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水》教學設計

校園1.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教學設計

《水》教學設計1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濾的基本操作,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結合生活經驗知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通過動手操作掌握過濾的操作要領,知道過濾可以除掉水中的難溶性雜質,運用肥皂水來鑑別硬水與軟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重點:

過濾的基本操作。 鑑別硬水與軟水

教學難點:

過濾的基本操作。

教學方法:

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淨化。瞭解吸附、沉澱、和蒸發等淨化水的方法; 多種途徑

課題3 水的淨化

教學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體會工業生產中化學知識的豐富性和重要性.

教學課時:

1. 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

2. 活動與探究——天然水的淨化;過濾的操作

教學策略:

1.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水淨化的有關方法的介紹,解決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吸附的方法介紹中增加活性炭的性質介紹;比較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方法的淨化程度。

2.提前準備蒸餾的裝置並在講台上進行水的蒸餾.介紹蒸餾的方法時要介紹簡要的步驟和方法.

3.活動與探究是“天然水的淨化”,因有第一課時的知識鋪墊,可在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淨化的方法,第二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比較不同方法的淨化程度,同時重點總結過濾的操作要點。

4.家庭小實驗:可在第一課時後佈置學生作為家庭作業自制簡易淨水器,等到本單元總結時進行評價並作為單元測驗的部分成績。

5.組織學生查找資料出板報:野外飲用水的淨化

教學準備:

演示材料:錄相帶、投影片、過濾裝置一套、用可樂瓶做的簡易過濾器。 分組實驗材料:過濾裝置一套、燒杯2個、玻璃棒、明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引入]我們每天喝的水從哪裏來?(從自來水廠或水井裏來。)

[提問]自來水廠裏的水又是從哪裏來?(從江河、湖泊??中來。)

[投影]自然水域。

[講解]自來水廠裏的水來自於自然水域。自然水域主要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池塘和地下含水層。

[投影]自然水域水的局部放大。

[提問]自然水域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嗎?為什麼?(不可以。因為自然水域裏的水不乾淨,水中混有泥沙、雜質、細菌,以及一些溶解於水的雜質)。

[講解] 自然界的水有不同的水質,並含有各種物質,如泥沙、雜質、細菌,以及一些溶解於水的雜質,是否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純淨呢? (不是)

[展示]一瓶硬水和一瓶軟水。

[講解]怎樣區分硬水和軟水呢?

[實驗]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展示] 一瓶含有固體雜質的水。怎樣除掉水中的這些雜質,使水變乾淨、變純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幾種水的淨化方法。

[展示] 看一看,1號紙包內有什麼物體?(木屑、沙土等)

[實驗] 把紙包內的物體倒入燒杯的水中,並用玻璃棒攪拌。

[討論] 怎樣除去水中的雜質?

[觀察彙報] 水中大部分泥沙怎樣了?(把沉澱後的水倒入另一燒杯中)

[講解]要除去比水重的大粒泥沙等雜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混濁的水裝在一個容器裏,不要動它,過一段時間,泥沙就會沉入水底。農村飲用井裏的水,常常用這種方法。這種淨化水的方法叫沉澱。

[板書]沉澱——除去較大雜質

[放錄相] 加入明礬使水中雜質加速沉澱。

[講解] 有時,為了加快沉澱,還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明礬。明礬的作用就是把水中的一些較小的顆粒粘在一起,使它們儘快沉澱。

[分析] 加入明礬後,水中有什麼變化?(加入明礬後,懸浮在水中的一些較小的泥沙結成一片片,然後沉入水底。)

[小結] 沉澱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較大的雜質。加入明礬後,可以加速雜質的沉澱。

[提問] 沉澱後的水不是無色透明的,這説明什麼?(説明水中還有雜質。)

[講解]這些剩餘的不溶解於水的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

[講解]介紹過濾方法所使用的材料:過濾時要使用過濾紙。在顯微鏡底下看過濾紙就像魚網或細篩子一樣,它可以濾去水中細小的雜質。

[放錄相]介紹過濾方法。

[板書]過濾——除去細小雜質

[展示] 看一看,這是一瓶略帶有紅色墨水的水,是否可用沉澱的方法淨化?(不行)

[提問] 如何除去這些紅色呢?

[演示實驗](用P54圖3—18的裝置進行吸附)

[講解] (活性炭的吸附性質)活性炭在這裏把水中的色素吸收了,這就是吸附的方法。

[板書] 吸附——除去一些溶解的雜質、臭味、色素等。

[提問] 過濾後的水能喝嗎?為什麼?

[講解] 同學們可能已經注意到講台上的兩個實驗一直在進行着,知道這是在做什麼嗎?(在制純淨水呢)

[講解]介紹蒸餾的裝置。

[板書]蒸餾—程度較高的淨化

[講解] 消毒方法有幾種?用消毒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什麼?

(消毒方法有兩種,加藥品消毒和煮沸消毒。用消毒的方法可以殺死水中的細菌。)

[板書]

[講解]介紹自來水廠水的淨化過程

[講解]剛才我們學習了三種水的淨化方法:沉澱、過濾和吸附。在自來水廠裏又是如何淨化水的呢?下面看一段錄相。

[錄相] 自來水廠淨化水的主要過程。

[講解]自來水廠裏的水在運

《水》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水,知道大自然的水無處不在。

2、願意欣賞並初步感受詩歌,學習唸詩歌。

3、知道水的用處,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一、傾聽錄音,激發興趣。

1、傾聽流水聲(放錄音PPT)(問: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水)

2、你們能説一説,你們在哪兒見過水,你還知道有什麼水?

教師小結:其實,生活中的水無處不在,你們知道跳舞的水是什麼樣的水嗎?還有什麼水是髒髒的水?什麼水是甜甜的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幼兒學習詩歌。

1、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詩歌《水》。但是在聽的時候 ,王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你在詩歌裏都聽到了那些水?詩歌裏是怎麼説這些水的?(如:什麼水,是海水?)幼兒可自由用動作表現。

2、出示PPT,學習詩歌。

大大的水,是海水。

小小的水,是淚水。

跳舞的水,是噴泉。

靜靜的水,是湖水。

清清的水,自來水。

髒髒的水,是泥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鹹鹹的水,是汗水。

3、幼兒集體朗誦。(可以加上動作表現。)

4、引導幼兒討論:

小小的水除了淚水,還可以是什麼水?髒髒的水除了有泥水,還有什麼水。(雨水,污水。)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説出了自己在詩歌中看到的和聽到的水,今天請你們把這首詩歌帶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看看周圍還有什麼樣的水。

三、延伸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假如沒有了水,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植物離不開水,金魚離不開水,引出人和動物都離不開水。)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水的用處,所以要養成愛惜水、節約水的習慣。那小朋友們平時用水的時候,要時時刻刻記得節約用水。

《水》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分析文本與莊周原文的改編之處,把握作者對材料的創新設計及構思,進而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2、再讀文本,分析並歸納語言特點。

3、摹寫,學習寓言式雜文的寫法。

4、通過學習和寫作,初步學會鑑賞與評價流行文學。

教學難點和重點:

作者對文本的創新再創造和寓意的展現。

教學課時:

2-3課時,未定

教學步驟:

一、作者介紹,導入新課,告訴學生學習任務。

著名詩人臧克家説過劉徵的雜文:他的雜文不同凡響。

《人民日報》幾次評獎,他都獲得第一名。

他的雜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處。有一種非凡詭怪的藝術魔力,有諷有刺,但是不劍拔弩張。讀後得到啟發,引起思考,與之共鳴,令人心喜。

今天我們在課堂一起學習他的《莊周買水》,而且希望能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並模仿課文寫一篇特立獨行的雜文。

二、初讀課文,找出文中用到了幾處典故,分析原材料與文本的變化之處,思考體會作者的改編意圖,感悟寫作意圖(文章寓意)。

1、文中典故:

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道教掌故之一,典出《莊子齊物論》。根據該書的記載,莊子夢見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飛,竟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醒來之後,又覺得自己是莊周。到底是莊周做夢化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成莊周?在道家與道門中人看來,不論莊周也好,蝴蝶也,其實不必進行人為的彼此區分,因為讓思維處於物我一體的狀態,彼此沒有分別,大道也就在心中。

倉頡造字

這算得上是老古話了。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着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説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説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羣;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説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着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着。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説:“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户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説。

老人説:“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着又説:“你造的‘重’字,是説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着倉頡的手,誠摯地説:“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説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載有莊周惠施同遊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遊於濠上,見一羣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就是這一段簡單的對話,對於我國的思想界、哲學界和文學界等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後人將他們對話的地方稱為“莊惠釣魚台”,它就在鳳陽的臨淮鎮附近,它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現在是麥田包圍中的一個土堆,當地又稱為胡大海釣魚台。相傳莊子和惠子以後,胡大海也曾於此垂釣。今天雖然“莊惠釣台”沒有什麼特別出眾之處,幾乎與荒冢野墳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千百年來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將一個兩千多年來流傳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到如今,就憑着這一點,釣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涸轍之鮒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2、文章揭示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原本應該理所當然擁有售水權的東海管理人員海若,轉手將水倒賣給河伯,河伯又倒手將“水”權,“下放”到濠梁,;一倒——將水價提為原來的十倍,二倒——水價變成原來的五十倍。但水最終卻要到東海去領取。《史記》上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倒買倒賣的背後,不就是一個“利”字嗎?當然,利從何來?靠“倒買倒賣”,怎樣才能稱心如意的“倒買倒賣”?當然,只需手中有權,説實話,“利”的靠山是“權”,“弄權”是“牟利”的依據,“牟利”是“弄權”的一種表現方式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政治經濟生活空間的一小部分就是被這樣一些東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於這種“弄權有道”與“謀私有方”的現實,用“故事新編”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之塊壘,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諷今的目的,也是一種喻世名言,醒世恆言吧。

3、文章結尾一段,寫甘霖欲降和莊周敲桶而歌,對深化主題有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歸納總結:

(1)革命的風暴到來,受到懲罰。

(2)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筆法,表現出莊周在經歷一段腐敗、黑暗現實的磨難後,對清明政治的渴望與歡呼。

(3)渴望人與人之間少欺騙,多層性的社會到來。……

(補充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1988年,開篇就説“潮流不可阻擋”。這個潮流指當時席捲中國大地的下海經商的大潮。各個領域包括文化領域都受到大潮的衝擊,許多官員下海,許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虛構了莊周棄文從商的寓言故事。

三、學習文本的寫法,構思仿作的材料和主題。

推薦材料:孔子(孔子辦學)

四、總體品味鑑賞文本,學習寫作技巧。

1、這篇雜文寫得富有情趣,文章的敍述有何特點?

文章的敍述很有特點,隨處可見作者用心。

莊周要養魚,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緊俏,怎麼辦呢?這時,文筆趨緊。下面莊周決定到東海買水,可謂“智者”。東海之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真乃絕佳去處,但誰知東海竟然“門上吊着一把大鎖”,而且“無貨”,連東海都無貨——那,何處有啊?無怪乎莊周“幾乎哭出來”,文筆為之陡然一緊,但仔細想想——“‘無貨’兩個大字是後來寫上去的,寫的是倉頡體,蒼勁有力。”不難看出其話中有話的的言外之旨了。眼看走投無路,突然峯迴路轉,“走來一位西裝筆挺的辦事員”,前面講過“門上吊着一把大鎖”——分明無人,怎麼這麼巧(無巧不成書),偏偏就有人來呢?——看來,非無人也,正“守株待兔”呢!果然,指點一二:“聽説河伯那裏也許有些存項,你快去問問吧。”文筆一鬆,讀者也為莊周稍鬆一口氣。但仔細再想,東海之大尚且無貨,小小河伯水從何來?不由又暗地為莊周的買水前景倒吸一口涼氣。結果,不出所料,莊周在東海的遭遇,再次上演。好歹到了濠梁,令人驚喜之餘,不由被價格嚇得半死,這還不算,——錢,你的留下;水,卻要到東海去領!領就領吧。費盡周折與磨難,半道所遇暫且不談,結果秋雨馬上就要下來了!——這是怎樣的一個“國際玩笑”啊,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生嘲諷”啊。

可見,文章的敍述絕不是平鋪直敍的,而是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耐人尋味的。

2、總體品位文章的情趣所在

(1)巧妙的構思,折射出現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與莊周有關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貫穿起來,形成一個真實完整的情節。同時作者用當代人的眼光來觀照古人古事,用現代意識加以改造、生髮,讓內容折射現代生活的色彩

(2)舊瓶新裝。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説現代人的話。如長髮披肩的女祕書聳聳肩説:“sorry,沒貨了。”

(3)通過語言、動作等細節活畫人物形象。如女祕書“聳聳肩”,“吳主任又黑又圓的臉上凝着經久不息的笑容”,一連串的“嘿嘿”,“哈哈”的擬聲詞的使用,活畫出人物形象,並使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五、開始摹寫。

六、課堂評賞學生仿作。

1、四人小組交流,推薦佳作,要求寫好簡短的推薦理由。可以是構思特別巧妙的,語言突出的等等,只要有一方面突出就可以推薦。

2、每組代表上台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説。

六、小結

當今文壇寓言式雜文出現得比較多,我們不能只看到改編後的好笑,更應該看到改編背後的寓意,這才是文章的真正價值所在。這類文章,應該和香港盛行的“無厘頭”文化區別對待,後者是除了好笑別無其他,真正有價值的文章是要笑過之後仍有回味、咀嚼的東西。這就是真正的“幽默”。

大學聯考作文,目前為止,還是以話題作文為主,如何在短短的考試時間中出奇制勝,奪得創新發展分呢?我們也可以學學這類“文本新編”的寫法,主題、構思、寫作技巧也得相應跟上。

《水》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水》是教科版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課,主要有三個環節的內容,一是學生間交流有關水的已有認識,能用網狀圖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用途、與生物的關係、基本特點等;二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辨別水和其他物質;三是給物質分類,讓學生掌握物質的固態、液態、氣態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分類方法。

【學生分析】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的,本課的教學探究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形成關於水的科學概念。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全面觀察,結合實驗探究活動,形成水的科學概念。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種方法,動用多種感官參與,對水形成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引領學生通過“水在哪個袋中”、“給袋中的物體分類”這兩個環節的實驗探究,形成對水特性的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給每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1塊小石頭、1塊小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1張。

