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校園2.15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圓的認識》是關於概念教學的一節展示課。通過教學本課,我的收穫頗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次展示活動的準備。

《圓的認識》是屬於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一共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教學模式:

1、從日常生活出發感知圓——自主探究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徵——解釋應用;

2、情境創設提出自行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操作討論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瞭解圓的特徵——畫圓——首尾照應解決問題。通過幾次試教,發現第一套方案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現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其實,對於教學我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為創造情境而去創造。這並不符合我們教學的宗旨。我們的教學,可以異彩紛呈,但是應該給學生呈現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裝飾只能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

在試教的過程中,同時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時一堂課,上過了也就過了,最多自己對某些成功或失敗處進行反思。而在集體研討時,才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甚至是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説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深究,如果給無限的時間,研討也將會是無限的。

第二,關於課堂教學的體會:

基於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後討論套圈活動場地設計方案,怎樣在操場畫一個半徑是3米的圓。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探討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循序漸進:

1、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後,緊接着利用板書中的圓讓他們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進而理解圓上有無數個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部分內容教材裏沒有安排,但通過課堂實踐發現補充這一內容對圓的概念的認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探討特徵,通過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徑的特徵: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都相等。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3、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直徑的特徵,有了探討半徑特徵的經驗,直徑的特徵便“水到渠成”了。4、最後,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的其他特徵,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利用圓規畫圓的環節:教學還不夠細緻,在巡視時感覺學生畫的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鞏固運用時發現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畫圓的方法,特別是沒有在畫的過程中認識、領悟到:半徑的長度也就是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2

本屆課通過學生的折和量,來發現感知圓裏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表象,為學生探索圓各部分的名稱,猜想圓的特徵,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同時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參與了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在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文,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運用"猜想驗證"的方法,引導學生藉助操作過程與已學過的半徑、直徑對圓可能有哪些特徵,進行了合理的猜想;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然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使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發展;畫圓是這節課的非重點內容,則通過學生自我實踐便可掌握。

本課採用"自主探究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按“明確目標一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練反饋,鞏固新知——運用新知,質疑釋疑”的程序實施操作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從而實現了“自主探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3

學生畫圓的方法比較集中:(1)利用圓形輪廓描圓(2)利用圖釘和線畫圓。而其中第二種畫圓方法操作起來比較難,非常明顯的凸顯出來。

本節課的“圓心、半徑”知識的教學沒有過去的簡單講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動。第一次畫圓,學生藉助身邊的物體,嘗試通過描圓形表面的輪廓來進行,以此建立圓的外形的認識;第二次藉助繩子畫圓,讓學生感受不是圓的物體也能畫圓;第三次用圓規畫圓,憑藉積累的生活經驗,規範學生的用圓規畫圓,以此初步形成圓的概念,在學生嘗試畫圓的過程中,得出圓心和半徑。然後通過畫大小不同的圓,鞏固畫圓過程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並且每條半徑的長度都相等。課堂上操作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此時的數學是那樣的生動具體,學生樂學,高興學。

這節課的.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感受數這節課的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感受數學,探究數學,應用數學,發展學。學生在數學活動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4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及初步感知圓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特殊的平面圖形圓(曲線圖形)。是學生系統認識曲線圖形特徵的開始,是為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及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使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並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當中;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瞭解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王榮老師的一節課讓我獲益匪淺,她新穎的教學方法,讓我耳目一新。

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也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學生雖已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感知並瞭解圓的基本特徵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之間的關係、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難點。

首先,可以看出做課教師準備的非常充分,認真鑽研了教材,準確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合理,環環相扣,做到了數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

其次教師一開始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在探究知識這一環節中教師主要通過讓學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分組交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開探究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新知,這也正是我校所定的專題;“數學課堂的有效探究”的進一步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現新知,掌握新知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將以引導、探究、動手操作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在講同一圓中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以及關係時,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去畫圓,通過畫圓來認識這些瑣碎的知識點。通過同桌交流探究發現知識。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也體現了數學課堂的有效探究。

還有教師在教學生畫圓時,先和學生一起認識做圖工具圓規,再讓學生嘗試自主畫圓,再通過示範畫圓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從而掌握畫圓中圓心與半徑的作用,這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最後讓學生畫一個半徑為2釐米的圓,這使知識的生成過程變的順理成章。這也是專題:“數學課堂高效探究”的體現。

最後教師通過拓展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親眼看見圓的知識的應用,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5

《圓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教材安排4教時。因為學生對圓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對於這節課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圓,感知圓的共同特徵。

2.通過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3.能用圓規畫圓,並能按指定的半徑畫圓。並能初步知道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4.通過欣賞由圓組成的圖案,感受幾何的美,對幾何產生興趣。

