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集合15篇)

文學3.12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集合15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

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十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本試卷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試卷成績分析

本班現有XX人,全部參加了考試,總分XX分,人平均XX分,優秀人數XX人,優秀率XX%,及格人數XX人,及格率XX%。

二、試卷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題學生基本沒有問題,有極少數學生因為粗心出現錯誤。

第二題填一填,這裡又細分為7道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第1,5,7小題,主要是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清,第6小題超出課本範圍。

第三題,第四題這類題,教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反覆訓練,學生掌握得很好,正確率高,出現錯誤為數不多。

第五題,第六題有些學生空間方位掌握較差出現錯誤較多。第七題,填一填畫一畫,大多是學生掌握較好,少數學生出現錯誤。第八題第九題學生做的很好,正確率在90XX以上。第十題,附加題,少數學生作對。

總之,從這張試卷看,我班的學生大都掌握了課本提出的要求。在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的反思

1、對學生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過分關注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堂教學不夠紮實,個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好,當時應對其加以輔導。

3、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靈活性的思維有待於提高。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上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好課準備,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聯絡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絡,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加強實踐活動,強化應用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

5、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望。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2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3

11月28日,在鎮錄播室我執教了四年級數學《商的變化規律》

這節課。對於我來說,走上這個講臺就是一段不尋常的教學經歷。

回想備課時,為了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我一次次查閱備課資料、上網搜尋名師視訊。又有多少個夜晚我徹夜難眠,為了課件製作的更完美而苦思與冥想。幾經試課的磨礪,我對課程的理解更加深刻。當一切準備就緒,站在錄播室講臺上的那一刻,我心中的底氣竟然意外的壓住了翻騰的忐忑。於是,課程在預設中順暢的推進,我暗自慶幸自己的嚴密設計、有條不紊。但是,我發現課堂上學生燦爛的笑容和按捺不住的激情卻很少閃現。國小四年級的數學課堂,為什麼會深沉的如此令人窒息?孩子的“天性”哪裡去了?這樣的疑惑一時之間在我心頭盤旋,揮之而不去。

也許是機緣巧合,晚上在工作室群裡我看到了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訪談視訊《好吃又營養的數學大餐》。當我細心聆聽了吳老師舉例商不變的性質的情境創設時,我茅塞頓開。回看我關於商不變性質探究時的教學設計:

“請你計算下面算式,並仔細觀察它們的被除數、除數、商,你有什麼發現?”

6÷3

60÷30

600÷300

6000÷3000

之後,我引導學生繼而發現商不變的規律,從而理解其性質。

我們再來看一下吳老師的設計:

《猴王分桃子的故事》

花果山那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裡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說:“小猴子們,我給你們分桃子了。給你6個桃子,你們3只小猴去分吧!”這隻小猴想了想,它才得到幾個桃啊?2個。如果平均分,我只能得到2個桃子。小猴說:“不行啊,大王你能不能多給我們點兒啊?”大王說,那好吧!我給你們60個桃,你們30只小猴去分怎樣啊?這隻小猴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衝著大王說,大王開恩啊!你能不能再多給我們點兒啊?這時候,大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說:“那好吧!我給你們600個桃子,你們300只小猴去分,你總該滿意了吧!”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後都在大笑。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麼?吳老師創設的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熱情,她巧妙而自然的將6÷2、60÷20、600÷200的式子蘊含於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

故事結束後,吳老師並沒有“命令”學生列算式,計算、發現。然而,學生卻在自發的做著這些必須的事。學生的這些探究活動源自於他們的`興趣需要。換個角度看,學生的興奮點剛好切合了數學學習的需要。吳老師的智慧之處正是把學生的數學學習無痕融合於鮮活的場景之中。對比自己的課堂,我頓時意識到:數學本身就是有趣味性在其中的,數學學習本就應該和學生的認知相聯絡的。我卻把數學從鮮活有趣的生活中抽離,使其僅僅以枯燥的數字形式呈現。試想:讓學生站在冰冷的數字面前研究數學怎會興致盎然?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4

《圓的認識》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課前尋找準備,課後解釋生活,使課內與課外密切聯絡,將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2、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做為主線。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3、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時,用“折”、“畫”、“量”的方法得到了學生所需的知識。

