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中醫夏至養生提要

夏至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夏至養生的知識,歡迎閲讀。

2017中醫夏至養生提要

  節氣特點

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人類測到的兩個節氣,遠在以土圭測日的時代,便測到一年之中有一天日影最長與一天日影最短。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古人將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此時鹿角脱落,知了鳴叫,半夏感陰而生。

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人知攝生者,每逢節氣,皆宜保養,而二至尤為緊要。

夏至欲宜節,冬至欲宜絕。因為二至為陰陽消長之際,最宜將護調攝,保養精氣,稍有不慎,不是損陰,即是傷陽。夏至以後,欲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陽已先降。造化之道,唯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陽之降也。所以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

  養生知要

1、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於“長”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就是説,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 心寬喜樂,氣和神悦,“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避免因情緒而氣亂,諸陰氣偷注駐;

2、夏至一陰生,其氣均微,如草木廕生,易於傷伐。所以,《易經》説:“至日閉關。”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温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3、春夏養陽,越是到夏至,越要重視養陽。養陽的本意是養內虛之陽,因此,既可飲食温補陽氣,亦可用湯藥,或者艾灸,都可扶助內陽。趁陽排寒,順勢祛邪,“使氣得泄”,今起慎飲寒涼,多用艾灸(關元、中脘、足三裏),食可温補(夏吃薑);陽虛者亦可於夏至前後施灸,能改善體質;

4、防暑,減少户外活動,增加解暑降温食物;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5、冷食、涼食、瓜果適量,預防腸道疾病,多補充水分。

6、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養生飲食

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説,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説法。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就是説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

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節氣病

盛夏,大多數人會有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心腦血管病人、泌尿系統病人,在此節氣裏應該注意加強身體保健。今年為甲午年,夏至時交三運,主運為土,客運位水運,雨水變多,熱氣不減,因為熱導致的心肺系統疾病依然在。

入夏後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時機,這些病患應該按自己的病情積極治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清食之膳

木耳紅棗湯:豬裏脊一兩洗淨切絲,木耳水發洗淨切粗絲,棗洗淨掰開去核,同入鍋中,加薑片,武火燒開,文火煮二十分鐘,加鹽即可飲用。

功效:養陰生津,健脾益氣。

酸梅湯:烏梅十顆,陳皮10克,山楂40克,甘草十克,冰糖三十克,洛神花20克,(可按自己的甜酸喜好增減)入水一千毫升,煮半小時,出鍋前十分鐘,加桂花3克。待酸梅湯半熱半涼時可再加一點冰糖,可增加甜味並且令酸梅湯的顏色鮮紅。做好的酸梅湯一次喝不完,可以在冰箱裏放幾天。但在常温下,酸梅湯是很容易變質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就説明已經變質不能喝了。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利尿解暑。

西瓜翠衣:甘,涼,無毒。入脾、胃二經。功用:清暑解熱,止渴,利小便。

淡竹葉:甘淡寒,無毒。入心經、腎經。功能,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

  夏季疾病調攝:

腹瀉:冷食多造成腹瀉。若是寒性,則艾灸神闕穴;若是熱性,則用馬齒莧煮水頻飲;

中暑:冷熱驟變,可飲西瓜翠衣汁,熱茶;

空調病:空調房時間過長,不運動,少汗出,當從感受風寒施治,可飲熱薑湯;或用淡豆豉15g+大葱白三根,共水煮,水開後5分鐘關火,頻服代茶飲,第二天症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