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識點彙總

校園6.82K

大學聯考地理主要包括三個模塊,我們在必修三要學習的是區域地理,是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知識點,這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識點彙總

  地理必修三知識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區域分佈不均勻;②自然資源一般不具流動性。

⑵經濟原因: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資源供求不匹配。

西氣東輸: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⑴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①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對能源 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 短缺,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②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能源資源 藴藏豐富 ,需求量 小 ,能源優勢難以發揮。

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 煤為主,易引發 酸雨 等環境問題;②北煤南運對我國 南北向鐵路運輸帶來很大壓力。

⑶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①天然氣分佈西多東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氣區是新疆(塔里木、準噶爾)、青海(柴達木)、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鄂爾多斯);③ 東部油氣開發已到中後期,西部是 戰略接替區,發展戰略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3.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⑴對中西部經濟發展(輸出地)的影響:①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②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有利於西部地區能源氣化,緩解因植被破壞對環境的壓力。

⑵對東部經濟發展(輸入地)的影響:①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狀況,促進經濟發展;②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能源結構;③有利於淨化大氣環境④ 促進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

  地理必修二知識要點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量

1、 環境承載量,指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全球為110億,我國為16億。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係,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

4、 制約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地區開發程度、消費水平。

5、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適度人口)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我國為8-9億。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比較項目

環境承載量

合理人口容量

參考角度

自然資源的承載力

自然資源的承載力、經濟、社會發展、消費水平

限定因素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

自然、經濟、社會

體現意義

生存

發展

人口多寡

估算標準

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費水平壓縮到最低

根據現有消費水平,參照可預見的生產及生產力水平,資源儲量和消費變動等

3、人口過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墨西哥。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東亞、南亞、美國東北部、西歐等。

一個地區人口總數的最大值出現的時間應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零變負的時候,因此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並不等於人口總數減少。

人口分佈受自然因素(人口分佈的最基本因素,但隨着生產力水平提高,影響程度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

公害病指由於環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環境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影響的表現;地方病則是原生環境因素的表現。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

1.人口特點包括

①人口總數 ②人口基數與淨增人口數量 ③人口分佈狀況

④人口年齡構成結構 ⑤城市化水平 ⑥人口文化素質水平

2.發展中國家二戰後人口激增的因素

①政治上獨立 ②民族經濟發展 ③醫療衞生事業進步,人口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

3.發達國家二戰後人口增長緩慢的因素

①經濟發達,生產力水平高②人口文化素質高③不願生育或晚婚晚育觀念

4.影響人口分佈的因素

①社會經濟因素(生產力發展水平、方式,交通,商業,城市)

②開發歷史 ③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

5.生育率(出生率)影響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 ②婚姻制度 ③生育政策 ④避孕技術

⑤文化與宗教 ⑥性別結構 ⑦社會觀念

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水、土壤等)

6.死亡率的影響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 ①經濟因素 ②政治因素 ③受教育水平 ④醫療衞生條件 ⑤宗教

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水、土壤、自然災害等)

7.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因素

①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自然增長 ②人口的機械增長(人口遷移)狀況

8.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①資源(首要因素) ②科技 ③對外開放程度 ④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⑤消費水平(負相關)

9.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①氣候 ②土壤 ③水資源 ④礦產資源

社會經濟因素 ①經濟發展(經濟收入、就業、經濟佈局)②交通和通信 ③文化教育 ④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 ①政策 ②政治變革 ③戰爭

10.影響農村人口大量遷入城市的因素

①城市化和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

②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產生大量剩餘勞動力

③城市比農村有更多就業(機會),更高收入、更好生活水平

④城市比農村有更好的教育、醫療衞生、文化娛樂設施和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