4、通過佈置課後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知識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對自己有很多啟示:課堂教學反饋的目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影響的'一種檢查、瞭解。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中明確教學的成效,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或維持、或精簡、或加深、或推延,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到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反饋資訊處理不夠有效,使教學設想沒有完全展現而留下了遺憾。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著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絡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匯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資訊資料,為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螢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裡

生2:商場裡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為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著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為題,出示個人資訊,學生從資訊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發現更多的計算和估算策略,能把計算和估算融會貫通,深刻體會估算的價值。

我主要以計算為主,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搶答、對號入座、數學醫院、開萬寶箱”的闖關遊戲。在前三關遊戲中,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得較好,當遊戲進入最後一關“開萬寶箱”時,就“如何能很快的開啟箱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得很激烈,最後一致認為,把“估計積的範圍”和“尾數法”這兩種聯合起來使用既快又簡便。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萬寶箱的密碼是532,鑰匙有“26×32、14×22、18×24、34×32、28×19、37×21”,首先同學們利用“尾數法“排除了“14×22、34×32、37×21”三把鑰匙,還剩下三道題,又排除了兩道“26×32”和“18×24”,最後還剩下28×19。這時同學們都高興地叫起來,“鑰匙找到了”“萬寶箱可以打開了”甚至還有學生再問,“老師萬寶箱都有什麼寶貝?”就在同學們都興奮下來的時候,人群中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有問題,我在書中看到,尋寶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陷阱,誰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陷阱呢?”“如果是一個陷阱呢?”教室裡靜悄悄的。這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還是把準確結果算出來比較好,因為估計的得數畢竟是近似數。”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還是這麼麻煩,還不如一開始就計算準確得數,省得浪費時間。”“是呀,還是要一題一題的計算”有幾個同學應和著。這時,班上的數學尖子方岳翔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只要算一題就夠了,用尾數法排除的三道題一定不能開啟箱子,用估計法“26×32”和“18×24”這兩道題的得數根本不在密碼的範圍之內,所以也一定不是開啟箱子的鑰匙,只剩下“28×19”可能是開啟箱子的鑰匙,所以我們只要把這道題算一下就好了。”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會意地笑了。這節課給我很大的啟發,國小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去認真地分析教材,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絕大部分知識和解題的技巧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到。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會覺得有成就感,這樣不僅能把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同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形成。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5

開學初到學校,每每見到孩子們,都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特別激動,激動之餘,總感覺到有一份責任:那就是能在新的學期裡能陪伴孩子們度過快樂的四個月,在這四個月裡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有所成。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裡,雖然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比如我班的文琴同學,她並不是一個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只是性格內向,不太善於和人交往,學習上只是基礎太差。由於基礎太差,她一學期幾乎一無所獲;原來會的仍然會,不會的仍然不會。每次和她交流都很難聽到她的聲音,因此我根本不瞭解她的問題所在,她需要什麼?對她的輔導也只能是一紙空談。如果這樣下去,到國小畢業時,她的成績可能只有一位數,比她的年齡都要小,真是這樣的成績也不利於班級平均水平的提升,怎麼辦呢?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只要我走到她身邊,她的絕對動作就是不停地擦,可見她是一個完全沒有自信心的孩子,我判斷:幫她找回自信,是解決她學習問題的鑰匙。

剛開學,學生的學業負擔相對比較輕,我得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幫她一把。為了能得到她的信任,我有意徵求了她的意見,得到了她的預設。

為了能瞭解她的基礎,幫她樹立信心,我們的合作只能從基礎知識開始,第一天,我選擇了表內乘除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發現口訣不熟練,達不到脫口而出的境界,而100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不大,只是計算的速度有點慢,看來,有必要幫她熟練掌握口訣;第二天,表內乘法的熟練程度已經有所提高,輔導內容也進一步提高,拓展為簡單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先口算,再筆算,不過以筆算為主,我想追求短期效益;第三天,因數也有兩位數拓展到三位數;第四、第五天,輔導內容拓展為兩位數乘兩、三位數;這兩天已經能計算一位數除多位數。正好,新課的內容主要是混合運算,為了考查她的計算能力,在訓練中時不時地增加一些混合運算的內容,當場反饋的情況來看還不錯。

單獨交流時,每做對一題,我總忘不了誇她兩句,每每聽到我的誇獎,她總以微笑回報,隨著交流次數的增多,孩子也我和親近了很多,快樂也寫在臉上。

這只是她的學習生涯的一個片斷,今後她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迎接更大的挑戰,但我期望:自信、快樂常伴她左右!我們的合作更長久!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6

