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試點的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試點的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試點的方案

試點的方案1

一、 企業專利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

為了適應加入wto的需要,大力推進我市企(事)業技術創新工作,促進全市科技、經濟發展,參照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經貿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全國企業專利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作法,指導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深入開展。本着“試點先行,積累經驗,以點帶面,積極發展”的方針,擬選擇若干家企(事)業作為試點單位,予以積極指導,促使這些企(事)業在專利文獻運用、專利申請、專利產權管理、專利技術實施、產業化、專利保護等方面先行一步,起到專利工作示範作用,從而推動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健康發展。

二、 專利工作試點企(事)業應具備的條件

凡我市內企(事)業單位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列入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試點單位:

1、 已建立了專利工作規章制度,確定了專利工作的主管領導,設立了專利工作機構,配備了專職或者兼職的專利工作人員,專利制度的功能、作用已得到發揮的企(事)業。

2、 專利產品已成為企(事)業的支柱,並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

3、 專利技術實施效益好的企(事)業。

4、 專利技術應用或專利戰略運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企(事)業。

5、 開展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的企業單位。

6、 已擁有一件以上高新技術專利,並開發為市場暢銷或知名品牌產品的企業。

三、 專利工作試點企(事)業及產業化示範工程單位工作重點

被列入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試點的單位。要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試點方案,遵照《企業專利工作管理辦法》積極開展工作。試點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1、 充分利用專利信息,提高企(事)業科技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企(事)業利用專利信息的意識,把對專利信息的。利用逐步納入到科研、生產活動中。有條件的應儘快建立專利文獻數據庫,隨時掌握國內外動態,積極開展專利文獻檢索工作。在科研立項、產品開發、技術引進以前要進行必要的專利文獻檢索、分析和論證,避免低水平重複研究,避免侵犯他人的專利權,提高科研立項和產品開發工作的起點和水平。在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過程中,要注意專利信息的利用,並爭取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

2、 增強專利保護意識,制訂和運用專利戰略。企(事)業完成發明創造後,對適宜申請專利保護的,要及時申請專利,使專利保護與市場開發結合起來,把專利保護納入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體制中,以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保護國家和企(事)來單位自身的合法權益。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專利申請與科技成果鑑定之間的先後關係,凡要申請鑑定的技術或產品,首先應辦理專利申請,待獲得專利申請後,再組織科技成果鑑定、新產品發佈會或新產品展覽(銷)會,以免喪失新穎性而失去獲得專利資格。結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開展專利戰略研究,掌握相關領域國內外的技術發展方向和目標,制定出專利進攻和專利防禦戰略,指導本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和參與市場競爭,使之能得到整體和長遠的發展。

3、 完善企(事)業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培訓專利工作人員。確定企(事)業專利分管領導,指導專人負責。有條件的要設立專利工作機構,從組織上保障專利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制定專利管理辦法,完善專利管理制度,使本單位開展專利工作有章可循,並將專利工作納入經營管理體制之中,以適應企(事)轉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積極培訓專利工作隊伍,不斷提高專利工作人員的素質,使其在發明創造、專利申請、專利文獻檢索、專利產權管理、專利技術實施、專利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4、 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需要明晰企(事)業的產權,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要制定專利產權管理辦法,維護國家、單位和發明人的合法專利權益。在簽訂研究、開發合同中,必須明確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歸屬。企(事)業轉讓專利權、以專利權入股、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等,須進行專利資產評估。

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一是實施企業自身的專利技術;二是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技術引進到企業共同進行中試和產業化:三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發新產品。通過專利技術產業化和商品化,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工業,創立一大批專利名牌產品,以佔領了國內外市場。

四、 專利試點企(事)業的申報與確定

列入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試點單位,須由具備條件的單位提出申請,經各縣(區)科技局、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推薦,各縣(區)只能推薦1-2個單位。經市知識產權局審批後報省知識產權局確定。經審批確定的專利試點單位,要定期填報專利試點工作情況登記表。

五、 政策措施

1、 試點單位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的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可優先考慮列入全市專利技術專項資金項目,並按有關規定給予資助。

2、 列入試點的企(事)業單位,將對其知識產權的申報費用給予一定的資助。

六、 試點時間

試點時間自申請批准之日起,時間為2年。

七、 考核和獎懲

xx市知識產權局成立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專利試點工作的審定、考核和獎懲。凡被列入全市企(事)業專利工作試點單位,每年要考核一次。考核內容為專利試點主要內容,考核評價指標另定。考核合格者,可繼續列入試點單位,對其中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產業化進程較快的企(事)業經評定可授予《xx市企(事)業專利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並對有突出貢獻人員予以表彰、獎勵。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試點資格。

八、 總結與推廣

各縣(區)科委、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試點單位的工作指導,幫助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時總結推廣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以推動全市專利試點工作的開展。

各縣(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再選擇幾家企(事)業單位作為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的專利試點單位,參照本方案有關條款,開展專利試點工作,並將專利試點情況報送市知識產權局。

試點的方案2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改,服務學生,進一步豐富學生放學後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在本市國小試行“快樂30分”拓展活動的通知》(滬教委基[20xx]37號)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國小生放學看護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基[20xx]8號)要求,我校從20xx學年開始將認真組織試行“快樂30分”拓展活動,並繼續為家庭看護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看護服務。

一、指導思想:

基於本校學生及其家長的現實需求,整合多種資源,面向學生開展好“快樂30分”的課後校園活動和看護服務,讓家長有更多的獲得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培養興趣,提高綜合素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成立“快樂30分”拓展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實施原則:

1、基於需求,分步實施。

在市教委有關文件精神指導下,根據我校自身校本資源狀況和學生、家長對放學後學生活動的實際需求,我校將遵循“基於需求、分步實施”的原則,自20xx學年起將選擇二年級先行試點,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再向其他年級、班級推廣。

我校“快樂30分”試點方案,將通過張貼通告、校園網、學校微信、家校聯繫平台等方式告知學生和家長。

2、挖掘資源,聯動推進。

我校將充分利用學校操場、專用教室、圖書館等場所為學生提供可自主選擇的拓展活動,將“快樂30分”拓展活動與城市學校少年宮活動、快樂拓展日活動以及學校社團活動相結合,做好頂層設計,校長室、教導處、德育室、大隊部及各學科教研組上下聯動,同步推進,同時將整合校內資源、集團成員校共享資源,充分吸收家長志願者、社區和社會專業力量共同參與,做到聯動推進。

3、提高質量,增強引力。

我校將尊重、順應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實踐、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實踐與探究的過程。

在實施過程中,我校將深入開展“快樂30分”主題研修活動,不斷提高活動設計和實施效果,並結合學校對學生的日常評價機制,積極開展“快樂30分”表現性評價,鼓勵和尊重學生多樣化的活動表現和體驗,注重形成“評價—改進—提高”的長效機制。

四、具體做法:

1、實施時間:

20xx學年度“快樂30分”拓展活動每週安排4天:

每週一~週四下午3:30~4:00

二年級學生可自願選擇參加。

2、實施內容:

20xx學年度我校除安排學生完成學校作業外,將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可自主選擇的活動內容,如田徑、足球、擊劍、集郵、繪畫、合唱、舞蹈、頭腦OM等社團活動;利用好家長資源開設好“智爸慧媽”家長課程;利用“小思閲讀”平台開展好讀書活動;開展好民間體育大活動;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差補缺,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努力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試點的方案3

為貫徹落實《合肥市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意見》(合知〔20xx〕84號)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公司知識產權管理,現結合公司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是為了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公司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司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提升競爭力,努力使公司成為合肥市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單位。

二、主要內容

(一)成立組織。公司成立由總經理江峯任組長,副總經理張俊生、何鳴任副組長的知識產權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事機構辦公室,總經理工作部主任李光宇為辦公室主任,配備專兼職人員辦公,落實辦公經費。

(二)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包括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知識產權利益分配和獎勵制度、知識產權權益維護制度、知識產權信息利用制度和技術資料檔案管理制度等。

(三)教育培訓。通過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公司決策層的知識產權意識,增強專業技術人員運用知識產權制度提高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能力和水平,增強經營管理人員把知識產權制度融入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教育培訓,使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在員工中的普及率達到50,在決策層、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中的普及率達到80;培訓1名能有效管理和妥善處理知識產權事務的專兼職人員。

(四)文獻資料收集。開展知識產權信息特別是專利文獻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導產品或主要研發方向中外專利數據庫,以建立專利數據庫為基礎,開展主導產品或主要研發方向的專利信息分析與利用、知識產權或專利戰略研究制定工作,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打下基礎。要通過專利信息分析,在瞭解同類產品或技術的國內外發展態勢、市場狀況,尤其是競爭對手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動態的基礎上,從專利申請、專利實施(包括專利轉讓和許可等)、專利保護等各個環節出發,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總體推進與分步實施相結合的專利戰略。公司要以專利戰略的研究制定為主要內容,研究制定包括商標、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種類的知識產權戰略。

(五)專利申請和實施。要以創新成果的專利申請和實施為主要內容,抓好註冊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計算機軟件等的申請(登記)和實施工作,提升擁有和實施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通過開展試點示範,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增幅要達到20以上,專利實施率達到50以上。

三、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1月至2月):成立以公司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試點示範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工作方案並組織實施。

第二階段(3月至5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做到制度、機構、人員和經費“四落實”;組織知識產權培訓班。

第三階段(6月至7月):建成主導產品或主要研發方向專利文獻數據庫,開展專利信息的分析與利用、專利(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制定工作。

第四階段(8月至9月10日):試點示範工作方案得到全面落實,試點示範的各項工作全面完成。

四、幾點要求

(一)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開展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是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公司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切實把各項工作部署認真落到實處。

(二)加大投入,提供財力支持。為了抓好試點示範工作,公司將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專項資金用於在試點示範期間內的知識產權申請(登記)、專利文獻數據庫的建立、專利(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和制定、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等有關費用的支出。

(三)邀請專家,指導工作開展。在試點示範工作中,公司將邀請省市科技廳局的有關專家指導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及其運行機制,適時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示範文本,幫助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協助建立和更新專利文獻數據庫,指導開展專利(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試點的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一體化教學改革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實施一體化教學試點是我校20xx年下學期教學教研工作的重點,學校要成立校教研室兩級領導班子負責策劃和實施,要把試點和示範相結合、評價和獎勵相結合,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試點,建立一體化教學的範示,進而在全校推行一體化教學。

二、工作目標

一體化教學是一種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就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教學組織上一體化設置,教授與操作等教學手段一體化實施,教室、實驗室和實習車間一體化配置,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與職業要求一體化訓練。實施一體化教學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分階段進行,先通過試點再逐步推廣,經過反覆實踐和改進形成具有教研室統性,科學性,程序性的範式。在試點階段,一體化化圍繞以下目標開展工作:

1、積極宣傳推介一體化教學理念,通過試點彰顯一體化教學的效果,形成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共識。

2、創建一體化教學條。一是打造一體化教學師資隊伍,參與一體化教學的教師原則上都是“雙師型”教師;二是開發一體化教學校本教材;三是規劃建設一體化教學場所。

、建設一體化教學改革資料體教研室。通過試點,積累教學資料,通過改進,優化教學資料,通過創新,豐富教學資料,通過歸納整理,規範教學資料,形成教學資料共享資,充分利用一體化教學改革成果。

4、積極開展一體化教學的教學研究工作。通過試點,要開發出一批可以推廣使用的一體化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撰寫一體化教學科研論,積極創造一體化教學精品程。

三、組織機構

設立校教研室兩級領導機構,校級領導機構負責教改工作的總體策劃、宣傳、指導、督導、考評、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論的彙編和成果的申報。教研室部領導機構負責教改工作的實施。

(一)校級領導機構

顧問:

組長:

副組長:

辦公室:

成員:

(二)教研室領導機構

由各教研室主任負責組建

四、工作內容

1.試點時間:20xx年9月1日-20xx年12月0日

2.試點範圍:在機械工程教研室、電子電氣工程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室進行試點。

3.試點項目:機械工程教研室:《數控車工技能訓練》、《鉗工技能訓練》、《車工技能訓練》一體化教學試點;《機械製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學生自選教師上試點。

電子電氣工程教研室:《電力拖動技能訓練》、《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電子電工》、《彩電維修》一體化教學試點。

信息技術教研室:《計算機應用》一體化教學試點。

4.試點具體要求:

(1)實行項目負責制,成立項目研究小組,確定項目負責人。

(2)由項目研究小組編寫出項目實施方案,包括程名稱、項目負責人、主講人、教學計劃(包括講內容、時間、地點)、教學大綱、場地設置、設備要求、經費預算。

(3)由校教研室領導機構進行檢查和督導。

(4)由校教研室組織示範並進行評比獎勵。

(5)收集整理資料,形成共享的資。

(6)撰寫彙編教改論。

五、工作步驟

1.9月1日-10日召開教改座談會,制訂教改方案

2.9月11日-20日試點教研室出台教改方案,並上報校一體化教改辦公室

.9月21日-11月0日,校教研室領導機構對教改進行檢查和督導,並進行階段性總結。

4、12月1-1日,組織教改示範並進行評比與獎勵,收集教改論並進行彙編。

六、評價與獎勵

1.評價的方式、內容和標準

由校教改辦組織從“教”和“學”兩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和標準見下表:

表:一體化教學效果評價表

評價內容權重評價標準實得分

教教學計劃分有計劃且按計劃實施計分,有計劃未按計劃實施計分,無計劃計0分

教學大綱分有大綱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一致計分,有大綱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不一致計2-4分,無大綱計0分

教材20分有教材且與教學大綱一致、五單齊全計1-20分,有教材與教學大綱不一致、五單不全計-1分,無教材計0分

堂組織20分堂組織嚴密、教學手段多樣、教學效果好計1-20分,堂組織鬆散、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欠佳計-1分

學理論考試20分按學生實得分平均在70分以上,優秀率達20%以上,不及格率在%以下計20分,優秀率每下降1%扣減1分,不及格率每上升1%扣減0分,最低分為0分

技能操作20分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技能操作的學生在80%以上計20分,每下降1%扣減0分,最低分為0分

學生評價10分學生評價為優達90%以上計10分,每下降1%扣減0分,最低分為0分

説明:1、實得分合計在8分以上為優,60-84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2、五單是指:理論教學單、技能教學單、國家職業技能考核標準單、作業單、技能拓展單(指該項技能的發展現狀及上網查詢學習的方法和內容)

3.獎勵

學校年終總結一體化教學改革經驗,表彰一體化教學先進個及先進集體。評選一體化教學先進個人10名,每人獎勵200元;評選學校“優秀一體化教學方案”-個,各獎勵00元;評選一體化教學先進集體二個,各獎勵1000元。

xx市第一高級技工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辦公室

20xx年9月1日

試點的方案5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以來,xx市不斷強化政治站位,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以“爭創第一批試點城市,順利通過試點驗收”為目標,大膽探索實踐,創新思路舉措,探索出“一二五五”工作法,即“圍繞一個主線,抓住兩個重點,強化五個支撐,構建五大治理新格局”,市域治理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一、圍繞一個主線、突出頂層設計,構建“共治同心圓”

以市域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為主線,將其貫穿試點工作始終,着力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羣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制,強化組織領導,突出頂層設計,不斷構建市域“共治同心圓”。

一是吹響“集結號”。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市委副書記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試點工作確定為“一把手”工程,並納入年度平安建設考評,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掛圖作戰,適時召開推進會議,積極謀劃、有序推進,切實強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組織保障。

二是下好“先手棋”。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着力在完善治理格局、健全體制機制、創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立足實際,建立推進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機制、指導推動機制、總結推廣機制和激勵督促機制,堅持全市上下一盤棋的思想,逐條逐項明確主責單位、責任人、配合單位、完成時限,做到定人、定責、定時、定效。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明確每年試點工作考核內容、方式,強化結果運用,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作為各縣(市)區黨政班子、主要負責人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調度、督導倒逼工作落實見效。

三是打好“主動仗”。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作用,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及時將創新市域社會治理的工作措施、成效和亮點宣傳到羣眾中去,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在日報開設“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創建專欄,集中宣傳中央關於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一系列部署要求,及時報道全市試點創建的安排部署和工作動態,深入發掘熱情講述試點工作湧現出的創建成果及典型經驗。利用抖音等新媒體影響力,開辦平安抖音號,以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試點工作。

二、深化三項載體,堅持項目化推進,打造示範樣板堅持項目化推進,着力防範化解社會矛盾風險,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樣板。

一是以網格化為基礎,推動矛盾就地解決。構建“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格局,推行社區“一格三長”和鄉村“網格長+村民代表”制度,科學劃分、標繪網格7337個,配備網格員5302人,夯實網格力量。突出“兩員一心”作用,實現“中心吹哨、部門報到”,30個成員單位實現雲入駐。全市網格員利用xx社會治理平台app錄入排查信息,共報送事件12905件,辦結率達94%,有效將問題化解在網格。

二是以區域化為重點,打造矛盾調處樣板。為破解各類土地矛盾糾紛,探索“法官進網格”模式,基層訴源治理工作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加快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台“三進”的全國兩個試點之一。聚焦網格治理,形成了黨建引領“一網治理”新路徑,構建黨委統領、部門聯治、街區主治、羣眾自治治理體系。為精準摸排化解各類安全風險隱患,組建“啄木鳥小分隊”,逐户拉網式走訪摸排,17個月未發生大案要案。為提高羣防羣治水平,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資源,組建“矛盾糾紛幫幫團”,接待羣眾來電來訪2500餘人次,受理調處各類民間糾紛200餘件。人民調解與治安行政調解無縫對接,形成了“警調對接、民調進所”警務模式,在派出所設立人民調解室,調解案件1316起,成效初顯。三是以法治化為保障,破解矛盾調處難題。聚焦社會矛盾焦點、社會治理難點,突出“小切口”立法。聚焦百姓長期痛恨的“牛皮癬”小廣告亂貼難題,制定出台《xx市小廣告發布管理規定》。為提升城市社會公信度,制定全省首部專門規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地方性法規《xx市社會信用條例》。截至目前,全市已精準制定了15部發展所需、百姓所盼、實際管用的地方性法規,以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和社會矛盾難題。

三、強化五個支撐、構建五大治理新格局,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以黨建引領為支撐,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精細化、網格化、信息化水平,健全基層治理黨的領導體制,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市縣兩級全部組建城鄉治理工作委員會,制定出台《工作規則》,研究制定並印發了《市委城鄉基層治理工作委員會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積極搭建區域化黨建平台,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組織社區黨組織與村黨組織“一對一”聯建,升級打造城鄉黨建聯盟。立足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開發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智慧平台——英城紅雲系統,構建以“組織建設”為引領,以“城市超腦”為智慧“底座”,以“網格治理”為應用的智能體系。二是以法治保障為支撐,構建優化營商環境新格局。法令行則國治。充分發揮法治對社會治理的保障作用,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用足用好市域地方立法權,加強法治監督和公共法律服務。堅持市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原則,緊貼實際在優化營商環境、爭創國家信用城市方面提供引領,發揮立法的規範和保障作用,“小切口”立法得到全國人大肯定,立法實踐探索被《20xx年中國人大年鑑》收錄。兩級法院大力開展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網上送達、網上審理以及“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建設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年初以來網上立案率高達66.49%,跨域立案125件。加強跨區域協助,市中級人民法院會同中級人民法院建立東遼河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凝聚司法合力,共築東遼河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屏障。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在全市五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增設公證、司法鑑定、仲裁引導窗口,為全市羣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1254次,滿意度100%。着力保護食藥領域安全,市檢察院辦理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132件156人,發出訴前建議11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1件,追討10倍懲罰性賠償金12萬餘元。基於司法大數據的《經濟社會運行情況評估報告(20xx年)》顯示,從全國來看,相較同等受案量地區,藥品安全指數位列第一。不斷提升市域司法水平,強力整治頑瘴痼疾沉痾,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期間,全市政法機關明確的頑瘴痼疾問題已全部整改,執法司法公信力進一步提升。三是以誠信建設為支撐,構建德治惠民新格局。推出“信用立法”,頒佈全省首部專門規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地方性法規《xx市社會信用條例》,健全政務誠信公開承諾機制,開展政府機構失信專項治理,不斷提升政務誠信水平。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印發《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部署開展10個重點領域專項治理行動,推動解決誠信缺失突出問題。依託信用體系建設,破解融資難題,為信易貸搭建有效運作平台,成為東北地區在全國信易貸平台融資金額最多、授信金額最高、推動效果最好的地區。不斷拓展信用應用範圍,目前全市已在不少於10個領域開展“信易+”守信激勵應用。大力進行信用示範街、信用示範社區建設,開展誠信企業和誠信市民評選活動,營造誠信企業重信譽、誠信市民重信義、誠信城市重信用的良好氛圍。取得了“六個全國全省先進”,信用環境蓄力提升,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成功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五零”服務達國內一流。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4小時以內,“個轉企”數量全省第一。“信易貸”平台建設樹立標杆,企業入駐率100%,信用額度東北第一,典型經驗全國推廣。“無證明城市”首開全省先河,人民網書記市長留言回覆率100%。政務熱線全面升級,90條部門支線整合為“12345”專線,城市“一號通”全省唯一。

四是以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民生福祉改善。精心辦好民生實事,創建“幸福小區”30個,改造完成閥管灶12萬户,華宇、鑫榮社區入選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守住安全底線,生產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3.3%,信訪件化解率達97%,圓滿完成重大安保維穩任務。“無籍房”整治惠及羣眾12萬户,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小區物業等專項整治贏得百姓讚譽,棚户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等舉措温暖民心,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中國小課後延時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實現學校全覆蓋。

