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做菜放鹽的時機介紹及食鹽食用注意事項

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調味料,做菜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味調料就是放鹽了。那麼做菜什麼時候放鹽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做菜什麼時候放鹽?

做菜放鹽的時機介紹及食鹽食用注意事項

一、做菜時什麼時候放鹽

在烹飪過程中什麼時候放鹽,對於食物的確有影響,人們嚐到的鹹味也可能有所不同。

最近,有位中科院的心理學教授在某電視節目中講如何減少鹽的攝入,説“過早地放鹽和醬油,都可以讓裏邊的氯化鈉的氯揮發出去,就剩下鈉了,你吃的時候還是不鹹”。食物中的鹽,真的能夠發生這樣的變化嗎?出鍋前再放鹽,真的可以減少鹽的攝入嗎?

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在水中離解成氯離子和鈉離子。食物中往往有水,“幹”的食物吃到嘴裏也會跟口水混合。所以,在我們吃到食物的時候,鹽都是以離子的形 態存在的。鈉離子通過舌頭上的特定通道,產生特定的神經信號,我們就嚐到了“鹹”味。“鹹”只跟鈉有關,而跟氯無關。即使氯化鈉裏邊的氯真的'象那位教授臆 想的那樣“揮發出去”了,也不會影響食物中的鈉,自然也就不會對鹹味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鹽是非常穩定的化合物。在烹飪的條件下,它根本沒有分解的可能,更不會“揮發”出氯來。不管是早放鹽還是晚放鹽,菜裏的鹽都是一樣多的。

不過,在烹飪過程中什麼時候放鹽,對於食物的確有影響,人們嚐到的鹹味也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不管是蔬菜還是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中有水,被細胞膜與外界“隔開”。食物“生”的時候,細胞膜是具有通透性,水可以自由進出,鹽也不會受到多大的阻礙。這時候如果放鹽,周圍水中的鹽濃度高,細胞中的水就會流出來,而鹽會滲進去。結果,菜或者肉就會失去一些水,而鹽進去了也就會更加“入味”。

如果先不放鹽,那麼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凝固了,細胞膜的通透性大大降低。這時再放鹽,水和鹽的進出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這樣,食物會更加“水靈”,但是鹽也留在外面,不那麼“入味”了。

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鹹味只來自於碰上通道的鈉離子,而食物表面的鈉要有更多的機會與這些通道碰面。所以,如果菜裏的鹽一樣多,沒有“入味”的情況下食物表面的鹽就會多一些,嚐起來也就有可能“更鹹”一點。

不過食物是很複雜的體系,這種“出鍋前放鹽”的方式能夠減少多少鹽實在很難説。吃飯也不僅僅是為了營養,它本身還是一種生活享受。放鹽的時機,可能會明顯影響到菜餚的口感和風味。對於多數人來説,“晚放鹽”可能帶來的那一點點好處,不見得足以彌補對“口福”的損害。

二、食鹽食用誤區

1、鹽敞口放置

碘鹽如長時間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後蓋蓋嚴,密封保存。

2、鹽吃越少越好

吃鹽太多(鈉攝入過量)不利健康,但是完全避開鈉鹽也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通過食鹽攝入足量的鈉有助於維持身體體液平衡,有益神經及肌肉健康。攝入過少易導致低鈉血癥,出現軟弱乏力、噁心嘔吐、頭痛嗜睡、肌肉痛性痙攣等症狀。

3、炒菜不加鹽,鈉就不過量

日常飲食中,超過75%的鈉來自加工食品。超市中現成的湯料包、沙拉醬、罐裝或瓶裝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鈉。食物標籤上“低鈉”定義為“不超過140毫克”,而“無鹽”或“不加鹽”也並不等於“無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