2、給每個小組準備:1瓶醋、1瓶牛奶、網狀圖記錄紙1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上課前,我將學生帶到學校塑膠運動場邊的噴泉池邊,讓學生留心觀察噴泉池,看看可以發現些什麼,同時比一比誰觀察最認真,誰收穫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養成細緻觀察習慣。

二、檢查預熱情況,導入新課:

上課了,師生問好後檢查預熱環節情況。

老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到噴泉池邊進行了認真觀察,現在請幾名同學彙報觀察收穫。

【設計意圖】趁熱打鐵,讓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悦,為本課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給力。

三、新課學習: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請同學們用簡潔、準確的語句或詞語將自己知道的關於水的知識記錄下來。

2、小組成員相互交流。

3、小組合作填寫教材P.66.關於水的網狀圖。

4、小組彙報展示, 教師適時小結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水的用途、水與生物的關係、水的基本特點等。

【設計意圖】該環節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讓學生對“水”已有認知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水”進行描述的語言提煉;第二步小組成員交流,為學生相互進一步認知“水”提供了條件;第三步填寫網狀圖,是對第二步的進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師生互動,讓學生對水的存在形態、用途、與生物的關係、基本特點等有了更加詳盡的瞭解。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並提問: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我們怎樣將袋中的水和其他物體一一分辨出來?

2、學生分組實際操作,教師温馨提示: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感知,才會更加全面。

3、小組彙報交流:哪些物體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辨別出來?辨別的依據是什麼?哪些比較難辨別?難辨別的原因是什麼?

4、指導學生把那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為什麼?

5、學生分小組實際操作。

6、小組彙報,教師適時評價後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在引領學生學會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感官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三)、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1、引導學生思考並分小組討論:我們將袋中的物體都一一分辨出來後,將他們分類,如何分類呢?分類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2、彙報交流(注重分類理由)。

3、教師評價後歸納總結:給物體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

【設計意圖】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的分類方法,理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只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標準不同,給物體分類的方法也不同。

四、發散練習:

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同桌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發散練習,讓學生對固體、液體、氣體的理解更加深入,記憶更加深刻。

《水》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明確我的家鄉的地理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人文環境,感受家鄉的美好。

2、激發熱愛家鄉、親近家鄉的情感。在生活中,愛護家鄉環境。

【教學重點】

1、瞭解我的家鄉,感受家鄉自然與人文之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發現的美,培養髮現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真切的體驗家鄉之美,由衷的熱愛家鄉,更願意創建家鄉的美麗。

第一課時

活動一:我的家鄉在這裏

1、課前準備:每個同學準備一張關於家鄉風景的照片,想一想準備怎樣介紹自己家

鄉的山和水。

2、教師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家鄉。這是老師的家鄉

(出示照片),我的家鄉一年四季綠樹成蔭,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3、分享: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家鄉,與同學分享。

(1)提示學生可以採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我的家鄉在,它是 ,它有 ,我最喜歡。

(2)學生也可以採用其他的分享方式,描述或展現自己眼中的家鄉。

4、感悟:在瞭解和欣賞了生活所在地的環境和景色的基礎上,學生表達感悟。

5、閲讀:閲讀教材第50頁的內容,瞭解其他小朋友的家鄉(教師也可補充素材)。

6、小結:通過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大家對家鄉有了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本活動讓學生初步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喚起對家鄉的回憶,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

“家鄉”的概念。

第二課時

活動一:發現家鄉之美

1、課前活動:同學尋找家鄉之美,可以從不同方面去發現家鄉的美,如家鄉的建築、家鄉的風景等。

2、小組活動:發現家鄉之美。

(1)分享:在小組裏分享自己的發現,可以用照片等資料進行講解。

(2)交流:聽了小組內其他同學的介紹,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3、討論:你們覺得自己的家鄉美嗎?美在哪裏?(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家鄉物產,用圖片或繪畫描繪家鄉的風景美,用歌聲表達對家鄉的讚美等。)

4、朗讀:學生配樂朗讀教材第51頁的兒歌。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陽,

小鳥和彩雲,

都愛來照相;

晚上搖着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5、模擬活動:扮作小導遊,介紹自己的家鄉。

6、小結:家鄉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溪就像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對家鄉的愛。大家的家鄉真美,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發現了家鄉的美景。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分享家鄉的美,引導學生在發現中產生積極愉

悦的情感體驗,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活動二:講述家鄉的故事

1、課前準備:佈置學生調查家鄉的故事,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講述,如採訪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聽當地廣播、閲覽當地報紙、看街道的宣傳欄等。

(2)拓展故事,如家鄉英雄人物的故事、美食的傳説故事、當地歌曲的故事、山山水水的傳説故事。

(3)可以在家裏先講給家長聽,讓家人提出建議。

2、教師講述:教師可做示範,講述一個家鄉故事(用音頻、視頻等輔助)。

3、召開故事會:家鄉故事我來講。學生描述自己課前調查瞭解到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分享。

4、教師提問:聽了家鄉的故事,你對家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5、討論:為了家鄉的山更青、水更綠、人更美,大家可以為家鄉做點什麼呢?

6、小結:通過課前查閲資料,調查瞭解家鄉的故事,同學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了。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通過講述家鄉的故事,引導學生將愛家鄉之情化作愛家鄉之行,增進他們對家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熱愛。

《水》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這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通過記敍文中的敍述和描寫,感受文中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本文主要內容是在敍述中描寫水鄉的風韻。啟發學生立足課文中對水的聲音、色彩等方面描繪的動感意象,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絢麗畫面。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內容,體悟情感,又能培養想象力。

以學案方式佈置較為詳細的預習作業,該學案分背景資料(包括作者介紹、周莊簡介以及文章分析中需用到的相關概念)、基礎知識(注音、詞語解釋)、預習指導(預習題及預習要求)、拓展練習題、課後作業5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在靜態知識方面的自學能力,並且有效提示學生提前關注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為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

新課標認為“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應該始終注意閲讀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對話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周莊,走出文本,評價周莊。杜絕離開閲讀感受的生長點——文本,亂説亂評的現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之美。培養學生依據文本,由淺入深的品析文章關鍵詞句。

2、方法與過程:

創設情境朗讀訓練文本解讀探究拓展

指導朗讀啟發思考引向深入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3、情感與價值觀

領略全文的境界和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之美,能引發對周莊歷史人文的當代價值的思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之美,體會作者抓住水鄉特徵來體現周莊的優美和韻致的寫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

走出文本,聯繫歷史與現實,對周莊歷史人文的當代價值做出正確的評價。引發學生關於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初步思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提問引導法、點撥拓展法

【教學用具】PPT多媒體

【課前準備】

師:1準備播放的音樂和教學課件2採用多

《水》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分別裝有水、醋、牛奶、石頭、木塊、樹葉、空氣。實驗記錄單1張。

給每個學生準備:網狀記錄表一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有關水的謎語“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得請它來。”,引出課題。從謎語中可以看出水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水的知識。

二、活動

1、師:老師今天不僅帶了水,還帶了其他物品,分別是:醋、牛奶、石頭、木塊、樹葉、空氣,分別放在編號1-7的黑色袋子中。但是老師忘記了袋子中分別裝了哪些物品,想請同學們幫老師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找出這些物品。

2、回顧觀察方法

師: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你們可以用哪些觀察方法去觀察物品呢?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記錄。

3、出示實驗要求

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猜測袋子中的物品,並記錄你是根據哪些特點分辨出來的。

展示實驗記錄表。

4、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1)在實驗過程中,不能打開袋子。

(2)小組長負責監督實驗結果的記錄。

(3)實驗結束後,整理好物品,放回小推車上。

(4)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記錄實驗結果。

瞭解注意事項後,提問個別學生:你認為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要點?