五是以智治建設為支撐,構建一網融合新格局。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社會治理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充分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有效提升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智能化、信息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統籌推進全市綜治中心建設,打造專業化平台。目前,市級綜治中心已有30個成員單位實現雲入駐。市社會治理平台app,連通了發現需求、採集信息、排查隱患、化解矛盾、開展服務的多元化鏈條,以科技化手段提升矛盾糾紛調處質效。率先完成市縣鄉村四級電子政務外網接入,實現信息高速公路四級全貫通和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全市已統籌完成“城市超腦”“數字城管”一期建設,按照“一中心融平台多接口”的思路進行規劃,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夯實數據基礎。政法相關部門不斷推進智能化建設和應用,智慧公安、智慧檢務、智慧法院、智慧司法建設初現成效,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試點的方案6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的通知》(天辦發〔20xx〕9號),打造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綠色生態、安全有序、管理規範、和諧宜居的鄉村,胡市鎮委鎮政府決定在河南新村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全市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以河南新村為“共同締造”活動的試點村,以改善羣眾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農村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社會治理格局為路徑,發動羣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建設美好家園,凝聚社會共識,塑造共同精神。通過開展“共同締造”試點活動,以試點先行形成示範效應,促進全鎮農村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提升廣大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標

到20xx年底,共同締造試點村工作機制基本建立,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莊環境更加乾淨整潔,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宜遊,村民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到20xx年底基本實現全鎮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

二、實施方法

(一)決策共謀,凝聚民意

1、召開會議,引導村民共謀。召開河南新村全體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宣傳共同締造活動內容和理念,組織羣眾圍繞推進村級發展、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談想法、提建議,將羣眾關心的問題列為村級工作重點,積極推進落實。同時,組織村民代表到已創建成功的美麗鄉村進行實地參觀與學習,在思想上激發村民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嚮往,學習美麗鄉村共同創建的經驗,不斷培育和激發羣眾參與村級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建立機制,完善議事規則。加強河南新村黨支部對村民小組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協商制度,成立河南新村村民理事會,建立鄉賢能人庫,從本村鄉賢能人、離任幹部等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員中選聘為理事會成員,充分發揮理事會的組織發動和協調作用。同時,進一步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邀請鎮紀委幹部、村委會代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參加,共同對村莊的項目建設過程和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鼓勵村民對村莊各項工作提供建議和意見,不斷增強村民的參與感、歸屬感。

3、宣傳發動,統一思想認識。通過在村務欄、村民聚集地張貼宣傳畫報等方式,宣傳“共同締造”內涵。製作河南新村開展共同締造試點活動的宣傳小視頻,邀請天門市融媒體中心進行宣傳報道,利用微信羣、QQ等方式積極向在外人員廣泛宣傳,拓寬村黨支部與村民交流的渠道,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二)發展共建,凝聚民力

1、堅持問題導向,列出工作清單。通過入户訪談及召開座談會、專題討論會、村民代表大會等,瞭解村民需求,查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短板。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工作專班與市國投集團加強溝通,綜合村民意見,商議確定村莊整治工作重點、村莊建設發展規劃,形成村莊規劃,反覆討論、徵求意見、修改後確定最終規劃成果,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後,將規劃成果細化為系列行動計劃,張榜公佈,將村莊規劃佈局的貫徹執行等納入村規民約,讓村規民約被村民認可並樂於執行。

2、找準切入點,共建宜居環境。以投資400萬建設美麗鄉村重點村為契機,從危房改造、房前屋後整治、堰塘清淤、道路硬化、改廁、美化村容村貌等實事、小事做起,對莊灣片重點開展改廁、房前屋後整治、“小三園”打造,建立污水收集管網和大三格化糞池。以“胡九線”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對曹李片至蒿台片通村公路進行道路拓寬與刷黑,重要路口房屋進行立面改造。對蒿台片重點通過增減掛鈎、D級危房拆除等項目,拆除老舊房屋,開展房前屋後整治,改善環境衞生。同時,對全村大小引水渠和蓄水堰進行疏浚清淤,清除沿線雜草雜樹,重點村主幹道兩側安裝路燈和綠植活籬,有序推進整村綠化、美化、亮化。

3、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營造人人蔘與共建的良好氛圍。按照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大力推行“黨員幹部亮身份”、“工作亮標準”、“服務亮承諾”行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與村莊“十件實事”內容,引導黨員幹部主動認領村莊建設任務,動員村民出錢、出物、出力、出辦法,讓大家參與進來,看見成效,使村民的觀念由“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

4.引導多方力量協同共建村莊。重視在外成功人士,通過協商溝通,積極爭取其對家鄉建設的支持。號召廣大羣眾自發行動,根據自己居住環境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加以點綴,房前屋後見縫插綠,種植蔬菜、瓜果、花草、樹木等,為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錦上添花,進一步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三)建設共管,凝聚民智

建立村莊環境建設共管長效機制。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理事會等自治組織,針對村民建房、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綠化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組織村民共同商議,制定村莊環境建設管護公約,商定違反公約的處理辦法,並監督執行。定期開展“十户聯創”、“村莊清潔日”行動,房前屋後包乾到户、責任到人,引導村民對自家房前屋後美化、綠化承擔管護責任。配齊備足村保潔員和保潔電動車等,公共區域安排專職保潔員,負責日常管護。

(四)效果共評,凝聚民聲

組織村民對活動開展實效進行評價。一方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行村民積分制治理制度,合理設置積分制管理中的積分項目,將村民議事、平安建設、文明新風和美化農房等納入積分項目,設置違規行為扣減積分,村民可以通過簽署承諾事項或申報榮譽等途徑獲取積分。將原莊灣村委會辦公室設置成農家書屋和積分兑換點,積分達到一定分值時,通過兑換洗衣粉、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的方式予以獎勵,激勵村民持續關注村情村務,長期保持良好文明風尚。另一方面,組織開展最美農房、文明家庭、身邊好人、最美志願者等評選活動,被評上的家庭和個人,積極為其向上級申報全市“綠色環保家庭”、“天門好人”等榮譽評選活動,激發村民參與“共同締造”活動的積極性,推動“共同締造”活動向縱深發展。

(五)成果共享,凝聚民心

通過堰塘清理、户廁改造、污水收集管網、道路拓寬刷黑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全面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在建成的小廣場上增加文體設施,定期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村民休閒娛樂方式。同時,充分發揮河南新村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理優勢,運用各類惠民、惠企、惠農政策,吸引在外能人回鄉創業,成立專業種植養殖合作社,鼓勵村民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土地流轉分紅、市場主體務工等形式,實現生態效益、集體經濟、村民收入“三豐收”,讓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工作步驟

(一)部署啟動階段(20xx年9月30日前)

動員部署。組織開展專題研究,摸清情況,結合實際制定河南新村共同締造試點活動具體方案,細化任務分工,落實責任到位,精準施策。

(二)亮點打造階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2月15日)

1.系統排查。結合工作實際梳理形成整治項目清單,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建設規模、資金來源、完成時限等要求。

2.全面整治。全面開展相關工作,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打表推進。

(三)鞏固提升階段(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2月31日)

總結經驗。總結共同締造試點活動成功經驗,挖掘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典型做法,廣泛開展宣傳報道,進一步營造村莊治理良好氛圍,助推村容村貌環境不斷提升,並在全鎮其他村莊有序進行推廣實施。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建設合力

以試點村村民和村小組為“共同締造”活動的主體,駐點市領導、市政協王雄偉負責指導,鎮黨委書記肖勇負總責,鎮長周林飛負責,分管副書記肖中顯、組織委員米攻關、副鎮長葉丹各司其職,鎮組織辦、農辦、財管所、國土所、城建辦、衞健辦等部門組建工作專班,形成多部門積極參與的“共同締造”活動工作機制。

(二)加強多方籌措,強化資金保障

鎮直相關部門積極向上爭取支持,河南新村發動本村鄉賢能人、在外成功人士捐贈,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切實增強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各類社會投資主體參與共同締造活動建設,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

(三)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取得實效

及時建立完善督查和通報制度,對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情況加強督促指導,及時總結分析存在問題。鎮專班將不定期組織開展檢查,對工作中存在滯後、行動遲緩、整治不力的行為進行督促整改,並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共同締造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試點的方案7

為做好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體育場館服務管理新模式,推進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更好地滿足羣眾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探索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模式

探索在大型體育場館建立一套集場館客流量監管和統計分析、水電氣熱能耗監控、重點區域實況視頻監控於一體的綜合實時監管硬件系統,構建聯通各場館、可實時查詢場館基本信息及其運行有關數據、為場館運行提供遠程指導服務的軟件信息服務平台。

(二)探索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機制

探索建立有關各方分工明確、運轉順暢的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機制,包括:由體育總局進行宏觀政策指導,各省(區、市)體育局協調和指導,場館所屬體育部門組織實施,體育總局科研所會同中國體育場館協會等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監督評估,各大型體育場館開展自主運營,有關單位提供技術支持。

(三)探索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新思路

通過試點,探索根據大型體育場館接待人次、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補助的技術路徑,為調整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奠定基礎。

(四)推動大型體育場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通過完善硬件和軟件,特別是通過建立軟件信息管理服務平台,探索搭建大型體育場館交流互鑑、資源共享、服務推介、普惠羣眾的公共活動空間,推動大型體育場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使羣眾從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舉措中真正受益、有更多獲得感。

二、責任分工

(一)體育總局羣體司

羣體司負責研究制定試點工作總體方案,組織協調有關方面開展工作,對試點工作進行指導和把關。

(二)有關省(區)體育局

有關省(區)體育局對本省(區)內的試點工作開展進行統籌管理,對試點場館給予指導。

(三)場館所屬體育部門

在省(區)體育局指導下,接受試點任務,積極支持配合有關方面推進試點工作。

(四)試點場館

承擔具體試點任務,積極支持配合有關方面開展工作(備選試點場館名單見附件x)。

(五)體育總局科研所、中國體育場館協會

在羣體司指導下,體育總局科研所會同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對試點項目技術工程的實施提供諮詢,指導有關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開展試點項目軟硬件系統開發集成、監管系統工程實施、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運行維護工作,對試點項目進展進行跟蹤監督評估,及時向羣體司反饋試點工作情況。

三、工作進度

(一)前期驗證

xxxx年x月至x月,完成試點項目前期驗證,確定試點場館軟硬件配建標準及工程實施模式。

(二)在試點場館配置信息監管系統

xxxx年x月至x月,完成試點場館信息監管系統建設。

(三)信息服務平台試運行

xxxx年x月,開通試點項目監管信息服務平台;xxxx年x月,所有試點項目基本信息錄入監管信息服務系統;xxxx年x月,對信息服務系統運行數據進行彙總分析。

(四)總結評估

xxxx年xx月,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形成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試點工作評估報告。

