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口腔執業助理醫師口腔粘膜病學筆記

口腔黏膜病學在教學綱要、專業內涵和學科覆蓋面等方面均已達到了較高水平,成為系統研究口腔黏膜病病因、發病機理、診斷和防治的一門獨立學科。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口腔執業助理醫師口腔粘膜病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口腔執業助理醫師口腔粘膜病學筆記

  口腔粘膜病概論

前言 口腔粘膜組織的病變,除局部原因引起損害外,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徵,有時甚至是早期或唯一的表現。口腔粘膜病的臨牀表現複雜多變,其病種繁多,有常見、少見、罕見的病種,常有同病異症,或異病同症的表現,有許多口腔粘膜的診斷又含有一些邊緣學科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側重於口腔基本病損、全身症狀、診斷及治療原則。

  第一節 概述

口腔粘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指發生在口腔粘膜及口腔軟組織的類型各異、種類眾多的疾病。但口腔腫瘤及牙齦炎症除外,歸頜面外科及牙周科診治。

特點:臨牀病損多樣,病因複雜,病種繁多。常具有性別特點、年齡特點、部位特點、病損特點、治療特點、轉歸特點等。

  第二節 口腔粘膜的組織結構、分類及功能

一、組織結構:

上皮-復層鱗狀上皮。從表層向下依次分為角化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細胞層。

固有層-上皮和結締組織交替伸入部分。分乳頭層和網狀層。該層對上皮起到支持、營養等功能。

基底膜-連接上皮和結締組織的部分。形成的交錯面可以分散表層所承受的機械壓力。

粘膜下層-疏鬆結締組織,提供上皮營養,有血管、神經、淋巴管、腺體、脂肪組織等。

二、分類:

被覆粘膜-僅起覆蓋作用。如脣、頰、口底、舌腹、軟齶等。

咀嚼粘膜-有耐摩擦的能力。如硬齶和附着齦表面。

特殊粘膜-為覆蓋在舌背表面的粘膜。表面粗糙,有許多乳頭突起,粘膜表層主要是正角化,無粘膜下層。舌肌纖維可伸入基底膜內。

三、口腔粘膜的功能:

1.屏障保護功能

口腔粘膜防禦屏障包括物理化學屏障和免疫屏障。

①唾液屏障:唾液形成了口腔粘膜的第一道屏障。

②上皮屏障:完整的粘膜上皮是阻止異物、微生物進入深層組織的天然生理屏障。

③免疫細胞屏障:上皮內的淋巴細胞包括抑制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B淋巴細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後發生增殖反應,產生淋巴因子,發揮免疫功能。

④免疫球蛋白屏障或稱為體液免疫屏障:SIgA是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它能保留在上皮細胞或細菌表面,成為一種“抗菌塗層”。

2.感覺功能

口腔粘膜不僅對痛覺、觸覺和温覺具有敏鋭的感覺功能,而且還有司味覺的作用。這一功能是全身任何其他組織細胞都不具有的。另外,口腔粘膜上還具有渴覺感受器。

3.其他功能

除上述功能外,口腔粘膜還具有温度調節及分泌的功能。

第三節 口腔粘膜組織的代謝與更新

一、能源代謝

由於口腔粘膜組織是處在不斷更新之中,而且其更新速度快、週期短,因而,其能源代謝較為活躍。能源物質在體內的氧化供能包括有氧分解及無氧分解兩種方式 。

二、口腔粘膜上皮細胞週期與細胞分化、組織更新

口腔粘膜上皮的襯裏細胞與胃腸道和表皮一樣,是由不斷更新的細胞羣體所組成。

1.角朊細胞的成熟與分裂

逐漸成熟的細胞在移動過程中,形態和結構都發生變化 ,最後形成角質層。

2.口腔粘膜上皮細胞循環週期

細胞週期根據分裂過程分為下列各期:分裂期M--分裂後生長期G1--DNA合成期 S, 然後是分裂前生長期G2。

口腔粘膜上皮細胞M期的時間為40~75分鐘,G1期變異較明顯,從14~140小時不等,S期平均為8小時,G2期從10-90分鐘不等。

3.上皮更新時間

口腔粘膜上皮組織更新時間除細胞分裂週期的描述外,另一種動態表示更新細胞羣狀態的方式被稱為“上皮更新時間”:指上皮組織中全部細胞脱落並補充相等量新生細胞所消耗的時間。口腔粘膜不同部位差異較大。頰粘膜為5-16天,牙齦28-40天。

4.口腔粘膜增齡性變化:

上皮層變薄,基底膜變平,釘突變短。結締組織細胞減少,膠原纖維增多且部分斷裂,動脈變性伴毛細血管網減少。唾液減少,味覺降低,細胞免疫功能減弱。

 第四節 口腔粘膜臨牀病損特點

各種口腔粘膜病都有自己特別的臨牀病損,正確加以辨認,是診斷口腔粘膜病的第一步。

口腔粘膜病損的基本類型如下:

斑、丘疹、丘斑、皰、大皰、膿皰、潰瘍、糜爛、結節、腫大、角化異常、萎縮、皸裂、假膜、脱屑、痂、壞死和壞疽等。

下面的講述中逐一加以介紹。

斑(macule):

粘膜上較侷限的顏色異常,大小不定,不高不厚,無硬結。顏色常較周圍正常粘膜為深,可呈紅色、紅棕色或棕黑色。

丘疹(papule):

粘膜上一種小的實體性突起,針頭至5㎜大小。顏色呈灰白色或為紅色,消退後不留痕跡。

丘斑 (patch):

是一種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堅實的病損,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溝裂將病損分割開。白斑和癌可呈現丘斑形病損。

皰(vesicle):

粘膜內貯存液體而成皰。呈圓形突起,2至5㎜不等。分上皮內皰和上皮下皰。破裂則形成糜爛或潰瘍。

大皰(bulla):

是一種大的水皰型病損,直徑5㎜以上。大皰壁的厚薄,取決於大皰的`部位是皮下還是皮內。大皰被膜的緊張或鬆弛度,取決於皰內液量多少。

膿皰(pustule):

也是一種皰性病損,由膿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皰液。

潰瘍(ulcer):

是粘膜的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表層脱落而凹陷。淺的只破壞上皮層,癒合後無瘢痕;深的病變波及粘膜下層,癒合後遺留瘢痕。

糜爛 (erosion):

是粘膜的—種表淺缺損,為上皮的部分損傷,不損及基底細胞層。

結節 (nodule):

是一種突起於口腔粘膜的實體病損,為結締組織團塊,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淺損害,其大小不等,形狀不定,顏色粉—紫 。

腫大(tumescence):

是一種從粘膜表面向外突出的實質性生長物,其大小、形狀、顏色不等。按組織病理學可分為真性腫瘤或腫瘤樣病變。

角化異常有三種情況:

①過度角化

②不全角化

③角化異常增殖

①過度角化(hyperkeratosis):

上皮角化層異常增厚或角化層沒有隨代謝過程脱落。

②不全角化 (parakeratosis):

當粘膜上皮出現炎症或棘層水腫時常出現,在角化層中有未完全消失的,固縮的上皮細胞核。

③角化異常增殖 (dyskeratosis):

是上皮細胞異常發育,在棘層及基底層中發生角化。

萎縮 (atrophy):

上皮變薄發紅,病變略凹陷,結締組織豐富的血管分佈清楚可見,特有的一些上皮結構消失,被一薄層上皮所取代。

皸裂 (rhagades):

粘膜表面線狀裂口,由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性變脆而成 。

假膜 (pseudomembrane):

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膜,由炎性滲出的纖維素、壞死脱落的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 。

脱屑(desquamation):

是上皮表層脱落成鱗屑或片狀。發生鱗屑往往是由炎症引起

痂(crust):

在粘膜或皮膚表面,病損的滲出液變幹而形成結痂。

壞死和壞疽(necrosis and gangrene):

局部組織發生病理性破壞死亡稱為組織壞死,受腐朽細菌作用而發生組織壞死稱為壞疽 。

 第五節 口腔粘膜病的檢查與診斷

一、病 史

包括完整的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統複習(偏重於內科及皮膚科、五官科)及治療史。

二、檢 查

(一)口腔粘膜檢查

1.脣紅

2.脣、頰粘膜

3.口底及舌腹

4.舌

5.齶

6.咽

7.牙齦

(二)輔助檢查

1.血液學檢查 除血常規外,可考慮進行凝血功能檢查, 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血糖測定等。

2.免疫學檢查

3.活體組織檢查 口腔粘膜病活檢目的一是確定診斷,二是排除惡變。

4.脱落細胞學檢查

5.微生物學檢查

6.其他 如免疫組學檢查,分子生物學技術,微循環,血液流變學,微量元素等可做參考。

第六節 口腔粘膜病的治療原則

1.對病因採取措施:

如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控制病原微生物,治療全身系統病。

2.全身治療:

支持療法,給高營養食物及維生素類藥物。提高機體癒合能力抗感染治療。調節免疫功能 ,抗過敏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 。

3.局部治療: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繼發感染,除去局部刺激因素。

⑴消毒滅菌 可用含漱劑如0.05%洗必泰溶液。

⑵止痛 局部可用1%普魯卡因含漱或0.5%達可羅寧貼敷。

⑶消炎及促進病變癒合。

⑷理療

4 .針刺療法:用耳針、電針等調整全身機能。

5 .中藥辨證論治: 調整機體臟腑氣血,恢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