學生回答。

5、開始實驗

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幫助學生。

6、實驗結束後,教師對各組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於明確的物品,請學生回答是根據什麼特點來確認物品的。

對於不能輕易分辨的水和牛奶,請學生回答它們之間的相同特點。(能説出軟,捏過去會流走)

師:在袋子不能打開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分辨出水和牛奶,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觀察方法去判斷。

教師選取一組物品,一一打開,確認是否正確。

三、分類

師:你能給以上的7中物品分分類嗎?你是根據什麼標準分類的?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記錄學生不同的分類標準。

教師介紹分類方法:將石頭、木塊、樹葉這類有固定形狀的物品分為一類,稱為固體;將水、牛奶、醋這類沒有固定形狀的物品分為一類,稱為液體;將空氣單獨分為一類,稱為氣體。

師:根據老師的分類方法,你們還能舉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固體、液體、氣體?

學生回答。

四、完成水的網狀圖

師: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水屬於以上的哪一類?

學生回答:液體。

師: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水的特點?請記錄在水的網狀圖上。

請學生投影分享他的網狀圖。

師總結:關於水的更多知識,我們將在今後的學習中慢慢深入瞭解。

板書設計:

一、觀察方法:摸、聞、聽

二、分類:

固體:石頭、木塊、樹葉

液體:水、牛奶、醋

氣體:空

《水》教學設計8

教學背景分析

本課是繼《温度和温度計》一課之後,使學生進一步知道温度計的有關知識——如何使用温度計。因此,測量水温的步驟、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本課訓練學生根據不同的測量範圍和使用需要,選擇合適的温度計。學習使用水温計測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領。通過多次測量基本掌握用温度計測定物體温度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定量觀察的能力。同時通過這項活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的良好習慣。

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期望學生能將物體温度的變化與熱量的傳遞建立起聯繫來,為後續學習(例如五年級的“熱”單元)打下基礎。對一個物體來説,温度下降,説明物體的內能減少,温度上升,説明物體的內能增加。熱量是描述內能轉移的物理量。但內能這一概念對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材採用了國小生通常使用的熱量的説法。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教師講解、介紹規範使用温度計測量水温的方法,在教師的講解及學生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每一條操作規定的意義。然後教師安排了兩個活動——測量不同水的温度、測量水在不同時間的温度。通過兩個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有多次測量水温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鞏固和熟練操作技能。同時通過小組同學間的互相提示,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通過對觀測數據的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水在自然降温時的一般規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範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製作了不同的温度計。測量物體温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温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説,物體失去熱量,温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温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温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温度計的測量範圍,選擇合適的温度計(刻度值在-20℃~110℃)用於測量水的温度。

2、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和記錄四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温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緻的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水温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規範的測量水的温度。

教學準備:

1、演示實驗材料:教學課件。

2、分組實驗材料:四杯不同冷熱的水(自來水、温水、熱水、熱水瓶裏剛倒出的燙水)、4支水温計(測量範圍在-20℃~110℃)、水温測量記錄表、水温變化記錄表。

《水》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2、體會水對人體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水的作用(化學師、運輸兵、潤滑劑、調節器、衞士)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古詩二首

(二)板書“水”説説你對水的認識?

(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水就是生命”完善課題。

(四)自讀:把課文讀通(通);思考你明白的內容(明);思考你還有那些

不明白的問題?(疑)

(五)檢查:抽生給生字注音,生字變字形(形近字)

(六)交流學習

引導要點:

1、 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中心句)

2、 2—7自然段:

A、 抓住7自然段,讓學生認識到這裏運用了打比方、作詮釋的説明方法,其次

讓學生體會這都是在介紹水在人體中的作用。

B、 解析:

為何説水是技藝高超的化學師,是優秀的運輸兵,是體温的調節器,是良好的潤滑劑,是人體的衞士?

抓住關鍵詞體會:溶解、加工;新陳代謝;調節體温;滋潤;清除“入侵者”。

3、 學習8—12自然段

教師:既然水對人體如此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學生:齊讀,思考

學生:

交流:

多喝水,少喝飲料

喝自然冷卻的新鮮白開水

每天早晨喝一杯淡鹽水

4、 小結:希望大家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水衞生習慣。

5、 練習:用不言自明、粗製濫造、吐故納新、新陳代謝造句。

後記: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清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從重點句入手,引發開來,既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校了該學到的知識,有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這樣重點突出。其次本節課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語言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讓學生説説為何説水是技藝高超的化學師?説説從那寫方面做起,養成良好的飲水衞生習慣。)

《水》教學設計10

一、複習導入

1、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6課《水》,作家馬朝虎在《水》一文中,以回憶的筆調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特殊的圖畫,一羣特殊的人們,一種特殊的生活經歷和感受。老師這兒有一首小詩,誰願意為大家讀一讀?(出示: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冰心《繁星》

(指名兩位讀)

2、是啊,童年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水就是馬朝虎的童年夢,因為我出生在一個——(引説“缺水的地方”,水成了——。請我喝水,不如——,所以童年的我有個最大的期盼,誰知道?(雨天洗澡、)在炎炎的夏天希望——(勺水納涼)

二、體悟水的珍貴

1、為什麼下雨天和納涼讓我們如此期盼呢?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去品讀這段生活的滋味。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字中的畫面。(生自由讀書)

2、這段文字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如果請你有文中的詞語來説,你會選擇什麼詞?(欣喜、歡樂、痛快)

3、一場雨,讓哪些人如此的痛快呢?雨中的人們是如何的興奮和痛快?如果你再次走進這段文字,仔子細細地朗讀,你會對雨中的這種興奮和痛快感受得更深刻。(學生再次大聲的讀)(出示)

交流:

(1)“脱得光溜溜的”:

師:全身光溜溜的,這時,孩子們眼中只有……(生:水)心裏面也只有……(水)

(2)“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師: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讀讀(示範)生讀

師:會讀書的孩子,不僅從文字中看到畫面,還能聽到文字背後的聲音,雨中的孩子在叫什麼?喊什麼?(真痛快,下雨天終於來了,我終於洗到澡啦……)

提示:把你高興的勁兒説出來。大聲喊。

(3)我們一起把高興的勁兒讀出來(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4)你還從她朗讀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痛快和興奮?(生談)

師:作者説“我們在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什麼叫“盡情的享受”?(想怎樣就怎樣)

師:全身“脱的光溜溜的”叫……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就叫做……“仰起頭大口地吃着來自空中的水”也叫做……

(5)引讀:一場雨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大人們也加入了進來,只是他們還略帶羞澀(引讀)——男人們穿着短褲,女人們則穿着長衣長褲。