四、經費

試點場館配置完善達到監管系統要求的硬件和軟件所需經費,從xxxx年度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中支出。

五、監管系統建設內容

大型體育場館信息化監管系統包含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硬件主要有場館的本地服務器、客流量監管模塊設備、能耗監管設備、雲視頻直播設備、網絡集控設備與網絡管線,主要用於監管數據採集與本地存儲;軟件主要由本地局域網設備控制軟件平台和全國聯網監管軟件平台構成,主要用於本地數據處理與存儲、數據推流、全國數據管理與存儲等。(硬件軟件各項具體技術參數見附件x)

(一)硬件

根據場館實際情況確定規格參數、數量及佈設位置,包括:

1、本地服務器

每個場館佈設x台。

2、客流量監控設備

(1)紅外、影像雙目識別攝像頭:在場館主要人員通道口上方佈設x台,保證進出雙向監控。

(2)Wifi無線AP:在場館主要人員通道口布設x—x台。

3、能耗監管設備

水電氣熱四表自動化傳抄表設備。

4、雲視頻直播設備

推流攝像頭:在場館主要核心區域佈設。

5、網絡設備集控設備

(1)交換機

(2)網關

6、網絡管線及其他

光纖、網線、輔料。

(二)軟件

1、本地局域網設備控制軟件平台:每個場館佈設x套(本地上行帶寬xxMbps以上)。

2、全國聯網監管軟件平台x套。

六、監管系統建設實施流程

(一)場館勘察

1x、圖紙勘察

場館方向施工單位提供佈設區域的相關圖紙資料。

2、現場勘查

施工單位根據圖紙現場核查場館施工條件,確認建築空間、水電網等環境情況,初步確定預施工區域及點位(機櫃點位、雙目監測通道點位、wifi客流監管點位、水電氣熱傳抄表傳感器點位、雲視頻監管點位)。

(二)方案制定

1、方案提報

施工單位根據現場勘查的情況,制定系統佈設工程方案。

2、方案評審

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向場館運營方(大型體育場館)、系統監督方(體育總局科研所、中國體育場館協會)提報實施方案,由系統監督方進行方案評審。方案評審通過後,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與場館或場館所屬主管部門簽訂施工及服務維護合同。

方案審核流程:方案提報→場館方審核→監督方審核→簽訂施工及服務維護合同→施工→驗收→資料存檔→開始運行。

(三)工程佈設

1、施工安裝

(1)基礎工程

搭建網絡機佈線系統,進行線纜鋪設。線纜由控制中心通過強、弱電電纜橋架及電纜管溝鋪設到各個區域及各自的控制點位。

各系統主要施工方法、工藝流程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相應內容執行。本工程中所遵循的國家、行業、地方有關規範標準包括:《建築電器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xxxxx—xxxx)、《民用建築電器設計規範》(JGJ/Txx—xx)、《安全防範工程程序與要求》(GA/Txx—xx)、《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Txxxxx—xxxx)、《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驗收規範》(GB/Txxxxx—xxxx)。

(2)設備安裝調試工程

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按照評審通過的佈設方案進行施工安裝。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支持,保證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按期完成施工進度。

(四)試運行

系統施工安裝完成後,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對系統進行xx小時試運行,完成最終調試。

(五)工程驗收

系統試運行確認調試完成後,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向場館方、監督方提請工程驗收,完成佈設交接。

(六)資料留存

系統佈設交接後,由場館方、監督方、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各留存系統佈設資料x份。

七、有關要求

參與試點的有關省(區)體育局要充分認識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安排專門力量負責試點工作,積極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的問題,加強對場館試點工作的督導。

試點場館在建設信息監管系統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設施設備,力求節約高效,避免重複建設和不必要的浪費。要加快工作進度,在遵守政府採購法規的前提下,採購配置符合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的場館監管系統建設所需硬件設施及相應配套服務,做到合規合法。

試點工作技術支持單位(施工單位)要具有社會責任意識,按照總局關於試點工作的總體部署支持試點場館推進工作,按時並保質保量地完成試點省份體育部門和試點場館交辦的信息監管系統建設任務。

試點的方案8

為指導、規範、促進以農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和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換城市社會保障工作(以下簡稱農村“兩換”工作),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的意見》(*市辦發〔20xx〕1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出發點,以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目的,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以保障羣眾利益為根本,進一步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要合乎情理,不違背基本法律。即在實施農村“兩換”工作的過程中,既要合乎羣眾日常生產生活情理,更要維護有關法律法規的威嚴,不能與相關法律法規條文相牴觸。

2、要羣眾滿意,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即實施農村“兩換”工作,要建立在羣眾滿意的基礎上,不要違背羣眾意願,埋下安全隱患,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3、要不謀私利,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即實施農村“兩換”工作,要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不為私利所誘惑,一心放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工作上。

4、要抓點示範,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即實施農村“兩換”工作,要先把工作重心放在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周邊以及公路沿線宜工宜商地區,本着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的原則穩步推進。

5、要集中連片,走整居整段推進路子。即實施農村“兩換”工作,要以集中連片為前提,便於整體開發和適合農業機械化耕作,拓展農村宅基地的增值空間和提高農村土地的產出效益。

6、要找準人羣,減少工作推進阻礙。即實施農村“兩換”工作,不僅選準試點地是關鍵,而且選準試點人羣同樣非常重要。實際操作中,要着重選擇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多,人均收入水平高,平均年齡小的村落開展工作試點。

三、優惠政策

1、對農民原有房屋區分建築結構、建築年限、建築面積、建築用途、地理位置等給予相應的拆遷補償。

2、拿出原農村宅基地面積的20~30%來集中興建新型農村社區,用以安置自願放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且符合規定的農民,也允許這部分農民進入城鎮優惠購買經濟適用房。騰出70~80%的原農村宅基地置換成城市建設用地,增加的土地出讓金收益用來補貼農民購買新房,補貼標準在新建住房成本價的基礎上每平方米下浮300元。

3、農民進入城鎮後,在户籍管理、子女入學、就業扶持、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或繼續參加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與城鎮人口同樣的待遇。

4、進城農民留下來的承包土地用以集中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土地合作社、農業大户以及耕種能手經營,流轉土地收益用來幫助土地流出農民解決城市社會保障問題。

5、鼓勵農村“兩換”工作試點範圍外的農民特別是外出務工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將承包地的剩餘承包期一次性流轉出去,允許這部分農民同試點地的農民一樣進入城鎮優惠購買經濟適用房,優惠價款由縣財政統籌解決。同時享受與城鎮人口同樣的户籍管理、子女入學、就業扶持以及其它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如不想進城購房,可按每年每畝200元的標準給予貨幣補助,解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

四、工作步驟

1、試點準備階段(5月1日至6月30日)。這個階段主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摸底調查,認真分析實情,各項優惠政策涉及的業務部門據此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優惠條款、規定、辦法、標準等,各鄉鎮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二是選好試點地方。原則上要求小鄉鎮選擇1個試點地、大鄉鎮選擇2~3個試點地。選擇試點地要以地理位置好、村民生活水平較高、人際關係融洽、便於開展工作等作為衡量標準;三是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促進農民自覺加入到農村“兩換”工作行列,增強農民一次性流轉承包地剩餘承包期的主觀願望,掀起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高潮。

2、試點實施階段(7月1日至10月31日)。這個階段主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原則不放鬆;二是工作做細不鬆動;三是善於總結會創新;四是流轉有序出效益;五是羣眾贊同喜氣洋。

3、總結提高階段(11月1日至12月31日)。這個階段的工作重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總結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正確看待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下步工作打算;二是針對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完善和修正相關優惠政策,使之更有利於推動農村“兩換”工作,推進和加快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五、工作要求

1、切實加強農村“兩換”工作的組織領導。歷史證明任何成功的改革舉措都是走“摸着石頭過河”的路子,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創新。農村“兩換”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要逐步變農民為市民,改革難度很大,牽涉利益甚多,有些問題甚至較難解決。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改革試點成功。

2、多留實

惠給農民,避免出現“上樓致窮”現象。在農村“兩換”工作的實踐過程中,要將農村宅基地置換成城市建設用地後的土地增值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以各種方式全部返還給農民;要對農民宅基地和拆除的房產給予合理的安置補償;要允許農民安置房在不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前提下可直接上市交易;要優先安排進城農民就業,其子女入學問題與城市人同樣對待;要確保進城農民與城市人一樣享受到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要讓這項改革舉措不辦成瓜分農民利益的盛宴,避免進城農民出現“上樓致窮”現象。

試點的方案9

為全面掌握我縣中藥材資源狀況,順利完成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任務,根據《市衞生局關於印發市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選取中藥材資源豐富、具有本土產地道藥材、大宗品種藥材和珍稀瀕危藥材的區域開展中藥材資源普查。初步確定以興隆、木葉、蒼嶺等中高山鄉鎮為重點,按照由高山鄉鎮到中高山鄉鎮再到河谷鄉鎮的順序開展普查,確保全縣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覆蓋率不低於85%。

(二)全面開展野生藥材分佈集中區域的普查,栽培和養殖藥材的種養殖與加工技術的普查,藥材需求與供求關係的普查。

(三)更加全面、宏觀地掌握我縣中藥資源的整體情況,有效保護併合理利用中藥資源,為制定中藥產業發展規劃提供科技支撐,為本土產地道藥材的種植、加工一體化佈局提供技術支撐,為招商引資提供新亮點。

(四)深入分析中藥資源減少與瀕危的原因,為制定中藥資源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為建立中藥資源保護區提供可靠信息。

(五)探索全縣中藥資源普查的組織與管理方式,特別是企業參加普查的組織方式,探索普查隊伍的組建模式,探索普查方案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為全縣乃至全市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全面開展夯實基礎。

(六)充分利用中藥資源普查成果。在摸清中藥資源家底的基礎上,建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庫、中藥資源共享平台、中藥標本館、中藥種質資源庫、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與預警體系,為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為生物多樣性研究奠定基礎。

二、工作步驟

全縣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時間為3月至12月。

(一)準備啟動階段(3月)

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準備工作,成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和普查辦公室。制定調查路線和調查方法,確定調查品種。做好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啟動工作:一是組織開展全縣中藥人才以及技術專家的調查,組織填寫《XXXX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藥資源普查專家推薦表》,建立《XXXX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藥資源普查專家庫》,為組建調查隊做好準備;二是開展從事中藥資源種植與野生撫育的中藥生產企業的調查,為確定企業參加中藥資源普查做好準備;三是組織普查預備隊員接受市級技術培訓,經培訓考試合格的人員才能成為普查員並持證上崗。

(二)培訓實施階段(4月)