一、 溫故知新

本節課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發展,因此,嚴老師以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匯入,填寫算式“()÷()=6”,在學生自己寫出的諸多算式中引出商不變規律。而商不變規律正是聯絡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嚴老師複習了商不變的規律後,取出學生說的'一個新算式“4.2÷0.7”(除數是小數的算式),反問“為什麼覺得商也是6?”以此進入新課學習。

二、 抓住本質,化解難點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就是運用商不變規律。嚴老師抓住這一本質,展開新知教學。首先出示0.12÷0.3=()÷3讓學生填空,由於受以往整數除法的定勢思維影響,學生常會誤認為填12。這時候嚴老師沒有輕易答覆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考證。運用商不變規律,學生很快發現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的倍數不同,不符合規律,等式也就不成立,推翻了原先的想法。接著出示幾道算式,每坐一道算式都讓學生說清楚“除數…變成了…,擴大了()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倍,是()”,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學生深化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在這過程中,老師還讓學生同桌之間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理解其中算理。把原本是小數的除數運用商不變規律轉化成整數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抓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本質,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學得更輕鬆。而且,嚴老師還通過3個算式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把除數化成位數小的整數算起來比較簡便,優化了演算法。

三、 細緻講解,突出演算法

豎式計算的教學嚴老師講解的很細緻、到位。計算步驟,怎樣劃小數點,小數點移動幾位。這是學生很容易搞錯的。因此,接著嚴老師又出示3到練習,讓學生劃移小數點。學生在展示、反饋中,針對有錯地方,老師把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解決問題。3到練習題由易到難,都是典型性題目。在練習中,讓學生規範格式,再次強化計演算法則,讓學生注意別移錯被除數的小數點。後面的練習還讓學生先估算再計算。這也是針對學生對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很容易弄錯商的小數點設計的題目。先估算商比1大還小,有個近似數,再列式計算,有助於學生在計算時避免弄錯小數點的位置,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也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來檢驗計算結果。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7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領導讓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我心想一年級數學對我來說太容易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好難教呀。”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鬆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穫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8

大多老師都有同感:教學角的大小是這節課最不容易突破的難點。其原因,可能與之抽象化有關吧。因而,每位老師在教學角的大小時,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演繹的更加形象、直觀,以便於低年級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時期,人的思想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突破這一難點上我幾經思考,終於找到了一種既省時又簡便,實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為止)。下面我用對比的方式,談一下自己的切身體會:

記得最初教學這一難點,當時極為推廣採用小蜜蜂課件來幫助學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識:電腦會同時出現兩個一樣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非常的短,當學生一口認定兩角一大一小時,電腦便會形象演示兩角通過移動重合,讓學生感受兩角是一樣大的。這看似非常形象的電化教學方式,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強加於學生了,因為這還是兩個抽象的角,始終會有一部分學生疑惑為什麼兩邊長的角會和兩邊短的角一樣大呢,所以很難向學生說服: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而後,教學這一難點,由於當時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鑽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倆分別用一個圖釘和兩個硬紙條做個角,由於我事先在紙條上做了手腳,所以他們做出來的角,一個的角的兩邊很短,一個角的兩邊很長,當我要求他們想辦法使兩角一樣大,大多同桌倆都能將之重合,但仍會有部分學生堅持說這重合的倆角不等,原因兩邊長的角大,這時我會剪掉長出的那段邊,學生則說這回倆角相等了。然後,我用手撥動這對既重合兩邊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個,使之兩邊張開的角度變大,趁機問學生倆角一樣大嗎,學生馬上說不一樣大了,因為張口變大了,我便反問說可這倆角的邊一樣長啊,學生說可張開的口變大了啊,我說這回你們可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了吧。因該說這種直觀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說服力,但對於小部分後進生而言,仍顯的比較複雜,很難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數學,我驚喜的有了新的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係”學生很容易發生爭執,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上的一段例項:

師:其實,在大家的身上也藏著角呢!誰發現了?

生:兩條腿叉開來是一個角。

師:下面咱們就做個遊戲,看誰的反映靈敏?

師:把你的角變大。(學生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大)

師:你的兩腿變長了嗎?