(6)透過這場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你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我看到一位老人他用枯瘦的手接着天空中的水,喃喃地説"終於下雨了") 我在雨中看到了一位姑娘,他正在洗去臉上積了多日的污垢,正在攏一攏秀髮;我看到了一位小夥子,他光着上身,舉着雙臂,大聲呼喊着,"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你還看到了什麼?(我還看到了樹,正在咕咕地喝着水.我還看到牛羊們都跑出來,仰着頭喝水)

(7)同學們,這不就是雨中的一場狂歡嗎?乾裂的土地,黝黑的身體,想啊,盼啊,什麼時候能下場雨啊,你聽,嘩啦啦,下雨啦,讓我們一起投入這歡快的雨中吧。(配樂朗讀)

4、如果沒有這樣一天天的期盼,沒有這樣一日日的渴望,也就沒有下雨天如此的痛快,這樣的日子就象我們過節一樣,但更多的是乾燥和炎熱,那麼在炎炎的烈日中我們又期盼什麼呢?(用一勺水沖涼)

(1)母親的一勺水,到底給我們四兄弟帶來什麼不一樣特殊的感受呢?讀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聽好要求,讀出自己,想象文中人物的體會,第二爭取讀出問題就更好了,第三,做好批註。寫在旁邊。

(出示:讀出自己、讀出問題、做好批註)

(2)這勺水到底給我們帶來怎麼樣奇妙的感受呢?誰先來。(交流)

哪些同學對他這句話也有感受的?(每一寸皮膚都在渴望着水……)

這是何等的滿足?還有,嗎?

師:涼涼的風加上涼涼的水,感覺好極了。

生:……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的水,母親很節約水資源。

師:你感受到水的氣息了嗎?(感受到乾渴)全身的毛孔都充滿了對水的渴望。

生:母親……“餓壞了。我感覺到我們對水的渴望不僅是渴,而且是餓。

師:(引讀)

師:“餓“了,真的”餓“了,真的”餓“壞了。同學們,你們看,因為餓壞了,。才有了着期盼的眼神,因為餓壞了,才有了排隊取水的耐心,才因為餓壞了,有了這一路挑水的艱辛,更有了雨天洗澡,勺水納涼的舒心。水就象可愛的小精靈在逗弄着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再讓我們輕輕讀讀這種餓壞的感覺!(配樂朗讀)

師:其實這段話也打動了老師,瞧,老師把它改成了一首詩,想聽聽嗎?(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有怎樣的感覺?(水太珍貴了)

(3)一勺水令我們有了非常幸福的感覺,我們不難發現,這裏雖然缺水,但他們卻充滿快樂、幸福,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幸福。再來讀讀冰心的小詩。你一定更有感悟。(配樂齊讀)

(4)水是珍貴的,這與水有關的童年也是(引説)——珍貴的。

同學們,學到這裏,你有什麼想説的嗎?(珍惜水,從我做起)

《水》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悟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體會有水之樂。感受作者憶苦思甜的感情。

3.增強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激發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悟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體會有水之樂。感受作者憶苦思甜的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激發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6課——《水》。(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家馬朝虎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偏僻村莊,飽受了缺水的痛苦,但在課文中作者卻回憶了兒時洗澡的兩件樂事:雨天“洗澡”的痛快和炎夏“淋浴”的舒服。(指板書)

3.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透過語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感受那份痛快和舒服。

二、品味得水之樂,倍感水的珍貴。

(一)雨天“洗澡”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人們在雨中洗澡的語句,圈畫出關鍵的動詞,品味人們內心的痛快。

2.交流彙報: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人們的痛快?

預設:

①“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隨機理解“大呼小叫”:

“大呼小叫”這個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痛快人心的歡樂場面,你們聽——(下雨啦)閉上眼睛,你能想象那份歡樂,那份痛快嗎?(指名説)

久旱無雨,天降甘霖,那就大聲的叫吧、喊吧!

②“仰起頭,張大嘴巴,吃天空的水”

③大人們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中來,特別是女人們也來洗澡,可想而知,人們多麼缺水。

①在這個嚴重缺水的村莊裏,痛痛快快地洗澡是件奢望的事,盼了整整半年,終於下雨啦,大家可以洗上一回澡了,——(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着長衣長褲。)

②已經一年沒有洗澡了,我們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渴望水的滋潤,現在終於下雨啦——(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着長衣長褲。)

③驕陽似火,土地龜裂,男女老少飽受乾燥和炎熱的煎熬,都有一種將要被風乾的感覺,現在終於下雨啦——(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着長衣長褲。)

4、小結寫法:

同學們,這一小節作者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寫作方法生動地寫了村裏人用雨水洗澡的痛快。

(二)炎夏“淋浴”

1.在嚴重缺水的地方,這樣的雨天能痛快洗澡的機會是極其難得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都盼望母親把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

2.(出示圖)你瞧,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着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這是一種多麼舒服的感覺啊!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畫出能表現作者“淋浴”時感到舒服的語句。

4.交流彙報:

預設:

① “頓時,藏於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②“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

理解“滑過”

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這裏的三個“滑過”能不能換成“流過”?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體會,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同桌交流交流。

(交流用“滑過”的妙處)

評:三個“滑過”用得如此精妙,尤其是這個排比的句式,像慢鏡頭一樣,讓我感受到了夏日沖涼多麼舒服,多麼清涼!帶着剛才的體會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③“在水的滑動中……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評:就請你們把自己當作四兄弟中的一個,用心讀讀這段文字。(生讀)指名一人讀

多舒服啊,將要被曬乾的我們,沖涼時不僅是身體舒服,連心裏都舒服極了,誰再來試試,把這種非常美妙的感覺讀出來。(配樂朗讀)

毛孔、細胞、肌膚,都在享受水的滋潤,所有的女生讓我們把這種前所未有、酣暢淋漓的感覺,通過朗讀傳達給大家。 (女生齊讀)

5.“淋浴”完了,母親鎖上水窖,笑着對我們説:“你們真的餓壞了。”請同學們關注這兩個字眼,聯繫前文,説説從這兩個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名説)

C、一個餓字寫出了水的珍貴,水對生命的不可或缺。同學們,一勺水,四個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減,怪不得母親會笑着説: ——“你們真的餓壞了。”

6.小結寫法

同學們,作者在寫這兩件事的時候,寫法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寫人物的行動,後者是描寫人物的感受。(板書)

(三)呼應兩個“中心”

課文的2——6自然段把水給人們帶來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地描述出來了,可是村子裏更多的是沒水的日子,(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最珍貴的東西。)

既然水給村子裏的人帶來的更多的是苦,作者為什麼不着力描寫缺水的“苦”,而要着重寫“樂”呢?