組建普查隊,開展普查知識技術培訓。開展中藥材產量與流通渠道調查、種植中藥材的外業調查、傳統醫藥知識的走訪調查及中藥資源消長原因的調查工作。啟動中藥動態監測系統平台的硬軟件建設。

(三)野外調查階段(5月—10月)

重點開展中藥資源野外調查工作,收集黃連、青蒿、金銀花等13種種質資源藥材、土樣,並進行種質資源質量評價。對半夏等3種野生藥材資源進行動態監測,定期觀察以上藥材生長髮育情況,掌握野生資源自然變化。開展內業整理與普查數據的輸入工作。動態監測系統投入試運行,預警信息分析和發佈系統啟動建設。

(四)總結評估階段(11月—12月)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中藥資源補充調查。繼續開展內業整理與普查數據的輸入工作。配合建設市珍稀瀕危中藥資源數據庫、市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及市中藥資源預警系統。總結評估中藥資源普查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建立健全普查機構。此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為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縣上成立縣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衞生的副縣長任組長,縣衞生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縣衞生局、農委、財政局、科委、林業局、旅遊局、中醫院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縣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領導小組在縣衞生局設立辦公室,由縣衞生局分管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抽調業務骨幹專門負責該項工作,確保中醫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二)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普查工作。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對於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中藥資源,保障人民羣眾中醫藥服務需求,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意義重大。縣級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調動一切可用的人力、物力資源,積極支持和參與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全力為普查工作提供保障。各鄉鎮要主動配合,在人員、車輛、住宿等方面給予普查隊支持和幫助,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三)嚴格規範,合理使用普查經費。此次中藥資源普查,上級財政安排了一定的普查經費,主要包括野外普查交通費、標本製作與鑑定等外業整理費、設備和材料配置費及項目普查補助等。衞生、財政等部門要加強項目經費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專款專用。各有關單位要自覺接受縣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監管和指導,科學合理使用普查經費,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試點的方案10

為加強鄉鎮財政管理,逐步緩解鄉鎮財政困難,根據財政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鄉財縣管工作的通知》(財預〔20xx〕402號)及省財政廳《省財政廳關於印發〈省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雲財預〔20xx〕381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按照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實行“鄉財縣管鄉用”。通過縣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和監督鄉鎮財政收支,規範鄉鎮財政收支行為,確保鄉鎮既得利益,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在確保人員工資、機構運轉的前提下,確保重點支出;進一步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加強管理,提高理財水平,確保鄉鎮基本支出需要,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的不合理增長,防範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促進縣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二、鄉鎮財政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縣鄉分税制財政體制不變的原則,縣對鄉鎮繼續實行分税制財政管理體制。

(二)堅持鄉鎮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的原則,實行“鄉財縣管鄉用”管理方式,鄉鎮預算內外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仍歸各鄉鎮所有,仍然屬於鄉財鄉用、鄉事鄉辦。

(三)堅持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原則,鄉鎮財務審批仍實行鄉鎮長一支筆審批制度。

(四)堅持債權債務關係不變的原則,鄉鎮的債權債務仍由各鄉鎮享有和承擔,鄉鎮在保證基本支出的結餘資金首先要安排償還債務。

三、鄉鎮財政管理改革的內容

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在現行財政體制和政策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鄉鎮財政實行“預算共編、賬户統設、集中支付、採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由縣財政直接管理鄉鎮財政收支。

(一)預算共編。鄉鎮財政所上劃縣財政局管理,鄉鎮財政所作為縣財政的派出機構,代縣財政履行相關職能。為體現預算嚴肅性,縣財政將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等方面強化監管力度,不斷規範鄉鎮財政收支管理。對鄉鎮預算編制、預算調整等重要環節實行鄉鎮自主編制、縣級審查批准,達到預算共編的目的。

鄉鎮的預算由縣財政局按有關政策,結合各鄉鎮財力實際,兼顧需要與可能,明確預算安排順序和重點,提出指導性意見;鄉鎮根據指導性意見及相關標準,由鄉鎮政府編制鄉鎮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報縣財政審核後統一編制縣鄉財政收支預算,報縣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後,由縣財政批覆各鄉鎮執行。

年度執行中鄉鎮需要做預算調整的,由鄉鎮提出年度預算調整方案,報縣財政局審核後統一編制縣鄉財政年度預算調整(草案),報縣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後,由縣財政局批覆各鄉鎮財政年度預算調整。

(二)賬户統設。取消鄉鎮財政總預算會計,由縣級財政部門代理鄉鎮財政總會計賬務,鄉鎮採用“零户統管”財務管理方式,核算鄉鎮各項會計業務。在保持單位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鄉鎮財政在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所有賬户,按有關規定由財政所在各鄉鎮金融機構統一開設“基本賬户”、“上級專項資金專户”、“村級資金專户”及“收入匯繳專户”。“基本賬户”用於核算鄉鎮除工資以外的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上級專項資金補助;“上級專項資金專户”用於核算省級以上政府或財政部門要求開設的專項資金專用賬户,如扶貧資金、國債資金等;“村級資金專户”用於核算鄉鎮代管的村級資金,繼續實行“村賬鄉代管”;“收入匯繳專户”用於核算鄉鎮組織的各項非税收入、預算外資金收入和週轉金回收上解。縣財政在調度資金時採取分户管理,封閉運行,互不擠佔。鄉鎮人員工資由鄉鎮財政所按月上報工資數據,縣財政委託各銀行或金融機構代理髮放。

(三)集中收付。鄉鎮的各項收入統一納入縣級財政管理,鄉鎮的各項支出統一由縣級預算安排。鄉鎮的税收收入由税務部門徵收後按規定繳入縣級金庫,並由縣財政根據財政管理體制明確的收入分配關係相應下劃各鄉鎮。應納入預算的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由鄉鎮通過“收入匯繳專户”集中匯繳縣級金庫。預算外收入、捐贈收入、企業上繳收入和其他收入由鄉鎮通過“收入匯繳專户”集中繳入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鄉鎮所需支出,按照批覆後的鄉鎮預算,由縣財政按進度撥付或支付;預算外資金支出各鄉鎮根據存量及需要,提出用款計劃,報縣財政核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四)採購統辦。鄉鎮在年初編制支出計劃時,根據統一的標準和辦法,按照政府採購目錄和限額標準,由鄉鎮在年度預算範圍內提出申請和計劃報縣財政局進行審核,經批准後由縣採購中心按政府採購程序實施統一採購,採購資金由縣財政按規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據統管。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行政事業性往來款項統一收據、罰沒票據等票據,仍然由縣財政局票據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加強源頭控制,嚴格票據領發核銷制度,票據的領用、核銷等工作必須有專人專職負責,鄉鎮票據採用“限量領用、定期核銷”的管理辦法,做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嚴禁坐支、轉移、隱匿收入。未經省級財税部門監製和印製的票據均視為非法票據,鄉鎮不得使用。

四、認真落實各項配套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一是切實加強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此次改革工作,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各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某縣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及時安排部署,由於此次改革工作時間緊、範圍廣,各鄉鎮必須成立專門的機構,保證我縣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調整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按照積極穩妥、簡明規範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充分考慮農村税費改革對鄉鎮財力的影響,加大對困難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從體制上保證鄉鎮工資發放和機構正常運轉等基本支出需要,調動鄉鎮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和組織收入的積極性。

(三)嚴格控制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和債務的不合理增長,做好“四項”清理工作。一是清理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建立供養人員工資檔案,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清理清退鄉鎮各類超編人員、不在編人員和自聘人員,優化財政供給範圍。二是全面清理鄉鎮單位銀行賬户。除規定保留的銀行賬户外,其他賬户一律取消。三是清理各種財政性票據。四是清理核實鄉鎮債權債務。將鄉鎮政府的所有債權債務逐一登記,上報縣財政局備案。鄉鎮原有的各項債權債務關係不變,鄉鎮政府應採取一切有效措施,積極化解既有債務,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制定防止新增債務和消化舊債的具體措施。

(四)切實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根據鄉鎮收支規模和實際情況,明確各鄉鎮財政支出範圍、支出標準、審批程序等,合理確定鄉鎮財政支出順序,鄉鎮財力要首先用於保證機關人員工資發放,基層政權正常運轉和社會保障補助支出需要;其次是安排農業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支出。合理確定公用經費定額,加強支出管理,嚴格控制會議、招待、公車、電話等一般性開支。

(五)建立稽查制度。鄉鎮所屬單位和村級財務收支憑證由鄉鎮財政所稽核後,根據有關規定和資金性質審核無誤後登記入賬。鄉鎮財務收支未及時報賬或改變資金用途的,縣財政局將停撥其經費;鄉鎮實現的收入未及時入賬或票據未及時繳銷的縣財政部門將對其停發票據,如發現有使用非法票據,縣財政將在鄉鎮的預算中直接扣繳違紀資金。

(六)嚴明改革紀律。鄉鎮應進一步提高對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認識,加強領導,規範操作,自覺接受紀檢、財政、審計等部門的財務檢查。不準在實行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之前私分資產、濫發錢物。否則一經發現,除沒收違紀資金外,還要追究鄉鎮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五、實施步驟

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為以下5個階段實施。

(一)制定方案階段(20xx年11月):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和有關配套措施。

(二)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印發有關文件,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進行宣傳發動。

(三)清理清查及培訓階段(20xx年12月底以前):組織人員深入鄉鎮清理銀行賬户、清理債權債務,清理預算外資金及各類票據,清理編制和人員。

(四)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確定鄉鎮財政所人員崗位和職責,開設新的鄉鎮賬户,進一步完善縣鄉計算機網絡建設,按試點方案的要求實施對鄉鎮財政收支的試點改革。

(五)總結完善階段(20xx年12月):對改革運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總結,提出鞏固完善的意見和建議。

試點的方案11

為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根據省、市“共同締造”試點活動安排部署,結合xx實際,現就推進xx村“共同締造”活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以“黨建引領、羣眾主體”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歷史文化深挖、人居環境提升、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廣泛發動羣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共治,提煉“xx文化”、重塑“xx”,按照“品三國古文化、遊xx網紅村”的發展思路,“共同締造”xx村景美、人美、文化美,支部強、產業強、集體經濟強,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共同締造”xx經驗。

二、工作內容和試點時間

(一)前期準備階段(xx月xx日前完成)

1、深入調研,共提訴求。通過調研走訪、羣眾座談、星空夜話、壪台會、小組會等多種方式,廣泛徵求xx村“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以及黨員羣眾意見,充分了解羣眾意見訴求,平等吸納各方意見,建立xx村“共同締造”問題清單,提煉最大“公約數”述求。

2、共謀決策,共制方案。結合問題清單和羣眾述求,再次召開羣眾議事會,反覆磋商、統一思想,選取人居環境、文化挖掘、農旅打造、平安治理、項目建設、清廉村居等六個方面進行試點建設,制定xx村“共同締造”實施方案。