生:沒有。

師:把你的角變小,再變小。(學生把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小,再變小。)

師:你的腿變短了嗎?

學生哈笑:沒有啊,老師!

師:遊戲好玩嗎?剛才,你的角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那你的腿有沒有變長或變短?

全體學生鬨笑:沒有。

師:那你們說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還有關係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對了, “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通過從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說服力的角,輕輕鬆鬆的很容易解決了這個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從而也啟發了我,生活中的數學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今後,我會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儘可能的挖掘、開發生活中的數學,讓生活更好的為數學服務,讓數學更好的應用於生活!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9

教學《2和5的倍數的特徵》,在學生從“百數表”中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5和2的倍數後,我讓學生觀察、歸納5的倍數有什麼共同點,並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很快發現“5的倍數是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

學生對於5的倍數特徵的清晰表達是不是表示經過不完全歸納的過程,他們就已經把結論內化成了自己的認識?為了加深學生對結論的理解,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我情不自禁地追問道:“這只是從100以內數中發現的5的倍數特徵,是不是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的倍數呢?”

這一追問猶如一顆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湖面,學生思維的漣漪盪漾開來。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開啟探索本,急急忙忙算了起來。一個學生說:“我通過舉例的方法,295和380除以5沒有餘數,這兩個數都比100大的數,所以我認為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舉兩個數就說明剛才的發現適合所有的自然數,是不是太簡單啦?”這個學生的回答立刻引起了質疑,但也有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全班每人都任意舉幾個例子合在一起,如果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 的倍數,不就能說明我們的發現是對的嗎?”就在他們繼續舉例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悄悄地說:“正例是舉不盡的,但我舉不到反例,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這時,王曉濤卻大聲嚷嚷起來:“我找到讓你們相信的理由了。5的倍數是從5開始依次加5,個位上會出現0、5,0、5……只有0或5兩種情況,100以內是這樣,超過100也是這樣,所以我認為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用學生都確認的加法的結果來理解5的倍數的特徵,這可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我不由自主帶頭把掌聲送給了他,也帶著全班學生一起用這方法推算了一次。就在大家還沉浸在王曉濤的想法中時,徐趙超漲紅了臉說:“一個無論多大的數除以5,除到十位上時餘數只能是1、2、3、4,這時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如果個位上是0,那麼10、20、30、40除以5沒有餘數;如果個位上是5,那麼5、15、25、35、45除以5也沒有餘數。所以說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多麼靈動的想法和縝密的.思維!全班學生再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不完全歸納法是學生經常使用的探索數學結論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一般分為三個環節,即猜測—驗證—得出結論。其中驗證環節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常常為了追求所謂教學效率而對驗證環節進行簡單化處理,過早由猜測得到結論,造成部分學生對結論的道理認識膚淺,對結論的應用更多的是機械模仿。筆者認為,學生建構一個新知具有一系列的過程,每一個過程的功能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上述教學過程中,後面兩個學生的想法已經從結論的本質去探尋結論的原因。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想法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我以為,就算有部分學生聽不懂,但是否經歷這樣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不一樣的。只有在這樣充滿思辨的驗證過程中,充分暴露學生豐富的思維過程,數學學習對於人的思維發展的價值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0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為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臺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 ,50+90=140米,130 ﹤ 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說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為建波鼓起掌來,有的還朝他豎起大拇指!

就這一道練習題從此改變了他,課上回答問題積極了,活躍了;作業書寫也變得漂亮了,同學們再也不說他“啞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變讓我體會頗深:

僅僅一道小小的練習題讓建波在同學們心中刮目相看,是這道練習題改變了他的學習生活,也許他有可能成為一位數學家;是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笑臉,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小小的獎勵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做法,讓他們體會到愛時時存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僅僅一道練習題讓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走近他們,多表揚他們,讓他們的才智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零距離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合作伙伴的默契使學生的解題方式、思維、視野開闊,相信在自由的空間裡有了興趣作“調味劑”學生們會更加可愛!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1

四則運算這個單元我用了7課時教學,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教學內容。因為有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學習接受能力不強的特點,書本上的習題基本上要集體反饋一次,所以四則運算的變式充分展開。如根據分佈算式列綜合算式練習未能落實到點,三步及以上四則運算的讀法及文字題來不及展開,注重運算順序而口算和筆算訓練得不到強化。

