖掘戲曲舞蹈的美學特徵,更應該注重對其精神韻律的繼承與發揚。

前人通過對“形、神、勁、律”的把握,繼承了“神韻”與“勁律”這一戲曲舞蹈所藴含的精髓。戲曲舞蹈中的民族特點被“身韻”牢牢把握,它直接影響了中國“古典舞”的民族風格與肢體語言的改進和豐富,使中國古典舞的表演藝術內涵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身韻的主要內容是“提、沉、衝、靠、含、腆、移、旁提”。本文之所以強調“提沉”,是因為“提沉”這兩個基本元素首當其衝貫穿於整個身韻組合裏,它的動律元素是由心意帶動呼吸,而又由呼吸去支配腰部而體現的,在一沉一提中達到氣與形的統一,實現了形神兼備。沒有了“提沉”,其它動作將失去意義。這一規律貫通於所有古典舞的動作中,可以説是初步掌握了身韻“形、神、勁、律”走向統一的訣竅。

所以“提沉”是神韻之本,它將戲曲舞蹈的內在精神韻律牢牢把握,將中國舞蹈文化精神和民族審美風範凝聚在了一起,使中國古典舞確立了自己獨特的舞蹈地位,建立了古典舞獨特的藝術特徵和表現形式。

  三、“圓”與“提沉”的相互貫通

古典舞的動作大都與圓有關,每一個動作又都離不開呼吸的配合,因此提沉對於舞蹈動作,尤其是對於圓的動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舞蹈動作,必須要做到“圓”與“提沉”的融會貫通。

1.平圓。在這個運動當中,“磨盤狀”是手的局部動作或是整個上肢動作的運動特點。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平圓的圓線運動。比如在做“雲肩轉腰”時,它綜合運用身韻7種訓練元素(提、沉、衝、靠、含、腆、移),“手帶身,身讓手,身推手”是典型的磨盤式平圓動律。

2.立圓。“車輪”狀,是立圓的主要表現,即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如“雙晃手”,它在身韻中練這個動作將給予它更多的含義,即掌握整個上肢“立圓”的感覺,包括呼吸的吞吐、腰胸的提沉、手臂三節(肩、肘、腕)的配合、頸部環動、眼隨手走的感覺、節奏的輕重緩急、點線處理等。

3.8字圓。這個動作如同“8”字,通過相反的交錯重疊使兩個圓同時配合完成,形成了“8字圓”。肩部或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後”或“左右”兩個車輪式的圓線運動。如“盤腕”,盤腕是腕關節的環線運動。手腕在空中如同畫一個立體的8字。往外環繞時由食指帶動,手指依次打開後,同時手腕伸,即託腕;往裏環繞時由小指帶動,手腕彎曲,即掏腕。做託腕的過程中身體要“提”“仰”;在做掏腕的過程中身體要“沉”“含”,自始至終眼睛要隨手動。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舞通過“圓”繼承了戲曲舞蹈所藴含的民族文化基因,使古典舞有了自己的舞蹈內涵和神韻,確立了自己的舞蹈動作風格。“身韻”的出現,尤其是身韻當中的核心內容“提沉”在古典舞中的運用,使中國古典舞中“圓”的形象得到了更好地表達和呈現,“圓”與“提沉”的結合,使中國古典舞擁有了形神兼備的效果,它們是中國古典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標籤:之魂 古典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