3、搭建平台,完善機制。堅持“支部主導、村民主體、責任明確、統籌推進”的管理機制,組織召開“共同締造”羣眾議事會,分別組建黨組織領導下的xx村鄉村治理委員會,下轄環境促進會、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平安互助會、項目監事會、廉潔監督會“六會”羣眾自治協會,形成“1+6+N”的“共同締造”組織體系。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xx月xx日前完成)

4、發動羣眾,共建發展。按照“不先入為主、不好大喜功、不急於求成、不包辦代辦、不就事論事”“五不”的工作要求,充分發動羣眾通過出資、出力、出點子、參與活動等方式,深度參與人居環境、文化挖掘、農旅打造、平安治理、項目建設、清廉村居等工作,形成共建美好家園的工作合力。

一是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零投入”發動羣眾開展房前屋後、院落、曬穀場、自留地的清垃圾、清違建、清堆物、清雜草、清污染“五清”行動,通過認領房前屋後任務清單和“積分兑換+人居環境整治”等創新舉措,激發羣眾參與熱情,實現美庭院、美小巷、美菜園、美路網、美河道“五美”目標。

二是打造田園綜合體。依託xx村三國古文化的挖掘和網紅經濟的發展,結合xx村的蝦稻產業特色和毗連後湖高速、返灣湖的地理優勢,積極打造“水下森林”農旅田園綜合體,集健康、休閒、採摘、體驗、網紅、親子等為一體的創意農業,讓鄉村成為守望鄉愁的重要場所,實現旅遊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依託網紅經濟,讓“xx”牌的農產品走出去,讓村集體參與網紅經濟的組織實施、入股分紅,實現村農民增收、村集體增富的共同富裕目標。

三是共築精神文化。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關於“深挖巴楚文化、三國文化”的工作思路,圍繞“品三國古文化,遊xx網紅村”的發展思路,把xx村的歷史文化挖掘好、“馬”故事講好、“xx”提煉好、接地氣的宣傳標語宣傳好;積極發揮xx村“紅色志願者”的示範帶動作用,持續性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活動,提升村民綜合素質。

四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整合“一村一輔警”、法律顧問、專職人民調解員力量,通過開展“積分兑換+矛盾糾紛排查+治安中心户+禁毒志願者”的“積分+”村民自治創新管理方式,推動矛盾糾紛、社會治安、重點人員管控等及時發現、及時化解、及時管控、及時上報,讓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推動平安建設從“靠政府”變為“靠大家”。

五是塑造清廉村居。堅持黨建引領,按照“政治頭腦清醒、發展思路清晰、工作重點清楚、村企關係親清、人居環境清靜、黨員幹部清廉”的“六清”標準,優化系列舉措、營造崇德尚廉氛圍、創新活動載體,推動xx清廉村居建設向善向好,為鄉村振興和“共同締造”活動注入源源不斷的“廉動力”。

六是建設“共同締造”項目。依託xx線入口和xx村入口微景觀打造、xx線主幹道刷黑、鄉村路、排三支渠和二號三號南北河護坡清理、xx六組四組八組的環境美化、xx古街立面改造、橋頭區域、文體廣場、村黨羣服務中心、農旅融合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示範帶動羣眾出資出勞、主動配合項目建設,發動羣眾參與民調、建設、驗收等項目建設工作,讓羣眾成為項目的參與者、受益者、評判者、守護者,變“要我做”為“一起做”的強大合力。

5、共管建設,共評效果。優化積分制管理,推動基層組織用力管、市場主體專業管、熱心羣眾主動管,凝聚基層組織合力、調動羣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管好“共同締造”項目。通過“1+6+N”的“共同締造”組織體系,組成評議團隊,採取小組交叉評、協會現場評、羣眾聯合測評等方式進行評議。評議結果越好的,積分越高,所獲積分可到村級黨羣服務中心積分超市直接兑換物資。積極開展尋找身邊“最美鄉村振興示範户”、“最美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户”、“最美清廉示範黨員户”、“最美勤勞致富示範户”、“最美紅色志願者”等活動,採取“榮譽獎+積分獎+項目獎”等方式進行獎勵。

(三)提升總結階段(20xx年xx月xx日前完成)

6、總結經驗,共享成果。各工作小組每半月向辦公室彙報工作進展,負責做好“共同締造”驗收工作。及時發現、總結和推介湧現出的鮮活經驗以及黨組織、黨員幹部和帶頭人的典型事蹟,每月提交一份含金量高的典型宣傳材料,在主流媒體設立專題專欄,多層次、多角度宣傳“共同締造”活動,實現經驗推廣、農旅推介“雙贏”局面。

三、強化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

(一)成立協調專班。成立“xx鎮推動xx村‘共同締造’試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六個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試點工作的具體統籌協調;六個小組負責人居環境、文化挖掘、農旅打造、平安治理、項目建設、清廉村居等六個方面的試點工作,適時在全鎮推廣經驗。xx村組建工作對接專班,做好與“一辦六組”、各自治協會的對接工作,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動、常態化督辦、銷號式結賬,加快“共同締造”試點建設步伐。

(二)強化經費保障。整合上級財政、社會捐助等方面資金成立三項基金,保障“共同締造”活動經費。一是成立網紅經濟發展基金。積極爭取蝦商雲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資,支持村民抖音拍攝和轉發、網紅培養、直播帶貨和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二是成立環境整治基金。投入資金8萬元,對全鎮人居環境整治進行獎勵;推動xx村參照考評辦法,每季度對排名第一名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三是成立積分兑換基金。投入資金10萬元,用於xx村和全鎮其他村居積分超市建設與兑換物資。以“以獎代補”資金形式分配各村。

(三)形成長效機制。按照“邊推進、邊總結、邊完善”的思路,認真做好xx村“共同締造”試點工作的總結,推動“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xx村羣眾參與成為自覺,探索形成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成效機制,形成“共同締造”活動全域展開的經驗模式。根據xx村“共同締造”試點取得的經驗,適時在全鎮推廣。

試點的方案12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浙江省社會救助條例》,突出專項救助的“救急難”功能,解決羣眾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問題,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整體功能,根據《浙江省“救急難”工作試點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本縣實際,現就“救急難”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救急難”的實現路徑、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各項社會救助制度作用,統籌各類社會救助資源,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效應,讓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難的居民(含非本縣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時救助,防止衝擊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事件發生,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整體功能。

二、具體任務

(一)健全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由民政、財政、教育、人社、衞生、住建等為成員單位的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聯繫,整合民政內部和部門之間的政策資源,共同推動“救急難”試點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對重大的“救急難”工作事項和工作涉及面廣、情況複雜的事項,由縣府辦牽頭,召開“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協調各方,會商解決。

(二)完善社會救助政策。進一步完善各項救助制度,發揮在“救急難”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及時完善臨時救助政策,突出基本生活救助和“救急難”的制度特點。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仍有困難的家庭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做到救助程序方便快捷,救助及時。完善醫療救助政策,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人均籌資自然增長機制。加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力度,進一步擴大救助對象範圍,適當放寬用藥範圍。簡化救助結算程序,完善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加強與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等相關制度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制度合力。健全自然災害救助制度,對受到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轉移、安置,及時提供必要的食品、飲用水、衣被、取暖、臨時住所、醫療防疫等應急救助。發揮社會救助制度的綜合效應,統籌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等各項救助,使全體居民在遭遇困難時,得到及時救助。

(三)建立健全發現報告和快速響應機制。建立“救急難”對象主動發現報告機制。組建村(社區)“救急難”聯絡員網絡,及時瞭解、掌握、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主動幫助其提出救助申請並協助落實,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干預。縣民政局要開通社會救助熱線電話12349,暢通困難羣眾申請救助和有關人員報告急難情況渠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縣民政局應及時處理、轉辦救助申請和急難報告,相關縣級部門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積極落實“救急難”措施。如遇重大事項或無法解決的事項,由縣府辦牽頭協商,及時有效地救助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羣眾,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四)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各鎮(街道)統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打造困難羣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綠色通道”。通過完善救助網點、簡化救助程序,精心打造“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部門合作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對於轉辦承辦事項,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及時辦理、快速處置的原則,限時辦結。

(五)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的有效銜接,依託各級慈善組織,搭建政府部門救助資源、社會組織救助項目和公民個人救助意願與急難對象救助需求對接的信息平台,在確保政府救助公平、公正實施的同時,充分發揮慈善救助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的特點,鼓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等針對急難個案開展慈善救助,形成“救急難”合力。動員本地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大中型企業等設立“救急難”公益基金,在縣民政局的統籌協調下有序開展“救急難”活動。形成政府保障與社會幫扶互聯、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互補、行政力量與社會力量互動的良好格局。

(六)創新專業服務方式。促進社會救助向服務專業化、滿足個性化轉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由社會工作者針對不同急難情況的居民開展生活幫扶、心理疏導、精神慰藉、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鼓勵各級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積極參加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依託鎮(街道)、村(社區)或專業的社會工作組織,開展“救急難”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幫助急難對象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適應社會生活。

三、工作步驟

(一)準備動員階段(20xx年10月)。召開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聯席會議,研究相關事項,制定初步工作方案和《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辦法》。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在11月底實施《嘉善縣“救急難”工作辦法》,開通“12349”社會救助熱線,並在各鎮(街道)設立統一受理救助申請窗口。明確部門職責及分辦、轉辦流程和辦理時限,建立化解急難問題的“綠色通道”。開展社會救助信息大平台建設,實現縣級有關部門間救助信息共享,及時、準確、動態地彙集城鄉各類困難羣眾的信息,真正實現信息共享。

(三)評估總結階段(20xx年6月)。對試點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完善“救急難”工作方案。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各部門(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救急難“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把試點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推進“救急難”工作與示範點建設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統籌協調安排,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推進“救急難”工作措施的落實。

2、統籌安排,落實資金。縣財政局每年安排一定預算設立專項資金,縣慈善總會設立“救急難”項目資金,根據審批確定的用款計劃,及時將“救急難”資金撥付到位,並對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強化監督,注重實效。建立督查制度,定期組織對“救急難”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及時通報督查結果。對提供虛假證明、採取欺瞞手段騙取救助金的,一經查實,將全額追回冒領款物,並在一年內不再受理其本辦法相關的救助申請;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4、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做好政策宣傳,多角度宣傳開展“救急難”的作用意義、範圍標準和工作情況,引導羣眾理性看待“救急難”工作,積極參與“救急難”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試點的方案13

為全面貫徹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縣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推進鄉村生態宜居環境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鄉風文明水平,不斷增強鄉村建設的綜合示範帶動能力,根據市委委、市政府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部署,縣委、縣政府決定20xx年開始建設1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一個鄉村振興示範鎮。為確保工作有序開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以改善鄉村生活條件、優化鄉村生態環境、完善鄉村治理制度、提升鄉村文明水平、轉變鄉村發展方式為目標,以村莊規劃建設為先導,以鄉村環境生態綜合整治和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基礎,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為推手,強化特色產業支撐,努力讓廣大鄉村羣眾過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引導,部門聯動。縣政府充分發揮總攬全局、綜合協調的作用,發動引導羣眾積極參與建設,把尊重羣眾意願貫穿示範村建設全過程,做到建設前羣眾贊成,建設中羣眾參與,建成後羣眾滿意。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加強業務指導,集成各類建設項目資源,整合各項涉農資金,重點支持和投入示範村建設。

