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班數學排序教案

校園9.93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排序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數學排序教案

中班數學排序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探索按物體的高、矮、顏色進行分類排序。

2、能用瓶子拼擺幾種不同規律的排序。

活動準備:

高矮不一的怡寶牌純淨水瓶子若干(每組六個),瓶內裝水,瓶蓋內點上紅藍兩種顏料,每小組桌上畫一大一小兩個紅、藍顏色的圓,活動室地上畫一條長長的鐵軌。(枕木紅藍相間)火車鳴笛的錄音帶。玩具火車一列。

活動過程:

1、教師放火車鳴笛的錄音並出示一輛玩具火車引出操作材料。(純淨水瓶子)

師:小朋友聽,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幼:汽車、火車。

師:這列火車今天給小朋友運來了很多禮物,你們猜猜會是些什麼禮物呢?幼:、蘋果

師:他猜的是蘋果,你來猜猜是什麼?幼:香蕉

師:嗯,香蕉,誰再來猜猜是什麼?幼:玩具

師;哦,玩具,真棒,還有誰想來猜猜?

師:這些禮物就擺在你們桌上,大家看看是什麼?幼:純淨水、飲料。

2、引導幼兒觀察桌子上擺放的純淨水瓶子有什麼異同。

師:小朋友看看你們桌子上擺放的純淨水瓶子有什麼不同?幼:有的瓶子高。

師:哦,有的瓶子高,還有的瓶子怎麼樣?幼:還有的瓶子矮。

師:哦,還有的瓶子矮。小朋友在比比這些瓶子還有什麼不同?(教師用手勢提醒幼兒)

幼:有的瓶子大,有的瓶子小。

師: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瓶子裏裝的水有什麼不一樣?幼:有的瓶子裏水多,有的瓶子裏的水少。師:這些瓶子裏的水有顏色嗎?幼:沒有.

3、教師引導幼兒把純淨水變出顏色。

師:現在老師要變一個魔術,我要把這些沒有顏色的水變成彩色的,大家注意看我是怎麼變的。

師:我變出了哪些顏色?幼:紅色、藍色。

師:小朋友想變嗎?現在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瓶水,我數一、二、三,大家開始變。師:誰來告訴我,你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幼:我的變成了紅色,我的變成了藍色。

4、引導幼兒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顏色進行分類。

師:現在我們和這些瓶子一起來玩遊戲,請每組小朋友把相同的瓶子放在同一個圓裏。師:誰來告訴我,你們那一組大圓裏放的是什麼樣的瓶子?小圓裏放的是是什麼樣的瓶子?

幼:我們大圓裏擺的高瓶子,小圓裏擺的矮瓶子。小圓裏放的紅色水瓶子,大圓裏放的藍色水瓶子

5、引導幼兒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顏色進行排序。

師:現在我們和這些瓶子一起再來玩排隊的遊戲。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讓這些瓶子排隊的?

幼:矮的排前面,高的排後面。師:瓶子這樣排隊像什麼?

幼:一列火車、毛毛蟲、一座橋。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瓶子進行排隊,看看那些組跟老師排的不一樣。

教師分組指導幼兒按瓶子的高、矮和水的顏色進行有序排序。

6、引導全班幼兒按瓶中水的顏色搭一列長火車。

師:我知道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現在我們就用手中的瓶子搭一列火車,讓火車送你們去看看爸爸媽媽。好嗎?教室裏有一條長長的鐵路,請小朋友把裝紅色水的瓶子擺在紅色枕木上,把裝藍色水的瓶子擺在藍色枕木上。幼兒動手擺弄操作。

師:火車搭好了,要出發了,誰想坐車去看媽媽?幼:我想去。

師:你媽媽在那裏打工?幼:在成都。

7、師幼一起表演唱《火車嗚嗚叫》兩遍。活動結束。

課後研討分析記錄:

一、研討關於活動導入的簡潔性問題

園長:你用火車鳴笛的錄音導入目的是什麼?它的價值在哪裏?

教師:以“火車鳴叫的聲音”的形式導人,一方面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為後面的遊戲做鋪墊。

園長:你為什麼讓孩子猜禮物而不直接告訴孩子禮物是什麼?在這個環節你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你怎麼看?

教師:我讓孩子猜禮物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活動中當孩子放得很開時,我應及時把話題收回來,這樣就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費很多時間。教研組成員討論分析:對於教師的第二個問題,出發點固然很好,但其實是陷入了形式主義。教學雙方在做着看似有趣但毫無意義的遊戲。或許一開始幼兒會被教師神祕的語氣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當幼兒盲目地猜了幾遍仍不切主題時,隨之而來的是失落感。我們應該擯棄這種形式上的“花架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幼兒進行實質性的探索。所以,導入部分我們應開門見山,緊扣主題。

二、研討關於迴應的有效性問題

園長:我記錄了一下,在第一環節猜禮物和第二環節觀察瓶子不同點的師幼對話過程中,你重複幼兒的語言多達六次,你覺得每一次都有必要重複幼兒的回答嗎?

