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5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衝刺練習題

1.19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通過對( )的學習研究,建構了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體系。

2015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衝刺練習題

A.動物

B.人類

C.學生

D.兒童

2.在教育心理學領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時間也最長的部分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3.下列( )屬於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A.認識定義的符號

B.熟練地運用定義

C.敍述定義的含義

D.背誦定義

4.教學應適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觀點是( )提出的。

A.皮亞傑

B.布魯納

C.維果斯基

D.埃裏克森

5.根據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中學生人格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勤奮感

B.培養主動性

C.形成親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學生對自已認知能力的意識屬於自我意識中的(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會自我

D.理想自我

7.( )不屬於智力羣體差異表現。

A.性別差異

B.年齡差異

C.種族差異

D.水平差異

B.下列現象中不屬於學習的是( )。

A.杯弓蛇影 B.蜜蜂採蜜

C.兒童對成人的模仿

D.近墨者黑

9.語文課學習作文的寫作規則,這類學習主要屬於( )。

A.言語信息學習

B.動作技能學習

C.智慧技能學習

D.認知策略學習

10.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後,掌握了“四邊形”的概念。這種學習是( )。

A.連鎖學習

B.概念學習

C.辨別學習

D.規則學習

11.學習源於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而引發的學習動機,屬於( )。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附屬內驅力

D.直接的、近景性動機

12.“聞一知十”屬於學習中的( )現象。

A.定勢

B.功能固着

C.遷移

D.創造性

13.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A.直覺思維

B.形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14.採用兩難故事研究兒童品德發展問題的心理學家是( )。

A.柯爾伯格

B.皮亞傑

C.埃裏克森

D.班杜拉

15.“三個和尚沒水喝”表現的是社會心理效應的( )。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羣體極化

D.從眾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現象體現了( )。

A.消退

B.分化

C.泛化

D.比較

17.小明期會考試不理想,父母答應如果期末考試能考好,就給他買電腦,於是小明刻苦地學習,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從學習動機理論來看,這屬於( ),

A.直接近景性動機

B.認知內驅力

C.內部學習動機

D.自我提高內驅力

18.《紅樓夢》一書,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散見於各章。魯迅先生綜合各章信息後,製作了一張主要人物關係表,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

A.組織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複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細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組織策略中的列提綱

19.如果一名5歲兒童,在用斯坦福一比納量表進行智力測驗時,不僅通過了5歲組的所有題目,而且通過了6歲組的題目,那麼他的智商是( )。

A.B3

B.110

C.120

D.130

20.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的順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內化

B.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

C.原型內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答案:

1.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開始從事於動物的學習研究,並依據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書《教育心理學》。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的體系也由此確立。

2.B【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時間最長的部分。

3.B【解析】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藉助於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

4.C【解析】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觀點,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現有水平和即將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5.D【解析】中學生處於青少年期,埃裏克森認為該階段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建立或發展自我同一感。

6.A【解析1心理自我指個體對自己心理屬性的意識,對自己的認知能力屬於心理自我方面的內容。

7.D【解析】智力的'羣體差異指不同羣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性別差異、年齡差異和種族差異等,水平差異屬於個體差異。

8.B【解析】蜜蜂採蜜屬於本能行為,與學習的內涵不符。

9.C【解析】加涅根據學習結果對學習進行分類,智慧技能的學習即學習運用概念、規則辦事的能力。

10.B【解析】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中,概念學習是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並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徵做出反應。

11.A【解析】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是內部動機,學習興趣屬於內在的需要。

12.C【解析】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聞一知十”是典型的遷移現象。

13.C【解析】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

14.A【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5.B【解析】羣體對個體活動起到的促退作用稱之為社會惰化,“三個和尚沒水喝”是其影響表現。

16.D【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對於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應,題幹符合此內涵。

17.A【解析】根據學習動機起作用時間的長短來劃分,把學習動機分為直接的近景性動機和間接的遠景性動機。直接的近景性動機是指由活動的直接結果引起的對活動的動機,如學習是為了獲得教師的讚賞。題幹符合此內涵。

18.A【解析】本題考查對學習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區分各種策略。題於所述為組織策略中一覽表的應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間的關係。

19.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智力測驗。《斯坦福一比納量表》所採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為:智商一(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根據題幹內容,答案即(6/5)×100=120。

20.B【解析】本題考查對心智技能階段順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階段依次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