(二)科學規劃,引領振興。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結合實際,在不失農村韻味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編制或修編村莊佈局規劃,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打造高標準、高水平的示範村,通過“連點成面、連片成帶”輻射帶動周邊村組的發展。

(三)自然和諧,突出特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現有的山水脈絡,結合當地農村實際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立足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示範村建設不搞大拆大建,讓村組建設融入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着力把鄉村打造成突顯當地鄉土氣息和民風民俗,產業特色鮮明、成效明顯的新型示範村建設典型。

(四)羣眾主體,社會參與。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機制,通過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堅持走羣眾路線,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羣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引入市場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打造支撐鄉村發展的現代特色農業、休閒旅遊產業等,營造“政府引導、羣眾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良好格局。

(五)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切實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健全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着力把示範村建設成為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生態鄉村美麗建設的先行區、試驗場,借鑑和引入先進地區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集民意、匯民智,大膽探索創新,努力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機制推進新活動,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為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經驗和典範。

三、基本條件

(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具有一定區位優勢。重點選擇位於交通幹道和鐵路沿線兩側可視範圍內的村組。按照串點連線、合線成面的思路,優先選擇縣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規劃範圍內的村組。

(二)環境狀況: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村莊形態基礎,有拓展建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業態潛力。重點選擇特色產業具有一定基礎的生態文明試點(示範)村、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移民新村、省市美麗宜居示範村等。

(三)文化底藴:村組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底藴、民風民俗較鮮明。

(四)產業發展:農村經濟有較好發展,有一定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初步形成。優先選擇有實力企業入駐,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以及建成後可對周邊區域形成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村組。

(五)幹羣基礎:村“兩委”班子團結務實,有較強的戰鬥力和執行力,在羣眾中有較高的威信,組織發動羣眾能力較強。幹羣關係和諧,羣眾積極性高。

四、目標任務

建成10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綜合性、示範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以下簡稱“示範村”)。經縣人民政府同意,

五、建設內容

(一)規劃編制。以“改善人居環境、留得住鄉愁”為理念,立足於村莊綜合改造,注重節約用地,合理佈局功能區,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設計相關法規,開展示範村規劃編制;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合理佈局、注重實效”為原則,明確示範村的建設定位、並且選定1項以上特色優勢明顯的富民產業,實現多規合一,制定鄉村發展規劃。突出傳承優秀文化及融合鄉村旅遊,重點對建築特色、村莊佈局、環境整治、垃圾治理、排水和污水處理、道路硬化、村莊美化綠化亮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規劃。(牽頭單位: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分局、交通運輸局、文旅局、財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二)產業興旺。以促進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載體,依託資源優勢結合當地實際整合規劃,不斷提高農田水利、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科技支撐建設水平;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充分運用“互聯網+”、“旅遊+”、“生態+”等模式,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產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多種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文旅局、財政局、林業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三)生態宜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青山綠水淨土保衞戰”為重點,突出傳承鄉村農耕文明、彰顯黃土風情,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結合村組現有和新建建築、鄉村環境要素引導進行鄉土化改造,延續歷史文脈,凝聚故土情結,提升“鄉土、鄉情、鄉愁”,打造有韻味、有特點的村落民居。民居建築典型特徵得到彰顯,黃土風貌、特色民居、古樹名樹得到合理保護。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示範村的道路、供電、供水、通信、污水垃圾處理、民宿、淨化美化綠化亮化硬化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在持續鞏固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的、宜居鄉村活動成果基礎上,突出抓好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垃圾收集處理、“廁所革命”、畜禽糞污和農業廢棄物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八清一改”,改變影響村組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優美宜居環境。(牽頭單位:生態環境局##分局;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財政局、林業局、宣傳部;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四)鄉風文明。把當地的文化遺產和民俗文化融入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着力保護當地的特色民宅、古樹名木、民俗文化、文化遺產,挖掘鄉村人文、生態特色內涵,在空間格局和景觀塑造上力求展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美麗的田園風光。依託特色農業資源和民俗文化,培育農事體驗節慶和特色節慶品牌。健全新型農民培訓教育機制,教、科、文、衞、體、計生等服務設施配套完備,建設圖書室、文化廣場、小舞台、運動場等多功能文化活動場所。有民俗文化底藴的村組,做到民族文化有效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開展以民俗民居傳承、保護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村史陳列室或類似設施建設。村莊文化氛圍得到提升,村莊有文體團隊、活動陣地和特色文體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創建活動,使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升,崇尚科學、健康娛樂、鄰里互助、家庭和諧的風氣得到弘揚。(牽頭單位:宣傳部;配合單位:文旅局、農業農村局、教科體局、林業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五)治理有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抓黨建促振興,建立村組建設和管理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鄉村建設多元投入機制,抓好“一組兩會”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村級黨組織工作制度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開展村務管理,健全鄉村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培育農民學法用法示範户;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法治為本、德治為先、自治為基的基層治理機制,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牽頭單位:組織部;配合單位:文旅局、農業農村局、教科體局、林業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六)生活富裕。不斷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滿足農民羣眾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目標,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載體(平台),加強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重點做好村級就業、社會保障經辦、教育助學、衞生健康、羣眾文化體育、法律等六項服務,努力讓農民羣眾辦事不出村,使農民羣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務。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建立村莊發展、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體制機制。建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村集體、農户等多方共同投入、建設及經營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多方共贏。(牽頭單位:縣委農辦(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住建局、自然資源局、組織部、人社局、民政局、文旅局、教科體局、林業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丹州街道辦事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20xx年我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工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成立xx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縣長任建新任組長,縣委常委、副書記王曉春、副縣長曹紅星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縣委農辦),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統籌規劃等,各相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全力配合推進(具體分工方案詳見附件)。各鄉鎮要實行鄉鎮長(主任)負責制,制定實施方案和各項工作的細化方案,靠前指揮,積極需相關部門溝通,落實至少一名副科級以上領導駐村協調組織羣眾。

(二)加強配合,共同推進。示範村建設實行“例會”制度,縣示範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採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召開工作例會,聽取示範村建設進度情況彙報,研究解決示範村建設的重要事項,部署下一階段建設工作。縣農業農村局(縣委農辦)負責全縣示範村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指導示範村產業發展。縣直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工作職責,指導制定方案開展建設,優先安排本部門涉農建設項目資金重點投入到示範村建設。

(三)多方籌措,確保投入。各相關部門、單位要有效整合各方資源,集中力量投入到示範村建設。“爭取國家和省市撥付一點、本級財政配套安排一點、羣眾自籌解決一點、企業參與投入一點、社會幫扶捐助一點”的多元投入方式解決。要多方籌措資金保障示範村建設,縣級財政優先安排專項資金投入,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以建設示範村為平台,推進各類涉農建設項目資金整合。

要建立完善示範村專項建設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確保財政資金按相關規定嚴格管理使用,厲行節約,不得超標準、超規格使用。要根據實際需要,科學統籌安排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示範村建設主體是農民,受益主體也是農民,要建立起“一組兩會”村民議事機制,討論並決定涉及羣眾利益的事項。要加強宣傳發動,充分利用網站、論壇、微信等互聯網新媒體,營造建設活動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設。

(五)加強督導,確保成效。縣農業農村局要加強示範村建設進度的指導、檢查、督促和跟進。項目由各鄉鎮政(丹州街道辦事處)府組織實施,鄉鎮政府(丹州街道辦辦事處)要加強建設進度管理,確保建設任務按期高質高效完成,保障資金投入產生效益,及時上報各項材料。

試點的方案14

到20xx年,在全省範圍內初步規範各類招生、辦班、收費行為,並規範教材管理; 到20xx年,在全省範圍內基本實現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建立起穩定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秩序。

為實現上述目標,安徽省出台了三項改革措施:

1.進一步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標準化建設,擴展學生生活服務設施及運動場地、實驗室設施的建設,提高圖書資料及音體美器材的裝備水平。二是深化農村中國小課程改革,鼓勵各地開展城鄉教育一體化和教育資源共享等區域性的改革實驗。三是配齊配強教師,加強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工作,特別要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四是加強校長、教師培訓工作,落實培訓經費、提高培訓質量。五是提升普通高中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加快實施高中學校“班班通”工程,鼓勵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2.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管理,規範辦學行為。一是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頒佈的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課等項課程的開設,並將其納入學生學業水平考試評價之中。二是確保節假日師生的法定休息時間,嚴禁中國小校以任何名目利用寒暑假、雙休日組織學生有償補課。三是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包括學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每天參加集體鍛鍊的時間和睡眠時間等。四是嚴格規範日常考試,不組織、不參加未經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各種統考、聯考或其他競賽、考級等活動;全面推行日常考試無分數評價;嚴禁公佈學生考試成績。各種學科競賽、特長評級納入學生綜合評價,但不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錄取相掛鈎。五是學校統籌各學科教師的作業佈置,控制作業數量、精選作業內容,提倡佈置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

3.健全評估與督導制度。對學校執行課程計劃的情況,學生課外作業量及睡眠時間、集體補課和按學生考試成績排名與公佈名次等問題進行嚴格督查。

安徽省將從以下四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 :

1.完善《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國小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意見》的配套政策,制定規範招生、辦班、教學、收費等方面的實施細則。

2.建立健全政府對規範辦學行為的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加強對規範辦學行為工作的考核評估,並將改革方案的實施情況納入縣級黨政幹部教育工作考核指標體系。

3.明確、細化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和考核辦法,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為保障改革方案的實施,安徽省擬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政策法制的保障。抓緊修改《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將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工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

2.加強機構隊伍的保障。一是省教育廳成立集中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各市(縣、區)也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二是在全省聘請一批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義務監督員,建立覆蓋全省的監督網絡。

3.加強監督考核。一是建立專項檢查、監督制度,對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組織抽查,並將檢查結果通報全省。二是將規範辦學行為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對縣級黨政領導教育工作的考核中,列入對市教育局工作評估中。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因擔心減輕課業負擔會影響孩子的升學而對改革存在牴觸情緒。安徽省針對這一問題的應對預案是:

一,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師生及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審慎制定具體改革方案。

二,加強組織領導,全省統籌制定方案,統籌推進實施,統籌進行督促檢查。

三,各市、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各學校,藉助媒體宣傳素質教育理念,爭取贏得家長的支持與理解。