為了幫助學生對圓概念的形成,整節課我主要強調了動手畫圓。首先,在紙上直接畫,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發現其實畫得不圓,從而激發他們去探究怎樣畫才能很圓,為什麼要這樣畫才能很圓。接着,是用紙片畫圓。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用紙片畫圓的過程中,明確了圓的特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也引出了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用紙片畫圓的操作過程可能存在困難。

然後,是用圓規畫圓,並會畫指定半徑的圓。通過幾次畫圓,學生認識了圓心和半徑,也瞭解圓心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在這節課裏,我還設計了一些環節。如:關於圓的半徑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學生畫的圓心和半徑,其實他們畫的半徑和我在黑板上畫得其實是一個方向,但我在展示時把他們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讓學生在老師這種無聲的教學中感悟圓的半徑其實有很多條。接着,我又出示了4個圓,繼續辨析哪些半徑是正確的,來加深對半徑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探究的環節,主動探究圓心和半徑,把一些書本上沒有提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把它挖掘出來。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最難就是關於半徑的教學。因為書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只是説從圓上任一點到圓心的這一段相等的距離,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徑。為此,這一環節我經過幾次的修改。最先備課時,我並沒有使用紙片畫圓,而是直接用圓規畫圓,從使用圓規中發現針尖固定的是圓心,而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就是半徑。但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學生連使用圓規都不是很熟練,更不用從畫圓中認識圓心和半徑了。然後,我又進行了改進,用紙片畫圓,觀察老師畫的過程,再通過動手畫,感知固定不動的那個點就是圓心,從圓心到圓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離就是半徑。雖然這一過程學生較易接受,但反饋過程中又發現學生心裏明白,但表述起來有困難。最後,我把這個過程改進成今天這節課,把畫圓的過程概括成兩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從中直觀而形象的引出半徑就是從固定的點到圓上的這一段相等的長。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指正。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6

昨天學習《圓的認識》,自我感覺良好,本打算今天就學習圓的周長。同事建議再練習一節,説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學不紮實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本想到裏面的一些概念不難理解,學生已能非常熟練的畫圓,覺得晚上的家庭作業應該不錯,直到看到今天上交的家庭作業才發現自己對學生的估計實在是過高。

出現瞭如下問題:畫圓不規範,該標的不標。

判斷題突出了對概念還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或者考慮問題還不夠細緻。

審題還不夠仔細,不能完全按要求做題。

分析原因:

1、在課上畫圓,學生知道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可家庭作業中就忘了這回事,説明老師的強調還不夠到位或方式欠佳,所以學生的印象不夠深,沒有形成習慣。

2、一些概念的應用練習,出現錯誤,一方面,説明學生考慮問題不夠細緻;另一方面也説明課堂練習設計還存在問題。

例如,對概念及其他記憶性知識的學習,如果僅靠老師講、學生看書,跟不上形式變化的練習,就很難達到理解運用的程度。應在課上採取填空、判斷、選擇等方式,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進而達到運用的程度。

而課堂上的這類練習,僅僅用課件展示,學生起來回答,這樣又不好保證每個同學的獨立思考,無法避免濫竽充數的情況,所以,有些練習還要採用書面獨立完成的效果會好一些。課堂上必須處理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關係。要牢記合作是為了個體更好的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

3、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要引導。

通過分析發現自己存在幾大不足:

(1)對教材不熟悉,所以對學生學習的預見性也就差一些。

(2)自己在備課中,對練習的設計還有待加強。

(3)板書還不夠規範。

針對出現的問題,今天的練習課我和學生一起復習總結了以下幾點:

1、 畫圓(O r d) 圓心決定位置, 圓規兩角的間距(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2、 半徑:概念、特點:同一個圓裏 無數條, 半徑都相等

直徑:概念、特點:同一個圓裏 無數條 直徑都相等

3、 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同一個圓內)

大小、形狀;半徑擴大兩倍,直徑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4、 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應用(測量直徑)

在這樣的基礎上,練習、反饋,學生的理解就比較深入。

其實,在第一節的課中,也強調了這些內容,但由於不夠系統,所以學生的印象很膚淺,今後注意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重視練習在學生知識掌握、理解、鞏固運用中所起的作用。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7

《數學課程標準》在高年級段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體現這一新課程理念:

1.讓學生自主探索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貫穿其中。例如:讓學生自主嘗試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等。在各個探究活動中力求使學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例如: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的圓形的;討論生活中的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裏等環節,都注意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3.以學生為本

在對圓的概念的要求上,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進行學習,在頭腦中自然形成圓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認為的:概念能通過定義,也可以通過直接觀察得到。當一個人能區別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時,就學會了概念。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訂出的這一切實可行的目標正是新課標中人本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不少的缺點:

1.由於教師的遺忘,板書未能寫完。在讓學生觀察圓的半徑、直徑的特點後,沒有進行相應的對比練習。

2.沒有應勢利導。在折圓、畫摺痕時,就可以讓學生標出圓心、直徑、半徑。沒有必要到後面再去表示,從而浪費了教學時間。

3.沒有準確把握好時間。由於前面個別環節不夠緊湊,如:學生關於圓的特徵討論發言的時間過多,致使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造成了本課最大遺憾。

4.只講解了畫圓要注意的地方,沒有進行畫圓練習。

5、學生小組討論的氣氛不活躍。

6、教學語言還不夠嚴密。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8

通過課後分析,感覺學生對於這部分教材要求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畫圓的方法掌握不錯。極少數學生不理解為什麼説在同一圓內,課上我舉出兩個半徑不同的圓,來説明同一圓內的含義。我認為教師課前應進一步加強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對教學的合理、有效的設計。

整堂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學生的個人預習,還是小組同伴之間的互助交流,都比以前有所改進,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所體現。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很好。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對本課教學設計作出如下調整:

(1)、引課利用ppt幻燈片,使學生真正看清生活的圓確實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使學生在認識生活中圓的同時,更增添對於圓的特徵的認識。

(2)、對於圓的各部分名稱、圓的特徵、畫圓等環節的教學中,多次讓學生動手畫圓,多次合作交流,使學生逐步通過每一次畫圓對圓的認識、理解更深入一步。

(3)、畫圓環節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出畫圓的技巧、圓心的位置和半徑與圓的大小和位置的關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等。

我認為課堂上再加入ppt幻燈片,課堂一定是生動直觀的,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9

《圓的認識》這節課屬於概念教學,下面我從準備和上課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對這節課的準備。《圓的認識》是屬於幾何概念的教學。在課的設計上我緊扣“概念教學”這一主題進行設計。從日常生活出發感知圓——自主探究畫圓——認識各部分名稱——探索圓的特徵——解釋應用。

關於課堂教學的體會:基於各方面的準備,我在教學中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更要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去認識圓,我讓他們不僅要動腦筋想,動口説,還要動手摺、畫,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空間觀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具體有兩方面完成較好: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恰當地處理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探討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循序漸進:1.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畫圓,認識各種畫圓方法的侷限性,接着介紹用圓規畫圓,滲透圓規兩腳叉開的大小跟圓的大小有關,圓規針尖的位置決定圓的位置。2.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讓學生邊學概念邊探討特徵,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認識圓心,探索半徑、直徑的特徵: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並通過課件演示,驗證同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以的直徑也都相等。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3.最後通過量一量及課件演示,認識同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二分之一,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1.在學生掌握了畫圓的方法及認識圓的特徵後,沒有很好的讓他們理解數學概念:圓內、圓外、圓上三個名稱。

2、本節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沒有完全充分地發揮出來。

3、關於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瞭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0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在教學中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接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

課的開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説出是圓。接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教師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是最美的。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麼要製成圓的,車軸要裝在什麼地方並出示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發學生求知慾。

教學圓的認識時,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四、本節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揮,展現了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關於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兩者間關係的教學。

這應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係的討論過程中。這裏的教學還不夠細緻,有待改進。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在教學中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主動的,教師只起了一個組織、引導的作用。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新課程理念。

通過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見到的圓,欣賞生活中的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質疑:“車輪為什麼做成圓的?”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通過解疑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是有價值的。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

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本節課,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的功能充分得到發揮,展現了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不足之處

1、為了節省時間,教師的板書只有課題,沒有其它內容。我認為教師至少應把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係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加以突出,為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打下良好的基礎。

2、畫圓一部分內容佈置學生課前自學了,學生畫圓畫的怎麼樣,教師至少應該檢查一下,指名在黑板上板演,由於考慮到黑板太光滑,圓規有鐵針的腳會滑動,不好畫,所以沒有畫圓的演示過程,可能會導致那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沒有掌握畫圓的技巧。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2

11月11日早上聽了《圓的認識》這一堂課使我感受良多。

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了圓,但只是直觀的,對於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有難度的。由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一次飛躍。所以這堂課重點難點是讓學生學會用圓規畫標準圓,並一步認識深刻體會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

上課伊始,吳老師首先出示了一個用各種平面圖形組成的各種圖案。讓學生找出這些圖案都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接着讓學生説説在這些平面圖形中,哪個圖形最特殊,為什麼?讓學生總結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然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吳老師在事先也準備一部分圖片讓同學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運動領域都能找到圓的足跡。然後通過摸圓活動認識圓,通過學生的想象與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畫圓,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教材上是在認識圓的特徵之後進行教學的,但吳如美老師卻把它提前了,從學生第一次試畫圓,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再次畫圓時當然會取得成功的喜悦,在這過程中學生的信心增強了,同時在這一環節還通過設置關鍵問題為什麼同一圓規卻畫出二個不同的圓?巧妙地引導學生看書並理解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操作和觀察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二種好方法,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操作和觀察摺痕的特徵,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直徑。學貴有疑,因此吳老師在上課時,以一個個問題為導火線,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了知識探究的過程,並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相互補充,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後還讓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圓半徑和直徑的特徵。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關於在同一個圓裏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兩者間關係的教學。這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係的討論過程中。這裏的教學還不夠細緻,不夠緊湊,學生的練習時間不夠!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秉承“以學定教、活動導學”的理念進行教材重組,變被動的概念教學課為主動建構的探究課,突顯“學為中心”。本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提綱挈領,擁有全局視角