2.這短暫、難得的痛快背後是長期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樂,更反襯出了缺水之苦。在今後的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反襯的寫作手法。

三、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珍惜水資源。

1.缺水給村裏人帶來了“苦”, 因為缺少,才更顯得珍貴,才更覺得擁有時的快樂。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餓水的遠不止這一村人,也不僅僅是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

(出示圖片:全國共有669個城市,400個城市缺水,110個嚴重缺水。大家都知道自去年7月份至今,我國的西南地區也正遭受着嚴重的乾旱。

在這裏,人們在想水、盼水、哭水、夢水,向五湖四海喚水。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艱難地跋涉。

2.從你們的神情中,老師看的出你們都被震撼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及剛剛看到的西南地區乾旱的圖片、資料,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表現那裏的缺水之苦。(音樂起,學生自由寫)

3.交流,評價(從行動和感受兩個方面來評價)

4.同學們不僅寫得好,説得更好。可喜的是,“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在20xx年正式啟動,它解決了數以萬計的災民飲水問題,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5.此時此刻,同學們心中一定感慨萬千,或者很想呼籲些什麼,讓我們用幾句話表達一下此刻的心情或感受,也可以設計一則節約用水的公益廣告。

誰來説説你心中真切地感受?生交流。

大家談得都很好,老師也想説:“有水莫忘缺水時,不要一時痛快,痛苦一輩子。讓我們一起珍惜水資源。”

作業設計:

1.小調查:你的家庭有哪些浪費水的不良習慣?自己設計一些有關節水的小妙招。

,網上同題研究《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2.把自己課堂上設計的公益廣告進行裝飾後張貼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提高居民的節水意識。

3.持續關注西南地區旱災的情況,利用晨會課在班上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樂 反襯 苦

雨天“洗澡” 痛快 行動

炎夏“淋浴” 舒服 感受

教後反思:

《水》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缺水的小山村的故事,訴説了村裏人們對水的渴望。這種缺水的苦是我們這些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孩子們很難感悟的。因此,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聯繫語言環境,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品味詞語使用的精妙。

整篇文章作者回憶了兒時洗澡的兩件樂事:雨天“洗澡”的痛快和炎夏“淋浴”的舒服,課上我首先讓學生去抓住第二自然的的關鍵動詞品味“洗澡”的痛快,並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感受那份痛快。三到六自然段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淋浴”時的感受。最後用直觀的圖片刺激學生的感觀,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情感得到抒發,引導學生珍惜水資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寫一寫缺水之苦。

但是,我覺得有些地方還太淺顯。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問你能想象那份歡樂,那份痛快嗎?身處細雨紛飛的江南孩子們,雖然能感受到孩子們的那份歡快,但卻無法明白他們為何如此歡呼雀躍?因為雨對他們而言,實在太平常。因此,他們在讀書時,雖然讀出了孩子的快樂,但那份快樂卻不夠獨特,不夠珍貴!事實上,如果我能對教材進行多一點地深入,就可以將這樣特殊的情境進行遷移,把學生平時對雪的渴望和這個山村孩子們對水的渴望進行類比,我相信課堂上他們的反應一定更真實,更強烈。

《水》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體驗應是主要的,也應該是有創造性的。閲讀教學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出問題,讀出感悟,讀出自己的見解。

2.激發學生探討本文的形象化説理特點,探討本文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1.引導學生讀出問題

通過閲讀,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相互討論、作答。

老師啟發、引導、點撥。

預設問題:

①.“潮流不可阻擋”中的“潮流”指什麼意義?(引出本文的時代背景)

a.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這股潮流(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同樣是不可阻擋的)

b.下海潮:文人下海,官員下海

c.(還包括作者對這股潮流的感受)

從那些地方可以分析出這些信息?

結尾的日期、後面的故事情節、文中人物身份

(中國經濟改革的時間表:

1979年以前:以計劃經濟為主,同年11月,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984年: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5年:鄧小平提出,應該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

1987年:十三大,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作用範圍都是覆蓋全社會的。

19xx年:鄧小平,要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一錘定音。同年的十四大,市場經濟列入黨綱。)

②.“存項”、“議價”、“提貨單”等名詞術語的含義。

存項:儲存或餘存的款項。

議價:買賣雙方或同行業共同議定貨品價格。

提貨單:向貨棧或倉庫提取貨物的依據。

③.“這裏他雖然曾來旅遊”這個句子是否有毛病?

這個句子應該再加一個“過”字

2.引導學生分析用典及其意義

本文涉及的典故有:

①.莊周夢蝶(曾經夢為蝴蝶,視金錢為糞土,視權貴如腐鼠的逍遙自在、灑脱不羈的莊周如今卻迫於潮流,去挖塘養魚,這是怎樣一種諷刺呀!)

②.倉頡造字(這是為了渲染一種神話色彩和古老意味。)

③.濠梁觀魚(莊周養魚是為了享受魚的樂趣,暗示其失敗)

④.涸轍之鮒(比喻那些生活艱難,充滿憂鬱和抱着期望的老百姓)

3.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見解

通過探討如下問題,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

最後四段作如下修改好不好?為什麼?

這樣改動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與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應,使文章顯得前後連貫,渾然一體。“手續費每噸一元,共計一百元”也説明腐敗之風已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反腐敗已成當務之急。引出:

①.本文的主旨。

顯然,本文的主旨是諷刺當時商品流通領域那些:以權謀私,哄抬物價,憑空暴富的醜惡現象。(70年代末到整個80年代,是個體户和官倒暴富的時代;90年代早期是股市炒家暴富的時代;90年代後半期是房地產炒家暴富的時代。)

但是,保留原文有兩個好處:A、體現雜文的文學性。本文是故事新編,與古事若即若離,才能妙趣橫生,令人傾倒。如果刪去,不免使人感到興味大減。B、深化主題。典故中的“鮒魚”似乎是比喻那些生活艱難,充滿憂鬱和滿懷希望的廣大老百姓。如果把這個典故刪去,文章的主題就止於一般化的諷刺不正之風這樣較淺的層次。

同時,本文也暗含有對莊周式的文人下海經商的嘲諷。(探討莊周下海的原因及結果:a趕時代潮流。B專著《南華經》訂數只有三本,一氣之下棄文經商。C在濠梁領悟到魚的樂趣,請注意是魚的樂趣,難道你養魚僅僅是為了享受魚的樂趣嗎?。D棄文經商,丟掉老本行,投身未知領域,且沒有做熱身運動。E他根本沒有經商的才能嘛,天大旱,水十分緊俏,他莊周還要去養魚,還買水,也不怕別人宰死自己。)

反面説明莊周“下海棄文經商、養魚致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A、莊子家貧。《山木》篇説,“莊子衣大布而補之”,又説他“衣弊履穿,貧也。”B、莊子樂水。他的《秋水》篇這樣描繪:秋水適至,百川灌河。C、莊子知魚。《秋水》篇也曾説過:“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莊子持竿不顧”,再就是他曾濠梁觀魚,知道魚的樂趣。他如果日進斗金,腰纏萬貫,又何須挖塘買水呢?(可以補充牛津跳槽當鑄幣局局長一例)

②.寓言式雜文的特點。

雜文的特點:諷刺、幽默。沒有辛辣的諷刺,就如同一杯温開水,不同不癢,那就不能稱之為匕首、投槍。雜文篇幅短小,很難或者根本無法精雕細刻人物典型,只有藉助幽默來滿足讀者的閲讀心理。雜文是用文字構建的漫畫。

寓言實際上是一種用做比喻的帶有勸喻、諷刺和哲理的簡短故事,它是通過淺顯生動的情節來闡述哲理,寄予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思想內涵更為豐富。

藉此喻彼,借古諷今,以淺喻深是寓言散文的特點。寓言和雜文這兩者結合起來,既形象又尖鋭,真是令人難忘。

這種寓言雜文在先秦諸子散文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戰國策》中的《畫蛇添足》《鷸蚌相爭》,《孟子》中的《揠苗助長》,《莊子》中的《庖丁解牛》等等。到唐宋時代這種寓言雜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如大家都熟悉的柳宗元的《三戒》,蘇軾的《日喻》等等。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方面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鮮明的社會性,藝術上善於用傳奇筆法作生動細緻的描寫,有濃厚的諷刺格調,形式活潑多樣。