試點的方案15

城市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温室氣體已佔到全球總量的75%,製造出全球80%的污染。全球性氣候變暖以及連帶造成的氣候變化與碳排放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當前從建築設計上看,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將建築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築納入與環境相通的循環體系,從而更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使建築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儘量減少對自然景觀、山石水體的破壞。第二種是將自然引入建築,運用高科技知識,促進生態建築化,人工環境自然化。如馬來西亞楊經文先生設計的綠色摩天大樓,它在現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現自然,運用生態技術,將植物、水體等自然景觀引入建築物內部,使自然成為建築的一部分。實際上可持續發展涵蓋的範圍更為廣泛,涉及到文化、自然和居住環境等眾多因素。世博生態城就是將建築融入自然的一個經典代表,區域內的森林和綠化面積將從原有68%的水平提高到75%,對園內品種單一的人工次生林實施科學改造後,可以提高城市綠色質量,為春城人民提供開放式的公園。

1 社區存在問題

目前世博生態城的交通出行主要以步行、公交和私家車為主,在低碳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將逐漸加強自行車交通網絡,把自行車作為短途交通工具,而長途出行時,乘坐公交和地鐵為首選。通過完善的自行車設施和網絡,解決公交到住宅區和商業區“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提高道路資源的利用率。

垃圾進行單一填埋或焚燒永遠跟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垃圾源頭減量化才是首要任務,也是緩解垃圾圍城、解決末端土地緊缺難題的根本。當前居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較差,產生的廢棄物較多,同時垃圾分類設施較不齊全,根據實際調查垃圾分類投放正確率並不高,完全知曉垃圾分類的居民少,垃圾資源化率較低。

公共配套設施方面比較完善。在便利服務設施方面,在低碳中心商業區已經配套建設了面向大眾的食堂和咖啡廳,但針對住宅區還缺少社區公共食堂的配套建設,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可以極大方便社區居民的飲食需求,確保向居民提供營養健康的綠色食品。

缺少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低碳社區應統籌建立社區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社區內重點單位、重點建築和重點用能設施的全覆蓋,對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需要加快建設社區能源管控中心,安裝智能化的自動控制設施,加強社區公共設施碳排放的智慧管控,並面向家庭、樓宇、社區公共場所,推廣智能化能效分析系統。居民低碳意識不強,低碳行為參與度較低。

2 低碳社區建設目標

2.1 規劃佈局

將低碳理念貫穿到社區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已建區域改造與新區開發的關係,合理配置居住、產業、公共服務和生態等各類用地,科學佈局基礎設施,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推行社區“15分鐘生活圈”,強化社區不同功能空間的聯通性和共享性。

2.2 綠色建築

所有項目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階段全面落實綠色建築要求,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採用被動式設計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昆明天然的採光通風,合理選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社區綠色建築達標率達到70%。

2.3 低碳交通

統籌考慮社區及周邊公共交通站點設置,建設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交車、地鐵、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方式換乘便利化程度,構建緊湊高效的社區公交和慢行交通網絡。同步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開展電動汽車接駁服務,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採用新能源汽車。

2.4 可再生能源

建設太陽能光電、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建築屋頂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覆蓋率達到50%以上,同時道路照明局部採用太陽能路燈,整個社區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比例至少達到2%。

2.5 水資源利用

統籌社區內、外水資源,優先接駁市政給排水體系,同步規劃建設供水、排放和非傳統水源利用一體化設施,全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社區化分類處理和回用,從單體建築、小區、社區三個層面統籌建設中水回用系統。採用低影響開發理念,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系統,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容量達到7680m3。

2.6 固體廢棄物處理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就地化”的處理原則,採用社區化處理方式,建立節約、高效、低碳、環保的社區垃圾處理系統。合理佈局廢棄物便捷回收設施,社區內設立舊物交換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建設廚餘、園林等廢棄物社區化處理設施,促進社區內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0%。有效銜接市政固廢處理系統,配備標準化的分類收集箱和封閉式運輸車等設施。

2.7 社區生態環境

社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優先保護自然林地、濕地等自然生態景觀,保護生物多樣性。社區景觀綠化優先選用栽植本地植物,強化喬、灌、草相結合,維護社區生態系統平衡,促進社區景觀綠化與自然生態系統有機協調,每個鄰里的綠地率至少達到30%。

2.8 低碳管理

建立覆蓋社區內各類主體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各主體責任和義務,建立社區重點排放單位目標責任制。社區內新建建築建立數字化碳排放監測系統,對社區內重點建築和重點用能設施實行全覆蓋,對社區所有新建建築的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2.9 低碳生活

規劃建設配餐服務中心、公共食堂、家政服務點等便民生活配套設施,合理佈局社區物流配送服務網點,打造社區商業低碳供應鏈。制定併發布綠色低碳裝修指南,引導裝修企業從設計、施工、選材等方面進行低碳裝修。在社區建成投運後,面向社區居民和單位發放低碳生活、低碳辦公指南,粘貼低碳相關標識和説明,指引入住單位和社區居民科學利用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培養低碳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

3 低碳社區建設方案

3.1 低碳規劃原則

世博生態社區以低碳理念統領社區建設全過程,通過環境整治和相應的開發來找到景觀中原有的平衡,通過完善該區域的城市功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世博園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價值。設計採用“分水嶺”的規劃方法來決定哪裏是最適宜開發的地方,同時健康有效地整治森林的問題也左右着設計概念的形成。森林整治的想法包含着一些生態概念如:高質量的呼吸空氣、高質量的飲用水、野生動物棲息地及與植被相聯繫的多種物種。把恢復森林作為最基礎的設計概念。

3.2 低碳文化生活

建立社區食堂,增加配餐服務中心,生態蔬菜配送等生活服務。業主通過社區商城即可實現微信點餐和微支付;也可通過到店掃描二維碼點餐和支付。每天在訂閲號實時更新發布每日菜單、新品推介、優惠活動等,通過互聯網+不僅為業主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時也提升了物業公司服務品質。

積極引導居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以低碳生活為榮的社會風尚和共建和諧低碳家園的社區文化。通過微信平台、論壇、宣傳欄等方式,積極向業主傳播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低碳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典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增進與業主之間的感情。倡導清潔爐灶、低碳烹飪、健康飲食,減少食品浪費。設立方便居民舊物交換和回收利用的“社區低碳小站”,商場、超市等設立以舊換新服務點。

3.3 低碳運營管理

管理體系健全,節水政策落實到位。制定節水管理制度、檢漏保修制度、用水巡迴檢查制度,設有節水管理部門及專職管理人員,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水計量不存在水費“包費制”。公共用水管理做到節水設施到位,無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户表普及率達到100%。

加強智慧社區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現社區運營管理高效低碳化。通過互聯網思維、物聯網思維方式以用户為中心整合社區商業、物業服務和其他配套資源創建以物業為主導的社區智能服務平台,為業主提供一對一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社區智慧交通服務系統,建設覆蓋試點社區主要道路、公交場站、居民小區、公共場所的智慧交通出行引導設施,建立交通數據實時採集發佈共享和運營調度平台,提供道路交通實時路況、接駁車即時呼叫、智能停車引導、公共交通信息等服務,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務體系。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垃圾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完善社區節能減碳監督管理和獎懲制度,鼓勵社區居民、社會組織參與低碳社區建設和管理。通過努力,使試點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

在建築及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同步設計安裝電、熱、氣等能源計量器具,倡導建設能源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實現能源利用的分類、分項、分户計量。開展家庭碳排放統計調查,建立新建社區水電氣熱等資源能源數據信息自動採集和社區温室氣體排放信息系統並集成到新建社區智能平台統一管理和運行維護。定期開展碳排放評估工作,並定期向社區居民和有關單位公示反映社區低碳發展水平的指標信息。

3.4 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

建築佈局、設計充分考慮昆明當地氣候條件,最大化利用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儘量採用當地建築材料和低碳建築材料,選用低碳技術和低碳設備,大力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築應用,做到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與建築一體化同步設計。

嚴格落實綠色施工,優先選擇國家和地方推薦和認證的節能低碳建築材料、設備和技術,利用本地材料和可循環利用材料。施工單位參照《建築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嚴格做好綠色施工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及環境保護工作。

對社區內規劃的新建建築,要全部按綠色建築設計標準設計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一星級標準,新建商品房將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確保世博生態城新建建築達到《雲南省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J53/T-39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的相關要求。

3.5 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

推行網格式道路佈局,實現社區與周邊路網有效銜接,做好社區微路網建設,優化社區出行道路與城市主幹道的接駁設計。合理配置社區內商業、休閒、公共服務等設施,提升社區總體服務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改善社區交通微循環,合理配置社區內公共自行車專用車道,增設方便居民出行的自行車自助點,每個生活鄰里小區至少配置1個自行車租賃站點,使得居住者可以更容易便捷地往返於各建築物之間。每騎自行車替代機動車行駛1英里,就能減少近1磅(450克)的CO2排放量,同時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儘管交通並不是温室氣體的最大製造者,但是世博生態城將建設一個更加有利於市民健康的交通體系。一、二期工程將共同配建1個電動車公共充電站,三期則單獨配建1個電動車充電站,併為這類新能源汽車提供免費停車優惠。酒店、商業等公共機構優先配備新能源汽車,支持社區內購物班車和物流配送採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合理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拼車搭乘和出租車停靠設施,優先建設立體停車、地下停車設施。

建設社區垃圾分類收集、分選回收、預處理和處理系統。世博生態城將逐步完善垃圾綜合管理體系,以減量控制為主,資源回收再利用為輔,剩餘垃圾進行焚燒和填埋。通過加強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的資源化率和社區化處理率。採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藥與天地、生物防治植被病蟲害相結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社區內各單元門口設置廢舊電池回收箱,對環境有害物集中收集處理;在社區內建立“寵物公廁”及“寵物便紙箱”,為社區養寵物業主良好習慣養成提供先決條件。

完善無障礙設施和道路指示牌,擬增設太陽能路燈系統,太陽能路燈爭取達到總路燈數的30%。

3.6 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遵從自然規律,社區綠化儘量採用原生植物,建設適合本地氣候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加強社區生態環境規劃設計,充分利用綠化帶隔聲減噪,建設滿足居民休閒需要的公共綠地和步行綠道。建築推行立體式綠化,充分利用建築屋頂和牆面、道路兩側、過街天橋等公共空間,開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樹圍綠化、護坡綠化、高架綠化等立體綠化,最大限度提高社區綠化率。

加強社區用水節約、回用及循環利用,儘量採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加強社區公園、廣場、文體娛樂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4 結語

世博生態城的建設實現了可持續綠色生態社區規劃、建設理念,以低碳理念統領了社區建設的全過程。設計和建築的思維緊緊圍繞綠色低碳的要求,符合國家“提高社區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延長建築使用壽命,避免大拆大建,增強社區適應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的要求。並始終堅持推廣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建設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積極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和推行低碳化運營管理模式,營造優美宜居的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邵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社區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 20xx.

標籤:試點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