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散文《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反思範文

文學1.43W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作“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和嚮往。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這樣一篇課文編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散文《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反思範文

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教師提供材料,學生朗讀背誦,那麼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無法充分實現,因此,在新課程的理念引領下,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對話,如何創設氛圍,鼓勵學生形成獨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時,以此為主線,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強調個性化朗讀閲讀是一種從書面符號中獲取和轉換信息的過程,具有獨立性、個體性。閲讀教學要關懷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一過程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取代不了,必須靠自己在閲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迴歸到常態中,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潛心會文,感受所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而對於同一語言材料,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

2、課內課外閲讀材料有機結合新課程下,對語文教學的改革,提出這樣的要求,不僅要讓課堂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小課堂連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寬語文教育。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機會主要在語文課上。因此,還要把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一個重點。因此在教學中,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把課內閲讀材料與課外閲讀材料整合起來,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效益的。

從《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的內容看,要理解維也納為什麼會被稱為音樂之都?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補充,顯然難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材料如何呈現,是教師直接提供,還是讓學生自我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時反映出不同的教學觀念。

因此在學習資源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課堂學習的需要,《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教學資源分為兩個部分——創設情景的多媒體課件和以《音樂之都維也納》為主題的頁。

1、多媒體課件演示:提供大量圖片和音樂,拉近學生和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

2、《音樂之都維也納》主題頁。分為五個部分。

(1)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理解個別詞語及維也納的地理位置。

(2)音樂家的搖籃:提供世界著名音樂家在維也納成名的足跡。

(3)音樂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音樂雕塑圖片及文字資料。

(4)音樂的傳統:提供維也納悠久的音樂歷史及演出資料。

(5)音樂的殿堂:詳盡介紹“金色大廳”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多種媒體課件資源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在教學中,一幅幅展現美麗的維也納迷人風采的圖片,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交替呈現,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誦讀課文的語言文字自然有了獨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意境。

2、提供背景材料,解決教學難點用網絡信息技術超鏈接的呈現方式簡潔而鮮明地將有關“音樂之都維也納”呈現給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點擊閲讀,然後通過討論,幫助理解“音樂之都”這美稱的含義,這樣的過程較好地實現以學生學習主體的教育理念。

幾點思考:

1、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為學科教學目標服務。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已經多年,人們一直關注的是教學的效益問題。“學科教學目標為先”觀念也逐漸為開展實踐的教師認可,但是信息技術支持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適用,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明晰的。如我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就運用了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結合,把維也納的美麗畫卷根據課文內容分五方面展示出來,“美”由此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和體會,整堂課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一目瞭然,利用較少的時間,解決了教學難點,同時也為激起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供了基石。

2、組織的信息資源,必須與教學內容融合,考慮到學生認知、情感基礎。網絡資源多元的,有時甚至是宂雜的。這些資源的選擇和組織,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融合起來,真正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組織信息資源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的認知水平和情感基礎,對網絡資源進行重組,只有如此,資源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我製作了專題站,讓學生根據課文教學要求主動在網上查詢有關維也納的資料。他們有的查看介紹維也納的圖片,有的查看介紹維也納的文本,有的同學則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通過網絡學生相互傳閲資料,交流知識,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礎進行構建,並與課文內容相結合,達到有目的的構建知識。

3、信息技術的整合必須與素質教育要求結合起來,與人文精神結合起來。網絡信息技術介入後,形成的新型學習環境使教師不得不釋放教學民主,還學生以學習主體,教師必須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改變教學方式,將探索性學習方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倡導個性化學習,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網絡為學生提供有關維也納圖文音像並茂的、豐富多彩的感性資料,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學生想象,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學生激烈的討論、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看出他們的情感處於極其興奮狀態。課後學生們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有上網、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經常鼓勵我們,比以前和藹可親了。可見用新方法教學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距離,合作交流、探索學習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完全改變了以往分析課文的固定程式,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