劉徵先生有着深厚的古文修養,他繼承這些寓言散文的優良傳統,聯繫20世紀80年代末的社會實際寫成了這篇富有時代色彩的寓言式雜文。此外,他寫過的寓言式雜文還有《莊周和骷髏》等。魯迅先生曾寫出小説《故事新編》,其中有寫莊子的《起死》一篇,莊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劉徵先生的寓言雜文《莊周買水》中莊子形象也活龍活現。二者都寄寓了作者的譏諷和無奈。魯迅先生的《起死》取材於《莊子·至樂》篇中的一個寓言,劉徵先生的寓言雜文《莊周買水》也有一定的依據。如文中的“小佇濠梁之上領悟了魚的樂趣”和結尾的“秋水時至”都本於《莊子·秋水》,而“躺在車轍裏的一條小魚”的求救本於《莊子·外物》。作者依據這些材料,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大膽而合理的想像,虛構成這篇寓言雜文《莊周買水》。

③.同一主題的不同表達方式。

表現官倒的主題,有很多種類,可以是政論文,可以是新聞報道,也可以是文學作品。本文選擇了寓言式雜文。它給我們讀者帶來了新鮮感,令人記憶猶新,印象非常深刻。我們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也很多,比如上次我們的週記話題是“套子”,很多同學是以議論文的形式來闡述規矩的重要性,或論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套子太多,應該摒除這些。但是,也有同學以故事的形式,發揮自己想象的空間,把這一主題很好地表現出來了。(讀王斌同學的週記)。

同時介紹《紅樓夢》的不同表現方式。

又比如説上週星期五中午放的課本劇《雷雨》,它最早的形式是話劇,後又改編成電影。

四.延伸訓練:

29歲那年,顏淵到魯國皇家大學攻讀儒學博士學位。博導是該大學的學術帶頭人孔丘。

孔丘的教學風格很嚴厲。他每天安排顏淵讀大量的書,而且下指標,每個月要拿出一篇論文。

顏淵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向來惟師命是從。每天讀書到深夜,每個月都能拿出一篇優秀的論文。孔丘很滿意,對顏淵説他會很認真批閲,並激勵顏淵要忘掉過去的成績,每一天都應當從零開始。顏淵深然其言。

一天,顏淵在閲覽室瀏覽時,無意發現了自己一篇論文習作竟發表在一本世界學術權威雜誌上,不過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發現了自己另外幾篇論文習作也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顏淵有點氣悶,卻又不敢質問孔丘。孔丘在學術界有着至高無上的威望,和他作對只能自毀前程。

顏淵陷入深深的鬱悶中,原先的憂鬱症更嚴重了。不到一年,“發盡白”。

這樣鬱郁過了三年,顏淵終於沉痾不起,倒在了書桌前,年僅32歲。

得此消息,孔丘大慟:“噫!天喪予!天喪予!”為表示紀念,孔丘從此封筆,不再進行學術研究。

(一)文章揭示了一個怎樣的社會現象?

(二)本文運用了怎樣的手法進行説理?請嘗試説明。

《水》教學設計13

一、導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些旅遊景點。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相關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後,我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請同學們幫我拿個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圖片,讓學生討論)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給我發來了郵件,説你看看這一篇文章吧。看了這一篇文章後,我決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讓老師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嗎?

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較有名的,同學們想了解他嗎?(出示楊朔的相關資料,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預習檢測

(一) 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攢聚( ) 圩子( )褒貶( ) 貯藏 ( )

嶄新( ) 怠慢( ) 精髓( ) 恍惚 ( )

(二)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 ,現代散文家。原名 ,山東蓬萊人。青年時期曾在哈爾濱學習外國文學和從事翻譯工作,同時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著作大都收入 。

(三 ) 解釋下列詞語:

1 神遊:

2 玲瓏剔透:

(四)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繪了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表現了作者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三、朗讀課文,品味詩意。

楊朔曾這樣説過,“我喜歡寫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又説:“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它當詩一樣寫。”所以楊朔的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並説説這篇文章的詩情畫意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標題是畫山繡水

説明:a. 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畫如繡,妙不可言。

b. 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滿詩情畫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滿了詩情畫意。

課文中堪稱“畫山繡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灕江水色圖(第四段)

魚鷹捕魚圖(第五段)

四、 小組合作進行賞析和仿寫。

四人一組有感情地朗讀所選文段,説説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為這段話寫幾句評語,並仿照例句描寫一處景物?

例:寫桂林的水時,作者説:“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組疊詞,突出水的碧綠,然後抓住水綠的特點,把灕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並在此基礎上將比喻伸展開去,不用去嘗,只要看一眼也會醉人。

仿寫:瞧瞧那滿地堆積的棉花,潔白潔白的,白得像冬天覆蓋大地的積雪,叫人實在不忍心玷污它。

(學生朗讀,賞析並進行仿寫,師生共評)

五、 學習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分析作者引用這些傳説的目的。

桂林不僅有如詩如畫的景色,還有優美動人的傳説,文章講述了哪些傳説?

(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

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幾個故事嗎?

(學生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這幾個故事的共同點是什麼?

(有些悽慘,體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除“寡婦橋”寫了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於助人的品質,其餘的都是寫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的)

作者為什麼要在令人賞心悦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悽慘的故事呢?可從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時代的印記,蒙上了一層政教色彩。同時也給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六、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瞭解了桂林如詩如畫的景色,也傾聽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傳説。對桂林,你還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給老師推薦一些值得一遊的景點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瀠回的“灕江源頭”,劉三姐對歌的大榕樹,桂海的碑林,千古靈渠,奇峯鎮等)

七、 拓展思維,豐富積累,學習如何運用間接材料。

你遊歷過哪些風景名勝區,你的家鄉應該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説,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與景點有關的優美的傳説或詩句呢?

(學生説)

如果需要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你準備如何去使用這些材料呢?

(學生出謀劃策)

是啊,祖國有着如此神奇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有着如此動人而悽美的傳説故事,讓我們用雙眼去觀賞,用耳朵去聆聽,用心去感悟,用筆去描繪祖國這些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吧。

八、作業

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

九、教學探討與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種文學樣式,重在讓學生學會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兩個重點:①讓學生在誦讀中領會作者是怎樣把景物描寫的如此生動的,並學會這種寫法。②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知道如何使間接材料合理而恰當地為自己的作文而服務。

十、教學反饋:

閲讀文章12—13段回答問題:

1.説説下面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效果。

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錘,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裊裊歌音吧?