曾經在第4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認識了小括號,也出現一個遞等式。當 時 老師們就議論要不要教學脫式計算。由於教材後面沒有再涉及,所以並沒有正式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而且綜合算式也沒要求用脫式計算。然而本冊教材對遞等式計算書寫格式依然沒有正式提出教學,但是規範書寫格式是教師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例1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列式計算都很簡單,幾乎全部的學生都能完成。所以重點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對綜合算式不陌生,但是對脫式計算卻很陌生。要求劃出第一步先算什麼,再用遞等式計算(注意等號的書寫位置)例2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也能獨立解決(2種演算法都會出現,第7冊就接觸過)。教材把四則運算順序的教學編排在富有現實意義的情境中,溝通枯燥的四則運算順序和生動的解決問題,賦予四則運算以生命。

列綜合算式時學生往往會按自己的計算順序改變書寫順序如:7×8=56208+56 =264 改寫 7*8+256雖然意義相同,但是用了加法交換率。是否要求按順序依次書寫成 256+7*8?

第四課時 例4在理解題意後,學生求兩商的差的第一種解決方案很容易出現,複習例3,第2種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學生理解有難度。所以本課的第一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括號內算式的意義及使用小括號解決問題是問題更加簡便的作用,瞭解小括號的效能。有小括號例5的`讀法依然要讓學生在認識意義的基礎上去讀。

第五課時 例4和例5排在一起內容比較緊湊,練習不夠,而小括號的出現使四則運算的難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認為必須及時鞏固。

第六課時課時內容比較簡單:有關0的運算 通過整理分類,概括出有關0的運算特點,著重理解0不能作除數。通過搶答有0的混合得數,體會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課堂教學習慣小結先“乘除”後“加減”就有學生固定思維一定先乘後除,先加後減,反而把同級運算順序給丟了。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2

步入課程改革後,每一次全國和省國小數學教學觀摩會都象時裝資訊釋出會一樣,不時地傳遞出課堂教學的改革資訊和“流行”趨勢。從今年上半年“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 “全國國小數學專業理事會的國小數學教學觀摩會”和“江蘇省國小數學教學年會”數學教學獲獎選手的教學傳出的資訊分析,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趨向 “寫真”、“寫實”、“標新”。

趨勢之一:寫真。

何謂“寫真”?其實就是:課堂教學中反映學生“真”的學習過程。即在課堂教學中①學生在“真”聽,並聽明白;在“真”看,並看清楚;在“真”做,並做正確;在“真”想,並想透徹;真正經歷學習。②學生說真話,談真感想,反饋真資訊,師生“真”交流。

《方程的意義》教學片斷:

1)觀察天平:學生從是否平衡認識“等”與“不等”;從怎樣使天平平衡,認識“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分類整理:整理以上的得到的數學式子,先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類,形成或“等式”與“不等式”,或“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與“不含未知數的等式”;在從“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中整理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3)梳理關係:學生自己設計“等式”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關係圖,說明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自看、自說、自理、自畫,反映了學生真正領悟了“方程的意義”。

(本課由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王學其執教,並獲全國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教學觀摩一等獎)

趨勢之二:寫實。

先感受一下《簡單的統計》教學片斷:

(1)談話引導: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簡單的統計,你對統計有什麼印象?目前你對統計持什麼態度?老師給你三個選擇:喜歡、不喜歡、等了解了再發表意見。你現在選擇哪一個?老師現在要知道喜歡統計的人數,你有什麼好辦法?請喜歡統計的同學舉手。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3

數學是學習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之一。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國小數學教學目的'是根據我國政治經濟的現狀、我們所要培養人的總目標以及現代生產與科學技術水平制定的,而且兼顧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為我們進行教學提供了明確的培養方向,是我們進行教學的依據,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現行國小數學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國小數學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最基礎知識,能夠正確地、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計算,初步瞭解現代數學中的某些最簡單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新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具體地規定為三點:

第一: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係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知識。

第二: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三: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4

《乘法分配律》教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1.教師要深入瞭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資訊,為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瞭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學生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到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3.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4.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國小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國小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國小生興趣

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國小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國小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國小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國小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國小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國小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國小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國小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國小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國小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國小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國小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國小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國小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國小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國小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國小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國小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國小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裡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國小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國小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國小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國小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國小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國小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國小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國小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國小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