圓的認識一課難點較多,內容分散,以往只分版塊教學而沒有互相關聯,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全局視角下,對本課進行相應的分析,並作出相應的教學整合。將圓的概念引入教學,聯繫畫圓、認識圓的各部分、探索半徑與直徑特點等幾個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相應剔除“圓是軸對稱圖形、利用軸對稱找圓心”等關聯較小的內容,為整節課的合作探究提供時間上的保障。整節課學生能圍繞圓的概念建構知識,對圓的認識有整體上的把握。

二、辨析歸納,倡導自主探究

圓是用發生式定義方式生成概念的。圓的認識一課涉及概念較多,以往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效果堪憂。本節課特別重視每個概念的發生過程,通過提供一系列利於對比的素材,引領學生不斷辨析歸納、自主探究,把握圓的`概念本質,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

三、基於操作,聚焦核心素養

從導入“生活找圓”尋找運動形成的圓到“自主建構”對比辨析合作探究圓的概念,再到“畫圓”利用各種材料嘗試畫圓,以及“探索半徑與直徑的特點”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推一推發現特點,以及綜合練“圓的大小與位置由什麼決定”中通過對比與幾何畫板演示,整節課基於操作,結合想象,研究動態生成的圓,重視空間觀念的的培養,逐步實現直觀想象素養的發展。其中“自主建構圓的概念”強化了邏輯推理素養的培養。這一個環節中通過測量多個任意動點與定點的距離,引導學生髮現圓的概念,思維核心指向概念本質屬性,有效培養學科素養。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4

《圓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們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認識圓的基礎知識。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進一步發展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究的意識。這節課由認識圓的特徵、圓各部分的名稱、會畫圓的各個部分開展教學。

在教學圓的半徑和直徑時,讓每個學生通過折一折,學習找圓的圓心和半徑以及直徑。在這的活動中去體會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這有助於全體學生比較透徹理解,特別 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探討完半徑與直徑間的關係後,為了為第二課時畫圓打下基礎。我通過自己動手畫圓給學生看,讓他們仔細觀察, 圓心與半徑在圓這個圖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或者直徑確定圓的大小,幫助學生們自發地觀察出問題,並且有意識地提高他們探索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後階段,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用不大小的'圓,將他們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們喜愛的圖形。既為了複習上面所説的圓心、半 徑、直徑在圓中的作用,也從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們感受到圓的美麗,將單純的圖形教學進一步的提升到讓孩子們懂得欣賞身邊美麗的事物上去。

隨後,我通過一系列地課堂練習,如在圓中尋找半徑、直徑;根據已給的圖,求出該圓的半徑或者直徑;説出太極圖的組成;投籃比賽的規則;思索車輪為什麼要造成 圓形的等等,進一步複習剛才所學的新知識。同時,後面一部分的聯繫,我通過緊扣他們的生活實際,希望學生們能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死板的知識點,運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體來説這節課上下來思維較為連貫,上課步驟較為順暢,習題的設計也富有一定的遞進性。然而,這堂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不 少的遺憾。第一,在討論個別問題時,我的期待值是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於開始時的緊張,在引入部分語速較快,沒有兼顧到部分 基礎較弱或者進入角色較慢的小朋友的反應。並且結束語有些倉促。第三,一些數學術語或者小細節的地方仍舊被我忽略,作為數學老師嚴謹是必要的。這點在我今 後的數學教學上一定要加強注意,也會向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師多加學習。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5

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性質。與其他平面圖形相比,圓具有很好的對稱性: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它是一個任意旋轉對稱圖形:圓上的所有點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後都在圓上。“圓的認識(二)”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到圓的軸對稱性,引導學生開展摺紙活動,探索圓的軸對稱性以及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通過與其他圖形對稱性的比較體會圓所具有的很好的軸對稱性。

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掌握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學生經過第一課時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再引導學生對圓進行測量來發現直徑和半徑的存在,再而引出直徑與半徑的含義。然後通過學生自己測量來加深“直徑與半徑”的聯繫。為學生繼續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做好準備。孩子一般是對基礎知識能比較熟練的掌握,但在知識的運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本課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生活情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能圍繞本節課的主題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