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班主任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文明的發展。反之,不良的習慣,也將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班主任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基本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人成才的前提條件,中學時代是人生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因為它不僅是中學生許多行為習慣養成階段,也是人生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階段,更是將來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的打基礎階段。葉聖陶先生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那麼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結合自己教學的實踐,談一點對中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體會。

一、中學生行為習慣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少人生價值觀。隨着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在孩子身上的投資也增加了。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艱苦奮鬥的觀念在一些孩子腦海中日趨淡薄,比吃、比穿、比名牌成了他們的重要話題,盲目追求高消費、高享受。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置於腦後,甚至有學生出錢請別人當“僱工”,為自己做作業、代替自己值日、勞動的怪現象。

2、缺少正確的道德觀。一些學生無視文明禮貌的重要意義,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起鬨;缺乏起碼的衞生習慣,隨地吐痰,隨手亂丟果皮雜物,甚至隨手將剩飯亂到;乘公共汽車搶佔座位,見到老師和長輩不予理睬;同學之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大動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別人為快樂,把自己的

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3、缺少社會責任感。 社會環境對他們造成的了一些不良影響,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不少中學生的父母對子女過分寵愛、嬌生慣養,對子女過分偏袒、放縱,原諒遷就多,批評教育少,不少學生的行為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不顧他人及社會的利益,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公共意識。

二、培養中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些具體措施

1、重視家庭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要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其良好習慣養成的監督、督促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我採取了多種形式和手段,與家長配合。利用學生不在學校的時間,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例如:建立“校訊通”,與家長隨時保持聯繫,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矯正;定時召開家長會,進行經驗交流,與家長共同探討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好措施,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和母親,如何使父母的良好願望與孩子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目標有效對接起來。

2、重視小事,防微杜漸,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勿以善小而不為,什麼是小事?幫父母做做飯,打掃一下房間等這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學校打掃教室衞生,幫助同學等都是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教育我們養成不怕苦、不怕累、樂於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的好習慣,在與家人和同學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尋找樂趣,

愛護公物,不亂扔亂吐,着裝得體,語言文明,愛護校園環境等等。 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將終生受益。

3、重視課內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

從一個人上課的坐姿,到學習某類固定課型的學習方法,我們都要求貫穿於每一堂課的教學之中,注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就不難培養了。此外,還要注重個體差異,針對個別學生制定培養習慣的計劃,設置培養習慣的恰當方式。

4、建立班規,樹立正氣,形成良好的班風

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從良好的行為開始,一步一步養成的。中學時代,同學們處於許多習慣的養成階段,是培養良習,還是形成惡習,我們的行為非常關鍵。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所説:唯有用行動,才能讓“習慣成自然”。

俗話説“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當我們將好習慣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時,我們生命的精彩就會成就。

班主任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2]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繫班級與科任教師,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樑。班主任工作崗位平凡,任務艱鉅,是一門富有學問的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貴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生活健康的表現,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文明的發展。反之,不良的習慣,惡習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現,是品德不好的表現,也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更有害社會的文明。

《班主任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