比喻。增強了環境的美感和情韻,引人遐思。

2.下列對故事中老婆婆的評價,那一項不太恰當(C)

A熱心助人 B不辭勞苦

C苦守貞節 D心地善良

3.下列解説不恰當的一項是(B)

A.橋雖然被山水沖垮,但老婆婆並沒有喪失信心,還是堅持讓大家一年一年地不斷修造着,這種精神實在太讓人感動了。

B.劉三姐一邊親自參加勞動,一邊唱歌,可見她其實不是一個神仙,而是被大家神化了的一位勞動者。她的神通其實來自於她手中的扇子,這和濟公有點相似。

C.從故事中看,劉三姐之所以被大家神化為歌仙,並不僅僅是因為她善唱山歌,而是由於她能夠為民造福,是百姓心中真善美的化身。

D、一個情節生動內涵豐富的故事,作者以不到三百字的筆墨就把它陳述清楚,這充分體現了作者文筆精煉詩意化的特點。

《水》教學設計14

目 標

1.瞭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3.積累文中精彩的詞語;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瞭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於景的寫景方法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欣賞祖國山河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4.

學習 內 容

筆 記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馬致遠的名句“小橋流水人家”表現了江南水鄉特有的特色;並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話:“山沒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那麼,作為古色古香的古城遺址的旅遊勝地,如果沒有水,也是一種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點韻味如果説中國雲南的麗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那麼,江蘇蘇州的周莊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則展示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周莊”位於江蘇崑山“周莊”因河成街,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圖景“水韻”是指周莊水的韻味,即多姿多彩的水鄉

2、趙麗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3、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雖説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橋,一半是舊城”,難怪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讚歎:“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今天,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走進周莊,走進《周莊水韻》,一起體味周莊的水情與水韻

4、學習生字:

木櫓(lǔ) 攪動(jiǎo) 斑斕(bān lán) 漾動(yàng)

綵綢(chóu) 連綴(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蓋(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滲出來(shèn)

諦聽(dì) 參差(cēn cī) 嫻熟(xián) 軌跡(guǐ)

剔透(tī) 絲絃(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繽紛(bīn) 隱匿(nì) 璀璨(cuǐ càn) 搖曳(yè)

5、理解生詞

6、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讀課文後,周莊在我們的“腦海”中是一個什麼印象呢?

明確:充滿詩情畫意,如一曲悠長的樂曲,如一幅寫意的畫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小橋流水人家”……水給古老的舊鎮帶來了生命,帶來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韻味……

2.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舊鎮周莊的哪幾幅“水韻圖畫”?

明確:由總寫到分寫,共四幅“水韻圖畫”即

(1)整體水韻圖畫:“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2)三次遊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第一次——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濛水墨畫;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第三次——春夜張燈結綵、五彩繽紛、星火輝映、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四、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13)敍述周莊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略寫作者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詳寫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水鄉的情景和感受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13段

2.討論探究:

(1)開頭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開篇不説地點,直接描繪出幽靜的場景,色彩斑斕,比喻形象、生動,給人意味深長的遐想

(2)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體現了什麼?

明確:悠然攪動的木櫓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樓屋、樹影、天上的雲彩和飛鳥攪碎後的美麗畫面周莊水美:倒映如畫(靜態美),波動似綢(動態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體和喻體,並説説其作用

明確:“……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綵綢”本體是倒映着的石橋、樓屋、雲彩和飛鳥的水面,喻體是綵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莊水面的美麗畫面,有形有色,有靜有動

(4)“還有什麼比在周莊的小河裏泛舟更富有詩意呢?”,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

明確:反問,強調了在周莊的小河裏泛舟最富有詩意,同時也引起讀者的思考——如何有詩意?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到對周莊的實物描寫

(5)找出在周莊泛舟有詩意的景物

明確: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橋孔,古老的形狀風格不同的石橋;橋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莊佈局有什麼特點?“這樣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這句話如何理解?

明確: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樓宅被河分隔,石橋巧妙地將古鎮連為一體生動、具體,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句話是對周莊水鄉整體的高度評價

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寫作者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現了周莊水鄉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絃的景象,體現了周莊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幸福歡樂的生活和對外開放的意識

六、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水》教學設計15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找寶藏,不過尋找寶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咱們得通過認真的觀察、思考、小組合作動手實驗,獲取到有用的信息,才能最終獲得寶藏哦!有沒有信心克服所有的難關?

下面進入第一關:請你從這幅圖中找到我們生活的地球。

請一個學生指出地球,並向大家介紹是怎麼判斷那個是我們的地球的。

地球上71%的面積是由海洋覆蓋,從太空中看起來,地球就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所以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前蘇聯航天員説我們的地球其實是一個水球。

第二關:請你們觀察圖片,誰能説説這幅圖片説明了什麼?

人的身體中,約有70%的成分是水。水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人類生活離不開水。

二、觀察比較,認識水的特徵

1、從前面兩關中,大家應該已經猜到,我們今天要找的寶藏與我們的水有關。我們每天都要喝水、用水,相信大家對水都不陌生,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水有哪些瞭解?

根據生活經驗回答:(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

看來大家對水的瞭解還是挺多的,我這裏有3瓶不同的液體,其中只有一瓶是水,先説説我們可以用到哪些觀察方法去將它找出來?學生説,教師補充:

a.用眼睛看;觀察他們的顏色、透明度。

b.用手摸:用筷子蘸一滴液體,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樣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隻手的食指上,搓捻後進行對比。

c.用鼻子聞:不能直接聞,要用手扇一扇,使氣味散發出來。

d.嘗?提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嘗”的方式

2、方法都掌握了,你們都迫不及待的想動手操作了吧?可是我想知道你們打算怎樣小組合作呢?

請一個學生簡單回答,教師補充注意事項:

從1號瓶開始觀察,觀察時,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看、聞、摸之後,並將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再觀察2號瓶、3號瓶。

3、那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將我們的水找出來吧。觀察過程中,要將你的發現和你的隊友好好交流哦!

學生合作觀察,找出水。

3、總結交流

a、表揚幾個做得好的小組:動作快、記錄好、實驗過程小組配合默契…

b、小組彙報:你們判斷找出哪一瓶是水?為什麼另外兩瓶不是水?

1號瓶:有顏色、有氣味、不透明、粘稠

2號瓶:有酸味

C、總結並板書水的特點

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清爽不粘稠

三、觀察比較液體和固體的區別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物體的形狀,比如:正方體、長方體、球體,請大家思考:水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思考討論水的形狀

出示一瓶水,請你們説説它是什麼形狀的?

出示這個形狀的容器的圖片,請你將它的形狀畫進去。貼上預備好的形狀貼。

將它倒入另外一種形狀的容器中。説説,現在水是什麼形狀的?

出示這個形狀的容器的圖片,請另外一個同學將它的形狀畫進去。貼上形狀貼。

為什麼放入3個不同的容器中,形狀不一樣呢?

第四關:請將工具箱中的水、洗髮液和小木塊分別放入3個不同形狀的空的容器裏觀察。(注意不要撒出來了!)仔細觀察他們進入容器的方式和進入容器後的形狀有什麼不同?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單中。

(1)它們放進容器的方式不同,水和洗髮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

(2)液體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變化發生改變。

總結板書水的特點:所以水是能夠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

請欣賞各種形狀和流動的水。

四、拓展與延伸:水是我們人類最珍貴的寶藏

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的棒,恭喜大家成功的獲得了我們今天要找的寶藏,那就是關於水的特點。對我們人類來説,水是最珍貴的寶藏。為什麼這麼説呢,請大家認真觀看下面的圖片。(介紹地球水資源緊缺的圖片。)

總結:地球上水資源較多,但是真正能被我們所用的水是非常少的。希望大家養成節約用水的意識,保護水資源。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