教師: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在對話過程中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回應幼兒,就出現了有意無意地重複幼兒回答的狀況,習慣成自然了。

教研組成員討論分析:教師頻繁出現重複幼兒回答的原因在哪裏?追根究底,一是語言貧乏,二是缺乏教育機制。教師提的第二個問題很開放,雖然這時幼兒的回答很散,教師無法預計,但教師可因勢利導,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如當幼兒先關注到高瓶子時,教師可隨即問:“誰找到高瓶子了?舉起來給我看看。”尋找的過程,也是一次集體檢查驗證的過程。當幼兒找出高瓶子後。教師可接着問:比較一下,這些高瓶子他們又有什麼不同?(有些瓶子有商標,有些沒有,有些裝的水多,有些裝的水少。)當把有關高瓶子的問題一一解決後,緊接着教師再問:除了高瓶子,你還發現了什麼樣的瓶子?這樣的教學思路才真正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接過孩子拋過的球,並拋還給孩子。”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教師為了匆匆趕過程往往無視幼兒的反應,即使關注到了也顯得迴應貧乏、語言單一,只會用“真棒”“真不錯”之類的語言來回應。幼兒教育不是讓幼兒簡單重複已有經驗,而是經驗的不斷重組和改建,教師應合理有效地幫助幼兒整理和提升已有經驗。教師在與幼兒相互“發球”“接球”的過程中,要注意技巧的運用。有時面對幼兒的問題,可“正面發球”,直接告知;有時可以打個“擦邊球”,採用側面引導的方式。

三、研討關於整合的有機性問題

園長:你安排孩子用瓶子擺火車並表演《火車嗚嗚叫》這兩個環節教育意圖是什麼?教師:意圖在於將活動與我園的縣級科研課題《農村留守嬰幼兒心理健康干預研究》結合起來,我班有很多留守幼兒,平時他們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個環節,孩子們通過擺弄、表演讓他們思念爸爸媽媽的情緒得以釋放。

教研組成員討論分析:從動手操作再到表演,雖然這個環節與音樂活動結合起來看似很豐富,但教師並沒有大膽放手讓孩子自由的去擺弄探索發現瓶子的分類排序的規律,而是很倉促的就讓孩子進行表演。可見,整合絕不是簡單相加拼湊的拼盤,而是需要正確地尋找課程之間的聯繫點。一堂好課中的整合就如一盤菜餚。既要有主次之分。有主要領域的凸顯:又要有營養素之間的合理搭配,不同領域間的有機融合;更要有共同目標的追求,讓品菜的孩子吸取更多的營養。

中班數學排序教案2

設計意圖:

小朋友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鍊等。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圖形的排列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圖形若干,雙面膠

2、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出示邀請卡,激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張邀請卡,我們來看看裏面寫了什麼?”

老師:“親愛的小朋友,我是圖形國王,我想邀請大家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希望你們打扮的漂亮點!”

2、出示一個圖形單一的花環。

老師:“老師也想去參加音樂會,所以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花環,我想戴着漂亮的花環去音樂會,老師戴上這個花環,好看嗎?”(老師戴上花環,激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漂亮的花環是怎麼做的?”讓幼兒仔細觀察花環,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比較能力。老師:“咦!這是什麼?”(指着小紅旗)

告訴幼兒觀察花環的時候要從小紅旗這邊看過去。老師:“好,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圖形是怎麼排列的?”小紅旗:黃色圓形紅色圓形黃色圓形紅色圓形……(可以引導幼兒一起來説一下規律)

小結:老師準備的花環是用相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有規律的排隊的。

3、出示另一個圖形較多的花環。

老師:“剛才花環的形狀太簡單了,老師還準備了一個更多圖形的花環。”讓幼兒再觀察這一條花環,並且讓他們與上一條進行比較。小紅旗:黃三角形藍圓形黃三角形藍圓形……

小結:原來這個花環是由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很好看。

4、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列規律接着排圖形。

老師:“這邊老師還有一條更加漂亮的花環,不過老師還沒做好,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的忙,你們願意嗎?”

可以叫小朋友上來繼續完成,並給予評價表揚,再引導小朋友來總結一下。

5、操作活動:(裝飾花環)啟發幼兒依樣接着給圖形排序。

老師:“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花環,不過老師一個人做的太慢了,還沒有全部粘好,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好不好?”

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操作材料,有頭帶、各種圖形,請幼兒按照圖形規律依樣接着有規律的排序。

老師:“好,我們開始做,做好了,請雙面膠幫忙。”

6、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7、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説説,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8、出示一條排列更復雜的項鍊。

老師:“老師為了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還準備了一條項鍊,這條項鍊很長,你們來看看這條項鍊是怎麼做的?”

小紅旗:黃正方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黃正方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小結:這條漂亮的項鍊原來是更多圖形按規律排列的。

9、操作活動:(裝飾項鍊)啟發幼兒依樣接着給圖形排序。老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有這麼一條漂亮的項鍊呢?”

老師:“老師已經幫你們準備好了材料,就等着你們給自己做一條漂亮的項鍊了。

10、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11、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説説,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③帶領幼兒一起去參加音樂會。

12、老師:“好,音樂會開始了,我們快點戴上漂亮的花環和項鍊一起去參加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於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邀請卡參加音樂會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一些簡單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徵。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自己去動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簡單圖形的排列特徵。第三個環節讓幼兒掌握複雜一點的圖形的排列規律和特徵。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對於一個經驗不足的我來説,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要進一步完善:設計的內容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偏簡單,這要求我要去更多的瞭解幼兒現在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在幼兒操作前應給予説明,讓幼兒明白各種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過程,操作中給予指導,可以讓幼兒相互檢查所做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操作後要給予評價,評價時要圍繞這個活動的目標來進行,這就需要更加明確活動目標;一些細節的東西也不容忽視,準備工作也要做的紮實。

相信通過這樣一次次的鍛鍊,我會做的更好!

標籤:教案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